剑桥中国史:秦汉史
下两个儿子,他们的生母情况不详。有关这两名宫女的姓名和命运可能被邓
氏家族所封锁。这两个儿子原来都未被指定为太子,这意味着皇太后经过与
高级官员协商后,有权决定王朝的继位问题。长子落选了,据认为他因患慢
性病,次子刚出生一百多天,被立为帝。次子之中选可能正是因为他年幼,
使皇太后能更长久地掌权。很可能邓绥已经操纵并继续操纵皇帝继位的大
事。②
新立的幼儿殇帝不到几个月在公元 106 年 9 月 21 日就死了;皇太后不得
不再去解决王朝的危机。章帝的许多儿子和孙子还活着,其中包括从公元 79
至 82 年短暂地当上太子的刘庆,所以可以不费劲地选立一个成年的皇帝。他
就是安帝。甚至他在公元 109 年 2 月 26 日已被加冕以后,邓太后仍把持朝政。
她利用她的弟兄,但不依赖他们;除了一段很短的时期外,她避免任命一名
大将军。她的长兄邓骘从公元 109 年 1 月 18 日至次年 11 月担任这个职务。③
邓太后的长期掌权触怒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安帝;她在公元 121 年 4 月 17
日去世后,她的氏族的崩溃迅速来临。同年 6 月 3 日,邓党的成员被削职为
民,象往常那样被流放。许多自杀的人中有前大将军邓骘。邓家的中落是阴
暗的,但为期不长;公元 125 年顺帝登基时又使它重振门庭。④
安帝只有一个皇后,名阎姬。随着她的中选,以前的格局被打破了。她
既不是南阳人,也不是西北人;虽然她的一族中有两人以前当过贵人,但她
不属于中国的任何大族。她在公元 115 年 6 月 1 日被册封,当时邓太后仍掌
② 《后汉书》卷四,第 171、173、184 页;卷二三,第 819 页;卷四十下,第 1385—1386 页。
① 《后汉书》卷四,第 181 页;卷十上,第 417 页。
② 《后汉书》卷四,第 194 页以下;卷十上,第 418 页以下。
③ 《后汉书》卷四,第 199 页;卷五,第 203、211、216 页;卷十六,第 612 页以下。
权。这是值得注意的。邓绥不希望她的权力遭到一个有权势氏族出身的皇后
的挑战,这个因素决定了选后之事。但是皇太后在公元 121 年一旦死去,就
再也没有其他力量能够阻止阎党的崛起了。
阎后未生儿女,而在公元 115 年,安帝有了李贵人所生的儿子。由于担
心自己的地位,在李贵人生子后不久皇后把她毒死。①帝安也看到阎氏家族的
权势日盛,但他是一个软弱的人,自己不想发挥积极的作用。公元 124 年 9
月 6 日,他任命耿宝为大将军。②耿是安帝父亲的正妻的弟兄,属于曾经支持
王朝创建者的一个西北有实力的氏族。他的摄政无疑是打算抵消阎党的势
力。
安帝的独生子已于公元 120 年 5 月 25 日被指定为太子。公元 124 年 10
月 5 日,皇帝屈服于阎党的压力,采取了贬太子为王的不寻常的措施。③这使
安帝缺少一个继承人,反应是强烈的。约 20 名高级官员在宫门前抗议,但未
能撤销决定。当安帝死于公元 125 年 4 月 30 日而又没有从另一个皇室系统中
选一继承人时,阎太后就放手作出自己的决定。她的氏族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并且一定盼望能长期地留在顶峰上。
皇太后及其兄在宫内进行了漫长的讨论。在章帝的后裔中有许多合适的
人选,但从阎党认为他们是成年人的观点来看,这些人对阎党不利。最后选
中了章帝之孙,史料未提到他的年龄。由于他的谥号是“少帝”,他必定是
一个儿童。章帝之孙在公元 125 年 5 月 18 日登基。几天之后,即在 5 月 24
日,大将军耿宝被免职并自杀。①阎党似乎完全控制了局势。但在年底前它就
垮了台,这完全是因为幼帝在 12 月 10 日死去。后来他甚至未算在后汉的合
法皇帝之内。
阎氏家族又想操纵继位大事,但在酝酿的过程中发生了政变。在宦官中,
一个集团支持阎太后,而另一个则支持安帝的独生子。忠于儿童的宦官于 12
月 14 日在洛阳北宫他的幽禁地与他秘密会见,互相起誓保证。在 12 月 16
日晚,那些宦官开始行动,经与对立的宦官短暂地战斗并胜利后,释放了幼
王,并宣布他是中国的统治者。这就是顺帝。②他和他的一伙人撤至南宫,在
那里发布逮捕阎党的命令。大部分文武官员站到了新帝一边,到 12 月 17 日
清晨,他们完全控制了局势。阎党幸存的成员象往常那样被处死或发配到今
之越南。皇太后被夺去御玺(即削去她的尊号),被送往一座隔离的皇宫。
她于公元 126 年 2 月 28 日在那里死去。③
随着顺帝的登基,西北帮又得势了。他唯一的皇后梁姡醋粤菏霞易濉?br /> 她的中选当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这还可以从她比她丈夫大九岁这一事实中看
出。梁姡橇和车男锱K娓傅牧礁鼋忝迷钦碌鄣牟恍业墓笕耍渲?br /> 一人生下了后来的和帝。④
梁姡诠。保玻浮∧暌呀胨车鄣暮蠊保常病∧辍。场≡隆。病∪粘晌呐渑肌?br />
① 《后汉书》卷五,第 222、 231 页;卷六,第 249 页;卷十下,第 435 页。
② 《后汉书》卷五,第 240 页。
③ 《后汉书》卷五,第 240 页;卷十五,第 591 页以下;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 91 页。
① 《后汉书》卷五,第 241—242 页;卷十下,第 436 页以下;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 91 页。
② 《后汉书》卷六,第 249 页以下;卷七八,第 2514 页以下;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 92 页。
③ 《后汉书》卷六,第 252 页;卷十下,第 437 页。
④ 《后汉书》卷十下,第 438 页以下。关于梁统,见前文。
皇帝与梁家的关系极好,公元 135 年 5 月 19 日,他任命梁姡噶荷涛蠼?br /> 军。当梁商在公元 141 年 9 月 22 日在任期死去时,几天后,即在 9 月 28 日,
他的长子兼国舅梁冀接替了他。①
皇后未生子女,顺帝的独生子是虞夫人在公元 143 年所生。她未受侵害,
这也许是因为顺帝在公元 144 年 9 月 20 日死去,离生子的日期较短。由于梁
党牢牢地掌握着大权,它能够容忍下一个皇帝之母默默无闻地活下去。②
继位之事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顺帝已在公元 144 年 6 月 3 日指定其子
为太子。但是在公元 144 年 9 月 20 日登基的新幼主在几个月后,即在公元
145 年 2 月 15 日死去。太后又要决定继承人,以便操纵各种事务。经与他的
兄长、大将军梁冀商量后,两人同意选生于公元 138 年的章帝的玄孙。成年
的候选人都不予考虑。质帝在公元 145 年 3 月 6 日登基。他死于公元 146 年
7 月 26 日,后人声称,他因称梁冀为“跋扈将军”而被梁所害。这一指控没
有证据,可能是梁冀被贬黜后对他的一大堆老一套指控中的一部分内容。③
太后和大将军按照常例,这一次选了一个生于公元 132 年的儿童。桓帝
在公元 146 年 8 月 1 日登基,并在梁党的牢固的控制之下。甚至在公元 148
年 2 月 26 日他加冕之前,他已在公元 147 年 9 月 30 日娶了梁姡笾昧?br /> 女莹。由于这一有远见的政治指婚,梁姡诠。保担啊∧辍。础≡隆。丁∪账廊ナ币磺?br /> 都没有变化。④梁党依然地位巩固,大将军梁冀甚至在皇帝成年后还左右着
他。
但随着桓帝的配偶梁女莹于公元 159 年 8 月 9 日之死,大将军失去了他
在宫内的保护人和同伙。在类似惊慌失措的情绪的支配下,他采取了谋杀或
策划谋害一些他担心的人的手段。皇帝决定消除梁党的时刻来临了。他必须
谨慎地行事,因为梁冀雇佣一些宦官在监视他。在认定了他能够信任的宦官
后,皇帝在 9 月 9 日下令守卫皇宫。同时一支约一千余人的部队奉命去包围
大将军的宅院。梁冀被削职,并与他妻子在当天晚些时候一起自杀。他的财
产被没收。梁党党羽被围捕并公开处死。梁氏家族再也没有从这次屠杀中恢
复过来,从此桓帝在没有大将军的情况下施政。①
桓帝是后汉唯一的有三个配偶的统治者。他的第二个皇后邓猛女出身的
大族已经出了一个皇后。她是邓禹的玄孙女,和帝的配偶邓绥是她祖父的堂
姐妹。随着她在公元 159 年 9 月 14 日被立为皇后,又轮到南阳人输送皇后了。
虽然选她是出于政治目的,但邓猛女在晋升时已受皇帝的宠爱。这种情况没
有持久。公元 165 年 3 月 27 日皇后被废,并被控求助巫术和酗酒,然后打入
诏狱和奉命自尽。她的亲族被处死或降职,邓氏家族丧失了全国性的重要地
位。②
桓帝的第三个配偶来自西北氏族并是窦融的玄孙之女窦妙。章帝的皇后
① 《后汉书》卷六,第 264、271 页。关于梁商和梁冀,见《后汉书》卷三四,第 1175 页以下及 1178 页以
下。
② 《后汉书》卷六,第 274—275 页;卷十下,第 439 页。
③ 《后汉书》卷六,第 276、282 页;卷三四,第 1179 页。
④ 《后汉书》卷七,第 287—296 页;卷十下,第 440 页、443 页以下。
① 《后汉书》卷七,第 304 页;卷十下,第 444 页;卷三四,第 1185 页以下;卷七八,第 2520 页以下;
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 93 页以下。
② 《后汉书》卷七,第 305、314 页;卷十下,第 444 页。关于邓禹,见前文。
是她祖父的堂姐妹。她也许是作为垮台的梁党的对立面而中选的,梁党自公
元 83 年以来一直是她氏族的死敌。窦妙在公元 165 年 12 月 10 日被立为后。
她丈夫在公元 168 年 1 月 25 日死后,她成为太后;不到几天,她任命她父亲
窦武为大将军。③
桓帝无子,死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与她父亲商量后,窦太后按常例不
考虑成年的候选人而选生于公元 156 年的章帝的玄孙。他就是灵帝。他刚在
公元 168 年 2 月 17 日登基,一场空前规模的危机开始出现了。
宦官的作用
在整个后汉时期,宦官的人数和权力已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他们在和
帝朝开始发挥积极的政治作用;在公元 92 年,中常侍郑众帮助和帝消除了窦
党。公元 102 年郑众被封为侯,以酬谢其功。当他在 114 年死去时,安帝准
许他的养子继承封地。①公元 125 年宦官们拥立顺帝和清除窦党后,他们的
18 名为首者都被封侯。②顺帝在公元 135 年 3 月 18 日正式批准所有的宦官有
权把他们的爵号和封地传给其养子,以表示他的深切感谢之情。如果没有宦
官,桓帝在公元 159 年不能为自己清除梁党,于是他封他们的五名为首者为
侯。在桓帝的整个在位时期,他依靠宦官为他出谋划策。
职业官僚及其候补者对宦官的权力深为嫌恶,这部分地是因为他们蔑视
那些受过阉割的人,部分地是出于一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理由:他们需要为
自己取得势力。但是尽管这些人发表了种种无根据的言论,事实是宦官们从
未取得过完全的控制。汉代的政制包括了制约和平衡的因素。政策是在合作
或有冲突的情况下,由皇帝(或代表他的人)与职业官僚一起制订的。宦官
们尽管内部有宗派斗争,他们的大部分人都捍卫皇帝的权力,因为他们把生
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皇帝的保护上。他们的作用与敌对的职业官僚的作用是
合不拢的。不管是出于正派的动机,还是出于腐化的或是追逐权力的目的,
宦官们不得不与皇帝一起行动和为他行动。
如果说宦官们从未完全控制政府,反而有助于保持必要的分权,这并不
是说平衡因素从未被破坏过。权力在皇帝和官僚之间,有时或在太后、大将
军和官僚之间消长。在桓帝的后半期,对梁党专权的反应,使皇帝和宦官的
权力得以增强,同时削弱了职业官僚。当窦武任大将军时,他面临的就是这
种形势,于是他想出一个新招来对付它。在他之前的所有的大将军,甚至包
括梁冀,都了解汉的政治制度,都试图在它的限度内取得权力。窦武决定通
过处决为首的宦官的简单手段去清除他们的势力。如果他取得成功,皇帝就
会成为大将军的傀儡,传统的行政方式就会在公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