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秦汉史
皇帝本人。他强调上天与人类都需要皇帝,就象人体的不同部位互相需要一
样。但是,当今的皇帝生活在闭塞的状态之中,完全不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因此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加给富人和穷人的同样的压迫。他写道:“虎豹窟于
麑场,豺狼乳于春囿。”
刘陶请求皇帝注意秦朝覆亡的命运,这是由于皇帝丧失了权力;同时他
还列举了哀帝(公元前 7—前 1 年)和平帝(公元前 1—公元 6 年)统治时期
发生的事情。最后他提出了一批官员的姓名,建议让他们真正掌握中央的权
力。但是刘陶知道他的劝谏没有接受的希望,他写道:“臣敢吐不时之义于
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他的确被置之不理。①
159 年梁氏家族垮台以后,黄琼任太尉。他设法揪出那些在州郡搞压制
和腐败的人,判他们死刑或流放,这些措施使人们都感到满意。②然而,如果
试图以此种理由去惩戒个别的官员,那就会误以为是在搞个人恩怨,就象范
滂告发的情况那样(159 年)。③恰在此时,侍中爰延提醒桓帝,如果他想得
到贤君的名誉,就必须注意把国事委托给陈蕃等人,而不是交给宦官们。还
有一次他补充说,皇帝应避免亲近小人;而且为了防止失去他应有的威严,
他应该非常小心地注意与周围的关系。④
陈蕃曾任千乘郡守,后来升任尚书。由于他直言极谏而转任豫章郡太守,
这种调动实际是流放。由于作风严正,他令人畏惧却又受到尊敬,后来官拜
大鸿胪。他尽力不让当时的一个批评者得到不公正的任命,以致自己降了职,
但后来他又当上了宗正。他担任宗正时注意谨慎地考察候选人,对权势和富
① 《后汉书》卷五七,第 1843 页。
② 《后汉书》卷六一,第 2036 页。
③ 《后汉书》卷六七,第 2204 页。
④ 《后汉书》卷四八,第 1618 页。
豪之家的成员不给予任何特殊的照顾。⑤
159 年陈蕃又一次抗议不加区别地给宠信的人封侯的做法,另外他还抱
怨皇宫里蓄养着大量宫女,结果使国库开销很大。他最后这一点意见产生了
一定影响;500 多名宫女被遣散。163 年皇帝在巡游中把狩猎和其他形式的娱
乐合在一起进行。这一点引起陈蕃进一步的批评,理由是当国家的粮仓空虚
时不应该有这样的花费,也不应该与农业生产争人力;但是这种抗议未取得
效果。⑥
165 年,作为广陵郡举荐的候选人最近刚刚到达洛阳的刘瑜也提出了同
样的抗议。他除了建议皇帝必须搞一些改革措施外,还要求采取一定的步骤
驱走朝廷上的谄媚之徒,停止那些降低观众道德水准的音乐演奏。①第二年又
有人上奏要求大大减少后宫的宫女的编制,因为宫女的数量已高达五、六千
人,还不算她们的侍女在内。②166 年襄楷递交了两份有名的奏折,其中他描
写了最近观察到的天象,并把它们与皇帝和宦官的错误行为连在一起。这些
文件是汉代对皇帝提出的最尖锐的指责之一。③
165 年陈蕃当了太尉以后呈递了一份奏疏,他大胆地设法营救在告发与
反告发中许多非正义活动的牺牲品。为此宦官们非常憎恨他,但他的声誉又
使宦官不敢加害于他。167 年皇帝去世时,陈蕃担任太傅,负责处理尚书掌
管的事务。这时朝廷岌岌可危,继位问题尚未解决。由于过于害怕有权有势
的官员而不敢履行职责,许多尚书成员称病不工作。陈蕃谴责了他们的行为,
强使他们掌管公务。灵帝 168 年继位以后,陈蕃坚决拒绝受封为侯。④
桓帝统治时期有几件事涉及文官工作的情况。121 年取消的高级官员应
在服丧期间离职三年的规定于公元 154 年又恢复执行,但只实行了五年。166
年未能坚持这种做法的情况遭到了批评,其理由是,这项规定在规定社会等
级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法典中成了重要的内容。⑤
159 年陈蕃推荐的五人拒绝出任文官一事,可能说明了当时的时代性
质。另一人魏桓几次被召就职,也拒绝出马。他感到他将不能在成功的仕宦
生活中有所作为以解除当时的种种弊端,比如裁撤宫中的大批妇女和马厩中
的大量马匹,或者清除皇帝左右那些弄权的人。因此,他不能为那些希望他
接受任命的同胞效劳。①
另外还有些不愿做官的例子,上面已经说过,②但是在竞相进入仕宦生涯
的流行的风气中,它们可能都是例外。由于 146 年诏令的鼓励,太学的学生
人数上升,据说已达 30000 名;没有材料能够说明,通过在太学学习和进入
⑤ 《后汉书》卷六六,第 2159 页。
⑥ 《后汉书》卷六六,第 2161 页。
① 《后汉书》卷五七,第 1855 页;关于郑、卫之音,见《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202 页。
② 《后汉书》卷六二,第 2055 页。
③ 《后汉书》卷三十,第 1075 页;雷夫?德克雷斯皮尼:《东汉抗议的预兆:襄楷呈给桓帝的奏议》,第
21 页。
④ 《后汉书》卷六六,第 2163、 2168 页。
⑤ 《后汉书》卷七,第 299、304 页;《后汉书》卷六二,第 2051 页。
① 《后汉书》卷五三,第 1741、1746—1747 页。
② 见本章上文。
仕途所取得的好处和声誉已经明显地减少和降低。③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叙述之一曾提到桓帝是一个宗教意识有变化的人,
他经常礼拜佛陀和老子。他在位的末年曾派一名侍从到一个老子的祠堂上
供,在 166 年举行的著名仪式中,他给老子举行了盛大的祭典。这些做法导
致襄楷在一份有名的奏折里批评他沉缅于肉欲之中。那次仪式被描写为不象
佛教的活动,而是“稍带佛教色彩的宫廷道教”。④此事发生前不久,他曾几
次下令毁掉州、郡里各种名目的祠堂。司马光认为这些措施是针对那种不被
大家接受而可能是“淫祀”的祭祀。⑤
公元 156 年,洛阳地震。157 年,日蚀之后京城紧接着发生了一次蝗灾,
河东郡还感觉到地动。⑥朝廷在讨论当时出现的困难时,有人建议通过改革币
制来解除民众的苦难,而铸造大钱的建议则提交有关部门考虑。155 年曾大
胆批评皇帝的太学生刘陶此时指出,当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应该开垦更多的
土地时,提出在币制上做文章是不会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因而这种想法是错
误的。①也有人在这时试图改进经济,如削减官员俸禄。161 年出现了用现钱
购买官爵的机会;165 年全国各州郡都实行了每亩(一英亩的十分之一)耕
地征税十文钱的税法。②
桓帝统治时期还以某些内部动乱为其特点。154 年公孙举在山东领导反
叛,叛乱中杀死了几名地方官。中央政府作出的反应是减免动乱地区灾民的
税收,但在 156 年被平息以前,叛乱已经大范围蔓延,有 30000 人被卷了进
去;其中有些人被迫离开了家园。部分地由于一位开明官员采取了几项救济
措施,那里恢复了秩序。③第二年(157 年),边远南方(九真郡)的非汉族
部落也闹事反抗朝廷,同时在 106 年,南方和山东又都发生了其他麻烦的事。
长沙、桂阳和零陵据报也发生了同样的叛乱,它们一直持续到公元 165 年。
④
③ 《后汉书》卷六,第 281 页;《后汉书》卷六七,第 2186 页;《资治通鉴》卷五三,第 1705 页。
④ 泽克:《佛教征服中国史》(莱顿,1959),第 37 页。《后汉书》卷七,第 313、316 页;《后汉书》
卷三十,第 1081 页;《后汉书》卷八八,第 2922 页;《后汉纪》卷二二,第 12 页;《资治通鉴》卷五五,
第 1787 页。
⑤ 《后汉书》卷七,第 314 页;《资治通鉴》卷五五,第 1780 页;淫祀,见鲁惟一:《中国人的生死观:
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伦敦,1982),第 109 页。
⑥ 《后汉书》卷七,第 302—303 页。
① 《后汉书》卷五七,第 1485 页。
② 《后汉书》卷七,第 309、315 页。
③ 《后汉书》卷七,第 300—302 页;《后汉书》卷三八,第 1286 页;《后汉书》卷六二,第 2063 页;《后
汉书》卷六五,第 2145 页。
第 5 章 汉代的灭亡
公元 168 年的危机
汉灵帝的统治(公元 168—189 年)一开始就遇着危机。宦官们感到因前
面一位皇帝的薨逝而丧失了权力,他们拚命地要想夺回它。世家大族和官吏
们骄狂自信,反应过于缓慢。
灵帝的选择
公元 168 年 1 月 25 日,桓帝(公元 146—168 年在位)驾崩,无指定的
继承人。次日,他的妻子窦后(死于公元 172 年)被尊为皇太后,这就表明
她有宣布敕令的权力,这时她不过 20 岁左右。
这也不是第一次帝位出缺乏嗣,因此有一大批前例可仿行,以应付这种
局势。皇太后秘密地就询于她娘家最年长的男性成员(在这时就是他的父亲
窦武,死于公元 168 年):她被要求按下列条件选择一位皇位候选人。这位
继承人应该是皇家刘氏的男性青年;可从章帝(公元 75—88 年在位)的血裔
中选出一人;因为章帝一系是刘家嫡系宗支。
为了确保候选人获得支持,窦武竟敢冒忤既成定例的大不韪,召集了一
个至少有八人的会议:这些人代表了各派系和各利害集团的利益。窦家的代
表有窦武本人,有他的儿子和两个侄儿。世家大族的代表是袁逢(大约死于
公元 180 年),即尊贵的袁家的最资深的代表;官僚阶层的代表是周景(死
于公元 168 年),此人为太尉,官居百僚之长。宫廷方面的代表为刘儵(死
于公元 168 年),其官位有不同的记载,或为郎中,或为侍中。最后一人为
宦者曹节(死于公元 181 年),在此以前此人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但无疑他
是代表皇太后,也因此代表大行皇帝。
据记载,是刘儵曾提议以解渎亭第三代侯刘宏继位:他是章帝的玄孙,
其时只有十一、二岁。解渎亭在首都洛阳东北约 500 英里处,自公元 132 年
以来解渎亭侯家居此地已 36 年。刘儵即出身于此地,这大概就是他提此建议
的原故。解渎亭侯不大可能到过京师,也不大可能与窦武有旧。
刘儵的提议被窦武所接受,后者便据之以上奏皇太后。窦太后同意之后
就发布了一道诏旨,其文曰:
追览前代法,王后无适,即择贤。近亲考德叙才,莫若解渎亭侯,年十有二,嶷然有周成
之质……其以宏为大行皇帝嗣。①
刘宏即历史上的汉灵帝。曹节——再次代表皇太后——和刘儵随带千余
宦者和先皇禁军被派往解渎奉迎当选嗣君来京师。路上往返约需时半月有
余,其间,即在 1 月 30 日,窦武已被他的女儿晋封为大将军。这个职位通常
授与太后家中的长者,但并无军事实权。
① 《后汉纪》卷二二,第 21 叶(第 266—267 页);《后汉书》卷八,第 327 页;《后汉书》卷六九,第
2241 页。《后汉书》未载此诏令。
也正是在这个君位出缺期间,发生了一些有关已故皇帝的后宫的事件。②
皇太后原来并不得桓帝之宠,她是高级官员们强迫桓帝立为皇后的。桓帝有
九个宠幸贵人,现在当然要听太后的摆布了。她杀了其中的一人,其余八人
因两个太监的强烈说情而贷其一死。这八名贵人和后宫其余诸人的命运不得
而知,但她们很可能都被遣送回家。有几名妃子或许是到了窦武的家中,不
过无论如何,那一年晚些时候的一些流言就是这样说的。
2 月 16 日,当选皇帝的扈从到达洛阳城门,在这里遇上了窦武。①窦武
和曹节把这个男童新皇帝介绍给了朝臣,第二天便举行了正式的登极典礼。
典礼中发布了两道国家命令。其一,自桓帝时代起即已成为窦武政治斗争中
老盟友的陈蕃(约公元 90—168 年)被授予太傅之职。其二,陈蕃、窦武和
另一有过光辉经历的政治家胡广(公元 91—172 年)集体地“参录尚书事”,
因而他们成了摄政上的三驾马车;这在汉代是屡见不鲜的。
权力的争夺
这种种安排似乎对有关各方都是满意的,在 2 月余下的日子,3 月、4
月、5 月及 6 月初都无大事可记,只有仪礼上的事:桓帝入葬;新帝登极和
告庙(分别到前汉和后汉宗庙祭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