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






充满欲望,一心升天,举行各种仪式,
获取再生的业果,求得享受和权力。

贪图享受和权力,思想受到迷惑,
哪怕智慧再坚决,也无法进入三昧②。

吠陀局限于三性,你要超脱三性和对立性,
超脱保业守成,把握自我,永远保持真性。

所有吠陀经典对于睿智的婆罗门,
其意义不过是水乡的一方池塘。

你的职责就是行动,永远不必考虑结果;
不要为结果而行动,也不固执地不行动。

摒弃执着,阿周那啊!对于成败,一视同仁,
你立足瑜伽,行动吧!瑜伽就是一视同仁。

比起智慧瑜伽,行动远为低下,阿周那啊!
为结果而行动可怜,向智慧寻求庇护吧!

具备这种智慧的人,摆脱善行和恶行,
因此,你要修习瑜伽,它是行动的技巧。

具备这种智慧的人,摒弃行动的结果,
摆脱再生和束缚,达到无病的境界。

一旦智慧克服愚痴,对于已经听说的,
对于仍会听说的,你就会漠然置之。

如果你的智慧,受到所闻迷惑,
仍能专注入定,你将达到瑜伽。

阿周那说

智慧坚决,专注入定,怎样描述这类智者?
他们怎样说?怎样坐?黑天啊!

吉祥薄伽梵说

摒弃心中一切欲望,唯有自我满意自我,
普利塔之子阿周那啊!这是智慧坚定的人。

遇见痛苦,他不烦恼,遇见快乐,他不贪图,
摆脱激情、恐惧和愤怒,这是智慧坚定牟尼。

他不贪恋任何东西,无论面对是祸是福,
既不喜欢,也不憎恨,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他的所有感觉感官,摆脱一切感觉对象,
犹如乌龟缩进全身,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除味之外,感觉对象远离戒食的人,
一旦遇见最高存在,连味也远远离去。

即使聪明而又勤勉,怎奈感官激动卤莽,
强行夺去他的理智,贡蒂之子阿周那啊!

用瑜伽控制感官,一心一意思念我;
感官受到控制,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如果思念感官对象,就会产生执着,
从执着产生欲望,从欲望产生愤怒。

然后由愤怒产生愚痴,由愚痴而记忆丧失,
记忆丧失则智慧毁灭,智慧毁灭则人也毁灭。

而那些控制自己的人,活动在感官对象中,
感官对象受到控制,摆脱爱憎,达到清净。

达到清净的人,脱离一切痛苦;
由于心灵清净,智慧迅速稳定。

不能约束自己的人,没有智慧,也没有定力,
没有定力则没有平静,没有平静,何来幸福?

感官游荡不定,思想围着它们转,
智慧就会丧失,犹如大风吹走船。

因此,大臂阿周那啊!谁能让自己的感官,
摆脱感官对象束缚,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芸芸众生之夜,自制之人觉醒;
芸芸众生觉醒,有识之士之夜。

欲望进入他,犹如江河
流入满而不溢的大海,
他能达到这样的平静,
而贪欲之人无法达到。

摒弃一切欲望,摆脱一切贪恋,
不自私,不傲慢,他就达到平静。

这是梵③之所在,达到他,就不愚痴;
立足其中,死去能够达到梵涅槃。


注释:
①数论是古印度哲学体系,瑜伽是修炼身心的方法,在这里也泛指行动。
②三昧指沉思入定,三性是事物本性(原质)的三种性质:善性、优性、暗性。感官是眼、耳、鼻、舌、身,相应的感觉对象是色、声、香、味、触。
③梵为永恒不灭的至高存在,梵涅槃是获得解脱,达到至高的幸福和平静,与梵同一。


第二十五章

阿周那说

既然你认为,智慧比行动更重要,
那你为什么,要我从事可怕的行动?

仿佛用复杂的话,你搅乱我的智慧;
请你明确告诉我,该走哪条路才对?

吉祥薄伽梵说

我早就说过,在这世上有两种立足的方法,
数论行者的智慧瑜伽,瑜伽行者的行动瑜伽。

即使不参与行动,并不能摆脱行动,
即使弃绝一切,也不能获得成功。

因为世上无论哪个人,甚至没有一刹那不行动,
由于原质产生的性质,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行动。

控制了行动感官,心中仍留恋感官对象,
这种思想愚痴的人,他们被称作伪善者。

用思想控制住感官,凭借行动的感官,
从事行动而不执着,这样的人是佼佼者。

从事必要的行动吧!行动总比不行动好;
如果你拒绝行动,恐怕生命都难以维持。

除了为祭祀而行动,整个世界都受行动束缚;
摆脱执着,阿周那啊!你就为祭祀而行动吧!

在古代,生主①创造众生,同时也创造祭祀,说道:
“通过它,生育繁衍,让它成为你们的如意牛②!

“通过它,你们抚养众神,众神也抚养你们,
就这样,互相抚养,你们将达到至高幸福。

“众神受到祭祀供养,也会赐给你们享受;
谁享受赐予不回报,这样的人无异于窃贼。”

吃祭祀剩下的食物,善人摆脱一切罪过;
只为自己准备食物,恶人吃下的是罪过。

众生产生靠食物,食物产生靠雨水,
雨水产生靠祭祀,祭祀产生靠行动。

一切行动源自梵,梵产生于不灭。
梵遍及一切,永远存在祭祀中。

恶人不愿意跟随这样转动的车轮,
他们迷恋感官,徒然活在世上。

热爱和满意自我的人,乐在自我之中,
对于这样的人,没有该作之事。

他行动不为了什么,不行动也不为了什么,
他在世上对一切众生无所依赖,无所乞求。

你永远无所执着,做应该做的事吧!
无所执着地做事,这样的人达到至福。

像遮那迦③等人那样,通过行动,获得成功,
即使着眼维持世界,你也应该从事行动。

优秀人物做这做那,其他人也做这做那,
优秀人物树立标准,世上的人遵循仿效。

在三界中,阿周那啊!没有我必须做的事,
也没有我应得而未得,但我仍然从事行动。

我原本不知疲倦,一旦停止行动,
阿周那啊!所有的人都会仿效我。

如果我停止行动,这个世界就会倾覆,
我成了混乱制造者,毁掉了这些众生。

无知者行动而执着,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
为了维持这个世界,智者行动而不执着。

智者按照瑜伽行动,尽管无知者执着行动,
也宁可让他们这样,不要让他们智慧崩溃。

一切行动无例外,由原质的性质造成,
而自高自大的愚人,自以为是行动者。

洞悉真谛的智者知道性质和行动的区别,
认为性质活动在性质中,他们不执着。

昧于原质性质的人,执着性质造成的行动,
然而知识完整的人,别搅乱知识片面的人。

把一切愿望献给我,摒弃愿望,摒弃自私,
专注自我,排除烦恼,你就投入战斗吧!

如果谁能遵循我的这个教导,始终如一,
怀抱信仰,毫无怨言,就能摆脱行动束缚。

昧于一切知识的人,贬损我的这个教导,
拒绝遵循,你要知道这些无知者遭到毁灭。

甚至富有知识的人,也按照自己原质行动,
一切众生趋于原质,强行压制有什么用?

感官的好恶爱憎,全都依附感官对象;
不要受这两者控制,因为它们是拦路石。

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美,也胜似圆满执行他人职责;
死于自己的职责远为更好,执行他人的职责有危险。

阿周那说

黑天啊!是什么,造成一个人犯罪?
他仿佛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犯罪。

吉祥薄伽梵说

这个欲望,这个愤怒,它的来源是优性,
极其贪婪,极其邪恶,要知道敌人在这里。

犹如烟雾笼罩火焰,犹如灰尘蒙住镜子,
犹如子宫隐藏胎儿,智慧这样被它蒙蔽。

欲望形同烈火,从来难以满足,
智者永恒之敌,是它蒙蔽智慧。

感官、思想和知觉,是它立足之处;
它就是利用这些蒙蔽智慧,迷惑灵魂。

它毁灭智慧和知识,因此,人中雄牛啊!
你首先要控制感官,杀死这个罪魁祸首。

人们说感官重要,思想比感官更重要,
智慧比思想更重要,而它比智慧更重要。

知道它比智慧更重要,那就靠自我加强自我,
杀死欲望,这个难以驯服的敌人!大臂者啊!


注释:
①生主是梵天首先创造出来的人类始祖,也泛指创造主。
②如意牛是神牛,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
③遮那迦是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的岳父,密提罗国王。

 
第二十六章

吉祥薄伽梵说

这个永恒的瑜伽,我曾告诉毗婆薮,
毗婆薮告诉摩奴,摩奴告诉甘蔗王①。

就这样互相传授,王仙②们都知道它;
但由于历时太久,这个瑜伽又失传。

你是崇拜者和朋友,因此我告诉你,
这个古老的瑜伽,这个最高的秘密。

阿周那说

是你出生在后,毗婆薮出生在前,
我怎么能理解,你先宣讲这瑜伽?

吉祥薄伽梵说

你和我,阿周那啊!都经历了许多生;
我知道所有一切,而你不知道这一切。

尽管我的灵魂不生不灭,我是一切众生之主,
我依然依据自己的本性,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

一旦正法衰落,非法滋生蔓延,
婆罗多子孙啊!我就创造自己。

为了保护善人,为了铲除恶人,
为了维持正法,我一次次降生。

谁真正理解,阿周那啊!我的神圣出生和行动,
这样的人抛弃身体后,就不再出生,而归依我。

摒弃激情、恐惧和愤怒,沉浸于我,寻求我庇护,
通过智慧苦行获得净化,许多人进入我的存在。

这样的人走向我,我就会接纳他们,
到处都有人,追随我的生存方式。

渴望事业有成的人,在这世上祭祀天神,
因为在这人类世界,行动迅速产生结果。

按照性质和行动区别,我创造了四种种姓;
尽管我是种姓创造者,我依然不变,也不动。

一切行动不沾染我,我也不贪求行动成果,
谁能够这样理解我,他就不受行动束缚。

你已知道以前古人追求解脱,这样行动,
那么,像从前古人,你就这样行动吧!

什么是行动和不行动?甚至智者也感到困惑;
我将告诉你这种行动,知道后,能摆脱罪恶。

应该知道什么是行动,什么是错误行动,
还有什么是不行动,而难点是行动方式。

在行动中看到不行动,在不行动中看到行动,
他便是人中的智者,无所不为的瑜伽行者。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而摆脱欲望和企图,
行动经过智火焚烧,聪明人称他为智者。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而摒弃对成果的执着,
永远知足,无所依赖,及时行动,也没做什么。

控制思想和自己,摒弃贪欲,无所乞求,
他只是活动身体,不会犯下什么罪过。

满足偶然所得,超越对立,毫不妒忌,
对成败一视同仁,他不会受到束缚。

思想依托智慧,摒弃执着,摆脱束缚,
为了祭祀而行动,他的行动完全融化。

梵即祭祀,梵即祭品,梵将祭火投入梵火,
谁能沉思梵即行动,这样的人能够达到梵。

一些瑜伽行者,用祭祀供奉天神;
另一些瑜伽行者,用祭祀供奉梵火。

有人用耳等等感官,祭供抑止之火;
有人用声等等对象,祭供感官之火。

也有人用生命活动,连同一切感官活动,
祭供由智慧点燃的自我控制的瑜伽之火。

有些人用财物祭供,用苦行,用瑜伽祭供,
一些誓言严酷的苦行者用学问和知识祭供。

一些人专注呼吸,控制吸气呼气方式,
用吸气祭供呼气,用呼气祭供吸气。

一些人节制饮食,用呼吸祭供呼吸,
所有懂得祭祀的人,用祭祀消除罪恶。

享受祭祀剩余的甘露,这些人达到永恒的梵;
这个世界不属于不祭祀者,何况另一个世界?

种种祭祀展现梵面前,它们全都产生于行动;
你应该知道一切,知道后,就能获得解脱。

智慧的祭祀胜于一切物质的祭祀;
一切行动在智慧中达到圆满极致。

你要知道,通过虔敬、询问和侍奉,
洞悉真谛的智者,会把智慧教给你。

知道了这一切,阿周那啊!你就不会再这样愚痴,
你就会看到一切众生都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

即使你犯有罪恶,比一切罪人更有罪,
只要登上智慧之船,就能越过一切罪恶。

正如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木柴化为灰烬,
阿周那啊!智慧之火将一切行动化为灰烬。

在这世上,哪里也找不出像智慧这样的净化者,
通过瑜伽获得成功的人,自己在自我中找到它。

怀抱信仰,控制感官,专心致志,获得智慧,
这种获得智慧的人,很快达到最高的平静。

没有智慧,没有信仰,自我怀疑,走向毁灭,
此世、彼世和幸福,都不属于自我怀疑者。

用瑜伽弃绝行动,用智慧斩断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