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
第四十章
阿周那说
我想知道,大臂者啊!弃绝和摈弃这两者,
他们各自的真正含义,感官之主黑天啊!
吉祥薄伽梵说
弃绝充满欲望的行动,诗人称之为弃绝;
摈弃一切行动的成果,智者称之为摈弃。
有些智者说行动如同罪恶,应该摈弃,
有些说祭祀、布施和苦行,不应该摈弃。
婆罗多族俊杰啊!请听我对摈弃的论断:
摈弃可以分为三种,人中之虎阿周那啊!
祭祀、布施和苦行,这些行动不应该摈弃,
而应该实行,因为它们是智者的净化手段。
摈弃了执着和成果,这些行动仍应实行,
阿周那啊!这是我的最终想法和结论。
弃绝必要的行动,这样并不合适,
这是暗性之人,由于愚痴而摈弃。
如果惧怕身体劳累,因为痛苦而摈弃行动,
这是优性之人的摈弃,不会获得摈弃的果报。
从事那些必要的行动,认为应该这样做,
而摈弃执着和成果,这是善性之人的摈弃。
聪明的人充满善性,斩断疑惑,实行摈弃,
他不憎恨讨厌的行动,也不执着愉快的行动。
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彻底摈弃行动;
只要摈弃行动成果,他就臂称作摈弃者。
不摈弃者在死后,获得三种行动成果:
称心,不称心或参半,而弃绝者一无所有。
数论原理中讲述,一切行动获得成功,
有五种原因,阿周那啊!请听我告诉你。
基础和行动者,各种各样手段,
各种各样行动,还有第五神明。
一个人从事行动,用身体、语言和思想,
无论行动正确与错误,原因都是这五种。
谁智力不全,把自己看作唯一行动者,
这只能说明他思路不正,缺乏见识。
谁的本性不自私,智慧不受污染,
即使杀了世人,也没杀,不受束缚。
知识、知识对象和知者,是行动的三种驱使者;
手段、行动和行动者,是行动的三种执持者。
知识、行动和行动者,分别在性质数论中,
按照性质分为三种,请听我如实告诉你。
通过它,在一切众生中看到永恒不灭的状态;
在一切可分中看到不可分,这是善性知识。
依据个别性,在一切众生中,阿周那啊!
看到各种各样个别状态,这是优性知识。
盲目执着一种行动,仿佛它就是全部,
浅薄狭隘,毫无意义,这是暗性知识。
不执着,无爱憎,从事必要的行动,
不企求行动成果,这是善性行动。
充满欲望,或者,怀着自私心理,
竭尽全力行动,这是优性行动。
出于愚痴而行动,不顾能力和后果,
不惜破坏和杀害,这是暗性行动。
摆脱执着不自负,勇猛精进有毅力,
成败得失不动摇,这是善性行动者。
热烈渴求行动后果,嗜杀成性,污秽不洁,
贪得无厌,或喜或悲,这是优性行动者。
放荡无羁,骄横,粗野,虚伪,狡诈,
懒惰,拖沓,沮丧,这是暗性行动者。
阿周那啊!请听我分别依据性质,
细说三种智慧,以及三种坚定。
知道活动和停止,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恐惧和无畏,束缚和解脱,这是善性智慧。
不能如实地理解合法和非法,
该做和不该做,这是优性智慧。
为痴暗所蒙蔽,视非法为合法,
颠倒一切是非,这是暗性智慧。
坚定不移修瑜伽,控制思想和呼吸,
约束一切感官活动,这是善性坚定。
正法、爱欲和财富,紧紧抓住不放松,
充满执着,渴求成果,这是优性坚定。
头脑愚痴而不能摆脱昏睡、恐惧、
忧恼、沮丧和疯狂,这是暗性坚定。
现在,请听三种幸福,婆罗多族雄牛啊!
通过反复实践,感到快乐,灭寂痛苦。
自我和智慧沉静,开始如同毒药,
结果如同甘露,这是善性幸福。
感官和对象接触,开始如同甘露,
结果如同毒药,这是优性幸福。
昏睡、懒惰和放逸,无论开始和结果,
自我始终困惑不安,这是暗性幸福。
三种产生于原质,没有生物能够摆脱,
这个大地上没有,天国众神中也没有。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的行动,
按照他们各自本性产生的性质加以区分。
平静、自制和苦行,纯洁、宽容和正直,
智慧、知识和虔诚,是婆罗门本性的行动。
勇敢、威武和坚定,善于战斗,临阵不逃脱,
慷慨布施,大将风度,是刹帝利本性的行动。
耕种、畜牧和经商,是吠舍本性的行动;
以侍侯他人为己任,是首陀罗本性的行动。
热爱各自的工作,人们获得成功,阿周那啊!
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功?请听我说。
一切众生都源自它,它遍及所有一切,
用自己的工作侍奉它,就会获得成功。
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美,也胜似圆满执行他人职责;
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
即使带有缺陷,也不应该摈弃生来注定的工作,
因为一切行动都带有缺陷,宛如火焰带有烟雾。
无论何处,智慧不执着,控制自己,消除渴望,
通过摈弃成果而获得超越行动的至高成功。
听我扼要地告诉你,怎样像获得成功那样,
获得梵,阿周那啊!梵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接受纯洁的智慧约束,坚定地控制自己,
摈弃声等等感官对象,抛开热爱和憎恨。
离群索居,节制饮食,控制语言、身体和思想,
专心致志修习禅定瑜伽,永远摈弃世俗欲情。
摆脱自傲、暴力和骄横,消除欲望、愤怒和占有,
毫不自私,内心平静,阿周那啊!就能与梵同一。
与梵同一,自我平静,他不忧伤,不渴望,
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达到对我的最高崇拜。
由于这种崇拜,他真正理解我;
由于真正理解我,他直接进入我。
他永远依托我,城市一切行动,
凭我的恩惠,达到永恒不灭境界。
全心全意崇拜我,把一切行动献给我,
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永远思念我吧!
思念我,凭我的恩惠,你将克服一切困难;
如果自私,听不进去,你就会走向毁灭。
你出于自私心理,决定不参加战斗,
这是错误的决定,原质将会约束你。
受到出自自己本性的行动束缚,阿周那啊!
即使你困惑,不愿行动,也将不得不行动。
阿周那啊!自在者居于一切众生心中,
他用幻力转动登上机关的一切众生。
全心全意求他庇护吧!凭他的恩惠,阿周那啊!
你将获得至高的智慧,你将达到至高的居处。
这是最秘密的智慧,我已经告诉你,
你充分考虑后,按照你意愿去做吧!
请再听我的至高的话,一切之中的最高秘密,
因为我十分喜欢你,要指明你的利益所在。
你要思念我,崇拜我,祭祀我,向我敬礼,
我保证你会到达我,因为我十分喜欢你。
摈弃一切法则,以我为唯一庇护;
别忧伤,我会让你摆脱一切罪恶。
不修苦行,不虔诚,不愿听取,忌恨我,
无论何时,你都不能把这些话告诉这些人。
谁在信仰我的人中间,宣讲这个最高秘密,
以我为至高崇拜对象,无疑他将到达我这里。
人类中,没有哪个人,比他更令我喜欢;
大地上,也没有别的比他令我更喜欢。
谁能学习我俩这席合乎正法的对话,
我认为,我会受到他的智慧的祭供。
怀抱信仰,摈弃怨愤,虚心听取,获得解脱,
这样的人就会到达那些行善者的清净世界。
你是否聚精会神,已经听清楚这些话?
你因无知产生的困惑,是否已经消除?
阿周那说
由于你的恩惠,我已经解除困惑,恢复记忆;
我打消疑惑,变得坚定,将按照你的话去做。
全胜说
听了黑天和高尚的阿周那两人之间,
这席奇妙的对话,我高兴得汗毛直竖。
瑜伽之主黑天,亲自讲述瑜伽,国王啊!
我承蒙毗耶娑恩惠,听到这个最高秘密。
黑天和阿周那之间这席奇妙圣洁的对话,
我一遍又一遍回想,一次又一次欢欣鼓舞。
黑天神奇无比的形象,国王啊!令我惊诧,
我一遍又一遍回想,一次又一次欢欣鼓舞。
哪里有瑜伽之主黑天和弓箭手阿周那,我认为,
那里就有吉祥和胜利,就有繁荣和永恒的正义。
'完'
《摩诃婆罗多》译后记
黄宝生
《摩诃婆罗多》全诗译稿终于完成了。从第一篇《初篇》出版的1993年算起,迄今已有10年时间,而加上1993年以前做的工作,总共有10多年时间。当然,我们集中全力投入这项翻译工程是在它1996年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之后。无论如何,用“十年磨一剑”形容我们的这部译作,还是十分恰当的。
其实,花费10年或10多年时间翻译《摩诃婆罗多》是正常现象。想当初,印度一批优秀的梵文学者历时近半个世纪,完成了《摩诃婆罗多》精校本。其间,首任主编苏克坦卡尔逝世后,由贝尔沃卡尔接任主编,而贝尔沃卡尔年迈体衰后,又有威迪耶接任主编,真可谓“前仆后继”。在精校本问世前,《摩诃婆罗多》的翻译只能依据通行本。印度学者K。M。甘古利用散文体翻译的《摩诃婆罗多》(1883—1896)是第一部英语全译本。印度学者M。N。杜德用诗体翻译的《摩诃婆罗多》(1895—1905)是第二部英语全译本。在这两种英译本产生之前,法国梵文学者福歇(H。Fauche,1797—1869)就已着手翻译《摩诃婆罗多》全诗,但他翻译出版了全诗18篇中的前8篇(巴黎,1863—1870),不幸逝世而中断。按照他的生卒年推算,倘若他不是在60多岁,而是在50多岁时动手翻译,就能在19世纪60年代完成《摩诃婆罗多》的法语全译本了。美国梵文学者布依特南(Van。Buitenen)于1967年开始依据精校本翻译《摩诃婆罗多》,相继出版了三卷(芝加哥,1973、1975和1978年),包括全诗的前5篇。在第三卷的前言中,按照他的估计,全诗译完出版大约要到1983年以后。可是,他不幸于1979年去世,享年51岁。倘若天假其年,他在60岁以前就能完成全诗翻译,实在令人惋惜。
确实,对于一个梵文学者来说,必须有了充分的学养积累之后,才能着手翻译《摩诃婆罗多》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也就是说,一个梵文学者决定翻译《摩诃婆罗多》,就意味着要为它奉献自己一生中的学术成熟期。幸运的是,我们这个中文全译本依靠集体的力量,最终得以完成,没有夭折。然而,这项翻译工程的发起人,我的同学赵国华已于1991年英年早逝(享年48岁);我们的老师金克木先生亲自翻译了《初篇》前四章,为我们确立了翻译体例,此后经常关心我们的翻译进程。他也未能见到这项翻译工程完工,而于2000年去世(享年88岁)。现在,全诗译稿已经完成,即将付梓出版,也可告慰他俩的在天之灵了。
自1996年这项翻译工程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后,翻译任务由郭良洌А⑾刈⒏鹞⒗钅稀⒍吻绾臀夜餐械!N易魑钅恐鞒秩耍顺械7肴挝裢猓垢涸鹑橐敫宓男6┖屯掣骞ぷ鳌U庑┠昀矗野阎饕θ纪度胝庀罟ぷ髁恕K孀殴ぷ鞯慕梗以嚼丛礁械秸馐且怀〕志谜健⒁怀 奥砝伞背づ埽仁嵌宰约貉跄芰Φ募煅椋嵌宰约阂庵竞鸵懔Φ目佳椤N矣幸恢钟薰粕健⑻焯焱谏讲恢沟恼媲懈惺堋6屠凼保吹窖矍耙丫瓿傻墓ぷ髁浚只峒し⑿判暮土α俊S绕涫抢胱钪漳勘暝嚼丛浇咏恼庖涣侥曛校胰窆嶙ⅲ找约桃沟毓ぷ鳌33J且拱敫楸嗜胨螅沃谢乖诮蟹搿T谡庑┤兆永铮赌怕薅唷贩路鹨延胛业纳隙唬刮医钪械钠渌磺兄弥韧狻N夷芴逖榈降硗庵锔舜吹木裼湓茫庵志裼湓糜帜茏沙5墓ぷ餍省N野底越獬莆把熟保簿褪墙肓怂嘉攵ǖ摹叭痢本辰纭?br />
对于翻译《摩诃婆罗多》的意义,也是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而加深认识。我以前对《摩诃婆罗多》的理解侧重于它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一些著名的插话。《摩诃婆罗多》中插话的内容包括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我早在1973年就曾作为翻译练习,译出过其中最重要的宗教哲学插话《薄伽梵歌》。而这些插话数量之多,大约占据了《摩诃婆罗多》全诗一半的篇幅。由此,《摩诃婆罗多》成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它的内涵溢出了西方的史诗概念。我们这次译出《摩诃婆罗多》全诗,尤其是其中的《和平篇》和《教诫篇》,我对这一点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英语中的史诗(epic)一词源自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