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下)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
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
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
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
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
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
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
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
狱。*
* *
又有些修学的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能够不遭遇邪虑邪思,于是从圆定中发明
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爱恋执著于入灭,便研究化灭之术,贪
求深入于空无之中,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人身上,对他讲经说
法。这人却终始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是证得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
里追求空灭的信众中间铺座讲法,在众人之中忽然形空身隐,不见踪影,然后又从
虚空中突然现身而出,隐显自如随意。或显现自己的身体如同透明的琉璃,或是举
手投足皆散发出檀香气,或者排泄出的大小便如同厚石蜜香味。这人自持魔力,便
去诽谤佛的戒律,轻视出家比丘,口中常说无因无果的修行法门,人死即是永远的
空灭,并没有业报后身,其人虽然获得了空寂,但是暗中仍然施行贪欲,接受其欲
行者,也可获得空灭之心,而不被因果业报拨动。这是日、月中薄蚀精气、金玉芝
草、麟凤龟鹤,经历千百万年不死而成为精灵,出生在国土之中,年老成魔时来恼
乱这修道人。当天魔厌足而离开这人时,这人及其弟子多半陷入王难。你应当对此
先有所察觉,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无知的众人,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
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
法。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
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
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口中常
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
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
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
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
狱。*
* *
又有些修学的善男子,其受蕴已然虚妙,能不遭遇邪虑邪想,于是从圆定中发明智
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心爱恋执著于长寿,便辛苦研究长寿密机,贪求
长生不老,唾弃人的自然生命变化,希图人的生命不发生任何细微变易。这时天魔
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其人身上,对他讲经说法。这人竟然不觉知这是天魔
附体,也自称是证得无上涅槃境界,在来他这里追求长生不老的信众中铺座讲法。
喜欢言说自己可以无遮无拦随意来往于它方别处,或者在瞬息之间已从万里之外取
得某物回来,或在某一住宅中数步之大的空间里,叫人从东壁走到西壁,那人急行
却长久都走不到。于是众生相信这人,以为是佛现在面前。这人还常说十方的众生
都是我的子孙,诸佛是我生的,我是出世之佛,我是第一个佛,不是靠修行而得
的,而是自然而然出世的佛等等。这是住于世间的自在天魔指使其眷属弟子,如遮
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等等,未发心求无上觉道者,利用他们善于变化的幻术,
来吸食这人的精气,入魔幻之中的修行人不须有师指点也能感觉到长寿境象,欣喜
自己之命寿已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些魔灵又能变现美女身体,令修行人与其施行贪
欲,使其还没到衰老之年,便已经是肝脑枯竭了。这些魔灵还常常独言,听来尽是
些妖魅惑众之言,听者不知其是妖言而信服,故而多有遭到王难的,甚至在还没有
遭到刑罚祸之前,信服者便先已干死。魔灵如此恼乱这人,甚至致使这人早夭早
损。你应当对此有所先觉,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
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
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
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
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
报佛恩。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
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
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
护。成无上道。*
* *
阿难,你应当知道这十种魔,在末法世中,隐藏在我的法中,或出家修道人中,或
附于人体,或自己现形,都说自己成就了正遍知觉无上涅槃,使他们破坏佛的律
仪,赞赏淫欲。这些先世恶魔师与魔弟子们淫习相传,像这样的邪精,其魅惑人的
心腑,短则要有九生之期,长则超过百世之劫时,从而能令那些真心修道的人,都
成为其眷属弟子,命终之后即沦为魔的子民,失却了正等正觉而堕入无间地狱。所
以你现在不必急于先取得寂灭之道,即使你已经得了无学果位,但须要发菩萨愿
行,不入涅槃而留居在末法世中,起大慈悲心怀,去救度那些正心正意深信佛法的
众生,使他们不被天魔侵扰,而修得正等正觉的知见。我今天已将你度出生死苦
海,你一定要遵循佛的话,这就叫做报佛恩。阿难,像这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象,
都是想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而出现的这等魔幻事景。众生妄惑顽迷,不能自己忖
量,遭逢这等因缘时,不能自己察觉识破,还说是登上圣境。如此而造成大妄语,
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必须在我灭度之后,将如来圣言遍传于末法之世中,使众生开
悟明白佛的法要,不要让天魔得其方便毁坏修行的人们,要保护加持这些修行人成
就无上觉道。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
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
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
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
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
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 *
阿难,有些修行正等正觉三摩地的善男子,想蕴除尽了的,那么,这样的人在日常
生活中消灭了妄乱梦想,清醒时和睡觉时都是一样的清明,觉见明朗虚静,就像晴
朗的天空一样,不再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前尘影事。此时观见世界中的大地山河,如
同明镜鉴照般的清晰明白,来去自由自在无所挂碍不留痕迹。心体虚明照应,了脱
一切过去造作的宿业陈习,唯一的微妙精真,生灭的根元,从此而披露发明。无一
遗漏地观见十方世界中十二类众生的类别,虽然还没有通其识蕴,但是已观见到了
十二类众生的七识种子,这是生灭的根元,十二类众生出一切行蕴,莫不如此。如
同浮游的云气,熠熠清扰,成为浮动的根尘,从而究竟了十二类众生的枢穴,这叫
做行蕴境地。如果这清扰熠熠的元性,即生灭根元之性而不再清扰熠熠,入于元本
澄清之际,如同翻动的波澜化为澄静的水,这就叫做行蕴尽。那么,这样的人则能
够超越众生的浊见,观察行蕴之所由生,由于第八识中七识种子幽深隐微,生灭妄
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
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
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
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
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
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
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
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 *
阿难,你应当知道,这样得正知在奢摩他中修行的善男子,定慧相助,正心不邪,
十类天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这时他方得开始精心研究妙明本体,穷究十二类
众生行蕴的根本,然后于本类中求其生灭根元,如果生灭之根元露者,即是行蕴露
出。又观察任运幽清的行蕴,七识种子圆含诸动,以及诸行本生灭元,以这种观察
执为胜性,既唯于圆扰动性起计度,则于不扰不动处全无所知,因此而坠入二无因
论。一种是,这人见本无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已经察破行蕴之机,乘于清净眼
根获得的八百功德,观见八万劫中所有众生行蕴之境,业行迁流,湾转循环,死而
在此,生而趋彼。只见到众生轮回之处,而八万劫之外,却冥然无所观见。于是便
作这样的见解,这世间十方的众生,于八万劫以来,无因而自有。由于这样计度认
为,从而亡失了正遍知觉,堕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第二种是,这人见
末无因,为什么呢?这人对于十二类众生已经观见到它们的生灭根元,知道人还从
人生,悟到鸟是从鸟生,乌鸦原本就是黑的,鸿鹄从来就是白的,人和天人本来就
是竖立著生活的,畜生本来就是横著生活的,白不是洗成的,黑不是染造的,这些
从八万劫以来,并没有什么改变,可见其各各自生,没有不同的因,以此而知,我
尽此形命之后,还生于我。而我本来就不曾见过菩提道,哪里又会有成就菩提的事
情呢?由此当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从昔以来本来无因的。由这样来认识计度,
从而亡失了正等遍觉知,堕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一外道立
无因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
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
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二者。
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
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
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
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
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 *
阿难,有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凝固,慧觉明净,正心不邪,魔不能在
他身上得到便宜。想蕴已破,欲穷行蕴,于十二类众生中,一一究其根元,观察其
行蕴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圆常中,妄起计度之念,那么,这人便坠入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