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也。無間等,言現身實證平等解脫。
癸二 外五無間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說。汝及餘菩薩摩訶薩聞是義已,於未來世不
墮遇癡。云何五無間?謂先所說無間,若行此者,於三解脫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此
已,餘化神力現無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力,如來化神力。為餘作無間罪者
除疑悔過,為勸發故,神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無間等。除覺自
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所攝受,或時遇善知識,解脫餘趣相續妄想』。
外五、蓋對內五而言。眾生愚癡,或不明內五之密意,而亦實造五無間業,铡?br /> 為解脫。造外五無間,定墮無間獄。除佛三乘拢叻奖銠喱F,為令眾生除疑悔過,
神力示同造業者外,未有實造而不獲報者也。然而如有覺知唯心所造,離內外法,
離能所取,現雖不得解脫,來世亦可遇善知識,妄想不生而得解脫。悟無間獄亦是
此心,墮而不墮。如昔阿闍世王,業報成熟,獄境現前,覺得水火寒熱罪器諸苦,
發大怖畏,生懺悔心,蒙佛開示,悟五蘊空,心意清泰。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話偈言:『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覺境識為佛,諸
使為羅漢,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謂是五無間,不入無擇獄』。
表內無間業,次第斷諸惑,假名為五無間,故不入獄。雖未重頌外無間業,然
而可以反證實作者必墮獄。
己四 諸佛知覺門
庚一 問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
』?
佛之知覺,即諸佛體性之自覺拢恰R源苏鞔笃刑峁收埛鹫f之也。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
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
佛之知覺,斷人我、法我二執,斷煩惱、所知二障,了分段、變易二生死,斷
根本、枝末二煩惱。若二乘能得之者,亦佛矣。此正說一乘之果覺。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
名佛知覺』。
頌意同於答語,眨еT菩薩善巧了知。以上諸佛知覺門竟,亦即大菩提果之第一
自利智四門竟。明佛自證菩提果乃無上之果,一切現證自利,最圓滿,最究竟。
戊二 化地智
己一 四等密意門
庚一 問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
;及種種受生,我爾時作曼陀轉輪拢酰来笙螅胞W鵡鳥,釋提桓因,善眼僊人
,如是等百千生經說』?
前明如來實智不可思義,菩薩學佛者以得此佛果而為究竟。然大乘自證必化他
,故大果上有種種權巧方便利濟眾生之妙智。下一門明果上化他大用亦不可思議,
是故實智為體,權智為用,佛果功德,無量無盡,如法華方便品讚嘆佛之二智云:
假使滿世間舍利弗猶稻、麻、竹、葦之多,亦不能測度之。法身大士如彌勒,猶須
請問。如文殊,亦不過推往事而言。可見二乘對於菩薩,前地對於後地,乃至等覺
對於佛境,均有莫明之妙。但菩薩達佛密意,亦能用佛之所用。佛之利他,譬喻、
方便廣為假說有無量差別,有無窮委曲,所謂『三藏、十二部教義無非荊棘,千七
百則公案皆是葛籐』,要須一一透脫得過,乃能應用無礙。今者大慧當機,為後來
修行者方便,一一要抉擇顯了之,使知由證妙果,有斯妙用,而起盡虛空遍法界不
思議大行願。菩薩因中發菩提心,以方便為究竟,見無量無邊世界眾生纏縳煩惱沈
埋生死故,救濟之心亦無窮盡。如法華壽量品明種種度眾生無有休歇,不問果前果
後。所以菩薩應善覺知如來權巧方便祕密之藏,則以佛事門中、隨手拈來,皆成妙
用,事事皆不思議利樂。
大慧恐後來眾生於我是過去一切佛句,隨言取義,將疑為十方三世只有一釋迦
成佛,世界眾生將無成佛之分,同於外道不平等因。又、過去世受金輪王、象、鳥
、帝釋、外道、仙人、種種百千生身,何故皆是佛之所現?故請問於佛。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以四種
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云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
切諸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云何語等?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
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
梵音聲性。云何身等?謂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差別,除為眨吮酥T趣差
別眾生故,示現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云何法等?謂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
法,略說佛法無障礙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
以相等、平等、均等故,故佛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即我。此中所舉過去三佛,
即賢劫第一、二、三佛,釋迦是第四尊。所謂我者,本無我相,乃是唯識諸法假名
。第一、字平等者,稱我、是此佛字,種彼過去諸佛亦是此佛字,以佛字等故我即
諸佛也。第二、語平等者,圓音一演,均等普遍,佛佛功用,無有差別。六十四種
者,梵音有八轉聲,聲各具八德,六十四種,佛佛相同。迦陵頻伽、譯妙音鳥,喻
佛音聲超一切聲。以語平等故,我即彼、第三、身平等者,諸佛法身平等平等;應
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二無別;化身示現隨機,別而不別。以身平等故,我即
彼。第四、法平等者,佛佛同證三十七菩提分、及一切智無礙,應一切機無礙,說
一切法無礙,無礙即無分別。以法平等故,我即彼。此二、三、四等、亦顯佛語、
身、意三輪不思議教化之妙用平等也。單答前意而未答後意者,正顯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即此亦可通答佛即眾生。復次、若言前生是某,轉生為某,究竟何事從
前生轉至於後生?於中須了實無一我於中流轉,各皆因緣所生,唯心所變,各各相
同,故亦可以四等答之,實無報可受、無身可現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以此四種等,
我為佛子說』。
過去諸佛即我之四平等密意,乃為菩薩演說,可見非二乘凡夫所知也。
己二 依二密法門
庚一 問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
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言:
不說是佛說』?
佛之一切不說,畢竟無所說,當有密意。大慧恐後人懷疑,故須打破此關。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云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
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
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云何本住法?謂古先拢溃缃疸y等
性,法界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
,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於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種種
樂耶』?答言:『不也』。佛告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
是故說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
當說』。
二法者,依二種密法,非言詮表面所明者。自得者,即自證拢恰1咀≌撸?br /> 未成佛以前本來如是者。自覺境界佛佛相同,離言說相,離分別相,離名字相,所
以終日雖說,畢竟未嘗說到。是不思議親證諸法實性,乃本有之法,如金之在礦,
性本是金。佛出世不出世,法界法性,常住不變。又如遵循古道而行,行道入城受
樂,道與城樂皆是現成,非彼之所造作。眾生迷故,在安樂中受顛倒苦,佛隨機以
止息其惑念而顯彼真性,故佛說法並非造作,佛出世不出世,法界眾生之真性常住
也。乃至飛潛,濕化、大地、山河,恆轉法輪而無一字可得。因其如是,還他如是
,所以古人有曰:『古鏡不磨,照天照地。古鏡既磨,照天照地』。然則法豈有增
減耶?豈有說耶?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
都無所說。緣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說: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十方三世佛,皆不說一字。所以者何?緣自得法、本住法、無有差別故。
己三 法離有無門
庚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有無有相,令我及餘菩薩摩訶薩離
有無有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
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前來明佛終日說而實無所說,然而離言說相非不說也,非世間有無相可以限定
分別。於是大慧乃思及一切法有無相之當離,所以請佛垂許開示,令諸菩薩乃至後
世眾生得離邊見,通達佛意,學佛行,行佛事。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種,謂依有及無,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大慧!
云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有,從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說者,是說
世間無因。大慧!云何世間依無?謂受貪、恚、癡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癡性
非性。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諸如來、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癡
性為有為無。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貪、恚、癡性
,後不復取』。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
為壞者,於聲聞、緣覺及佛亦是壞者。所以者何?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
。大慧!貪、恚、癡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身故,無取故,非佛、聲聞、
緣覺是壞者。佛、聲聞、緣覺自性解脫故,俊c俊蚍切怨省4蠡郏∪粲锌‘者,應有
俊强‘因故。大慧!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有相。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
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是名為壞。墮自共相見
希望,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離文字相妄想
,是名為壞者』。
此世眾生專依有無二種以起種種分別,墮有無二見,並未曾夢見於出世之法,
妄謂已明出世之相,此是妄取之一。又、依有而起有見者,以為有世間之法,有實
在因緣生之,則非非有,而此法乃從實有而生,非從無而生。如是之有見,歸根結
底,落於無因。又依無而起無見者,以已起貪、瞋、癡心後,又在獨頭意識上起妄
想說空。在計空時,三毒始終未斷,惑已經起,業已經造,計為空故亦無懺悔行為
,則終須招苦矣!所謂行在有中,妄說為空。口說並不心行,於己造罪而曰無罪,
見人作福而曰無福。又有見佛及菩薩、二乘親證諸法空實性,淨斷三毒而不取者,
亦妄計彼貪、瞋、癡等行為。如不取其有性,則其性相亦自寂靜,不受其有。以之
妄擬佛及二乘亦不過不取三毒之性,故不起有無見。佛問大慧!行有計無,如實證
空,此二見誰為破壞者?大慧答以:彼有三毒之性,復妄計取無者,佛即印可,以
彼不但於自所造惑、業計之為無,而且壞於佛法,以其妄執惡取空之斷滅無見,將
業果法、修行法、乃至解脫法,悉皆撥棄不存,是壞世間法又壞出世間法也。佛及
拢姡粤藘韧庑圆豢傻茫H證三毒體性本空,無法為俊酂o俊撸沧《战?br /> 脫之中,並非妄取為空,無可壞故,非是壞者。不為三毒所俊址潜豢‘之者,俊?br /> 因俊吘箍占拧B}人親證如實空性,不同凡夫壞有為無之增上慢空見。撥無因果
,是十使中邪見,是惡見中最重惡見,故寧取有不取無見;有障出世,不障人天善
故。然對無見比較,有見過輕,非言有見之可取也。自得拢牵强赵豢铡N吹脼?br /> 得,未證為證,曰增上慢。未證於空,妄取曰空,所以為壞佛法,所以仍墮入自共
相希求。不知唯心,見外有陰、界、入諸法差別無常,展轉變滅,從變滅處計著為
空。虛妄分別此空,以為如來所說離文字相,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