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證諦。然凡愚實非見諦,而唯妄想耳。所謂一切染淨法皆無自性者,非如外道撥無
之見,以外道與佛智所證之實際相摺省?br />
庚二 依智不依識句
辛一 眨?br /> 『復次、大慧!智識相今當說。若善分別智識相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
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慧前問善語義外,尚有依智不依識句,亦極重要。因語辨義,須依智不依識
,故佛不待問而逕告。此言識者,正是三界眾生有漏心虛妄分別。此言智者,與智
相應清淨心品,有自證化他之功用。然識智之通義,互通凡拢收'菩薩等當善分
別也。
辛二 正說
壬一 長行
『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云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
、凡夫計著有無。云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云何出世間
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
得生。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
識,超有無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
,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復次、三事和合
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自得拢蔷辰?br /> ,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一、世智,及凡外計著有無之智。二、二乘出世智,然尚計有無我、無為涅槃
等之自共相。三、出世上上智,佛菩薩觀一切法唯心無所有,見不生滅,離于有無
,乃自證畢竟二無我境界而生,非隨他人言說而生。又生滅者觀有為法,不生不滅
者觀無為法也,此通賢拢櫹酂o相等者,言墮入遍計所執相無相,及墮有無見種
種異因。超有無相者,即超脫上所執也。此、指拢恰iL養相者,八識心王種現熏
習集起之相,非長養、指佛智。未到佛果,菩薩皆有不思議熏不思議變,不能有此
非長養智;故清淨佛智,非長養相也。復次、有三種智:即能了知初說三種──世
智、出世智、出世上上智──乃佛所獨有之權實智也。復次、無礙者,離俊饷撘?br /> 。境界種種礙者,煩惱束俊坏媒饷撘病H潞秃险撸m、識、和合而生也。
無事者,無此三事自性清淨也。得相者,取著相也。不得相者,不取著相也。種種
分別乃至後得智,皆曰識,惟佛及菩薩自覺根本無分別智,始可稱智,故喻如水中
月,不出不入。
壬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採集業為識,不採集為智,觀察一切法,通
達無所有。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俊辰鐬樾模挥X想生為智。無所有及勝,慧則
從是生。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寂靜勝進忍,如來
清淨智,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我有三種智,拢_發真實,於彼想思惟,悉攝受
諸性。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計著於自性,從諸聲聞生;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
淨』。
採集、即長行中長養,採集有漏種現熏習名識,否則成智。觀察諸法不取著相
,解脫自在,故名為智。境俊疄樾淖R,覺想生為智;此智為世間小乘智,無所有則
是大乘最勝智。心意識若離於分別,則得無分別智,佛子得如來清淨智,善巧增進
最勝之義,非聲聞可比,而所行境界,畢竟皆離,無有可取。三智、乃唯佛所開示
之真實相,於拢簿诚そ粤酥獢z受,遠離諸相智。二乘不相應,以二乘執法有自性
,而清淨智佛智超諸心量也。
庚三 九種轉變論
辛一 長行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
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
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云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
、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
妄想,乃至事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
。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
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
前來說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外道總依轉變立論,所以外道依識不依智也。
形者、形體處量,相者、相貌,因者、緣起親因,成者、與因相應之法,見者、能
執之見,性者、法之自體,緣者、諸法生起之緣,所作者、因緣之結果,事者、事
物。外道由此九轉變論,見有計為有,見無計為無。例如執形處轉變,如金成種種
器物,其實非變非不變,以器物雖轉變而金性不變。其他物性,亦復如是。如是而
計九種轉變。此九變若非如妄想,妄想因轉變而起故。亦非異於妄想,離妄想亦無
轉變可得故。乳酪等物,由生至熟,次第因緣如是,皆自心現,何有轉變?外道計
外若有若無,外實無法而欲妄計生滅,如執幻夢為實。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中陰漸次生,
妄想非明智。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間緣起,如犍闥婆城』。
形時轉變,如四大種、五陰和合、中陰身等、漸次而生,外道妄想不智之過。
諸佛於世間緣起法,拢怯X知。言如犍闥婆城、如幻而有,不同外道虛妄計執有無
。正如金剛經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
觀』。
己七 相續解脫門
庚一 辨相續解脫
辛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若善分別
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我及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便,不墮如所說義計著相續,
善於一切諸法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說文字妄想覺。撸幸磺兄T佛剎土,無量大眾
,力、自在、通、總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曜,覺慧善入十無盡句,無方便行,
猶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自妄想相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
,於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引導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幻、夢等,離
有無品及生滅妄想,異言說義,其身轉勝』。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相續者,梵文一字,古有三譯:一、譯為節,關節義;二、譯深密,幽深堅密
義;三、即此相續義。藏中別有一經:一曰解節經,一曰解深密經,一曰相續解脫
經。第一種義,為通此難通之妄想關節。二為解脫深密之妄想。三為解脫相續之妄
想。楞伽唐譯,於此亦作深密。依此研究,以譯深密最為精到;喻幽深堅密,相續
不斷之妄想,無處不緣。如太禾蟲,除火以外無不能住。所以名、相、覺想、三法
,結俊蠲埽馕霾婚_。斯妄想相續執著,除法空般若亦無能斷之者。大慧前聞佛
說外道依語不依義,依識不依智,計著轉變,皆最深最堅之虛妄分別,必用何等方
便善巧對治之法,始可解脫諸妄相續?若能解脫,則知語義、智識之非異非不異。
若異者,將不能由言說通達第一義;若非異者,則又隨言取義,妄想堅固。所以菩
薩必了知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離妄想覺,漸達於佛前所開顯種種神變莊嚴無邊
行願境界,得勝轉依,自利利他。
辛二 解答
壬一 長行
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著相續,緣計著
相續,性非性計著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乘非乘妄想計
著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著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著相續
,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復次、大慧!此及餘凡
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有
相續計著。復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見,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
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
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彼
中無有若俊艚猓N墮不如實覺知,有俊薪狻K哉吆危恐^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
生可得故。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癡,及愛未來,有喜愛俱;以此
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者,續五趣。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復次
、大慧!三和合緣作方便計著,識相續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三和合緣識斷,
見三解脫,一切相續不生』。
凡夫眾生,於一切法如言取義;法無量,堅固妄想亦無量,所謂計著種種諸法
自共相也。諸緣也,有無有也,何法生何法、不生也,何法滅何法、不滅也,乘此
法從因而果乃至於出三界、或所乘非法而不得果也,有造作無造作也,從凡至拢?br /> 小乘至大乘、菩薩一地進一地也,自性分別心次第而起也,依有無起邊見也,佛法
有三乘一乘起次第見也;乃至遍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上計有名必有義,隨義起執,縱
聞佛法,亦是墮入妄中。要知佛法治病,並非增病,是故凡愚妄想深密,正如蠶絲
自纏,相續不斷。蓋已說、現說、未說之種種自心相續,非從外來,名義上起妄想
,妄想又起名義,連環鉤鎖,莫能出離!惟有菩薩能以大般若火,燃斷妄想絲網,
了一切法寂靜,無有能分別之妄想,亦無解脫之相,故相續及不相續皆不可見。以
所觀一切法,皆能觀之自心所現,心外之法、心外之相,皆畢竟無所有,隨順觀察
自心現量。要知妄想亦由無始之習氣依現增上緣而起,亦是一緣起無性之法。菩薩
於寂靜法,不見相續相故無俊灰姴幌嗬m相故亦無解。於一切法離有無者,以無
人我自體性可得故;眾生、作人我解。凡所謂俊庹撸赜心芸‘之事。愚夫有三深
密纏俊阂辉回潯㈨!V,現在之惑;二曰愛未來,未來之惑;三曰有喜愛俱,過
去之惑。以此三世密俊髽I故,致三有、五趣生死流轉之苦不斷。言五趣者,以
阿修羅攝各趣中故。此三相續相斷,則生死輪迴悉斷。復次、因根、塵、識三緣合
合功用,虛妄分別相續而生,了知此三緣皆是阿賴耶識中所起現行,不見三緣之自
體性,則取著識斷,即三解脫門:現在境貪恚癡空,過去境有喜愛俱無相,未來境
貪愛無願。了生死者,了此相續之惑,而非佛法亦不能斷此相續也。
壬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不真實妄想,是說相續相;若知彼真實,相
續網則斷。於諸性無知,隨言說攝受。譬如彼蠶蟲,結網而自纏。愚夫妄想俊嗬m
不觀察』。
不實妄想,即相續深密相。真實知其云何生、何法生,不隨分別造作,則此深
密之生死網必斷。倘於諸法寂靜性不如實覺知,隨言取義,則以妄想絲結深密網以
自纏。不觀察真實義,即取俊梢病?br /> 庚二 辨遍計依圓
辛一 問答
壬一 初問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
想自性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
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大慧聞佛以上種種所說,又疑問曰:如佛說由種種妄想,分別種種法,好似所
想一切皆無,唯有種種妄想。然則法法都無自體性相,但是妄想自性,則妄想性離
,諸法皆無矣。佛一向所說清淨雜染,有漏無漏、有為無為,諸法皆無,將無有壞
法之過耶?
壬二 初答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
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如拢怯行宰孕裕}知、拢姟⒙}慧眼,如是性自性
知』。
佛先以大慧所難者為當,然不知此但依愚夫性說,非依拢嵌f。愚夫妄想所
取之法實無自性,若拢撬C之諸法實相,拢⒙}見通達之諸法自性相,則法爾
如是而非無有也。
辛二 再問答
壬一 再問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拢月}知、拢姟⒙}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
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拢允鹿剩渴雷穑”艘喾穷嵉梗?br /> 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拢滦宰孕怨剩灰婋x有無相故。世尊!拢嗖蝗缡且?br /> ,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