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攝律儀戒,即持身口七支等戒。攝善法戒,即持善法戒。平常戒律中說有『止作
持犯』;止持,即止一切惡行,所謂諸惡莫作;若經佛制止之事,皆不得作,若作
即犯,此即攝律儀戒。作持、即作一切善法,所謂眾善奉行;凡經佛教授之事,如
六度萬行,皆須工作,若不工作,即是摺福思磾z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即諸菩
薩廣行四攝,饒益眾生;若不作饒益眾生之事,即是犯戒。此中攝律儀,攝善法,
通諸聲聞;而菩薩戒則以饒益有情為主,餘二為助伴。聚為類聚,每戒之中,各有
類聚,如律儀戒之五篇、七聚等。梵網兼律儀戒,而瑜伽則即以七眾律儀戒為律儀
,專明攝善、利生。若本已受持三聚戒,設一時迷昧而有毀犯,若聞藥師佛名,還
得清淨,不墮惡趣。惡趣者,即地獄、餓鬼、畜生、三途惡道;或加阿修羅為四惡
趣。因犯戒故,須墮三途,但聞藥師佛名,由其本誓願力加被,犯戒有情,還復清淨
。因犯戒如衣被染污,即不清淨,由佛力故,如洗淨之。但唯有佛果功德加被,若
無本因誓願之力,則加被即非真切,如日光泛照萬物;若佛果加被,復有本誓願力
,則如收光鏡將日光攝集增強。吾人今皆已受戒,若有铡畾д撸劥怂帋熋栣幔?br /> 宜發露懺悔,誓不更犯,亦得解脫,不墮惡趣。後滅罪文,廣說其事。此上三願,
皆依慧定戒發,亦使一切有情依之得慧定戒者也。
藥師法會願云:『第五尊行世尊本願,精嚴戒律,眨硇模挂磺腥嗣裆砜?br /> 意業,咸歸清淨;世尊第五本願,如實成就』。
己六 得身健美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
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埃А㈩嵖瘛⒎N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
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此第六願明諸有情六根不具,醜陋癃殘者,若聞藥師名號,即得身心健美,以
此願乃緣苦諦境而發,故在使諸有情脫離諸苦。相傳中國清代玉琳國師,前世為出
家人,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結緣施主見而嗤笑譏刺,因有感焉。尋聞受持藥師此
願,能得六根完具,身心健美,遂受持奉行此法門,而轉世即得玉琳身,智慧殊勝
,諸根聰利,相貌端嚴。有清一代,不少名師,而為後人聞名敬信無間言者,厥惟
玉師。是皆由藥師佛果本誓願力加被而致者,吾人若能如是發願,弘法利生,亦可
成就如是勝報。
此中若諸有情之言,不指琉璃世界有情,以既生琉璃世界者,必已具諸相好,
無諸醜陋,故應指娑婆等十方世界而言。娑婆眾生,勝劣不等,高下參差,如處大
庭廣眾之間,高勝者固身心興奮,而下劣者相形見絀,不免精神苦痛,落於耄n。
身根者,即五色根身;在此五色根身之上,有眼、耳、鼻、舌等四根。或缺一,或
缺二,或俱缺,故曰不具,不具故身醜陋。頑愚者,意根衰弱故,心性魯鈍,冥頑
不臁Cぁ檠鄹痪撸幻@、為耳根不具。有有根而不聞,有連根形亦缺。瘖、為
喉舌不充,發音不亮;至於啞,則不能聲響,舌根全壞,故瘖啞總為舌根不具。但
瘖亦關鼻根,如鼻瘖則發音不明等。攣,拘曲也,兩手攣曲不直。躄、兩足俱廢。
背僂、即身駝不直。白埃А⒓疮q瘋;疥埃樾’彛装'病則壞及諸根,如今廣枺?br /> 等地,多有染此病者。此上乃為身病。顛狂、為精神病;狂、即狂亂,神經反常,
舉動失檢,所謂喪心病狂,即此之謂。此等諸根不具,即成殘疾,人有殘疾,抱恨
終身;迵異傷寒發熱諸症,一著於身,即無法可免除。若能依藥師願,便可消除。
但今醫學進步,此類病症亦可減少,如西洋人少有痢頭,麻臉,皆由醫藥種痘功能
;故身病亦漸能治愈,殆亦由藥師願力耳。藥師佛願聞其名者,一切皆得端正黠慧
,諸根完具,無諸疾苦;今既成佛,當滿其願,故其國中必無殘疾之人。端正者,
諸根完具,醜陋之反。黠慧者,黠、為臁桑邸⒛寺斆鳎宦斆鼢锴桑B愚之反。
此依藥師佛果本誓之力,其土眾生正報莊嚴,藥師琉璃光及其淨琉璃國之得名,不
可謂非此願功也。
藥師法會願云:『第六遵行世尊本願,政重衛生,業勵醫藥,使一切人民,凡
有疾苦,悉得救治;世尊第六本願,如實成就』。
己七 安康樂道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
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
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此願標安康樂道者,安、為安寧,康、為康健。由貧病故即不安甯康健,此願
即由不安不康,而使能安能康以樂道修行也。蓋人類生活,若不安康,則受苦逼迫,
何能安心樂道?故欲人類樂道修行,須先使人類解除铮Р≈嗷肌=袷廊嗜司?br /> 子,力指母锷鐣ㄔO實業,使人民生活趨於豐足,亦此之圖也。故人人皆能傚
藥師佛法而行,則人民生活既改良,社會百業進步,道德文化亦蒸蒸日上矣。藥師
願其成佛時,若諸有情為眾病逼切,皆令解除。眾病者,佛經明眾生一大不眨?br /> 一病起;四大不眨陌偎牟∑穑恢袊艁硪嗾f溫、濕、寒、熱等病。諸有情類,
為諸病苦逼迫痛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因是未盡其天年而夭折,備
極悽慘!但今亦有無家獨身之人,因有金錢,病來則醫,猶有可救;若無家親,復
貧而病,則惟待死而已。但此類眾病交迫之有情,若聞藥師如來名號,即可眾病悉
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安康樂道,乃至證得菩提。後文所謂『求長
壽者得長壽,求富饒者得富饒,求男子者得男子』;顯由藥師悲願力故,皆獲遂願
所求者也。
今曰中國急欲解決之民生問睿谷嗣褚率匙⌒懈火堌S樂者,皆不出此藥
師佛願;故能人人依此發願實邸瑒t民生痛苦及生計諸問睿鼛卓山鉀Q矣!此願
人類解除痛苦,社會和平,國土豐樂,為藥師願特要之點,亦如彌陀願中之特重聞
名往生也。
藥師法會願云:『第七遵行世尊本願,普設醫院,廣施藥品,使一切人民,孤苦
貧窮,悉離病厄;世尊第七本願,如實成就』。
己八 轉女成男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
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此願標為轉女成男者,琉璃眾生皆大士相,本無男女之性別。男女之名,相對
而立,無女則男亦無,說無女人者,乃對餘界而說。如以三界言之,色、無色界男
女相無。而欲界則有男女,故欲界萬有皆分陰陽二性。今科學分析萬有構成之最後
因素為電子,雖微細難見而亦有陰陽二性。由陰陽二性構成之物,皆含有矛盾性,
相反相成,相生相剋。故五趣雜處之欲界眾生,皆有陰陽二性,以陽為男,以陰為
女,於同一人類中。遂分男女鴻溝,而在相形見絀之下,不免男勝女劣,於是百感
叢生,為諸惡劣之所惱亂,極生厭離,欲捨女身。然女人中具大丈夫性者,方覺女
身可厭,生求離想;若無丈夫性者,雖感女身,不覺厭惡,反執為美!依大乘佛教
理本平等,無男女差別、高下可得,但隨此類之機,落於男女分別想中,厭而求
捨,故佛即為說之,使依藥師法門,或生琉璃得丈夫相,或在娑婆現身後身,轉女
成男;若無厭離女身者,佛亦不須說此也。
此上三願,皆緣十方眾生為眾苦之所逼切惱亂而發,故依之而行,皆可離苦得
樂。藥師法會願云:『第八遵行世尊本願,立法施政,尊重女性,使一切女子受平
等福,離百惡惱;世尊第八本願,如實成就』。
己九 魔外歸正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俊蝗魤?br /> 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魔、即魔王,魔子魔孫各有眷屬。外、即外道,亦有師徒邪眾。魔外眾生,難
眨y伏,如佛世時,雖經佛化,亦難改其魔性。此願明諸有情為魔外所誘惑而受其
影響者,皆使捨邪歸正,入於佛法,故云魔外歸正。梵音魔羅,此云擾害者,亦云
殺者,能害眾生功德善根故,能殺眾生法身慧命故。網、以撈摝,罥、以蓋罩;以
喻魔有魔法,如張網羅,能使水陸空界眾生落其網中,唯佛法能救之。蓋魔以五欲
自恣快樂,亦有其魔之知識,思想、學說、方法,引誘眾生入其五欲彀中。迷而忘
返,欲入色、無色界,欲趨三乘拢校詾檎系K。如今世上,亦有學同魔學;想同
魔想,行同魔行之人,其於佛教終不生信,而惟耽著五欲,深陷魔網,昏迷失性,
反譏佛教為消極,為迷信,則殊可悲愍也!解脫一切外道纏俊撸把孕澳У⒅?br /> 欲。此言外道,心外取道,壞真實理,修種種無益苦行,備極艱辛,執為最勝,顯
與眾異,亦足惑世!古印度有九十五種外道,或六十二見,或十六種等。今日之世
,亦多外道,外道捨正道而別求邪道,由邪師教授教眨В鹦胺謩e,入邪思惟,如
飛蟲之自落蛛網,如蠶作繭自纏自俊缍旮盎鹱詿誀€,此亦可憫甚矣!墮種種
惡見稠林者,惡見、即不正見,成曰邪見,背世出世間之正理而妄計為勝故。見、
為明解之義,此其自執道理以為高超,然實非理,即上魔見、外道見也。見有種種
,故曰稠林;稠林、謂萬樹稠密之叢林,一入難出,惡見之廣,亦復如是。此等種
種惡見眾生,由藥師本誓願力故,使其轉歸正見。正見可有二種:一、世間道德善
法之正見;二、出世究竟佛法之正見。然亦可謂以世間善法為正見之基礎,以出世
佛法為正見之究竟。由此正見故,漸漸修習諸菩薩六度萬行之正行,由凡夫經信、
住、行、向、地,而入無上正等菩提也。此中言魔,總包煩惱魔、五蘊魔、死魔、
天魔等;而耽五欲之欲界魔。即屬天魔。此等諸魔,易入難出,唯仗佛法解脫之耳
。又魔通於惑、業、苦三,煩惱魔及外道惡見稠林,皆為惑業之法;是故藥師緣集
諦境,發此大願,使諸有情解脫邪外之魔難也。
藥師法會願云:『第九遵行世尊本願,樹立正法,降伏邪見,使切正法並育
並行,永難纏俊皇雷鸬诰疟绢姡鐚嵆删汀弧?br /> 己十 解脫憂苦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俊洷迵椋M椋Ю为z,或
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
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此願標解脫憂苦者,以願令一切有情為王法所加等苦,皆使之解除故。王法者
,古代依帝王立國,故言王法。如今民國以民立國,即言國法。王法、國法,皆是
法律,法律之所以立者,作公眾利益之保障,為社會人民之準繩,侵害公眾利益者
懲之,被侵害者保障之。人類本來無需法律,然人自相侵擾,故不得不有法律以維
持社會之治安、秩序也。中國古代,立有笞、徒、流、絞、斬、五刑:俊洷迵榧?br />
屬笞刑;繫椋Ю为z為徒刑;戮為殺戮,因犯重罪,即處死刑,此屬斬刑之類。蓋人
生在世,不能離社會而獨立,既依賴社會而生活,自然不能離去種種約束而須受約
束之支配,此人類痛苦所以與生俱來也。莊子云:『有人者累,有於人者憂』。如
一家之主,即須擔負全男女老幼之責,此所以有人之累;人依賴人,此人即為彼人
所有,而須遵其約束,此所以有於人者憂。故人類相處國家社會中,既有公私利害
之衝突,自有法律處置,使之得當。如佛教叢林寺院之有共守規約,犯之則罰,此
人生本身必受之憂苦也。又受自然界之憂苦亦不能免;如樂日光浴,熱暑則苦;如
樂風眨觏槪╋L狂雨齊來則苦;如舟車代步,而出軌覆洠t苦;他如洪水猛獸
等,皆自然界不能避免之苦。欲除痛苦故,惟有仗多人團結之力量,與自然奮鬥,
制服自然。從自然界推至人與人相處之間,則強凌弱,眾暴寡,盜俜淦穑烁‘猖
狂及國際戰爭等,皆為人與人間必受之憂苦。是知人有依本身之苦,處自然界之苦
,人與人間之苦,故有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災與祥反,非意料所
及之厄事發生皆為災難;難讀去聲,為苦難、厄難、困難之難。凌、為凌逼。痛苦
加身,即受凌辱,因凌辱故悲愁煎逼,如熱鍋中油煎火逼,身心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