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及之厄事發生皆為災難;難讀去聲,為苦難、厄難、困難之難。凌、為凌逼。痛苦
加身,即受凌辱,因凌辱故悲愁煎逼,如熱鍋中油煎火逼,身心受苦。受、有苦、
樂、憂、喜、捨、之五受:身受有苦、樂、捨──捨即不苦不樂中庸之境──三受
;心受則加憂、喜、為五受。苦等三受,為現前身心上所受之境;憂喜二受,或緣
過去苦樂二境,或緣未來苦樂二境而起。此五受中,不但惡趣眾生常在憂苦之中,
即人道眾生,亦常多憂苦,所謂『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人生若夢,為歡幾何
』,皆憂苦之反映。推至天趣,則欲界雖樂多苦少,然至五衰相現,憂苦不免;色
無色天雖無憂苦,然定壞時,不免生滅遷流之苦;故唯涅槃,方離一切憂苦。諸有
情類,無時不在憂苦交迫中,但由藥師本誓願力,及佛果威神力,能使一切憂苦得
大解脫。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眾生迷心識故,執重外境,憂苦事多;
若覷破諸法由心識所現,不起重執,則雖有憂苦亦若忘失矣。如一心誦持藥師佛名
號,感其威神力故,心得安定,則雖處無量災難之境,亦不覺其災難憂苦矣。故此
願中,可得二重解脫:一、能使諸有情,心得安定,解脫憂苦;二、能使諸有情,
業果轉善,得幸福報。
藥師法會願云:『第十遵行世尊本願,改良刑政,實施感化,使一切人民不樱?br /> 法網;即有犯者,在獄獲教,出獄獲養;世尊第十本願,如實成就』。
己十一 得妙飲食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
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此願願令諸饑渴有情,先得上妙飲食,後得甘露法味,故標以得妙飲食。蓋衣
食住行,為人類生存之要素,而尤以飲食為最,無飲食即不能生存,故佛言:『一
切有情,皆依食住』。無食則铮瑹o飲則渴,铮使薀扩ぉ罏槭‰S煩惱之一
──,煩惱故心憤,心憤發故,欲覓飲食,造諸惡業。故今日之世界,或個人,或
民族,種種階級爭鬥,皆為解決飯碗問睿患次餮笕怂^麵包問睿R蝻埵巢唤o,
生活難以維持,環境逼不得已,殺人放火,無所不為矣。故欲社會安定,須先解決
民生問睿嗣褚率池S足,盜匪浮即無由起。由此觀之,盜匪浮不但情有可原
,抑須力志葷J且运帋煱l願,若諸眾生聞其名者,先令飲食飽滿,解除苦惱,
安住有漏善道;進以無漏法味,使之成賢成拢酥练鸸喙湃怂^『富而後教
』之意也。得世間飲食,唯身體快樂;得出世法味,則精神興奮,力圖上達,雖稍
铮室嗖辉鞓I,此皆由法味之功。若唯飲食,則飲食窮時,必復造業受苦,故須由
無上法味,方獲畢竟安樂。先哲所謂『衣食足而知禮義,偅A實而識廉恥』;此亦
言先使衣食豐足,方能安心修德,再進而以佛法法味為食,禪悅為食,皆得畢竟安
樂而建立之。畢竟安樂者,即發大心,修大行,不退轉於大般涅槃者也。
此中以禪悅法喜之味為食者。前引佛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有四食:一
、段食,段為形段,欲界眾生所有物伲嬍常杂锌臻g的或時間的形段,如色、香
、味、樱仁菫槎问场6⒂|食,眼樱|聲,鼻樱悖嘤|味,身樱毣?br />
意法處;由六根發六識樱鶋m者,皆為樱场H⒁馑际常匆砸庾R希望之思為食
,如人懷希望心,雖經千挫百折而希望心不死,亦得延其生命。四、識食,識食與
前食不同,前屬意識及其意根,為第六識與第七識;今此識食,為有情生命所依之
本體,屬於阿賴耶識。蓋此識受諸識熏習成為種子,由種子復起現行,由此識食資
持業果生命不絕,是故一切眾生皆依食住。不但三界眾生依食而住,即出世菩薩亦
依禪悅法喜為食,輾轉增勝,而長養其法身慧命也。至諸佛位,轉識成智,圓滿法
身慧命,故不依食而住。佛法無邊,隨拈食之一法,義深無量。
藥師法會願云:『第十一遵行世尊本願,政重民生,普濟民食,使一切人民飲
食供給無有乏少;更施教育,培其智德,令生安樂不遭苦難;世尊第十一本願,如
實成就』。
己十二 得妙衣服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
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
,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此願願諸有情,得種種上妙衣服,及一切寶莊嚴具,而以衣服為主,故標得妙
衣服。願諸有情得衣服者,衣服有二種作用:一、可遮避寒、暑、蚊、虻等侵襲,
為衛身之工具;二、衣以罩身,覆蔽醜陋,為嚴飾之具。若約廣義言之,則一切房
舍器皿舟車等,凡是使身住行娛樂之具,皆攝屬之。今貧無衣服者,非特無妙麗莊
飾之衣服,即遮身衛體之衣服亦不能給,故為蚊虻、寒熱晝夜逼惱。但由佛之願力
加被,聞佛名號,專念受持,則不唯得衛身衣服,亦得一切美麗莊嚴衣服。又遂其
願之所欲,獲得一切莊麗寶物。所謂『富潤屋,德潤身』,故一切房舍器具,皆成
寶莊嚴具。華鬘,即結花成串懸挂者。塗香,即香水等。鼓樂,即音樂。眾伎,蓋
既得上妙衣服,須有嚴身眾具,力配嚴飾;又因房舍等莊嚴故,而作種種倡伎歌舞
,娛樂人生,隨意所欲,撸ф易栽凇H缡恰⒁浪帋熤娏Γ贡娚靡率池S富,受
用莊嚴,則現實人生之社會,即可以優美化,藝術化;較之枺街鹆c西方之極
樂,不遠矣。
上來自第七願至十二願,皆緣苦集二諦境而發,使眾生斷惑離苦者。故今日吾
人若個人,若學校,若宗教,若政治,若欲改造社會而安定社會者,皆可做藥師願
行實邸病9蚀魇系劝l起在寶華山,修建藥師法會,亦由觀察今日中國情狀及世界
之趨勢,欲改造轉變其命撸ㄒ浪帋熤椒ǎ钋袑嶋H,故發願遵行。由上觀之
,吾人能依藥師發願,或求個人幸福,或求社會幸福,立出標準方法為人生觀。依
之實行,自力加行,不賴他人,則得二種利益:一則自增福德;一則改善或創造新
的中國或世界。如是、方稱真實聞名受持,不辜負藥師佛矣。
藥師法會願云:『第十二遵世尊本願,衣住行等一切施為,決依總理遺教,盡
力推行,生產分配,咸令得宜,使人民生活所需,無有不足,節之以禮,和之以樂
,五福俱全,文明鼎盛;世尊十二本願,如實成就』。
戊三 結成妙願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
妙上願』。
此為結成上來十二妙願。妙願者,顯此十二大願極微妙殊勝故。如來、應、正
等覺、為十號中三號。
丁二 果德
己一 說略指廣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
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此為別陳行果中第二明果德,果德即由本地因行所修成之佛果功德。於中分三
;今初說略指廣,明此文相雖略,詳言之,則甚深無量。
復次、承上起下之詞。此為釋迦佛總告曼殊,彼藥師如來因中所發誓願,不思
議力。無量無盡;其佛果所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十八不共法,四無所畏
等威德,及其琉璃國土莊嚴,亦皆無量無盡;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劫
者,梵音劫波,此譯時分,即時間,或時代。但唯言時分,或時間,時代、則儱侗
不能指出久暫幾何,故劫有二義:一、通義、即如言時分、時間等,自一剎那、一
忽、一秒,乃至萬年儯渍啄辏詾闀r分時間或時代之通稱;是則一劫之言指一剎
那耶?抑萬年萬萬年耶?殊不易別,故有第二別義。別義者,即經中所說小劫、中
劫、大劫。若唯用一劫字,即指大劫而言;若作小劫、中劫時,即以小字中字標明
故。大劫解釋,經論不一,大抵謂世界經一度成住壞空為一大劫。但此世界,非僅
吾人所居地球,一地球一日月輪等組成一小世界,乃由千小世界組成一小千世界,
千小千世界組成一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組成一大千世界。此千兆地球千兆日月輪
所組成之大千世界,與天文學家所謂之星雲系,星海系相等。此大千界最初空洞,
漸次而成,漸次而住,漸次而壞;如一小孩,未生尚無此人為空,生後漸長至十八
歲或二十歲為成,自二十至四五十之壯年為住,自是以後,漸趨衰老而至滅壞,復
歸於空。故其成非一朝而成,壞亦非一夕而壞也。經論中通說:由二十小劫,成一中
劫;由四中劫成一大劫。一小劫假設以世界人類之歲月為標準而言,則如一個八萬
四千歲之人,經百年減一歲,乃至減至十歲,為一減;復由十歲倍增廿歲,廿歲倍
增四十歲,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為一增;如是輾轉一增一減為一小劫,此其時間
已超吾人思量之境,則出二十小劫積成之中劫,八十小劫積成之大劫,其時間之渺
遠為何如矣!今言藥師之功德,若一劫,若一劫餘,皆說不盡,則其功德之無窮無
盡可知矣。
復次、大劫由空而成,其先成者,為大梵天,由大梵天而成梵輔天,梵眾天,
而欲界諸天、而人間、而三惡趣;其壞時則先壞三途,次壞人間,次壞欲界諸天,
次壞梵眾,梵輔,最後壞大梵天;故成時則由上而下,壞時則由下而上也。而大梵
居成之初,壞之後,故其壽命最長六十小劫。因此、大梵嘗以世界之父主自居。但
此不過一小世界主耳,非小千中千大千世界主也。然大梵既居為父為主之地位,能
生萬物,主宰萬物,有此思想,有此理論,故在其下之眾,亦奉之以為父為主,作
為依歸。但自佛教觀之,彼大梵天雖為一小世界之主;實不為一小世界中眾生之父
,蓋其六十小劫未生之前,亦由眾緣和合,隨業感報而生,六十小劫既壞之後,亦
由業盡報終,眾緣離散而滅。大梵因福業之勝,感受大梵天福報,福窮則大梵天之
報亦滅,安有所謂綱維萬物主宰萬物者哉!
戊二 舉西喻枺?br />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
,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
差別』。
此以西方極樂世界之功德莊嚴,喻枺搅鹆еΦ虑f嚴,等無差別,故標名舉
枺魑鳌1肆鹆澜纾蛩帋熤娏λ桑幌蚯鍦Q;其教化眾,若主若伴無有女
人。古今學說,有以世界源清流濁,如中國之道教,明世界本自然虛無清淨,後因
刁巧訐詐,即流為濁;有以世界源濁流清,如西洋之進化論,謂自蠢濁野蠻進至文
明優美,然皆不及琉璃世界,一向純清潔淨,絕諸雜染。又淨土者,對穢土說,如
娑婆穢土,以眾生堪能忍苦得名,遠非淨土可比。無女人者,非指其土專有男人,
蓋男女乃相形相對而立,無女相故亦無男相,其土眾生,純屬清淨化身,無卑劣相
,唯丈夫相,如色界天亦無女人;故其既無女形,即超欲界宇宙,以欲界為五趣雜
居,一切皆有陰陽性故。陰陽性中含矛盾性,相反相成,由矛盾暫得統一眨投?br /> ,亦由矛盾終必分散離別而壞。由此欲界五趣雜居,如人同分中,有陰陽男女性別
,陽勝陰劣,差別見生,乃至其餘諸趣亦復如是;故唯淨土無男女相,具足丈夫清
淨莊嚴相也。惡趣者,有三惡趣,即地獄、餓鬼、畜生,若立阿修羅,即有四惡趣
;但阿修羅福大,居天鬼之間,非專惡趣。又阿修羅,乾達婆等,皆為雜趣所攝;
彼佛國土,既超欲界,何有惡趣?即苦之音,亦不可得。彌陀經云:『彼佛國土,
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枺麟m別,淨土一也。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往來之
道,金繩為界。城、為聚居處之界垣,如本寺之圍牆。闕、乃二重台觀間之闕道,
亦即城門上之樓屋。宮、為高深廣大之廈。閣、為樓閣,乃屋宮上之小樓。軒、乃
屋簷,屋簷間橫屋亦曰軒;軒之本義,乃車前之簷高起者,故屋簷前高朗之屋,亦
稱為軒。窗、即窗戶,亦通車軒上之窗戶。羅網者,以寶絲網羅覆空中,亦通車上
之幰蓋。七寶者:金、銀、琉璃、真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為世間所珍貴,
舉以喻其世界莊嚴,與西方之極樂相類。以此經恰說在阿彌陀或無量壽、或觀無量
壽經》後,故舉極樂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