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忿,害心即小隨煩惱中之害──,此怒害心形之於外,無非損人的行為。本來、佛
心眾生心,一心一切心,交互相遍。由此怒害心起,即與諸佛慈悲之心隔絕,而障
蔽與一切眾生相通之本能也。『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即此之謂矣。由無垢
濁心,起清淨心;由無怒害心,起慈悲心;對一切有情識有思想的同類有情,起利
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又、無垢濁心,無怒害心,猶為佛教消極方面破除者。
而一般不明佛理之人,即以此目佛教為悲觀的或消極的,不知佛教於破壞垢濁、怒
害之心後,即隨而建設慈、悲、喜、捨平等心所表現的積極的行為,不智孰甚!慈、
悲、喜、捨,亦曰四無量心,以此四心普遍平等,量同法界,無界限故。慈心,使
諸眾生同得利益安樂,如母憶子,時時念子安樂,而菩薩則遍諸有情。悲心,拔除
眾苦,由慈為本,見眾生苦而悲痛,欲救濟其苦,盡力設法,將苦連根拔除,杜塞
苦源。故諸佛菩薩,皆以慈悲為心,由慈悲故,見眾生得樂離苦,起普遍的喜心;
喜心、正與嫉妒心相反,以懷嫉妒心,見他好事,即不歡喜。須有上慈、悲、喜三
心,等觀若自若他、若男若女,眾緣所生,其性本空,無可取著,自他苦樂平等無
別,即起捨平等心。由捨平等故,若慈、若悲、若喜各各平等,即成四無量心矣。
故若慈悲等心,從自他觀念而出發,執為實有能拔苦者,能與樂者,及所離苦者,
所受樂者,則有限量,非平等心;而菩薩從二空無分別智而起與樂拔苦,雖終日與
樂拔苦而不見與樂拔苦,故能成其平等普遍之無量心也。
總之、塑畫形像,供養經典,受持讀誦,思解其義,開示演說,互相修習,即
組成建立藥師法會之儀軌也。
己二 指陳效益
庚一 獲福益
『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
得男女』。
此獲福文略,下免難文稍廣。由前建立藥師七佛道場,七日七夜,齋戒沐浴,
如法修行,即將此功德回向,昔得隨願所求。但發願須在功行未修之前,而回向則
在功行修成之後。將此功德,或回向個人消災獲福,或回向法界眾生;此發願與回
向之區別也。但世俗一般人所欲求者,不外福祿壽喜等,故此中即隨俗而說。壽、
乃人生得以維持生命的最重視者,壽若無,則雖有整千盈萬之產業,不能享受,故
曰:『五福壽為先』。佛法謂人身難得,若既得人身,如嫩木初長,天真時期若遭
夭折,即不壽矣。又至壯年時期,血氣方盛,正是青雲直上、奮發有為之日,忽遭
不測,百業不成,志願未伸,尤為可愍!至於老年欲壽不能,亦極痛苦。故求長壽
,實為人生最大之要求,而尤為富貴者所需要,亦為中國人特別需要。因中國人素
重視現生富貴,不若西洋人斤斤乎求生天國,故須先求長壽來保障富貴。尤其中國
之道教,求長生久住之道,與萬物並茂,與天地同春,皆求長壽之表徵。然真長壽
,非人所能,即道教長生久住,亦非究竟;蓋究竟長壽,無始無終,不知本末;若
落本末,即有始終,故雖壽長至非非想處,亦有盡時,何況道教?即如道教壽與天
地同春,而天地亦有成住壞空之變,故其壽是相待的非絕待的,是有盡的非究竟的
。道教尚且如是,又何論人壽耶?人之壽命,由阿賴耶識中引、滿二業種子之原
動力,引生一期異熟果報之命根,有形段,有限量,呼吸不來,命根即斷,故亦是
相待的非究竟的;若究竟無限,須空異熟業報,則業命斷而任呦嗬m之無分別智的
慧命長存。菩薩根本智證真如法身,慧命相續,無漏功德輾轉增上,即不為異熟業
命有形段之限量。然地地新陳代謝的微細變易未窮,故有變易壽限。唯至佛果大圓
鏡智相應,轉成庵摩羅識,相續湛然,無有窮盡,方為究竟無量壽也。但此為佛之
報身壽,佛有三身:自其法性身言之,從本以來,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眾生與佛
平等平等;但眾生未證,只可名法性,不得名身;菩薩少分證得,佛果究竟滿證。
此法性身與報身之自受用身,一味普遍。至他受用身與變化身,則機緣無盡,佛身
無盡。故總言之,法身自性長壽,報身相續長壽,應身無盡長壽;三身壽命,永久
無盡。此云求長壽得長壽,或得天上人間較長壽命,或得究竟佛壽,佛以願力,皆
令隨願以償。
求富繞得富饒者,富饒、即財物珍寶,偅龓煊纾Y生之具無所乏少。常言福
報,廣義通長壽等,狹義唯局富饒;富饒故有福。中國人最喜求富饒,如一般燒香
禮佛者,求發財居多,此亦為人情之常,故佛能令遂其願。約深義言,佛法明布施
,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因布施故,果得七拢敚耙磺泄Φ路ㄘ敚史馂槭莱?br />
世間之大富長者。
求官位得官位者,官之本義為公,居官位掌職權,原為國家人民社會群眾服務
;故狹義言官位,則局政治文武官僚。廣義言之,凡為公眾服務,皆可名官。所以
懷抱絕大之士,立志治國安民,而欲以貫澈其主張,達其目的,方有居官掌權必要
,以實行其治國安民之素志。如此求官位,方不失其求官位之意義。世俗流弊,唯
假官位以張威勢而仲旱摚瑵M足私人家族生活,則非設官之本意也。但無論其為公
為私,皆亦人情常有,令之隨願得遂。又、以佛法言之,菩薩自利利他,為人類?br /> 幸福,為世界职埠停綖檎嬲蠊佟6傥恢烤梗忪稛o上丈夫眨恐?br /> 人師之世尊也。
求男女得男女者,既得富饒家業,必仗子孫嗣續。尤其中國人富於種族思想,
自高祖至玄孫,數代相聚,引為樂事;而世界人類,亦皆有其願。然綜其求子女原
因,不外兩種:或因家產充足以待轉持;或因有志未遂以待繼續;故無子女,實為
人生最大憾事!即如吾國出家人之寺院產業,亦待徒子徒孫法子法孫之繼續,何況
世俗?故佛隨人願,且求子女,皆令滿足。但此子女,佛法亦有深義;維摩經云:
『慈悲心為女,智慧諏嵞小弧7ㄈA化城喻品云:『男女皆充滿』,即定慧皆充滿
義。故佛果之大悲、大智、大定,皆為勝義男女。人生之欲求雖多,舉其犖犖大者,
不外以上四種;即此四種擴充其義,俱通達佛法深義焉。
庚二 免難益
辛一 百怪出現難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
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耄',不
能為患』。
忽得惡夢,百怪出現,皆為不祥之兆。其致詭怪原因,或宿業,或四大不眨?br /> 或鬼神作祟。佛經中言但難得惡夢,及佛母摩耶夫人佛涅槃時,在忉利天宮得惡夢
等,此等皆為預兆。但萬法唯心所現,若遇惡夢怪異不覺其惡,視若無事,亦即無
事;若既驚恐不安,心有掛礙,則將不免為患。今以已建立藥師道場,恭敬供養,
由佛力故,不吉祥事皆自耄',不能為患。
辛二 一切佈畏難
『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痢⒍旧摺合悺Ⅱ?br /> 蚣、蚰蜒、蚊、虻等佈;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若水、火,若刀、毒,若惡師子,若虎、狼、熊、痢舳旧摺合悾趄隍?br /> 、蚰蜒,若蚊虻等諸難,皆能傷生害命,致人於死地。又此諸毒難,表貪、瞋、癡
諸毒煩惱,能傷害法身慧命。又由內毒故,外毒能害;若至心憶念佛名號,息諸內
毒,則外毒亦不能傷,而得解脫。
辛三 他國侵擾難
『若他國侵擾,盜俜磥y,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此為國難。故今講經《鐘聲偈》云:『功勳酬民國深恩』,即含祈秶移桨仓?br /> 。此文雖略,內憂外患靡不收攝。侵、即侵犯略奪,破他國之領土完整,先於文化
,政治,經濟種種侵略,使之民不聊生,颍龜_不寧,內訌紛起,鷸蚌相爭,遂令漁
人得利。今自中國觀之,數十年來,皆是處在內憂外患重重困頓之中,文化受侵略
故,人民思想紊亂;政治受侵略故,關稅、法權失主;經濟受侵略故,人民生活枯
竭。因之匪浮淦穑I俨瘢右攒婇y割據,公然反亂。原國家之建立,本為保
障人民權利,今則國患如此,民何以堪?而此職責,各有攸歸:在昔以帝立國,帝
負其責;今者以民立國,宜由國民共負其責。然救國之法雖不一,若能至心憶念彼
佛,國民信仰心得安定,亦解脫國難一法也。
辛四 犯戒墮落難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
,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
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
趣生』。
前三難,通於一切人類,此則指已皈佛法修學者之難。戒律既受,毀之則墮!
未受戒而不守戒律,不道德而已;若受戒破戒,則加破壞佛制之罪,罪過極重,甚
於洪水猛火之難!此淨信善男女之皈依三寶者:皈依佛故,誓不依天魔外道為師;
皈依法故,誓不讀邪外典籍;皈依僧故,誓不與外道惡人為伍。故受三皈者,即盡
形不事餘天,堅固信心,進而以佛所說法門,規正個人行為,故須受戒。戒分止作
,止者應止,作者應作。今禁戒者,專指止而不作之戒。如五戒、十戒,為戒之基
礎,修戒之初步;所有餘戒,靡不基此輾轉增上而成立。五戒:即不殺、不盜、不
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戒者:戒除身三、口四、意三之十惡,為在家二眾修戒
之法。又有沙彌十戒,為出家修持之初步。菩薩四百戒,應別有其本。略而言之,
如瑜伽菩薩戒本之四十三戒;梵網經之十重,四十八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指大數
而言,如四分律、僧祇律等皆不足此數,此因戒之開合有異,義無何別。比丘尼五
百戒,亦指大數而言,現行戒本亦祇三百餘戒。如是七眾弟子,其於戒法,或因毀
犯而起恐怖,若能專念彼佛,恭敬供養,三惡之苦皆不能受。
辛五 婦女生產難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志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
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耄俨。瑹o有非
人,奪其精氣』。
前既求男女者得男女,既有男女,必有生產;生產之難,極其痛苦,而為婦人
所不免。若子母俱福,安全無事;若子母俱無福,或冤家投胎,則苦矣!故佛教稱
人之生日為母雞日,故於母親,宜加孝敬以酬深恩。但臨產難極苦之時,自能至心
稱念佛號;或親戚家眷代為修建藥師法會,塑畫形像,請誦經典等,由佛願力即可
免此苦難,安全而生。或所生子,醜陋殘病,甚至夭折,因此亦能轉使諸根完具,
相貌端正,聰明利根,人見欽敬,無有非人奪其精氣。蓋非人之鬼魅,常感铮手?br /> 苦,往往奪取嬰孩精氣以活其命。故能建立藥師法會,一切災難皆可息滅,隨願所
求,皆得滿足。今日若能將此法門流行於世,則世界眾生皆得普遍消災利益,而使
人生與佛法發生普遍的親密的關係,更足奠定人間佛教的基礎也。
戊四 阿難問增益
己一 佛問信不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
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此為消災周中第四,世尊與阿難互相問答以增信心。此中分三,今第一佛問阿
難信此法不。此中世尊告阿難者,阿難多聞第一,聞持不忘,結集流通,後世堪傳
。阿難、梵語具云阿難陀此云慶喜。以阿難出家在佛成道後二十年,故其生時,
值佛成道,龍天慶喜,因以為號。阿難出家,常隨於佛。其於佛經,有自佛親聞,
有自同學長老輾轉而聞;今此經為其親聞者。佛告阿難,此明彼佛所有功德,皆是
諸佛甚深行處,不但所證之法體甚深難了,即所起之方便妙用亦甚深極甚深,難通
達極難通達,不易信受。蓋阿難信心最足,故問信不,使發摚Х鹧员乜尚胖x以增
信益。此甚深行處,即前明體相中所有依正莊嚴之體,行果功德之相,佛佛道同,
故言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亦同法華極力稱歎『諸佛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處有二解:一、諸佛甚深所行之處,依主釋;如是言處,即佛智所行境界。佛
智、即一切種智正遍知所行境界,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