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智、即一切種智正遍知所行境界,若法界性相,其俗事理,自他因果等,於一剎那
,遍照無遺,微妙甚深,難可解了;法華所謂『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即
等覺大士,亦如隔雲望月,依稀不真,則地前三賢以至具俊卜蚋鼰o論矣!地前拢?br /> 凡既不能以智測佛,唯有以信接受,法華謂:『唯除諸菩薩,信力堅固者』。瑜珈
戒本云:『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若聞甚深最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爾時
應強信受,應無諂曲,應如是學:我為非善,盲無慧目,於如來眼隨所宣說,於諸
如來密意語言而生誹謗。菩薩如是自處無知,仰推如來,於諸佛法無不現知』。此
言不因自己智慧狹小不了,即不信仰甚深行處,應觀佛之人格德行而強信受,方能
漸漸解了。故今佛問阿難信不,亦含有強信性;即在阿難答中,亦具此理。二、諸
佛甚深所行即處,持業釋;此明諸佛因果功德及其所起利生方便等行,即甚深處;
則此經所明之藥師因果功德,即是諸佛甚深之所行處。故此處字,即指藥師甚深德
行;其根本智證真固難解了,即後得智所起方便亦難解了。從比量比知其義曰解,
今諸佛自證甚深,非比量能到,故難解;由現量明察其境曰了,今諸佛自證甚深,
非現量能到,故難了。但雖有二解,後解為正。前明體相中,不以真如、實相、中
道、第一義等為體相,而以依正莊嚴行果功德為體相者,即諸佛甚深行處也。諸法
法性本無深湥饎偨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住法位,法爾常然,不
增不減,不生不滅;而所以有深溦撸病⒍藶闊o明煩惱覆障,與諸佛平等法
界隔絕,各各不知;利根菩薩,從比量知;現量不知;地上菩薩以至等覺,少分證
知;是則諸佛行處之甚深可知矣。故問阿難信不,以增強像法有情之信心。
己二 阿難正答
庚一 答應信佛言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
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此阿難答言,於諸佛甚深行處雖不解了,而決定信受。大德、佛之尊稱,福智
圓滿,故稱大德。契經者,佛所說法,皆契理機;不契理則失法之體,不契機則失
法之用。然阿難為何於佛所說即不生疑惑而信受耶?以世尊與十方一切如來無異,
而十方如來三業清淨,說真實語,不誑語者,故世尊語深可信受。三業之業,動作
之義,凡諸動作皆名為業。出家人開口即說業障深重,則將業專指惡業;其實、業
通善、惡、無記、三性,善又通漏、無漏;佛果亦有清淨三業;華嚴普賢行願品云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亦屬清淨三業。然業以思心所之動作為自體,由此生餘
心心所為相應。又、意業為意識及思等心所相應而起之動作;身語二業為前六識相
應心所所起之動作;故三業動作,全由心識,若無心識,則如風吹水動,火能燒薪
等,雖有業用而非是業。今言身語意業無不清淨,顯佛果煩惱等已窮,離諸過失。
故佛果三業,亦稱三不護,以無過失覆蔽耄Р兀嫠^本無不可告人之事,信無疑
議者也。又恐語不真切,復以喻明:日月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而於諸佛
所說信無有異。日月輪經行天空,本不可墮,妙高山即須彌盧,為山中之王,上至
忉利,下至地獄,其居中心,安然不動;今縱使日月輪可墮落,須彌盧可傾動,而
於佛語信無有異,正表其信之真切。此經所明法門,純為果上不思議境界,唯可以
信受,不可以智測。須先信佛,方有法僧,否則、三寶難以建立。此菩薩戒本、彌
陀經等,所以明『一切難信之法』,皆以信去接受也。
庚二 明不信獲罪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
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
諸惡趣,流轉無窮!』
此明信根不具之有情,於佛所說諸佛甚深行處,不以信受,但以智測,則如解
深密經所謂:『諸佛智慧如大海水,我等智慧如牛跡水』。以牛跡水智測無邊佛海
,此所以疑網重重,猶豫不信!由不信故,誹法不合理,謗佛欺騙人,因此墮於長
夜黑暗,何時達旦!蓋漫漫生死長夜,佛為明燈;今既不信佛燈,是即失大利樂,
如『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流』;墮三途險坑,流轉無窮極!
己三 重詳信益
庚一 示不疑利益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
惡趣者無有是處』。
因有有情不信墮苦,若佛苦口婆心,重詳信之利益。是諸有情,泛指人間一切
有情。若聞藥師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必不墮落,若墮惡趣,必無是理
也。
庚二 明希有難信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
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
!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
是』。
此是諸佛甚深所行,與前第二解義相同。諸佛甚深所行即處,故不另言處。甚
深之行,不易信受,而阿難堅決信受,皆由如來威神之力使之而然;否則、妄想思
量,必難置信。聲、緣二乘,皆通有學無學。未登地諸菩薩者,自十信初發心位,
入初阿僧祇成三賢位菩薩,由此入加行位菩薩。十信為外凡位,三賢為內凡位,是
皆未經二阿憎祇入初地位,故於諸佛甚深行處,不能如實信解。蓋未登地者,無明
未破,法性未顯,未得諸佛智慧。須登初地,方能根本證真,後得觀相;然亦不能
於一念中二智圓具,須前念根本證真,後念後得觀相,隔離不融;故須依據佛說,
起比量智慧,比知其理而起信解。是故地前菩薩,祇可名為隨教義而信解,非自能
證理而起信解。故告阿難,汝非自力能信解。一生所繫菩薩,可有二義:一、約報
身說,自初地至等覺,皆可名為一生所繫,以初地破無明,顯法身,入如來家,慧
命相續,雖報身在淨妙土中有輾轉變易,而不再受分段生死,故入初地亦可名一生
所繫。二、約應身說,唯以等覺為一生所繫菩薩,位居補處,如釋迦佛未降生成佛
前之一世,為一生所繫,如今兜率彌勒大士即一生所繫菩薩。如是二種菩薩,於諸
佛甚深行處,方能少分證信。然以後說為正。欲界眾生,五趣雜居,人身難得;既
得人身,若無善根,敬信三寶亦難;如今世界,幾許眾生不信三寶!然聞藥師如來
尤難,此所以明希有難信也。
庚三 結略說指廣
『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
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此明藥師如來之菩薩行、善巧方便、大願皆無量無邊。善巧方便一義,亦可
分解:善巧、對種種學問、工藝、技術、事業,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對於無
量法門,皆能練得精緻純熟,故有善巧;即『熟能生巧』也。方便、即在施行的方
法上,種種方式,隨宜而設,為方便權宜之妙用。但方便通於因果前後,利他設化
,固屬方便;因中做種種前方便工夫,達到究竟目的,亦是方便。無量菩薩行,唯
是因行;無量廣大願,則貫徹無量菩薩行與善巧方便,總攝因果。此皆略明藥師佛
德。若廣言之,則千萬劫可速使其盡,而佛功德說莫能窮。此亦正顯諸佛甚深行處
難可解了,不易信受,所以佛與阿難設此問答,極力辨明以增信也。
丁二 救脫延壽周
己一 救脫示延壽法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
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贏瘦,不
能飲食,喉脣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則,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
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
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
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
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旛,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
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
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
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有情持奉益文中有三周,今第二救脫延壽周。前消災周主重消災,亦明延壽;
今延壽周主重延壽,亦明消災。爾時眾中,即佛在樂音樹下,與法會大眾說消災周
竟,會中有救脫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摩訶薩、即大菩薩,初阿僧祇十住位,對前
十信言,亦稱大菩薩;次阿僧祇對初阿僧祇亦稱大菩薩;今指三阿僧祇一生所繫菩
薩,方能信解此法,助佛宣弘。救脫者,顯其能救渡眾生,脫難苦厄,因以立名。
菩薩有從智慧、苦行、誓願、大悲、救苦等功德立名,今取大悲救苦。從座而起,
至曲躬合掌,皆表特別致敬。以救脫所示之法,非泛泛之論,乃廣利眾生,為藥師
法中之特殊勝用。諸眾生,指人類而言。眾生、與有情同,有情為數取趣,眾生乃
五蘊眾緣假合而成,然眾生通于情與無情動植之物,而植物則不能稱為有情,此其
範圍寬狹稍異。像法轉時,魔強法弱,種種苦厄,不可言喻!長病贏瘦等,言病時
之狀態。見諸方暗死相現前;言藥石無效,將死不久。父母親屬等,言看病者之苦
境。當爾之時,病者自身臥其病處,死相現前,前一剎那昏迷不覺,後一剎那即見
琰魔使者,引其神識至琰魔前,執法受刑。蓋琰魔為地獄執法之王,今諸眾生,死
前見諸方黑暗,皆墮落之象徵,故其神識,為琰魔使引入獄中。神識者,經中明有
四有:吾人住世之果報色身為本有;此身壞滅時為死有;死已未生,其中間為中有
;中有壽盡轉世。則為生有。由生有故,後復本有,如是四有,循環無已。但生死
二有,時間極短;本有則隨生類壽命,各自長短;中有壽命,少而七日,多至四十
九日,亦有處說不定。今之神識,即指中有,古譯神魂,似與今日所謂之臁晗嘟?br /> 。然佛教破除精神主宰之實我,何今言有神識相續之我體耶?此有四義:一、為對
治凡夫斷見,說有有情神識相續。以斷見有情執此色身壞時,即歸滅無,所謂『肉
化清風骨化泥』,因此撥無因果造諸惡業,當墮大坑。佛憐此故,說有四有相續,
於中有微細五蘊之中有,相續不斷,凡夫難知,說為神識,建立因果之相,以破斷
見。二、因常見有情,於此五蘊中有之連續中起常見想,執為實有主體不變常住之
我存在,故進一步說我由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法所成,眾緣所生,原無實體。
則此神識,乃屬五蘊中之識蘊,十二處之意根,十八界中之意根與意識,根、塵、
識三和合而成,原無實我主體。故此言神識,迥異普通臁曛f。三、二乘聲聞等
聞說無我,斷煩惱因,證我空果,而於蘊等法上起實有執,故再進一步,明諸法緣
生無性,畢竟空寂,被其法執。四、有人不如實知畢竟空義,於畢竟空中起虛無見
,而與斷見有情撥無因果相似,故更進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理,明諸法皆由心
識變現,如水露、陽燄,夢、幻、泡、影。今即於夢、幻、泡、影中說有神識,隨
五蘊現,其性本空,而與臁曛f,不可日年而語。然此雖有四說,立神識名,專
對斷見。俱生神者,亦作溕疃f:溦f者,如人生各有年月日時不同,而有情隨
之俱生,此專對凡夫外道斷見有情而說。深說者。無此俱生之神,以前說神由蘊等
法成,而蘊等法空,乃至進說唯識。則此俱生神即阿賴耶識,此識為異熟業報之總
體,名俱生神,所造善惡由其儲積。然其受熏持種,行相微細,不得而知;及其果
報現前,方能明曉。如黑暗中寫字,不見形色,乃至光來,宛然入目,如其為白為
黑。而其為罪為福,皆由琰魔羅王執法審判,賞善罰惡,無私不阿。但琰魔之為執
法王,雖屬自業之報,亦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