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耄Ш陔s染依他起相中之清淨自體相者。生滅心,所以名一切法生滅及生滅因緣與生
滅相者。一切法中舉水言之,水自體具有清明融通等德相,在顯現位曰法身;在為波
浪等依他起相所耄Р囟贿z失位,曰如來藏;依此水之自體相所變起之波浪等相,曰
生滅心;水與波浪或冰或湯等等直下不二真實常如之濕體,曰真如。此真如不唯無生
滅之起盡,亦復無耄э@之轉變,故不得言依真如有生滅心。如來藏雖亦無生滅之起盡
,而可有耄э@之轉變,故得言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譬如不應曰依濕故有波浪,但應
曰依水故有波浪也。然今亦不曰依法身故有生滅心而但曰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者,尤
有深意:蓋如來藏本以名耄Ц苍谝浪鹣嘀兄泽w相者,故言如來藏雖但指耄Ф达@
之自體相,而彼能耄Ц泊巳鐏聿刈泽w相之生滅心依他起相亦即與之同時而著;不同言
法身則與能顯此法身自體相之一切波羅密功德同時而著也。言如來藏,雖但指不生滅
之自體相,而生滅之依他起相亦即與之同時而著,故可見但是同時分別出性淨之自體
相與業染之依他起相,而指業染之依他起相為依性淨之自體相而起耳。知此、則本覺
本不覺之義明甚,斷不致翹心妄執如來藏為未有無明前之另一時期,而生『後時何故
忽起無明』之疑也。觀此、又可見此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者,其立言之善,無以復
加!
二、生滅心何故要依如來藏而有乎 生滅心是依他起相,本無自存之體。所云依
他起者,謂依如來藏及無明所起,譬如波浪依水、依風而起。無明亦為助緣,而親依
之轉變而起之本因端在如來藏而已;猶波浪所親依之自體端在乎水。故生滅心必要依
如來藏而有。
八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說
一、不生不滅何指耶 不耄Р伙@與耄э@和合,非一非異,名為如來藏。不耄Р伙@
何指?指真如體。耄э@何指?指自體德相,故非一;然自體德相由之耄Ф皇е?br /> ,體即真如,真如所本來具有不可離滅之法即自體德相,故非異。此不耄Р伙@之真如
,及不耄Р伙@與耄э@和合非一非異之如來藏,二皆此中所云之不生不滅。
二、生滅何指耶 前七轉識心心所、所變、所緣諸法,與第八識所受熏、所持種
、所感報、所變現之諸法,皆此中所指之生滅也。
三、如何和合耶 本是一法,據義分之乃成真如、如來藏之不生不滅與八識生滅
。此一法者,有時謂之眾生心,有時謂之一心,今在此處則謂之阿黎耶識。據彼二義
,在此一法在義不相即,而在法又不相離,是故謂之和合。
四、如何非一非異耶 此為生滅,彼為不生不滅,故非一。全水在波浪時,滅去
波浪不但無水亦復無濕,非濕則無水,非水則無波,義尤可知,故非異。依他起法皆
和合相,和合相義,法爾如是,不即不離、非一非異故。
五、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 阿黎耶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之三義。成
唯識論等多就我愛執藏以名此識,故其義稍狹。此論多就能藏以名此識,能藏通於異
生、如來,故其義最寬;與成唯識論等所云根本識、阿陀那識同義。此中真如、如來
藏、阿黎耶三位,雖不離不異而皆能盡收一切法,然其內容之深溑c外延之廣狹,亦
殊不即不一。茲作圖以表之如下:
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
外延以真如為最廣,內容以阿黎耶識為最深。就大乘以辨之:則真如、為大乘非
大乘之通體,如來藏、為大乘之自體相,阿黎耶識、則為大乘自體相用。從另一式觀
之,又可為圖如下:
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另一式
於此三位相為比對,就其各各特勝之一點以觀之:則真如者、大乘之體大,如來
藏者、大乘之相大,阿黎耶識者、大乘之用大,又大乘之乘也。
六、阿黎耶識有始終乎 阿黎耶識無始無終而可有一分有終。此義如何?以本來
唯是此阿黎耶識,就此阿黎耶識內究之,而知有在耄Ф娠@之不生不滅自體相,則謂
之如來藏。就此阿黎耶識外發之而為三細、六麤以及前七心心所法所變所緣諸法,則
謂之心生滅。不問為心生滅、為阿黎耶識、為如來藏之一切法,一一直下無耄o顯、
無生無滅之真實常如體性,則謂之真如。此阿黎耶識之所以無始無終也。以悟真如故
究竟得顯如來藏自體實相,而阿黎耶識一分和合染相永滅不有。此阿黎耶識之所以可
有一分有終也。然此中真如、如來藏、阿黎耶識之分別,皆就原來位──凡夫位──
以言之耳。若就究竟位──佛位──以言之,則常寂光真如、圓明自在如來藏、無垢
清淨藏識、皆以名『如來法身』而無二無二分者也。如來法界藏身之量,正同凡夫阿
黎耶識之量,具足自體相用。不過藏識是生滅牽轉晦昧雜染之相,而法身是常寂自在
圓明清淨之相而已。
九 阿黎耶識有覺義不覺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說
阿黎耶識即眾生心,故雖說生滅門,而仍具真如、生滅之二門。展轉遞降言之,
一根、一塵、一聲、一色、無不即眾生心全個,亦無不具真如、生滅二門。蓋動起即
生滅,而靜止即真如。一切法一法,一法一切法,無乎不當無乎不然者也。而阿黎耶
識者,即一切法之根本依也。其具有真如、生滅之二門,自不待辨。今剋就此識自身
於真如及生滅之特著者以言之,即覺與不覺是也。覺義、不覺義,論自分釋。於此今
有疑者二:
一、有覺不覺義能攝能生一切法 為此識有覺不覺二義故,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
耶?為此識所有之覺與不覺,各各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耶?此有二說:一、謂論中但
言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不言二種義各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故直以此
識有二種義故,故曰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耳。二、謂剋就義相言之,此識有覺義故,
能攝一切生一切出世間常樂真淨之法;此識有不覺義故,能攝一切生一切世間無常苦
空無實不淨之法;是以此識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若就展轉言之,依始覺故說有本覺
,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而起始覺,依始覺故而同本覺;此則不覺待覺,覺待
不覺,二義相有,亦復相無。以相無故,各能展轉攝一切法無欠無餘;以相有故,各
能展轉生一切法無欠無餘。後文顯示染淨互相熏習起一切染淨法,義尤可證。故此二
說,後說為優。
二、能攝能生之別 何故雙言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不單言能攝、亦不單言能生
?若能攝與能生義各有殊,則其所殊者又安在耶?答曰:不生不滅自體相法,離生滅
相,離因果相,故在真如如來藏雖復為一切法所不能外,而但應言能攝而不得言能生
。於一切法不能外於真如如來藏者,一一無不離生滅相、離因果相故。獨在依他所起
一切功能業用之法,乃得有果生因滅、因滅果生之事,可言其能生所生之相。此識為
一切法種子識,能生一切法,乃是其唯一無二之功能,故於此處特表出之。真如但體
,如來藏但自體相,故但能攝。阿黎耶識是自體相用,以有用故,故亦能生。今引大
涅槃經以分別一切法生不生義如下:
┌真如…………………………不生不生。
│ 雖為他法依之以生
│如來藏………………………生不生。
│ ,而在自為不生。
一切法一心┤藏識…………………………不生生、生生、生不生。
│
│意意識………………………生生、生不生。
│
└前五識………………………生生。
一0 所言覺義者說
此論所說藏識覺義一章,字句精圓,關節深耄АN鋈≌撐模酝ㄘ炛?br /> 一、第一義覺 直示覺之當體,體即如來平等法身。換言之,即是真如如來藏耳
。覺之當體即是真如,而此真如遍為覺不覺等一切法之當體,故曰平等法身,亦曰本
來平等同一覺故。在此第一義覺,絕不帶本覺、本不覺、始覺、究竟覺等對待假相,
彼等對待假相,皆依此立。
二、相對相待有本覺不覺始覺 此等對待假相,一一皆依第一義覺安立,一一當
體即是第一義覺。而其對待安立次第,列為五層:
甲 依第一義覺立本覺……………………依此法身說名本覺
非第一義覺可
乙 本覺對始覺說 …………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說
對之說本覺故
始覺起修對治
丙 以始覺同本覺 …………以始覺者即同本覺
不覺究竟異故
始覺之所
丁 依本覺有不覺 ………………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
覺者即此
始覺之所
戊 依不覺有始覺 ………………依不覺故說有始覺
起者以此
三、依始覺覺心源不覺心源立究竟覺非究竟覺 甲、三乘內凡覺念滅相位:如凡
夫人(能覺人),覺知前念起惡故(所覺法),能止後念令其不起(覺之效):雖復
名覺,即是不覺故(覺有限)。乙、小乘拢蟪速t覺念異相位: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
薩等(能覺人),覺於念異(所覺法),念無異相;以捨麤分別執著故(覺之效),
名相似覺(覺有限)。丙、大乘拢X念住相位:如法身菩薩等(能覺人),覺於念住
(所覺法),念無住相;以離分別麤念相故(覺之效),名隨分覺(覺有限)。丁、
大乘佛果覺念生相位:如菩薩地盡(能覺人),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所
覺法),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覺之效),名究竟覺(
覺無限)。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引經證成)。此中示
修行佛法人,從麤至細由溔肷钪疂u進次序,簡明之極。復以能觀無念即為向佛智故
,則漸次即無漸次,而覺覺當體直顯第一義真覺。
四、本覺不覺始覺究竟覺本來平等同一覺 生住異滅四相,皆因不覺有妄念故,
依妄念所假立之妄相。覺之究竟無不覺故。唯覺無念;念且自無,依念所立初起及終
滅等假相,尚何能有?譬如石女兒且自無,安有石女兒之生年及死月哉!圓覺離念;
念且自無,念上初起相自更不可得。無初起故無念,無念故無不覺,故但有本覺,不
得有不覺。不覺故有妄念,念妄故有假相。假相名為眾生,眾生居在妄念。眾生居在
妄念之內,猶吾人今居在宇宙之內。既居其內,豈能得其初始?故本來是無始無明不
覺,亦不得有本覺。然妄念實本無,得如實知,則知依妄念所立之生住異滅四相,以
等是無念故,等是無相。等故無各各之『異有時』,及一一之『自立處』。無念故無
初起,無初起故無起念之不覺及覺初起之究竟覺。無念故無前念滅,無前念滅故無覺
前念滅之始覺,無始覺故無對始覺說之本覺。然復以無念故,本來平等同一真覺。
五、始覺斷不覺究竟本覺隨之成二種德相 一、智淨相:始覺斷不覺究竟時,所
顯之自性清淨心,即如來藏自體相之出障圓明也。二、不思議業相:始覺斷不覺究竟
時所生之妙用,即轉八識成四智之大乘用也。合之、即是大乘自體相用,亦曰如來法
身自體用相。
六、覺體覺自體相用 一者、與虛空等如實空鏡,喻第一義覺真如體。二者、與
虛空等如實不空因熏習鏡,喻覺自體相如來藏。三者、與虛空等不空法出離鏡,喻覺
自體相出障圓明佛果法身。四者、與虛空等緣熏習鏡,喻覺自體相用出障圓明自在佛
果法身大用。第一、通於因果凡拢惿鐏怼⒂星闊o情、有形無形、一切法皆平等
一性,無異生性、無佛性之佛性。第二、確指有情眾生,在於因位正因覺性。第三、
第四、確指果位之法身菩薩分覺及如來大圓滿覺。第三、亦是因位菩薩了因覺性。第
四、亦為異生菩薩緣因覺性。第三、第四、亦同前說覺之智淨相及覺之不思議業相。
上來六層所言覺義,洵無上甚深微妙圓滿之法門哉!其要唯在直下純覺遺念。
一一 所言不覺義者說
一、第一義不覺 論云:『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
有其念』。非曰不知,特是知不如實。非不知故本覺,不如實知故本不覺。非不知是
知,不如實知亦是知,故本覺、本不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