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佛以方便善巧,宣說境與行的真相和妙用,是謂教法──即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也
。現在能說之法,即是依佛之教法而說之。若談說法,剛才戴先生所說的已甚完美;
如說:今日能在此清涼道場說一席話,都是受惠於諸佛、拢t、父母、天地、國家、
社會、乃至一切眾生的種種因緣而來;這就是佛法中的一攝一切之義。又如說:我們
要推此清涼,使人人均得享受;即是要人人起大悲心,發廣大行願,使未得安樂者同
得安樂;以身心供養法界眾生,普利一切,普度一切;這就是佛法中一入一切之意。
這一攝一切、一入一切的意義,即華嚴法界緣起之理。
三 法界緣起
所謂緣:即眾多關係互相融攝之謂。凡宇宙間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小而至
於一毛頭許,大而至於地球、日輪,皆是由眾多的緣湊成的;既成此一草、一木、一
花、一葉、乃至一毛頭許體相,他的效用,都是影響到全法界而能互攝互融的。知此
、即可見到遍法界的一切事物,皆是諸緣所生而無自性,是即一攝一切、一入一切的
法界緣起之真實義諦。
人類在此法界緣起中,亦是依仗眾多之緣而成,特身心較為完密而已。宣說佛法
,就是要各人依此法界緣起之理,推而至於家庭建立,社會建立,國家建立,乃至日
光所照,霜露所墜,空氣所通,皆互有關係恩德。唯見其互有恩德關係,自能相生而
不相害,並行而不相悖,豈有損人利己以逆其性的呢?如此合理生活,自然唯以公眾
利益為前提,這豈不是人人行菩薩行,個個具菩薩道嗎?譬如以清淨眼觀晴明空,圓
滿大覺,顯然吐露;此華嚴法界緣起之理,亦即為宇宙人生觀之最完美者。由此可知
佛法並洠в猩竦z、奇怪,確是極為平實。
四 信聞思修
佛法大旨雖是如此,而實際行持,卻甚困難。那末、最初實行的基礎,就要在一
個信字;如果信心充足,便得相應。若要堅固此信的功德,大約須經三種步驟:
一、聞所成慧,慧、即是了解的意思。因聞經典及讀誦研究,久之推究觀察,通
徹明了,使信心成為解信,則較為有力。
二、思所成慧,此思字、非平常所說之思想,乃心之意志活動力,亦即一切行為
之動機。因於聞法了解中,既得解信,從此可以實行。故此思慧,與王陽明所說知行
合一之知字相同;乃是依佛制、戒律、心體力行。如儒家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及『克己復禮』,乃至『止惡修善』等說,皆與持戒之
理吻合。由此發慧,亦名戒相應慧。
三、修所成慧,修、即修改、修正、修鍊之意,其重要在于修禪定──將心力集
中統一。因思所成之慧,尚未將萬善心力集中統一,不能發生廣大功用。譬如一大國
家,土地雖廣,人民雖眾,生產雖富,但因國力不能集中統一,反不敵一小國之集中
統一者為強有力也。又如電力:必要有蓄電池、電線、電泡等,以集中其電力,乃能
發光;否則、散漫無用。故今所說修所成慧,重在于定,亦即定相應慧。依此定慧均
等,作普遍之觀察,乃可引生如實普照之慧日,而成無上大覺。
雖說三種步驟,其主要點皆一貫於慧,而又須定、戒、相資,乃得成就。因為無
定之散慧力劣,而無戒亦不成正定;又無聞所成之信解,亦不能持戒及明其所以。故
必從聞而思,從思而修,漸次而入,乃可成辦。或有逕從修定以為得學佛之捷徑者,
往往入於魔邪!因為從無始以來一切妄想習氣,尚未從聞思上,逐漸將牠掃除修正,
而驟修定以集中心力,強使止息,譬如一間屋中,內藏種種危險污穢之物,而不將牠
打掃乾淨,徒將門封椋б詾榈糜嫞坏﹥让娴臇|西擾亂起來,那是可以將屋及人都被
害的。故發心學佛,必先多從善知識聞法,讀誦經典以為基礎;然後信解持戒,將一
切習氣煩惱逐漸改善解脫,自能坦坦蕩蕩心地安寧。再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可任
吡魅胨_婆若海。(源輝、黃暄初記)(見海刊十四卷九期)
佛法建在果證上
──二十三年四月在南京中國佛學會講──
這次到南京來,為世界佛學苑事,要與班禪大師面商,因為時間短促的緣故,本
洠в蓄A備講什麼。昨天晚上與黃懺華居士討論佛法上的問睿X得一般研究佛學的,
近來於佛法上生出很多的疑難,今天特把『佛法建在果證上』提出來一說,貢獻給研
究佛學的諸君,藉資參考。
整個的佛法,即所謂教法、理法、行法、果法。
一、教法:有言教與身教二種。言教,即是佛陀說法的言語,現存的經教,即是
依據佛的言語結集而成的文字。身教,即是根據佛陀現身的行為與諸弟子制定的律儀
,及表現佛的威儀相好,功德莊嚴的塔像之類。儒家『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與佛
律『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都是身教。
二、理法:是教法之中所詮表的意義,有確定的範圍而顯了表現的概念,是包括
在經與律兩者而又詳之以論者。以確定範圍所表顯的意義,即為理法。
三、行法:根據拢趟彵淼恼胬恚妒聦嵣先嵺‘實行,即是行法。
四、果法:如果依據真理而去實邸校囟ㄊ盏綄嶋H的效果,即是果法。
此理行果三者,皆基本於教,依教明理,由理起行,因行得果,這是最顯然的程
序;所以果依行,行依理,理依教;在此程序上,佛法應該建立在教法上才對。今謂
佛法建立在果證上,因為在果法上才能證明教理行的真實。雖在程序上似有顛倒,然
試問果依行,行依理,理依教,而教又從什麼生起呢?
雖則理以教而顯,果以行而收,而佛法之所以留存在世間的經律儀像,皆依證得
了佛果之後,以自覺之心而去覺他,這才是教法產生的原始,所以教法乃是從果法而
來的。
但是、果的意義甚廣泛,而此非就普通事物的因果而言,乃專指拢匝哉摺B}
果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四沙門果;有辟支佛;有佛果。
出家修學佛道,所謂『勤修眾善,息滅諸惡』;修沙門行,至於了脫三界生死,斷盡
一切煩惱,而堪受人天供養者,即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佛果。佛果在拢袨樽钍?br /> 勝,最無上,圓證涅槃菩提。拢⑹锹}者所得;所謂拢撸词前l無漏智而證真理
的人,這是三乘見道以上的通稱,至極的拢耸欠鸸?br /> 依據上面的分類,佛果是最高無上的,究竟至極的,其所證與三乘拢煌凰?br /> 以果法又有大小及溕钪顒e,小乘的自證拢蔷烤梗什荒芤越谭ㄈテ諠蝗缭?br /> :自救不暇,還有什麼餘力濟世救人呢?
一般以歷史眼光考證佛法的人,研究教理,往往生出很多的疑難。然而佛陀遺流
的教法,非是平常人的言語文字心理思想所能推測的。因為佛法所建立,是以佛果與
拢麨楦鶕摹L热魶'有佛果與拢瑒t佛法無從建立,更無所謂佛法。倘若洠в蟹?br /> 果與拢淖宰C智力,而以普通的思想來觀察判斷,當然有很多疑難之處,這因為普
通的思想太幼稚的緣故!
一、教法建在果證上 無論大乘或小乘的經典裏,在每一法會之中,有很多聞法
的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以及十方諸佛菩薩同來集會,總數有百千萬儯驉a
河沙之多,如果以普通的人事來比照,未免太神話了吧!以為經典裏面所記載的人物
,大概是想像的!因為有很多經典裏所描寫的主角或配角,太不近乎人情世事。
固然、一切大小乘經典裏所描寫的事物,在世間普通人情上、有很多難解決的問
睿坏鸱ú皇巧裨挼模胂竦模怯谐篱g的果證作根據的。即如小乘經雖比較近
乎人情,但如果完全根據人情來探究,還有很多講不過去,何況大乘教理呢?
如密宗的經咒與儀軌,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七百年之後,在印度南天竺國鐵塔裏有
一位金剛薩埵傳授給龍樹菩薩,由龍樹傳給龍智,乃發揚光大,而印度、而中國、而
日本。又如此次班禪應各界之請,將於四月二十八日,在杭州重建的時輪金剛法會,
這時輪金剛法、相傳是由香拔拉國傳授出來的,香拔拉國雖就在人間,人間卻遍處找
不著,故與印度南天竺國鐵塔裏面的金剛薩埵,一樣的不知其何在!如果以歷史來考
證,則又安有歷史可證實?又如華嚴經,傳說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背誦出來的。法相宗
的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之祈請,從兜率陀天降下到人間的瑜遮那講堂
為無著等人講說的。有因緣成熟者,能睹彌勒菩薩的光明,或聞法音,如果洠в幸蚓?br /> 的眾生,則光無從去睹,法亦無從去聞了!又如大乘律的梵網經裏面的記載,由千華
台上盧舍那佛傳之千釋迦,再傳之千百儯屽龋@些更非是普通人的心理可能證明了
。如果以普通的思想,或以人間的歷史來推測,密宗經咒與華嚴經、瑜伽師地論等,
便都不可靠,近乎神話,尋不到它的基礎。但佛法是有不可思議的佛果法、拢ā?br /> 作基礎的,故須證得了佛果之後,乃能判別他的真實與虛偽,或三乘拢四松杂羞@種
能力與才幹,因為六神通中的漏盡通,無學拢降茫蝗缱C得了六神通,這種疑方可
洠в小?br /> 因為拢擞猩褡阃ǎ惺颤N疑難去問他,自己不能解答,可入禪現通,上天去請
問彌勒或什麼菩薩。我們看見很多經典裏面,記載阿羅漢往天上或龍宮去的故事,如
果我們有了神足通,就可以證實。所以未證拢娜耍瑢督谭ㄓ泻芏嘁呻y之處,事
所當然,理所必至,亦情有可原了!
二、理法建在果證上 經云:『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
證得』。此謂無始時來一切法所依的枺鳎词堑诎税①囈R。倘洠в邪①囈R,則
洠в兴^諸趣的六道,亦洠в兴^涅槃。換言之,其所以有生死流轉的諸趣及解脫諸
趣的涅槃者,因為有第八阿賴耶識的緣故。但於此有先決的問睿词亲C實諸趣流轉
生死的有無,這是世間道理;所謂涅槃,這是出世道理。所以、要流轉的世間道理,
及涅槃的出世道理成立之後,乃可再討論第八阿賴耶識有無的問睿?br /> 然而諸趣流轉之說,決非一般人所推測或想像得到的,在我們的上面有天,下面
有畜生、地獄、餓鬼,雖然人與畜生,我們可以見得到的,但地獄、餓鬼在什麼地方
呢?或者也有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遇見鬼。又如:科學家發現人臁煌ǎ约柏缐?br />
先哲臨壇降乩等事,在事實上、發見的亦只有人、畜生、鬼。餘者所謂地獄、天,只
在經典上傳說著,不易在人事上顯然的表示出來。因之、諸趣流轉六道輪迴的學說,
不能成立了。既然、諸趣流轉不能建立,更無所謂涅槃證得。只此諸趣流轉的理,且
非鬼神教,以及普通人的知見可推測出來,又何況出世的涅槃及為一切法所依的阿賴
耶識呢?因為我們的人類,不易解說證明一切,所以在佛法理論上的學說,未證得拢?br /> 果位不易明瞭,更不易講解得出來。所以我們在洠в凶C得天眼通、宿命通以前,當然
自身他身多身所行之事,皆不能夠知道,而生死流轉的諸趣,無始以來所造的業果,
不斷地薰習在阿賴耶識之中,因之不斷地在生死苦海裏面流轉著,這在未有證得佛果
的我們,自不容易了知個中真理。
三、行法建在果證上 勤修戒、定、慧,三十七道品,六波羅密,這都是佛法修
行的行法,這都是普通人行不來的行法。即以六波羅密之第一布施而論,布施有三種
: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財施又分三種:一、內財施,二、外財施,三
、內外財施。所謂內財施,即以身命布施,如金剛經云:『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
以身餵虎等布施,這都是普通人行不來的布施。所謂內外財施,如妻子兒女都可犧牲
,都可布施與人,這也是我們普通人不易行的。
可是、大乘菩薩都能行得到,他們證得生空、法空,了知洠в袑嵆5纳砻瑳'有
自性的生死。因此、以身命去作濟世救人之用。因為濟世救人,所以將所有的身命財
產以及妻子兒女應有盡有的布施給他人,難行能行,這才是大乘菩薩入世的精神!這
唯有證得拢娜耍庞羞@偉大的精神表現!
所以佛法底教、理、行三者,皆是建立在究竟圓滿的果證上,如果洠в芯烤箞A滿
的佛果為基礎,則教、理、行三法不易施設。修學佛法,其重要的途徑,在信解、修
證。然而時丁末法的今日,什麼都帶有懷疑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