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蓋稱名以語業成之,而菩薩有天耳通故,故能觀聲救濟如此。
庚二 觀心救濟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
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
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不修行者,往往以淫欲為可樂而不知其為苦,修行者則知淫欲為眾苦之因。以
有淫欲,則不能逆生死流,不能斷輪迴根,不能離煩惱障,不能登清淨覺,故佛弟
子以淫欲為世間最苦也。修行者既知淫欲為最苦,若不能攝制之,則應常念恭敬觀
世音菩薩;蓋不僅口念稱名,仍當心存恭敬,以菩薩悲能拔苦、慈可與樂故也。且
常念恭敬觀世音之心,即是常契於觀世音慈悲智慧之心,若更以淫欲心入於此心,
則如春雪之入洪鑪矣。淫欲為三毒之首,故瞋恚、愚癡隨之以共同增長。若常念恭
敬菩薩之慈悲,則瞋恚自息;常念恭敬菩薩之智慧,則愚癡自破。所謂常念恭敬者
,悉屬意業,而菩薩有他心通,故能觀心救濟如此。
庚三 觀色救濟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
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禮拜、供養,為眾生身業恭敬。菩薩有天眼通,悉知悉見其心之所求,故為滿
足其願欲如此。求男女者、舉此為例,略釋其義耳。唐、言空虛,捐、謂捐棄,言
恭敬禮拜觀世音之福,必無空棄之理。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儯鼝a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
、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
百千萬儯俨豢筛F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此校量功德勝劣。受持六十二儯鼝a河沙菩薩名號,蓋逐取名相而稱,至受持觀
世音菩薩名號者,則因憶念其利他之德,不得取著於名相,斯為無量名、無量相,
故持之者功德無邊也。
戊二 問答化行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撸Т随镀攀澜纾吭坪味鵀楸娚f
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無盡意前問觀世音菩薩名何由立,此則問其化何由行。意謂觀世音菩薩報身原
在極樂世界,而垂形布化於此土,固如何也。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
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
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
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
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
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
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
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
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
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
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此釋化身說法。共十九種,分拢怼⑻焐怼⑷松怼⒎侨松怼⒔饎偵裆頂殿悺P?br /> 王、即人中帝王,因不及轉輪王,故別言小。不在官位,鄉國矜式為長者。清心寡
欲,抱道自守為居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謂為長者等家屬之婦女。
童男女、即男女之幼者。執金剛神、即觀世音異相,為守護正法之神。觀世音示現
非人身,所以密行教化,令早得脫於惡報之身。蓋說法不必盡以口語,或顯神通,
或示威德,皆足令於見聞之下,默化潛移得早度脫也。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撸еT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
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
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此總結勸持。能使眾生離於恐怖,為施無畏,故眾生亦以救苦救難頌觀世音之
德,蓋有苦有難方有恐怖也。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
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
:『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
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
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撸ъ舵镀攀澜纭弧?br /> 此釋奉獻結成。謂奉獻瓔珞以為供養,并結答行化娑婆之事也。受此法施,謂
受此如法之施。菩薩受他供養,悉為憐愍眾生令種福田,若摺沽x而取著於利養,
即為不當受。觀世音菩薩初不肯受此瓔珞,即是此意。既受瓔珞,復作二分供難於
佛,顯以一切所修福德迴向於佛,而不滯著於所住之境也。
戊三 重頌問答名因
己一 頌問名因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
世音』?
己二 頌答名因
庚一 總標許說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
議,侍多千儯穑l大清淨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
苦。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十字,若譯作長行文,為爾時世尊以偈答曰八字
,則問答段落之起訖,較為明顯。今譯者并譯為頌文,殆取便誦讀之意乎!汝聽觀
音行以下,始為佛之答詞。觀音行,即善應諸方、能滅諸苦之行。惟其觀世音聲,
誓深願大,故能善應。觀世音威神之力,本來超過名相,故只可略說。但得聞其名
號,見其化身,念其功德,皆可獲離苦得樂之果,故曰不空過。
庚二 正答名因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
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洠А?br /> 此頌免火水風三災。興害意、通指人、鬼而言。火坑變池,謂變熱惱為清涼。
漂流巨海,兼顯水風二難。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
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此頌免山難。被人自山推墮,時促勢危,忽念佛力求救,則心極猛利,故獲觀
音拔濟。
『或值冤倮@,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
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此頌免刀難。起慈心、謂冤俎D暴為慈,忽不加害。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此頌免拘摯難。
『咒裕T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此頌免裕倦y。咒裕槿嘶蚬砹晲汗矸ㄒ远救苏撸缥仔M等是。還著、謂自
毒其身。此非念觀音之人求咒裕咧詡酥湓{者不能毒人,還以自毒,由是遂
不敢再起害人之心也。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此頌免非人難。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
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
此頌免惡獸難。尋聲自迴去,謂毒虫聞聲而自退也。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此頌免天災難。以上為三災七難。眾生猝遭此厄,迫無能逃,至心求救,此時
凡情盡息,歸命極虔,是以能為夙具悲願之觀世音菩薩天眼、天耳所見聞,他心通
所寂照,而以神力加被護持之,使獲安耄АH还斗瞧饺赵缟鷾Q信,夙切皈依,廣結
佛國之因緣,勤除本身之業妄,亦豈易以偅ХQ名、臨時一念,便獲感通之效,立
免惡報之加乎?故應於無災無難之時,即當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之慈悲利他功德,
息息持名,心心念德。并以觀世音救苦救難之慈心為心,悲願為願,而後始可永離
於災難。即不幸偶有所遭,亦庶易得臨時之感應而獲濟於危乎!
庚三 兼答化行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
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此頌現身滅苦。妙智、即由根本後得智所起之利他大悲方便智。以具此智,故
有救世間苦之力。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謂并漸令解脫於生死輪迴之苦,使得涅
槃,不僅救免其暫時之災難而已。
庚四 歎德勸歸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此頌五觀應常願仰。一、真觀,謂以妙智觀於真性,知自身、眾生身、一切身
平等不二,此即同體大悲之所由起。二、清淨觀,謂觀於淨法,從本以來不與染法
相應,遠離我、我所之二障。三、廣大智慧觀,以自心清淨故觀於真俗二諦之法,
一一照了,無有遺漏。四、悲觀,觀於生佛同體,而悲眾生以惑業故不能免苦。五
、慈觀,觀世音菩薩以悲願救苦,故常念給眾生以樂。以上五觀,眾生當常願行此
并常瞻仰也。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此頌大智能滅災難。無垢清淨光,即智慧之光,能破諸闇。以先降伏本心之災
──無明風、煩惱火等,故能以普遍光明之智,觀照世間一切眾生而加以救濟。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燄。
此頌法施能除煩惱。以同體大悲之願力,興起一切戒法,如雷之始震。戒能滅
一切惡,遍與眾生法樂,故如慈雲。戒能滋生一切善,故如露雨。如是,則煩惱熱
燄可以銷除矣。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冤悉退散。
此頌無畏施能除怖畏。諍訟、戰鬥,均可怖畏之事,觀世音菩薩本號為施無畏
者,故至心敬念,得蒙加被,眾冤自然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此頌觀世音須常持念。能觀世間音者,本為不可思議、不可測度之微妙性體,
以此微妙性體能持音故,為眾音所從出故,故名妙音。而其大用所在,即觀眾音聲
而施救濟,故名觀世音。以能觀之妙音及所觀求救之音悉清淨故,故名梵音。又此
音使求救者當機獲益,應時解脫,如海能受而遍容,如潮有汎而應時,故曰海潮音
。而皆為超出世間一切音之殊勝音,是故須常敬念此觀世音也。常念之道奈何?即
先將本品所述菩薩之種種慈悲利他功德,悉體會明了於自心,更時時稱名而念,時
時憶德而念,斯為真念觀世音菩薩者矣。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拢犊鄲馈⑺蓝颍転樽饕棱铩>咭磺泄Φ拢妊垡?br /> 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此頌敬念能免苦厄。蓋所謂世者、即三災七難之世間相。觀、即上五觀。音、
即上五音。如能常念不疑,則觀世音菩薩遂可於怖畏之中作依怙矣。以觀世音為福
聚之海,其功德威神至無量也。
戊四 持地讚歎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
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持地、菩薩之別名,如地為功德力用所持載之義。自在之業,謂觀世音菩薩三
業神通之用,無障無礙,隨生示現,隨眾所求,能得自在。但聞此品所說神通力者
功德即為不少,正顯能了解、能受持者,其受益為更多。故獲聞此品者,亟應未解
求解,未行起行,方為不負持地菩薩之所咐囑耳。
戊五 時眾獲益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