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發覺心。然以心貪欲樂,情習濃厚,非有法樂以代其樂,未易護持其覺心不墮也。
逮其既深法樂,不復樂五欲樂,則正可因魔言捨之令去。既隨順魔意而滿足其願,
發願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亦將藉之布佛化於魔界,燈燈傳燃,光光無盡,而魔
宮遂無異普光明殿,此辙捪蚍鸱ㄏ蛎郧橹畼O詣哉!
紀 持世段中,憍尸迦、帝釋名。當觀五欲無常四句:謂諸法夢幻,應念真常
。身、命、世財,均不能堅,不如依之轉修法身、慧命、德財之三堅法,故曰而修
堅法。正士下至俛仰而與:持世、淨名先後與來魔相酬答,正見持世不能降伏波旬
,故被其欺誑。淨名能攝伏波旬,故使其驚懼。沙門,為出家人通稱。釋子,指專
從釋尊出家者;以佛為父,己則為子。世有是沙門而非釋子者,亦有沙門而兼釋子
者,有二俱有者,亦有俱非此二者。汝等已發道意三句:謂能樂此法樂,縱未離五
欲亦不退墮。樂常信佛下,開示菩薩法樂:先樂三皈,次樂六度及一切善法也。樂
觀內入如空聚句:謂六根門頭,意為總相,識神緣影,畢竟無常。樂集善根句:即
精進義。樂淨佛國土二句:指佛依報、正報信。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句:持平等
義。樂將護善知識句:持規勸義。我等甚樂二句:顯佛正法中自有真樂地,實未可
與凡夫、外道同日而語。諸姊下至亦大饒益一切眾生:淨名以深切之意,反覆叮嚀
示諸魔女,勸學無盡燈法門也。
辛四 善德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魔詰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
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
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魔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
施會不當如汝所說,當為法施之會,何用財施會為」?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曰:「何謂也」
?「謂以菩提起於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於喜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
;以攝慳貪起檀波羅密,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密,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密,以離身心
相起毗黎耶波羅密,以菩提相起禪波羅密,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密;教化眾生而起於
空,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眾生起四攝
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財起三堅法,於六念中起思念法,於六和敬起
伲毙模徽猩品ㄆ痨稖Q命,心淨歡喜起近賢拢辉鲪喝似鹫{伏心,以出家法起於
深心,以如說行起於多聞,以無諍法起空閒處,趣向佛慧起於宴坐,解眾生俊鹦扌?br /> 地,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知一切法不
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以得
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
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
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詰足,即
解瓔珞價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願必迹埽S意所與」。維摩詰乃
受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眾會皆
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時
維摩詰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
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
其所說,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釋 善根具足,德本深殖,是名善德。設大施會,找磺猩频轮尽蝺纫?br /> 切所有、捨外一切所有、捨內外一切所有,捨色一切所有、捨心一切所有、捨色心
一切所有,捨一合相、捨二障礙、捨三雜染、捨四煩惱、捨五蓋、捨六蔽、捨七垢
、捨八識、捨九有、捨十惡,捨至究竟捨無可捨,即得寂滅現前、忽然超越。起大
慈悲以為根本,轉成四無量心、六波羅密、乃至無量無邊真淨微妙自性功德。布施
一切眾生,供養十方諸佛,盡未來際無窮竭,如是大施即是不可思議解脫,故維摩
詰即因其設大施會而發之。夫珠瓔非珠瓔,即是淨善福德之聚,一入真淨名相,頓
然上同難勝如來慈力,下同最下乞人悲仰。無有高下,不起分別,如是乃名具足法施
,亦名真法供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義,於是圓滿。
┌─布施 ┌─法身
四攝法─┼─愛語 三堅法─┼─慧命
├─利行 └─功德法身
└─同事
┌─念佛 ┌─戒和同修
├─念法 ├─見和同解
六 念─┼─念僧 六和合敬─┼─身和同住
├─念天 ├─利和同均
├─念戒 ├─口和同讚
└─念施 └─意和同悅
一合相───一箇世界、一箇人身等
┌─煩惱障……煩惱礙 ┌─煩惱………惑
二障礙─┤ 三雜染─┼─業…………業
└─所知障……智礙 └─生…………苦
┌─貪 ┌─愛
四煩惱─┼─瞋 又─┼─慢
├─癡 ├─癡
└─等 └─見
┌─貪欲┐
├─瞋恚│
五 蓋─┼─掉悔├此五蓋為定慧覆障,修禪人當察之。
├─睡眠│
└─疑惑┘
┌─財 ┌─色
├─色 ├─聲
五 欲─┼─名 又─┼─香
├─食 ├─味
└─睡 └─樱?br /> ┌─希求┐
├─分別│
├─疑惑│
七 垢─┼─傲慢├此七垢為修道人所難免,求善友者察之。
├─高狂│
├─惑習│
└─慳吝┘
紀 善德段中,當為法施之會二句:謂行法施,方得名大施會,使聞法者得永
久利益故,非財施功德所能較勝。法施會者句:此前,似應有維摩詰言四字,或維
摩詰謂我言六字,乃不混同。非如下文曰何謂也,皆知為善德所問;謂以菩提云云
,皆知為淨名所答之明瞭也。一時供養一切眾生句:謂一切無不是法,且一一法上
皆能使人得益──譬如行路,殊途同歸。淨名先說應以四無量心、六度法、三解脫
門、行於布施──不專指施捨言,一切往來酬酢皆是。終以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道
佛法。檀波羅密,即布施波羅密。尸羅波羅密,即持戒波羅密。羼提波羅密,即忍
辱波羅密。毗黎耶波羅密,即精進波羅密。禪波羅密,即禪定波羅密。般若波羅密
,即智慧波羅密。各有對治:如以布施慈善治慳貪,持戒規律治罪業,忍辱耐苦治
瞋惱,精進勤勉治懈怠,禪定靜思治亂意,智慧覺悟治無明。護持正法句:有宏法
意。以度眾生句:有利生義。起於淨命句:謂不以邪法滋身養命。入一相門句:謂
一相無相,即不二法門。一切善法句:謂三十七道品,皆助道佛法。至淨名受瓔珞
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二句:顯大悲心也。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二
句:顯大智心也。乞人而曰最下,如來而曰難勝,彌顯淨名悲智雙撸c眾不同。
庚二 總結不任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釋 夫維摩詰者、般若也,疾者、大悲心也,病維摩詰者、大悲般若也。般若
者、萬行之主導,大悲者、萬德之淵海,非妙萬行萬德之大智,其又孰能與於此哉
?故一切不任而文殊師利斯任之也。
戊二 深心樂集善法
紀 今於第二章,通釋問疾、不思議、觀眾生、佛道、不二法門、香積佛、六
品。依講義所明,列初二品為觀佛國依正因果,列中二品為觀佛國主伴因果,列後
二品為觀佛國不二因果。如問疾品為因,不思議品為果。觀眾生品為因,佛道品為
果。不二法門為因,香積佛品為果。皆顯真如性德也。
己一 觀佛國依正因果
庚一 文殊師利問疾品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釋 夫淨名示疾,本為修淨佛國土之行,文殊師利問之,即發明其意也。此品
近為不思議品之因,遠則發起下之五品乃至下之七品。
辛一 受命率眾問疾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
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撸蛏裢ǎ浠鄯奖憬砸训枚取km然、當承佛拢迹?br /> 詣彼問疾』。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
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
。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遶,入毗耶離大城。
釋 此文自成四段:一、佛遣文殊問疾:夫諸弟子與諸菩薩,皆辭不詣維摩詰
問疾,而悲與慈既相感應,將由之廣作諸佛事饒益眾生,然後攝之同歸佛地,其勢
不能中止,則不得不命及上首大弟子矣。妙德本深跡高,望孚道隆,故一受命,大
小拢娭T天人等皆願從往也。二、文殊謙辭承旨: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此照應前之
二品而總讚之也。上人、猶曰超出人上之人,謂其智德超出一般人上,故諸弟子、
菩薩均難與酬對也。何者?以其內證深達實相,外化善說法要,是故辯才無滯,智
慧無礙,佛菩薩藏靡不通達,神用無方俱臻究竟,雖今亦非能酬對也。然以承佛慈
威加被,當前往問之耳。三、法會大眾,咸欲因文殊師利問維摩詰疾得聞妙法,故
即時有菩薩、聲聞、天、人之眾,皆隨從之。四、文殊師利率眾入城,恭敬圍遶,
具見威儀之盛。
紀 文殊、此言妙德,謂妙一切功德而為言義。上人、今多稱出家人,其實謂
智慧功德在一般人上,即是上人,非必專指出家人也。深達實相句:謂證得正法,
不依倒妄。善說法要句:謂通達一切法門。一切菩薩法式悉知句:即法門無量誓願
學是。諸佛秘藏句:如開權顯實,惟佛與佛知是。無不得入句:謂圓教菩薩,皆初
心中便能知諸佛秘藏,與別教不同也。降伏眾魔句:謂眾魔為束俊诵奚疲木辰?br />
有,隨緣伺便,擾亂淨心。亦在能隨緣降伏,魔自不生。撸蛏裢ㄋ淖郑阂懒x似專
指六通中神境通言。
辛二 示相入室問答
壬一 示相
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
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釋 佛由大慈應以大智,淨名乃從大悲受以大慧。神者覺心,力者慧性。空其
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乃從覺心慧性空諸器世間及有情世間,窮至本源,豁然
獨照一真法界,叽蟊你蠠o間,用為緣起淨佛國土之本。唯甘受和,唯白受采
,亦唯空諸所有,乃能上同佛慈,虛容諸有緣眾而起不思議化,此深心集諸善法之
源也。
紀 此章空其室內句:即一切諸相了不可得境。唯置一床句:即證得不二法性
真如境。以疾而臥句:即顯真如上起大悲心境也。
壬二 入室
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釋 夫妙吉祥乃兩足之佛智,萬行之主導也。既入其舍,法由緣會而事成也。
見其室空,因緣生法當體空也──就此經、可云淨佛國土當體空寂也。無諸所有,
妙有非有唯假名也。獨寢一床,真空不空契中道也。歷歷明明,一念中現,此妙觀
之宗本,法性之實相也。人人有箇獨寢一床之維摩詰,一切世間法所不能埋洠В?br /> 為出世法所不能羅唬w天蓋地,無形無名,塵劫昧之枉輪生死,一旦遇之即與十
方三世諸佛、菩薩同入不可思議解脫。恆沙妙用一時俱發,猶文殊師利眾咸會維摩
室也。試回光體究看!
紀 此章,既入其舍三句:意顯如依地基、土木和合成舍,取能居人功用,
實在空間。更如太陽,除取所見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