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證無餘涅槃也。結,即三界二十五有之結。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疑結、
見結、取結、嫉結、慳結、九種,均係結俊x,仍為煩惱之因。以是之故,仍不
能解脫於三界,甚至復起業力,重招果報。如十二因緣中無明緣愛、愛緣取等,即
是有結之義。盡者,銷落無餘也。心得自在者,即以定力修習增上心學已得圓滿,
能出入自在,此以定力得自在也。若於真俗二諦,了知無結無俊牡媒饷摚艘曰?br /> 力得自在也。真如實相本來自在,漏結既盡,則本來自在之相全體顯現。經云得者
,亦得而無得之謂也。
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
,大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樓馱,劫賓那,憍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
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侯羅
,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
此列舉聲聞比丘有名高德眾、上首大弟子之名也。是時阿難尚未證無學阿羅漢
果,惟多聞第一,佛所稱歎,眾所知識,故亦列諸大阿羅漢之內。又前列聲聞比丘
眾之原因,約有數義;一、比丘出家,形同佛儀。二、此常隨眾,常依佛住。三、
令諸菩薩於聲聞眾捨離我慢。至諸有名上首之次序,亦各具有意義,如阿若憍陳如
,為僧寶之始──五比丘中最初得度者,故列為首。至他經或因阿羅漢中智慧最大
,故列舍利弗為第一,其例非一。阿若亦譯阿若多,了解之義。憍陳、姓也,此云
器。摩訶、大也。迦葉、為上古婆羅門姓,義言飲吞日月之光。此迦葉年最長老,
身光能蔽日月,功德最大,故名大迦葉。優樓頻螺,譯言木瓜,以此迦葉胸瘤如木
瓜,故名。又伽耶、山名。那提、河名。此二迦葉,均因地得名。優樓頻螺、伽耶
、那提三迦葉,蓋三弟兄也。舍利弗、譯言鶖子。大目犍連、譯言大採菽氏,亦婆
羅門古姓,神通第一。迦旃延、譯言翦剃,論義第一。阿■樓馱、譯言無滅。劫賓
那、譯言房宿。憍梵波提、譯言牛相,以有宿業身帶牛相故。離婆多、譯言室星,
北方星也,與劫賓那均以星宿得名。畢陵迦婆蹉、譯言餘習,言有婆羅門我慢之遺
習,此以過失得名。薄拘羅、譯言善容。拘絺羅、即大膝之義,舍利弗之舅氏也。
難陀、譯言喜。難陀之名非一,如孫陀羅難陀,阿難陀等是。此難陀非佛之弟,係
一牧牛人,曾問佛聞法,心深歡喜,故名。孫陀羅難陀、譯言豔喜,此佛親弟。孫
陀羅、譯言豔,其妻名也。富樓那彌多羅尼,譯言滿慈,謂滿慈氏之子也。須菩提
、譯言善現。阿難、譯言慶喜,此佛堂弟,世尊成道時阿難始生,故名慶喜。羅■
羅、譯言執日,佛之子也。聲聞比丘凡萬二千人,勢難遍舉,特舉諸上首弟子眾所
知識者耳。言大阿羅漢等者,等此諸阿羅漢眾中非盡已證阿羅漢,如阿難輩是也。
復有學無學二千人。
此二、內護聲聞比丘中之無名大德眾也。凡聲聞等眾,修習戒、定、慧,學未
圓滿者為有學。至進趣圓滿,已證阿羅漢果者,則為無學,以無須再學也。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
此三、內護聲聞比丘尼之尊重諸尼力也。波闍波提、譯言勝生主,本係天名,
亦義翻大愛道。為佛姨母,佛母命終,由此姨母養佛,故言大勝生主。佛門本無比
丘尼,最初因波闍波提獲聞佛法出家,遂為比丘尼之始,故稱為大。尼者、梵音,
猶言女也。眷屬、即彼所攝之大眾也。
羅■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
此四、內護聲聞比丘尼之內眷諸尼眾也。耶輸陀羅、譯言持譽,為佛在家時之
妻,生羅■羅者是也。
戊二 菩薩眾
菩薩摩訶薩八萬人。
菩薩摩訶薩、以標其類。八萬人、與其數也。梵言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略言為
菩薩摩訶薩也。譯義為覺有情,其義有三:以發四強折,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故;
以具足自覺、覺他功德故;以遍十方世界,歷阿僧祇劫,勇猛精進自度度生故。此
菩薩皆八地以上之菩薩,故云摩訶薩也。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菩提、云覺: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即云無上正等正覺。言無上覺者,顯菩提清淨法界也。言正覺者,別於外
道邪覺也。言等覺者,別於二乘遍空之覺也。又言正覺者,即遍正之義,圓滿之義
,別於因地菩薩覺行未圓滿之覺也。退轉者、退失與轉變之謂。退失者,已成就之
功德而復退失;轉變者,雖未退失卻已轉變。不退轉者,即於已成就未成就之功德
,不退亦不轉而究竟成就也;故八地名為不動地。
不退有四:一、信不退,十信第六名不退心,堅信正法,不惟一世乃至生生世
世信心堅固。二、位不退,十住第七名不退位,謂不復退人於小乘也。三、證不退
,初地以上為證不退,謂證於真如法身永不退轉也。蓋未證以前,修真如止觀等法
亦能相腐,但未能不退耳。四、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念行不退轉地,至此究竟不
退,一切所行念念不退,已成就未成就之法均決定可成就不退也。此不退者,即是
不轉。以上一段,依天親菩薩法華論,為總歎其德。
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植眾德本
;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善聞無量世
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
此下至能度百千無量眾生句,均為別釋其德。陀羅尼、猶云總持。總持有二;
一、攝持一切,謂於一法、一義中,能攝無量法、無量義以自持也。二、散施一切
,謂以所攝持之法義,散施於眾使隨機受益也。得者、聞法受持終不退失之謂。故
云得陀羅尼,即謂之住聞法不退轉。
辯才有四:一、法無礙辯,即能說明一切法之性相用。二、義無礙辯,能於一
法中說無量義。三、詞無礙辯,不礙於種種方言音聲差別而演圓音,能得一切音聲
言語陀羅尼。四、樂說無礙辯,能契於一切眾生之機而為說法;樂說者,即能隨順
眾生心所好樂以為說法,而自亦以說法為願樂也。故云樂說辯才,即謂之樂說不退
轉。
轉法輪者,即說法之謂。法者、佛所說之法,以輪為喻,具有數義:一、輪為
圓相,以法義圓滿,故名為輪。二、佛法能轉惡為善,轉染為淨,轉生死為涅槃,
有轉動之義,故名為輪。三、法能摧破一切無明煩惱,如輪可碾破糠秕等,故名為
輪。說法之退轉與不退轉亦有二義:說法者功德未圓滿具足,往往此時能說法,彼
時未必能說法,此生能說法,他生未必能說法,此皆名為退轉。而此菩薩功德,已
達於說法不退轉之地位。更就法言之,若所說之法,非究竟了義之法,則亦有時退
轉。而此所說,即為究竟了義之法,無可退轉也。故云轉不退轉法輪,即謂之說法
不退轉。
供養有二:一、財供養,布施供給。二、法供養,如實修行。如此供養,成就
福、慧二德,斯為植眾德本。德本、即善根,不外此福德智慧二德之本也。由供養
諸佛,故能植眾德本;由植眾德本,斯能供養諸佛,皆八地以上菩薩之功行也。故
云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植眾德本者,即謂之依止善知識不退轉。
諸佛稱歎,明非一佛。由此可斷二疑;一、菩薩以佛為師,不知自身所修之行
與佛合否,故恆自疑,今為佛所稱歎,則自疑可斷。二、法會大眾,有疑此菩薩功
德勝劣者,今諸佛既盡稱歎此菩薩之功德,則眾疑亦斷。由斷二疑,故第八地名決
定地。故云常為諸佛之所稱歎者,即謂之斷疑不退轉。
身者、菩薩之無生身,無生而無不生,無生故超三界,無不生故示現六道。修
身者,即修此在一切法界中所示現之身。內自證入,外說利他,而悉以大慈悲心為
本。故云以慈修身,即謂之以大慈悲說彼彼法入彼彼事不退轉。
善入佛慧,即謂之入如實境界之一切智不退轉。
通達大智,即為證我空、法空不退轉。
到於彼岸,謂證於所證之真如法性、大般涅槃,即謂之入如實境界不退轉。
名聞於無量界,即能住持於無量世界,使法不滅,以成就菩薩度生之大事業,
即謂之應作所作住持不退轉。
以上十種不退轉,為別釋其德。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
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
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
摩訶薩八萬人俱。
此下列名。文殊師利、譯言妙德,具足不可思議之智德,是為大智。觀世音菩
薩、能觀一切世界音聲以大悲心救度眾生,是為大悲。得大勢菩薩、具足大威勢力
,救度十方世界眾生,成就此大威勢力,是為智悲雙摺G谇蠓鹬牵岳?br /> 常精進。無有疲倦,為不休息。寶掌、謂手中具足財寶、法寶,能與眾生以樂。藥
王、具足世藥、法藥,能拔眾生於苦。勇施菩薩、兼以此寶、此木施捨眾生,使去
苦得樂也。寶月、月光、滿月者,以月生於夜,有破闇導明之義。十波羅蜜中,有
力波羅蜜,以有力故,能攝一切世界,度一切眾生,非八地以下菩薩所能及。無量
力、更非如大力之尚可稱量矣。越三界者,具足超越三界生死煩惱之功德,並能說
法令人超越一切染污之法。跋陀婆羅,義言賢護,即護守善法令不散失也。彌勒、
義言慈氏,姓也。寶積、積菩提法寶與人。導師、導引歸於涅槃也。
上列菩薩竟,諸大菩薩隨德列名,稱名即稱德也。──以上明內護五眾已竟。
丁二 外護十眾
此下當明外護十眾。外護中先判為人與非人二類,非人中復判為天與非天二類
,天中更析地居天、空居天為二。外護十眾者,即地居天中之帝眾與臣眾,空居天
中之欲界眾、色界眾,非天中之龍眾、緊捺洛眾、健闥俊姟⑺芈灞姟⒔衣份北?br /> ,及人眾是也。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
此一、地居天中之帝眾也。釋、能也,提婆、天也,桓因、帝也,即能天帝之
謂;亦云天帝釋。住持妙高之頂,為三十三天之帝主。
復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
此二、地居天中之臣眾也,亦云四王眾。凡日月星宿之天,均為四大天王所攝
,四大天王為天帝釋之四大將,住須彌山半腹之四方面,其所統亦住七金山之頂。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
此三、空居天中之欲界天眾也。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此四、空居天中之色界天眾也。梵天即禪天,無五欲之煩惱,仍有形色之相。
梵天王、即摩醯首羅天之王。尸棄、義言火頂,此梵天為二禪天。三災中之火災,
至此梵天即止。光明大梵,即二禪天中之少光天、無量光天等。
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
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此五、非天五眾中之龍眾。難陀、云喜。跋難陀、云賢喜。娑伽羅、鹹海也。
和修吉、云九頭。德叉迦、云多舌。阿那婆達多、云無熱惱池,在雪山之頂。摩那
斯、云慈心。優缽羅、云紅蓮華。此八龍王皆龍眾之上首也。
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
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此六、非天五眾中之緊那羅眾。緊那羅,即歌神也。法、教法也。妙法、法之
妙義也。大法、法之大功行也。持法、佛果功德之法也。
有四乾闥婆王:樂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
若干百千眷屬俱。
此七、非天五眾中之乾闥婆眾也。乾闥婆、此云作樂神。樂、指樂器。美、指
樂美。美音、專指音之美也。
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伲嗔_阿修羅王,羅■
阿修羅羅王,各與干百千眷屬俱。
此八、非天五眾中之阿修羅眾也。阿修羅、此云非天。以無天德、好為鬥諍,
為天謫降故。婆稚、云被俊嘣朴陆 伊_騫馱、云廣肩。毗摩伲嗔_、云寶?br /> ,謂以此文其冠服也。羅■、云執日,阿修羅之前鋒也。
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