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
即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
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
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於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
而不動本處。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
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
能吸著口中而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
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又、於下方過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恆
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
以神通現作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世主
身,或現轉輪拢跎怼S帧⑹绞澜缢斜娐暋⑸现邢乱簦阅茏冎钭鞣鹇暎莩?br /> 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令得聞。舍利弗!
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釋 此文有四:一、舍利弗稱頌,二、維摩詰標名,三、就事歷顯,四、以略
結廣。初二後一可知。第三段中有八無礙:一者、大小無礙,二者、動靜無礙,三
者、延促無礙,四者、一多無礙,五者、依正無礙,六者、業用無礙,七者、應現
無礙,八者、法音無礙。無礙乃平等自在同時義,大可入小,小能容大,小與大等
,大與小等,小大平等。然大者不失其大也,小者亦不壞其小也,小大自在。出此
一例,餘可推知。
辟支佛:此云獨覺者,或云緣覺者。聲聞:必須遇佛聞佛法聲乃能悟道,故名
聲聞,即弟子義。亦以處處依佛而住,隨從佛行,名聲普聞,故名聲聞。世主:此
有二種:一、即各國國主,二、是山川、帲^、日月、星雲等等神主。轉輪拢酰?br /> 此有四種:一、金輪王,王枺衔鞅彼拇笾蓿欢y輪王,王枺衔魅蓿蝗~
輪王,王枺隙蓿凰摹㈣F輪王,王南瞻部洲。
紀 未曾有也句:本非小乘菩薩所能夢見者,應歎得未曾有。於毗耶離城五句
:由近推遠。須彌、山名,此翻妙高。此山居四洲之中,高八萬四千由旬,出水面
四萬二千由旬。須彌之頂,通傳三十三天居其上。四天王、忉利諸天句:──梵語
忉利,此云三十三天。共為四方,每方八天,帝釋天居中主之──。顯帝釋與人間
世,有密切關係也。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句:天神尚不知不覺,何況於人?經文所云
一芥子、一毛孔,以俗眼見之似甚細微,以佛眼見之,為真如法性之全體。如人身
內之心,能迹磺惺篱g,不見增大。依此理推之,此說內須彌於芥子內,容海水於
毛孔中,本相如故,無所增減,本性如故,亦無所嬈,信不誣矣。斷、取二字,對
無邊世界言。各世界──如三千大千──當互有相連關係,防擾亂計,勢不得不先
斷而後取也。菩薩於一毛孔句:指正報之極為分言。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句:
指依報之極廣分言。十方世界二句:顯依四大而成者,還由四大而滅。世主,謂三
世界各有其主也。如有情世間,人天主之;器世間,天神主之;正覺世間,惟佛主
之也。
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下、講義又細分為就事歷顯八種無礙。以須彌之高
廣至一無所嬈,為大小無礙。又舍利弗至本相如故,為動靜無礙。或有眾生至謂之
七日,為延促無礙。住不可思議至而不動本處,為一多無礙。十方眾生至普使見之
,為依正無礙。十方世界至而無所嬈,為業用無礙。能以神通至或現轉輪拢跎恚?br /> 為應現無礙。所有眾聲至普令得聞,為法音無礙。
讀此經者,每多疑此段不思議境,為理論上所有,事實上所必無。今舉二實例
以證明之如下:唐時有人名王玄策,曾至天竺國,其時維摩之室尚在。亦久疑本經
所說,如是小室能容九百萬,合後香積佛國眾言──三萬二千高廣師子之座,是座
能確定其大,而室終未確定其小。以笏量其室之周圍,僅枺髂媳备鞯檬耍矿?br /> 一尺,即成一丈(雖度量之數代有損益不同,然終不能大至如何程度)。於是讚歎
維摩詰當時神通不置。世稱叢林長老所居為方丈室,亦原於此。又、玄奘法師亦至
天竺,曾造維摩之室。賭此小室,頗懷疑經說之非事實,擬睿S摩室壁,申述己意
。詎濡毫向壁欲書,而壁與身終距離而莫能近,捉摸不得,幾於終日,仍不曾寫著
一字。玄奘擱筆稱歎維摩詰應跡所遺,尚不可思議若此,其在當世之時現神通力,
更可想見矣!疑團從茲頓解。依上二例觀之,可知我輩現在之疑,亦即王玄策及玄
奘當時之疑。夫理以事顯,非離事而見理,事以理彰,非離理而成事。總之、理無
礙,事無礙,事理無礙、事事無礙──四法界,諸佛菩薩決不相賺。諸君如將此段
文字,徒作空理看過,則為寶山空返,辜此經義。所謂百花叢裏過,一葉不沾身,
未免可惜!
辛三 讚不思議德
壬一 大迦葉反讚
是時、大迦葉聞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歎未曾有。謂舍利弗:『譬如有人於
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此也。
智者聞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
!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薩應大欣
慶,頂受此法。若有菩薩信解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者,一切魔眾無如之何』。大迦葉說
此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 迦葉跡示獨覺根性,在聲聞中精進之最,未嘗為小乘限。故前者聞維摩詰
語,即於大乘菩薩深生欽慕,不復以小乘法化人。此處語舍利弗,自鄙其為聲聞乘
人一切無能,深為諸大乘人欣慶。故他日遇釋尊拈花,獨能微笑,為宗門第一祖。
但此猶湼Q迦葉者,蓋真是住不可思議解脫之菩薩也。何者?以天竺相傳來多自求
解脫之外道,故佛初以小乘化之,其效大彰。出家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果之人,如麻、似栗,世人睹其成效,無不欽仰,遂多從小乘發心者。咸視大
乘以為迂闊,或謂大而無當,或以不得現實受用;或者雖發大乘之心,亦必將自他
、先後分次第,從小乘道先求自度,然後再來度人。此皆執著世間法為實在,合之
、背之,惟得人天、小權之益,不入真大乘法。迦葉於是乃示現極鄙棄小乘,稱歎
大乘,又絕人先從小乘道自度然後回向大乘上求佛果下度眾生之念,故曰我等何為
永斷其根,於此大乘己如敗種。證阿羅漢果者,雖非永不能入大乘,然除諸大弟子
從佛轉法輪度人者,其餘大都一經證入,即沈空滯寂而不醒。經無量劫,縱能發大
乘心而求佛道,迴度眾生,然諸根闇鈍,眾緣疏遠,修習百千萬劫尚不如大心凡夫
之修行一日。此正猶幽沈暗室數十年,不見色、不聞聲、不知味、不覺樱⒉涣曆?br />
語文字思想,再登人世,身根朽廢,親友斷亡,其不如孩提之童也遠矣。夫今凡夫
之人,諢o日不縱其根識昧然妄動,種種造作皆雜染不善之業而鮮有淨善之業。然
持刀殺人者此手,燃香敬佛者亦此手。今以此手持刀殺人,欲致後不復殺,豈必俊?br /> 使不能動哉!亦從心主宰以制之,使不行惡而能行諸善耳。昔天親謗大乘,逮其開
悟,欲割舌以謝罪;無著止之,令顯揚大乘以成就功德,亦此理矣。故大乘法必先
令悟煩惱之體即菩提體,生死之體即涅槃體,捨除煩惱生死,主乎心而不傷乎體,
是為不斷而斷。龐居士曰:『但願空諸所有,切莫實諸所無』。故望學佛者能善用
其心,心能轉物,則若家、若國、若社會、若世界之一切眷屬眾生,皆菩提功德之
勝緣;家庭、國家、社會、世界乃至宇宙萬有,皆涅槃圓常之實相。維摩詰之不可
思議解脫,人人有份,應大欣慶!深體會之,毋令大迦葉尊者空為吾曹號泣也。三
萬二千天子皆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乃誓不求人天福果、聲聞辟支佛果、權乘現神
通菩薩果,決定唯求無上真果覺也,彼天子亦大丈夫哉!
紀 我等何為永絕其根四句:見先證小乘果者,以內獲涅槃之樂,外斷生死之
累,故生貪著,發大乘心,實覺甚難。
壬二 維摩詰正讚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
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
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
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硨磲、碼腦、珊瑚、琥珀、真珠、阿貝,衣服
、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
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
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
方便之門』。
釋 夫苦樂、利衰猶人所能忍,至於勝劣、尊卑、榮辱、勞逸、邪正、順逆之
見泯除無跡,是真難能之事。以菩薩而現為魔逆,使稍有為己之見存,又寧能為之
哉!故獨舉是以歎不可思議解脫方便智慧之德。夫然、舍利弗、迦葉等示為聲聞,
以受訶、以自貶,發人大乘之心,斯為真住不可思議解脫;其功不在維摩詰下,明
矣。
紀 魔王,我貪生死最有力者。十方無量菩薩下,手足耳鼻等,見內應一切捨
;聚落城邑等,見內與外皆應一切捨;金銀琉璃等,見外應一切捨也。
己二 觀佛國主伴因果
庚一 觀眾生品
觀眾生品第七
釋 眾生者、佛國之伴侶,佛陀者、佛國之主導。然無所往而非佛陀,無所往
而非佛國也。如一切法而無二相,烏有指之為佛陀、佛國者哉?亦應眾生心量,循
共業發現耳。既明佛國依正,欲知其用,故觀佛國主伴因果。欲明佛國佛所行道,
故先之以觀眾生也。觀是能觀之智,眾生是所觀之境。夫取佛土所以成就眾生,成
就眾生即以淨佛國土。然必觀察眾生是何,乃能成就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上來皆觀心也,此第七品觀眾生,下第八品觀佛也;不二品以下,則進之無差別
也。
如何觀察眾生,經文具有明文,不須先述。茲為略釋眾生一名:一者、眾生,
猶云一切有生之類。依成唯識論述記說:眾生亦兼無情植物而言。故此眾生一名,
若為類名,當以有情一名為正。圓覺經謂:我是眾生,則是非我,我是眾生非彼我
故,亦指此義而言。二者、眾謂眾多,生謂生起。五陰正名五蘊,有處亦名五眾,
謂眾色法聚乃至眾識法聚也。五蘊和合相之謂眾,和合相起續之謂生。眾者、和合
假相,生者、起續假相。和合假相,世人之所謂性;起續假相,世人之所謂命;依
茲二假,立眾生名。三者、眾謂無生四拢ń缰姡^輪迴分段生死六凡法界有
情生命之類,此依十法界立名者。此眾生一名之界說,大抵如是。
紀 此品眾生二字,以六道言,應專指有情,即薩埵之義。或云眾多生起為眾
生,係指十八界言。佛亦為究竟眾生。
心一 理觀
壬一 如幻非有觀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
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燄,如呼聲
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
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無色界色,如焦穀芽,如須
陀洹身見,如阿迹胩ィ绨⒘_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
者見色,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己寐,
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釋 初譬如幻師觀所幻人至如電久住,觀眾生如幻也。次如第五大至無煙之火,
觀眾生非有也。合之為從假入空觀。
┌─一地大─┬─伲?br /> ├─二水大─┘ ├─有
五 大─┼─三火大─┬─力┘
├─四風大─┘
└─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