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前行教授
到唯一的光明,就将心放松于此经验中。莫思过去、未来、现在,而应斩断一切分别妄想
,不论念头是好是坏,任其起灭。依此,内在保持平静,但是外在却很专注。禅修完下座
时,应保任禅修,并回向一切功德给众生。舍离一切散乱的因素,和使心向外攀缘的活动
,并且很快的修下一座法。开始时,缩短禅修时间,多次的来修习。成为习惯后,则延长
禅修时间。最后,行者应该达到一日一夜的不间断禅修。
二、观修观慧
第一、修观慧的原因
经由修习止定,而得到专一禅修的喜悦的菩萨,应努力来精通能生起观慧抉择智的法门。
原因是这是佛陀一切教授的目的。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佛陀教授这一切是为了能生出智慧;
因此,救断除痛苦者必先生出智慧。”
如果行者缺乏能完全洞察一切事相的心,那么,不论行者如何精进的来禅修空性,或是从
事于布施等等,仍然无法从根本来去除我执烦恼。如在集颂(Sancayagatha)中说道:
“即使有一千万盲者,假如没有向导,
他们无法到达城堡。因此,
假如缺乏智慧,拥有五波罗蜜也不能得到解脱,
因为没有向导。”
同时,在俱舍论中说:
“不具有洞察一切事相的智慧,
即无法来断除烦恼;
不具此善巧,行者在轮回大海中流浪。
为此缘故,佛陀教导此法门。”
因此,假如仅禅修空性,而不修持此殊胜法门,将只能达到声闻或是缘觉的证悟。因此,
在集颂中说道:
“不具方便善巧的智慧者将落入声闻乘。”
同时,在文殊师利神变经(Manjusri Vikurvana Sutra)中说:
“如果行者能了解每一种事物的本质皆是空性,
即知道一切皆是幻化的显现,
却舍弃众生,此为魔业;
如果行者智慧了知此为空性,
依然执著对众生的慈悲,亦为魔业。”
同时,沙拉哈阿阁黎(Acarya Saraha)说:
“舍弃慈悲而只禅修空性,行者无法
得到无上道;但是仅禅修悲心,
能否从轮回世间得到解脱呢?”
因此,仅禅修空性行者是无法超越轮回世间的,因为我执的根源,如果仅禅修空性,而不
了解两种执著,是无法断除的,也不可能由缺乏观慧的专注断除根本我执,如在三摩地王
经中所叙述的:
“即使世人禅修空性,此种禅修
无法断除对现象的执著;
相反的,日后将产生更多的烦恼,
就如同乌得拉卡的禅修禅定。”
虽然乌得拉卡修习禅定12年,最后却往生成为鼠类。同时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说道:
“虽然妄念能被暂时止息,
但由于心不了解空性,
妄念仍将出生,如修习无想定。
因此,行者必须禅修空性。”
想达到证悟必需三方面来配合:智慧、如箭;悲心,如弓;和了解善巧方便的行者,即娴
熟的射手,如在宝性论(Uttara Tantra)中云:
“依智慧去除了对自我的执著,
由于对众生的慈爱,大悲者不入涅槃。
因此,佛陀依诸法门达到解脱,
既不住生死,亦不入涅槃。”
同样的,在大乘集菩萨学论中说:
“经由生起对空性的了悟,
知其本质即为大悲,
行者的功德得以清净。”
因此,真正有智慧者,如果想要来自利,应该要能生起了知无我的智慧,这是对治痛苦和
苦因的良药。同时亦不离开大悲的法门。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由于迷失自我而增长了苦因和我执。
如果有人说:“无法来消除此病态,”
然而,观修无我即是最佳药方。”
为了能真正了悟无我,行者必须(1)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是虚幻的,(2)心保任远离分别妄
想,(3)坚定的了知心的本质为不可说。
第二、了解现象诸法的本质
绪论诸法本质 行者应了解外在和内在种种现象的虚幻,它们无非是虚幻的表相,毫不
具真实的存在,完全是由观看者被迷惑的心识的力量所产生出来的。在究竟的真理(胜义谛
)上来说,是连一点点最细微的本质都不存在的。
破自我存在 有人也许会反对,认为说:“一切事物不存在是不对的,因为有一自我的
存在作为产生快乐和痛苦的造作者,这是为非佛教徒所接受的,而一般人也能毫无争议的
,在内心中确定“我”和“我的”的存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有一个自我,而
它是为我们所执取为自我的对象,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它到底是一个名字,或是身体,还
是心识。
自我并不是一个姓名,因为姓名只是一项传统的标记,而不是任何可以确定为真实的事物
。如在某一部经中所说的:
“姓名无非只是姓名罢了,是空洞的,
姓名本身并没有名字;
现象诸法本来无名,
却被赋以名字。”
身体也不是自我,因为如果行者去分析它,是找不到这个身体本身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
所说的:
“身体不是脚,不是腿,
不是股沟处,不是臂部。
胃和背部也不是身体,同时
胸部和肩膀也不是身体。
胸骨和双手也不是身体,
腋下和肩膀也不是身体,
而内在的器官也不是身体。
如果头和脖子也不是
身体,那么这一切
那一个才是身体?
如果这个身体平均分布于每一部分,
则身体住于每一部分中,
那身体本身住在那里呢?
如果这个身体全部住在
手部和其它部分,那么
身体将如同每一个部分
那么多,如手和其它。
如果身体不在内亦不在外,
那么如何能在手部或其它地方找到
身体呢?但是也看不出身体
和手是分离的,那么身体是如何存在的呢?
因此,由于迷惑,有人以为身体
在手部或是其它地方,而事实上
其不具任何身体,就如同有人
以为木偶是一个人,这是
由于它形象上特殊的设计。”
因此,如果身体本身不存在,怎么能认为它就是自我?如在同一段经文中提到:
“自我不是指甲,毛发或是牙齿,
而血液和骨头也非自我。”
心识也不是自我,因为如果我们仔细的检查,心识本身也是不可寻,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提
到:
“心并不住在感觉器官中,
也不在形体和其它当中,也不在两者之中;
也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
也不在任何其它地方。”
因此,因为心识本身并不存在,如何能认定心就是自我?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
“六识亦非自我。”
而且,在同一经文中提到:
“过去心和未来心皆非自我,
因为他们并不存在。并且,假设
现在心是自我,那么
当它停止时,自我即不存在。”
此外,在某部经中说:
“名字不是‘自我’,因为它只是一项名目罢了;
身体也不是自我,因为肉体和骨头只是
各种元素的集合,如同外墙;
心也不是自我,
因为心亦非任何实体。”
故自我是不存在的。如果自己对它们作如此的检视和禅修,行者将了解此三者一名字,身
体和心识——皆非自我。如此,执著此三者就是心的见解是错误的。
同样的,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没有自我,那为什么即使是一般人,内心中自然会生出执
著某对象,认为这即是我。”由于我们习惯性的执取五蕴为自我的习性力量,就像误认绳
子为蛇,人们没有真正的理由却执著于“我”。事实上,被一般人执著为“我”或是“自
我”的对象并不存在。
因此。既然自我不存在,当然“我的”亦不存在。所以,执取“我”和“我的”的观念是
一项错误,而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能运用分析的心来了解这一切,行者需要精进的修持
改变执取自我的方法。如月称阿阇黎(Acarya Candrakirti)在他所著的入中论
(Madhyamakavatara)中所说的:
“先运用抉择慧来了解
一切的烦恼过患,皆来自于
执著无常五蕴的错误见解,
并且了解到‘自我’即是由此见所生,
因此,禅修者排斥自我。”
建立无我之信心 因此,行者应该由信仰经典,思惟判断和上师的教授,来得到不可动
摇的信心,相信没有个我(pudgalatina)存在,也没有任何被一般人认为是大我
(dharmatma)的外在实体存在,如我们所熟知的小乘两教派的争论。
经由经典来建立信心的方式是如在圣不空绢索神变经(Aryadasabhumi sutra)中所说的:
“菩萨诸圣众,三界唯心造。”
此外,如在入楞伽经(Lankavatarasutra)中所说的:
“因为心为含藏影像所扰动,
外境即生起。外境非实存,
唯心罢了,因此,
对外境的认知是不正确的。”
同样的,在释菩提心(Bodhicitta vivarana)中所叙述的:
“心以能所工境出现;
除了心,无任何外境。”
此外,在正理六十颂(Yuktisashtika)中说到:
“前所解释的四大种种,
都只是心识的一部分,
了悟此,外境即消失。
如此,外境岂非缪误。”
行者由思考来建立此正见的方式,是去思惟外在的现象是不真实的,因为恰巧有一存在的
事物看起来不存在,而有一不存在的事物看起来是存在。有一件东西看起来是很多,而很
多东西看起来只是一个。前二点能由举例来证明。一个犯严重胆疾的人不能看见平常常见
的白海螺,而会看见一个不存在的黄海螺。
要了解一个东西看起来是很多个,可由下例来证明,对人类看起来是水的东西,对热地狱
中的众生却是融化的铁板,对寒地狱的众生却有如一堆雪,饿鬼道众生看水却像是血和脓
,对某些动物来说它是饮水,而其它的动物把水当成家。阿修罗众生看水如同盾牌和武器
,色界天人看水有如甘露,在禅天中的天人认为水即是禅定。对空界的天人,水就像是虚
空;对识界的天人,水就像是心识;对无界的天人,水看起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对那些禅
修一切事物皆是非空非有的天人,水即是非空非有。如无著菩萨(Asanga)所说的:
“有情业力各不同,
外境显现亦如业,
天人畜生或饿鬼,
外境显现非真实。”
同样的,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
“谁锻炼了那些融铁的地板?
那些火山来自那里?
这一切皆来自柒污的心,
佛陀如此教导。”
此外,在同一段经文中说到:
“世人以为现象外境为真,
但此印象并非真实;
外境虚假,如同不纯净之物,
世人却以为是纯净的。”
而许多东西看起来如一物也是如此,如许多的原子结合起来成为如一单独的整体。也许有
人会宣称,“虽然整体并不存在,但无法分解的原子确实存在。”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如
果我们经由分析来检查那些无法分解的原子,如将一个原子放在中央,而四周用原子环绕
在它的六个角上,我们即无法找到一个无法分解的原子。因此在世亲菩萨所著的唯识二十
颂释(Vim saka)中说:
“如果同时由六个原子聚合在一起,
中间最小的原子有六个面;
假使六个原子存在同一个地方,
它们成为一个分子或一个体。
如果单原子无法结合,
那么那个原子的集合是什么呢?”
这个观点也被许多教授所肯定。在印度和西藏的许多禅修者和学者,依据他们传承从未断
过的甚深教授,其中仅教导:“一切外在的现象,虽然有所显现,但并不存在。”这也能
由经验来证实,如下例:一个伟大的道果禅修者教导我们:渴的经验是由于身体气脉的作
用。有一次,他出去从一个水瓶,喷泉和河流中喝水,但是在此三者中都没有看到水,他
心中生起了疑惑,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是他的一件袍子被留在河的另一边,翌日他渴
的感觉消失了,他看到前日那些他到过的地方皆充满了水,而且他必须乘船渡河来取他的
袍子。此故事因此传开了。
如果有人问,“那么,那些形形色色的外象是从那里来的呢?”回答是这些外象是从迷惑的
心中本身,存有的各种记忆种子中起完全的作用(现行),才产生了那些现象,例如,就如
同在梦中的影象。如在三摩地王经(Samadhi raja sutra)中所说的:
“如人居家有时梦,梦中种种胜妙乐。
醒来不复能留存,方知梦中原是梦。
外境触摸似坚固,幻化不实亦如梦。”
也许有人会说,“不管记忆种子的力量有多强大,它们仍然不可能成为真实,并且长久存
在。”但是这是可能的,如在文殊师利神变经(Manjusririkurvanai sutra)中说到:
“提婆弗旦罗(De vaputra)问文殊师利说,
‘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