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前行教授
物而死亡;或因服用错误药物而死亡;或因衣服窒息而死亡;或因仆役反叛而死亡;或因
被畜生攻击而死亡;或被野兽扑食而死。虽然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最亲密,自己仍可能造成
自己的死亡,例如许多人以武器自杀,或是跳下悬崖。
总之,我们无法确定认为这些内在或外在的事物,不论是死是活,不会成为我们的死因。
因为这些和其它类似的事物会成为他人死亡的原因,那些为什么不可能成为自己死亡的原
因呢?
(三)何时会死是不定的,因为生命的助缘是非常少的:
也许我们会认为生命有很多的助因,如仪轨、医药、食物等等。如果下列三者任何一种—
—生命、业力和功德——尚未耗尽,那么仪轨等等就可能保护某些人免于遭受非时的死亡
。但是,当三者都消耗完了之后,它们是一点利益也没有的。不但如此,它们甚至很有可
能成为死亡的原因。在宝鬘论(Ratnavali,龙树菩萨著)中教授:
“死因很多,而生命的助缘却很少,助缘甚至会成为死因,因此应精进修持佛法。”
有人也许会认为:‘即使是如此,我仍然拥有年轻和健康,我拥有追求食物,衣服等等的
本钱,我不受到非人和鬼怪的伤害,因此我不应该死。’然而年轻是无法克服死亡的,因
为我们看见许多新生儿死亡,而许多老人和拄著拐杖的残障者依然活著。如法集要颂经中
说道:
“许多早晨出生者,有些黄昏已不见;
许多黄昏出生者,有些翌日晨朝已不见;
此人即使仍年轻,不能确定何时夭。”
死亡是不可能被健康打败的,因为健康者也会突然死亡,甚至比多年生病者早走。死亡也
不可能被食物,衣服等等有利资源打败。为仆役,食物,财物围绕的富人常常比三餐不继
的乞丐更为早死亡。死亡也不可能因为没有敌人就可免除,因为从不了解何谓敌人的人也
可能比被敌人包围者更早死。死亡也不可能因为不被非人鬼怪损扰就可免除,因为很多精
神状态正常者,会比那些由于有害的非人损扰而影响到精神状态者,并且因此作出各种对
自己有害的事物的人更早去逝。入菩萨行论中云:
“此刻我拥有食物、健康、及自由,
然而此生每一刻皆是虚假,
此身是仅仅出现一次的幻影。”
因此如果别人不能打败死亡,我同样也没有方法来打败死亡。所以,如果我仔细思索,我
和任何其他人都绝对没有任何理由,能确信今天晚上自己不会死亡。
禅修方法 我们应当如下来思惟此含义:‘可悲,从我出生直到现在,我一直在歧途中度
过,而现在我已将死亡。我们住在南瞻部洲的众生的生死是不定的。虽然我或许会有一段
生命,但是随时可能死亡。生命中断的原因有很多,并且身体和心识要分开是很容易的。
死神这个生命的中断者是没有慈悲的。我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那些阻碍的因素,而死亡
可能由于那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而产生。我没有任何信心相信我不会遭遇那些困难。因此
,我无法知道自己会今天或明天死。如果我今天或明天死亡,我将无法完成我决定好的死
亡前佛法的修持。万一!死亡来临时我该怎么办?从今以后,我不再过此毫不确定的生命,
抛弃一切不具自性的世俗活动,我必须修持在我死时真正有益的神圣佛法。愿上师和三宝
护佑我能深深牢记住度亡的佛法。’如此思惟并发愿。
在每座修法下座后,我们不应该生起下列的念头,如‘今天我应该作这些’和‘明天我该
作这些’。相反的,我们应该强烈的并精进修持,就如同行者今日即将死亡。行者应如此
来努力行善业。
第三:思惟不如法的事是无益的,因此应精进修持神圣佛法:
(一)思惟必须修持神圣佛法,因为食物和财物是无益的。
(二)思惟必须修持神圣佛法,因为亲朋好友都是无益的。
(三)思惟必须修持神圣佛法,因为雄辩和权力都是无益的。
(一)思惟应修持佛法,因为食物和财富并无实益:
当死亡来临时,不论我们拥有此生多少的荣耀、食物、财产等等,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
我们不可能拿这些世俗之物来贿赂死神,以求避免死亡,也不可能以此作为赎金来获救。
我们无法带走那些财物;相反的,如同从奶油中取走一根头发,我们走时只有自己一个,
两手空空,—身赤裸。如在入菩萨行论中说的:
“辛苦所积财,虽长时享用,
一旦死亡至,百般总成空,
如强贼突至,猛夺洗劫尽,
唯赤身空手,孤身独自行。”
不但今生的财富和权势是无益的,如果对这些身外之物产生了强烈的贪爱执著的心,将引
来痛苦。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云:
“因此,无知者心存贪执,
当需舍弃时,将带来无限痛苦。
智者舍弃贪爱,了知贪爱出生恐惧。”
(二)应修持佛法,因为亲朋好友并无实益:
不论多少人曾拥有关爱的亲人、朋友、相识和仆役等,在死亡时都是毫无益处的。他们无
法和死神搏斗来改变死亡,也不可能由于他们的推荐介绍,而免除了死亡。他们不能分担
死亡的痛苦,也不能陪你一起走,因为我们必须自己一个人走向死亡。如在入菩萨行论中
提到:
“死亡降临时,亲人众围绕,
频频问候语,难辞无常至,
父母及亲友,最亲枕边人,
子孙皆难助,唯有善功德,
临终助我行,但此我最缺。”
亲人不但帮不了自己,而且因为他们而造作的恶业将追随自己,并且产生更多的伤害。入
菩萨行论云:
“此生我所关爱或怨恨者皆已离去,
但因他们所造之恶业却依然长存。”
(三)应修持佛法,因口才与权势皆无实益:
不管我们可能拥有多大的雄辩和权势,世间的财富和权势都是没有用的。例如兽中之王的
狮子有能征服大象群的威力,而且它的威力能使一只小鹿仅仅听到他的声音,就不能呼吸
。但是当死神出现时,它的一切力量和傲慢都会失去,并且就此死亡。如在本生经中说到
:
“兽王猛狮善利爪,威猛大象亦胆颤,
大象尚且被撕裂,其他大小动物群,
闻其吼声皆丧胆,一旦无情死神至,
傲慢兽工顿失力,撒手轮寰难作声。”
那些不仅不能利益我们,而且对此生所拥有的贪爱执著和傲慢都会追随著我们,并且将生
出更多的痛苦。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
“如果行者认为:‘今生我拥有,
许多财富和荣耀,并为人喜爱。’
死后将出生更多的恐惧。”
总之,除了能短暂的维持生命外,下列各种方法,在死亡来临时,是无法避免死亡的:死
亡是不可能因物质、咒语、祈福、大力和口才、勇士、富人的财富、正直者的义行、或是
演说家的言词而避免的,也不可能被聪明人逃避,或是被快跑者躲过,或是被魔术师蒙骗
。如在本生经中所说的:
“虽然智者能欺骗众人的眼睛,
即无法欺蒙令人怖畏的死神。”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Rajavavadaka Sutra)云:
“大王,当死亡来临时,身体被
死神的长矛刺穿,舍弃了傲慢,
无有依怙,无有保护者,无有随从。
疾病缠身,口干,脸面扭曲;
手脚抖颤;唇枯齿颤;举步惟艰,
口出虚声,身体染满粪便及恶臭;
亡者不复记得药物,医生及食物;
最后一次睡于自己床上,
没入了中阴的大河中,
无常使者的各种恐怖,
不再有呼吸;口鼻大开;
离开此世间,而进入另一世界;
神识进入一大转变中,大黑暗,深渊中;
亡灵在大海中浮沈,在业河中飘流;
神识不得静止的到处流浪;财富无法享受
亡灵哭喊著父母子女。
大王,此时唯有佛法能护佑。没有任何依怙,没有随从。
此时,佛法是真实的护佑,
依怙、支柱、岛屿、随从。”
因此,在我们身心健全时,尚不修持佛法,愚痴莫过于此,从今以后,我们应打从心底确
切做到修持神圣的佛法,并且不要忘失“吾己生必会死”。否则当身体老化,意识糊涂,
精神老迈,成为只会呼吸的尸首,频临死亡,届时想要修持神圣佛法,已百般无奈!经云:
“此时不精进修持佛法,
如等死亡来临时才修持,
好比战场上受截负伤,
才猛击胸部哭喊不已。”
虽然我们可能会以为,“即使我修持佛法仍将死亡”,但是死亡的方式却不相同。一个上
等的修持者死亡时是快乐的;中等的修持者死亡时没有恐惧;下等的的修持者死亡时没有
后悔。经庄严论(Sutralankara,弥勒菩萨著)中云:
“智者知诸法如幻,
生如百花丛里过,
无论富有或贫穷,
怎畏惧轮回过患?”
如在入菩萨行论云:
“跨上菩提心神驹,
尽除忧伤和疲惫,
处处随行皆安乐,
智者精进莫偷懒。”
一个未曾修持过佛法者,在死亡来临时,首先他会对曾经造作过的恶业以及未曾努力修持
佛法,生出悔恨之心。然后他的主要器官遭受到无比的痛苦,最后在对死神的畏惧中死亡
。如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到:
“如赴刑囚犯,割截手足前,
心惊肉跳已,目呆口舌燥,
一旦无常至,我亦复如是,
如惊吓之鼠,无限之怖畏!”
禅修方法 在思惟此意义时,应如下来思考:‘可悲,死亡终将来临,但是我不知道死亡
何时会来,除了佛法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方法对死亡有益。但是直到现在,我一直被无益
的世俗活动所牵绊,一直沉溺于此生的世俗目的中,并且一直将不真实的当成真实,因此
我未曾修持过甚至一点点念死心切的佛法。可悲唉!死亡来临时我该怎么办?’行者应如此
思惟来禅修,直到心中生起最强烈无法忍受的厌离心和强烈的悲伤。
行者应再深入思惟:‘现在我愈来愈贪著世俗的目标。如果我不能从心底深处来修持神圣
佛法,就像来到了一充满奇珍异宝的岛屿而空手而归。再没有比这更大的自欺了。因此,
我必须修持神圣佛法,一旦死亡来降时,我才真正有所依靠。同时,我现在就必须开始,
而不要受到懒惰和迟缓的左右,而且我必须很快的来修持。我必须勇猛的开始,就如同扑
灭头上和身上的火一样。因为此生的食物、财富、动产、和心爱的伴侣、朋友、和亲戚,
在我死亡时,是对我毫无益处的。我必须如同泡沫般的来抛弃对它们的追求和持有。在将
心转向上师和三宝之后,我必须确定除了修法外,我不再从事任何其它无益的活动。愿上
师和三宝能了解此,帮助我完成我的愿望。’从内心深处来如此思惟,并如此来发愿。即
使在下座后,行者应该时时刻刻不忘记死亡的必然性,死亡随时可能来临,并牢记死亡时
只有佛法能有所助益。如果我们听到或看到别人的死亡,甚至看到死尸、骷骨等等,应如
下思惟:‘我仍然未能超越死亡的控制;我也未能免除死亡的必然性。’如此切断对此生
的贪著。当世俗的想法生起时,以警觉心来约束自心,并且将心安住于心上,不要结交贪
爱世俗活动的不良朋友。行者也应该满足于自己现在暂时拥有的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
服等等。
在修持佛法前,行者必须先忆念生死乃无常,并且以此来激励自己。不论行者听、闻、见
什么,或是做任何思惟和禅修,都将真正成为对法的修持。此外,思惟无常将对行者之修
持有所助益。因此,凡希求解脱之行者应时时忆念生死无常。
善恶业因缘果报之教授
在金刚乘根本论颂云:
“有情众生之痛苦即不清净见。”
这是表示在不清净见中,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显现,都是从善恶业的造作而出生的。
不清净见是由两种现象所组成:
1.梦幻的显现。
2.业的显现。
在这其中,梦幻的显现,在胜义谛中并不存在,而在世俗谛中则呈现主客二元对待的现象
。而业的显现则可说是梦幻的显现中特殊的一面,并且由种种不同的现象所组成,如痛苦
或快乐,长寿或短命,富有或贫穷……等等。因为这些现象是个人善恶行为的果报。
要建立此正见我们可以自问:‘假如死亡的时刻来临,财富、奴仆(员工)、友伴、名闻和
利养并不追随个人,难道善恶的行为也不追随个人?’当然不是如此,如在佛说胜军王所问
经中云:
“光阴如箭之苦痛,
大王!君不见死亡来临,
财富,爱人和亲朋,
终必弃舍难作伴,
唯业将如影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