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癸二·成立意义之相属
若谓实有所作性和无常是同一体,如何成立?此有三:
子一·成立根本因相
子二·决定结合之义
子三·断除彼未定因
子一·成立根本因相
【凡存在必灭如瓶,声亦存在。自性因】设立本论题决定结合之义。任何存在之实物彼必刹那灭。喻如:瓶。谓声亦存在为自性因。
子二·决定结合之义有三:
丑一·声有法
丑二·所立法
丑三·因相之义
丑一·声有法
吠陀之声等敌论者承许声是常,误为义自相。
丑二·所立法:
彼生于同一刹那,不住于二刹那之性质者。
丑三·因相之义有四:
寅一·认定因相之体性
信许设置‘存在’或‘所作性’任一皆可,然而不欲许某一微尘、神我、自在、或‘吠陀之声’等之所作。于觉识上安立不成因相…谓‘存在’之设置。欲许彼诸神我、自在为实有,然彼实有,思维亦非因缘之所作性非有故。其后于所作若成立彼之觉识,则谓:‘所作性之故’设置因相成立。
寅二·破斥其余之观察:
西藏有一说:实有义,若作为‘能作义’…产生效能,则转成观待者之因相,若欲许彼主张,观待差别与真实。如于‘灭果’与‘存在性’谓之观待者,和无观待于存在谓之绝对者。观待能作义与作义者故,非绝对者。故存在是实事。或谓彼实有之定义,非增益之相之说法。此不应理。所作性:谓以何种因缘之作用,观待于作者。若诠说‘实有’,唯仅不观待于因缘骄矜自满以为实有故。
陈述观待与否之后,观待作义者,而设立观待者,应不了知量论之旨趣。倘若存在义能作非增益之相,则无实体之相。是增益性须作‘实体之相’故,若欲许彼‘实体相’,则谓实事之定义为何?尔后才能设立故,非究竟义。若观察‘非增益之相’则丧失其意义。西藏多数学者主张:欲许既无实且存在’。若如是实有性未必能成立无常。实事与无实两者,皆以‘存在’为因相之故相似。若谓于唯‘存在’名,即唯‘实事之存在’名;与唯‘无实之存在’名,二名皆存在?若谓:彼‘无实之存在’为何?若为能作义,则转成实事;若为不能作义,则无少许有,虽设唯‘存在’之假名,然是无实性。且若设置因相,唯‘存在’名转成不定性,须如是设立:是‘实事之存在故’谓之。法称论师之无垢量理,掀起唯此恶见混淆,彼诸愚者之心如何安然适住。
寅三·自宗:存在之定义
即能作义。法称论师作如是说。
寅四·断除彼之不应理
然若问:断相续心或外界之实事,最后之刹那非能作义故,应成无实事?彼诸亦是与缘不相遇故,若相遇则能作义。
子三·断除彼未定因有二:
丑一·无观待因
丑二·妨害量因
丑一·无观待因
【凡生唯一是坏灭,彼能坏灭不需因。】产生实事作用或彼存在性。若产生于第二刹那,则设立‘第一刹那坏灭’名,谓:‘毁坏后寂灭’之说法。云:无少许成立。如云:‘无因故坏灭,自体随属性’谓之。无观待因分析有二:
寅一·设立无观待因相
任何体性参观待于余因,决定彼之体性,因刚聚合之后即产生坏灭之果。如无观待于余因,实事坏灭亦无观待于余因谓自性因。
寅二·断彼无观待妨害量有三:
卯一·断不成因
卯二·断未定因
卯三·断极成过
卯一·断不成因
【坏灭观待余因故,此无观待不成立】若谓:瓶或树,唯‘存在’名不转成坏灭,然而如‘槌’或‘火’之他因能坏灭?观察此见解。
【所毁灭之实事‘因’,‘毁灭’成二无实者,许趣入坏灭声义,于二者亦不需因】谓‘毁灭’彼名称(名声),如‘瓶’或‘树’之实体,缘于其毁灭因作用,趣入毁灭转成无实。法称论师云:‘实事毁灭之时,谓无余因毁灭性,是实事故。毁灭性除产生于实事本体外,无观待他因之旨趣。‘毁灭成无实’安立坏灭之时…‘无因’,以无依他灭因之旨趣,彼坏灭性是无实之故,依二者之概念,亦说明‘坏灭’无需他灭因,若不知此密意,叙述量论变成混淆不清。
信许成立无观待唯此‘坏灭’性,然而应知终究无此坏灭因,观察坏灭相而破斥之。
【瓶灭无待无实因,自成实体何需因,他因所作彼不灭,彼故成立无灭因。】若以槌子等因能毁灭瓶,则彼‘毁灭’为何?若是无实,则坏灭‘由因生’相违。若是由因生,欲许无实亦转成实体,如苗芽。‘坏灭’本身若作实事解,则实事可了知二自性。‘瓶’无须自作,陶师已作成故。若谓除瓶外是他作?彼灭因…槌子,除瓶外余他一‘槌子’或‘陶片’,或除彼二者外,另一他灭因观察之?槌子非能自槌。若陶片所作性,为瓶之近取因与槌子之俱生作用而产生陶片,亦是吾等所承许。倘若舍弃陶片是灭因作用?若瓶灭产生陶片安立产生坏灭因,则如蠢者‘安立’如牛之名,无所诤论。
倘若如一盏灯←产生‘燃烧之灯心’和‘遮除昏闇’二结果,一把槌子击破瓶子成‘无’和‘陶片实体’二者同时产生?一盏灯俱时作用之分析故,虽产生诸多结果。然而击破瓶成‘无’和陶片之实体二者,岂有相似之所作境?若除‘槌子’或‘陶片’外,有一他击破作用?则其他之作用性,瓶不转成无常。复次,若谓是槌子击碎瓶,间接产生陶片应成火之所烧毁?若如是陶师亦搅碎泥块,瓶非成所作性等极成过,彼故欲许瓶坏灭有内外两种情况。不需坏灭因成立量,证成无观待于灭因。如是云:‘以无果住故,说灭待因者,一切能灭因,说皆成错误。’之述说。彼理论性于释量论云:谓树之坏灭因是火,是吠陀论师所承许。彼树坏灭若与树是同一体,则树已产生坏灭故,又何需要火之作用。若树坏灭与树相异,则树转成不毁灭,若承许如是,应恒常见到树,以其不灭之故。倘若产生彼火性是毁树故,不现见树?若实体由他生性由他灭极成过。若树是常,则虽火自生亦须火自灭。若树是无常,亦树自身毁灭故不需火。若谓产生彼火性掩盖树而不现?树应非燃烧,唯掩盖后成无故谓遮除之。如云:‘由火生余义,其坏无实故,薪应犹可见,若彼由此坏,如何余坏余。’
【坏灭无实因作用,间接成立谓无待。】诸俱坏灭因之说者,谓‘坏灭’思维无实之体性之作用后,谓‘无实因作用’,承许彼说应成立无观待。
【无实灭因之作用,因无少许之能作,义相似。喻于无实,犹如无‘见’与‘见因’。】若结合法称论师之旨意。释量论云:‘彼因亦无能’故。彼之论疏:至于‘亦’之名辞,遮阻无实作用之事物,谓:‘亦’之义,基于此原理。若承许彼毁灭之因无实之作用,则间接转成谓:‘无能作’。若如是坏灭因灭除自性之事实,依此承许‘灭因无少许作用’。因此,此坏灭因远离能所故。实事之坏灭性,无少许所作故,成立无观待坏灭因之旨趣,喻如:无实…无见和无见因,虚空无禅修与无修习因,或修习不作意和不作修习意等等是同义。
卯二·断未定因:
【具全组合如苗芽,此无观待亦未定。】有一说:种子、水、肥料之组合具全后,已无观待于他因。若谓:‘现见不生苗芽故,彼因相未定。’云:应非如是。
【若观待彼诸组合,所转成故未定。】观待彼诸圆满组合之故,不适用于无观待之因相。
【谓所作亦待时间。】然若谓:所作性既已存在坏灭,且观待其他时间?
【若待他时彼所作,‘转变’坏灭成无待,‘不变’如前无灭住。】所作性之坏灭,若等待时间之中转变,则成立无观待坏灭。若等待时间中不转变,则如同前时,体性无差别之故。且后时应不坏灭,彼故,从观待于时间。后时坏灭性,无观待于‘最先’成立性,证成刹那之坏灭,如庄严经云:‘最先不灭终不变’。
【聚合不变是一体,不成立此之因相。】若思惟泥土、种子等各自之体性是不变之自体故,观待形成‘相续因’不成立。
【如聚合性后时生,同一故转前时生。】如泥土、种子等等聚合之最后刹那生长苗芽,若先时唯‘聚合性’应生长苗芽,以其是同一自体故。
【若同自体有碍故,不决定生长苗芽。】倘若虽同一自体性,然而最先聚合之时,可能有障碍故,未决定生长苗芽。
【障与无障相异故,欲许同一转成二。】前后之聚合二者应相异,以其是障碍聚合与无障碍之聚合故。
【青稞聚因,虽无待,稻谷之苗芽生长,不生稻谷之苗芽故,此之因相为不定。】倘若谓青稞之种子等亦观待稻苗之生长后,而适用无观待之因相,彼因相由于不生稻苗故,致使彼为不定因。
【观待稻谷种子故,是不成立无待因。】观待稻谷种子之体性故,当不成立彼是无观待之因相。
【实所作非刹那灭,若谓观待坏灭因。】倘若‘实有’或‘所作性’,亦非各自刹那灭,观待槌子等坏灭因之故,谓无观待之因相不成立?彼二应不相似。
【观待苗芽各自因,无待余实事灭因,无需无实坏灭因,故不需余能灭因。】生与不生稻谷与青稞等等果实之自性,是观待各自体之因,而非观待互相之因,彼故,非彼因→即非彼之自性,倘若‘大种’与‘大种所造色’无差别,则‘因’与‘非因’之差别不应理?曰:应无相违。一切‘相异’与‘无异’之差别,‘因相异’与‘因无相异’之作用故。一切境、时相皆相异,若无观待其相异因,则不生成立现比二量故。彼‘所作性’或‘实有’之坏灭,若是实事,则从自灭因而生坏灭故,不需要余他灭因。若坏灭是无实,则亦无产生灭因之故,不需要余他灭因。彼故外道主张任一瓶柱……等皆可,欲许坏灭因与否皆可,承许坏灭性依前时,亦成立坏灭之自性,倘若不成立坏灭之自性,则后时亦应不成立,自性无差别之故,彼故产生无灭因,或欲许无坏灭(作义)功能;彼恒时不坏灭,或一切时不造作,须承许其一种。彼承许应非有,瓶等后时之坏灭或现见坏灭功能之故。彼故成立无观待因。
卯三·断极成过:
【实相违成同一物,彼性待他不应理,有无质碍相似之,三过于此不灭除。】
辰一·吠陀论师或谓:
若无坏灭因,则彼坏灭转成无实,若是无实则转成为常,若如是瓶…‘无常’和无坏灭因…‘常’二者实质相违,于瓶中成同一实物谓诡辩之,引述释量论云:‘坏虽是无因,常故有事坏,同时俱有者。’此不应理,于已坏灭无因故,既是无实应不转成‘常’。吾等承许无实为无体性,观察常、无常亦摄入实事而言,而非摄属无事,前已述及。彼故远离‘常’、‘无常’是同一体性之过。释量论:‘无岂是常性’。然则已坏灭无效能是无实,故彼坏灭当不破灭实事故。若欲许此主张,谓实事转成常?曰:应非如是,转成他义之坏灭,不欲许无实之坏灭实事故。释量论云:‘于无则不犯,事不坏过失,不许诸有事,由坏而坏故。’若谓:云何坏灭?不欲许彼已破坏成为无实体,是坏灭,然而从自因第一刹那生起唯‘不住’至第二刹那之后,谓坏灭之说法,不承许谓‘毁灭’实质法。释量论云:‘为知有事坏,不观待余故,心增益彼异,说彼住无因。’
辰二·断除观察自他坏因之不合理:
胜比外道或谓,设若坏灭无因,则如前述所设立神我,彼坏灭若是彼实事性,则坏灭是实事之故。认为:坏灭应非已坏灭,是别实事外之余他,则应现见树性或瓶性坏灭之过咎相似?云:已坏灭若欲许是实事,则观察实事是一或异,摄属不违于此二者,于此坏灭无体性,不产生与实事一或异之过失。释量论云:‘无彼少许过,仅是成为无,有则此分别,成与事系故。’‘说言是无者,亦是非有事。’
辰三·断除有无质碍相似:
若所作性或实有相似,非有‘常’‘无常’二者,同是实事于自境能作碍产生余实事。具有质碍之瓶等和不能作障的‘觉识’和‘现相’等等之无质碍,二者不可能相似?曰:不相似。‘所作性’或‘实有’唯‘产生’性是无常。彼作‘无常’和‘常’之因无异而生,然而有质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