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份无量
⒌玫叫蕹址鸱ǖ母髦钟欣跫鹊取R陨纤岬降奈蠢瓷浪准胺鞘浪姿螅灰豢梢钥拷裆朴蒙砻胺⒃富叵蚨锍伞?br /> 在西藏及印度,人们常常提到一种叫做「如意宝」或「如意摩尼」的东西。这如意宝据说能令拥有者的任何世俗要求一一实现,要财得财,要子得子。在西方文化中传说,有一种叫做「点金石」的东西,其主人能够靠它点石成金,变出很多很多的黄金。在世俗短暂的目光中,大家或许都很想得到一颗如意宝或一块点金石,但即使我们能得到这种传说中的神物又如何呢?它们顶多只能为我们今生短短的几十年带来益处,却完全无助于我们千千万万次的未来生。大家必须理解,我们现在的一生或许能长达百年,但若比起过去曾经历的所有转生,又或与未来将经历的转生相比,这顶多也不过一百年的一生算得了是甚么?即便与天界的众生或地狱道的众生相比,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的一生不过像是他们一眨眼的时光而已。一颗如意珠顶多只能利益我们这区区几十年的生命,但具备十八暇满的身命,如果能善加利用却可以利益我们千千万万的来生,所以它远比千千万万的如意宝或点金石更有意义。人们只懂一味希求得到如意宝或点金石,却不知自己现在已经拥有的身命远比它们来得难求,而且用处更多更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想一想人身的意义及益处。
在究竟的利益上,暇满人身亦一样有意义。小乘发心的佛教徒,因为体验到六道轮回之苦,看透了生死之本质,所以希求得到解脱,而依赖以暇满人身去修持正是达到解脱自在的方法。大乘发心的佛教徒,因为不忍见众生受六道生死之苦,发愿要成就佛境,以便得到无上的圆满慈悲、智能及能力来救度众生脱苦得乐。要达致圆满的慈悲、智能及力量(亦即指佛境、佛的果位),必须积聚福德及智能的资粮,这亦正可靠暇满人身而进行乃至完成。以佛教大乘显宗的角度来说,成佛必须三大劫的长时间。在这三大劫中,可以说绝大部份积聚福德智能资粮的修持,都要以暇满人身来进行。即使是已达圣位菩萨境的行者,亦常乘愿生于人间利益众生及进行自己的修行。以佛教大乘密宗的角度来说,依靠摩诃无上瑜伽密的生起及圆满次第,可以即身成佛,但前提亦是必须具备一个具足暇满的人身方能成就。总而言之,不论你是希求小乘、大乘显宗或大乘密法的成就,不论你是愿证解脱自在或更上的圆满佛位,这个你已具备的暇满人身都可以令你达成这些究竟的愿望。
于六道轮回中,下者如三恶道中众生,多不堪修持善行,或因愚痴不能学习修善之义,或因大苦而无暇修持,或因不遇正法及明师而无从学习,虽有某些如龙族等三恶道众生亦能修持佛法,但却不能与以人身修持之极大效益相比。在三善道中,天界除极为少数的众生因过往修行习气而能修持及得成就外,绝大部份在其中投生的生命忙于享乐,而且根本不具备修持证悟的基本条件。在人间的转生,与上述转生完全相反,只要我们能善巧地修持,即使一弹指的时间已可得其它道中的众生多劫亦不可得成之功德及智能。所以,这个暇满人身的寿命,每剎那都堪能带来不可思议及不可言尽的殊胜益处。
再得同等暇满身命极不容易
要得到暇满人身并不容易,必须在一生或多生中善持戒律、广作布施及发大愿心三者并行方能获取;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持戒,积累无数大小布施善因,再强力地发愿祈求,方能获得在人间转生的善果。
即使能清净地持戒,若并未广大地布施,即使生于人间亦不能具备所有暇满条件。如果布施广大却未能圆满地持戒,则感生为龙族之果。龙族虽坐拥无数珍宝,却只不过是畜牲之一种,连三恶道也跳不出,莫论要得其它暇满了。就算圆满具备了持戒及布施的因,若未能以此猛利地回向发愿,则亦不能保证未来能生为暇满人身。
依据以上所说,我们若细心思维便能在心中生出两个结论:
(一)我们在过去生中,定曾经过极大努力,今天才感得此暇满人身,所以我们绝不可把它白白浪费;
(二)回顾我们今生所作所为,不要说圆满地持戒、布施及发愿,即使最基本的一条小戒亦不敢说曾完美无瑕地守持,来世又如何能指望再得暇满人身呢!
我们平时对自己之言行及心念极少观察,总以为自己尚且称得上是一个好的佛教徒或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一旦去观察,便会发现自己连一条小戒亦不能真正圆满地守持,心中总有各种烦恼欲望,连守持一条小戒的清净心亦未具备,何况说要善持所有戒律呢?所以,我们若一旦观察,客观地去评估,便会发现转生为暇满人身的善因不易积聚。在过去生,我们几经辛苦经营,方能在今天终得此暇满身命,绝不应入宝山而空手回,必须善加利用以达究竟利益,或起码善用它令自己未来不堕恶道。另一方面,我们既知获取暇满身命所必须具备的无数因缘,又经观察而自知今生并未积聚多少这些善因,便不难预计我们再得同样条件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以上为从因的难得之角度来说,现在我们又从其果的难得之角度来说一下。在《戒经》中,佛陀曾说:「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尘!」。在六道轮回之中,绝大部份众生生于三恶道中,生于地狱中的众生最多,生饿鬼道中的次之,生于畜牲道中的更少。在畜牲中,生于大地上的远比生于水中的为少。然而,我们知道畜牲的数目极多,即使一撮泥土中已有无数生命。如果这个数目尚算比地狱及饿鬼众生少,可知生于地狱道及饿鬼道中的生命数量之多!六道中生于人间的生命与生在恶道中的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数目。
在人间中,许多万劫中才会有一劫能逢佛陀化现,而且只是在劫中的一段短时期中出现,人间绝大部份时间都是没有佛陀化现的。我们现在适逢释迦牟尼的教法尚在,在此之后便要等到弥勒佛化现才能于人间见佛化生了,这是四十二亿万年后的事。在此之间,人间没有佛陀化现,即使是佛陀的名号亦不易听到!在释迦牟尼出现前及上一次在人间有佛化现之间,亦是以亿万年计的过去时段并没有佛陀及佛法在人间。所以说,逢上佛陀化现人间的机会微乎其微。以上所说的时劫计算,乃佛陀所亲说及佛经中记载,并非衲故意夸张形容的。
即使生逢佛陀化生,亦未必就能得遇正法。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方盛行佛教,而且即使生于这些地方的人,也不一定就真正信佛,一家庭中或许不过一、两人信奉行持而已。如果我们细细思维以上的数量计算,便会真正感受到要得生为人,又适巧凑足各种圆满及有暇,是亿万中无一的组合,再次遇上的机会可说近乎没有。
在佛经中有一个譬喻:在无边无际的大海洋上,有一个小小的圆环随浪飘浮不定。在深不可测、黑不见指的海洋下有一只瞎眼的海龟,牠每逢一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如果这只海龟在某一次浮上水面时,刚巧那随浪飘浮不定的小环在其上方,龟颈恰巧穿过了小环,这机会有多大呢?我们不难感到这种机会是近乎不可能的,而生逢人间又具足其它有暇及圆满的机会,甚至比这譬喻中的情况更加稀有难逢,但我们今生中正是逢上了!在以上譬喻中,大海喻六道轮回,小环喻在各世界间中才出现一剎那的佛法,一百年浮上海面一次喻人身之难得,瞎眼的龟喻自己及众生因烦恼及无明而不具慧眼。如果海龟常常浮上水面,有天遇上小环的机会还是有的,但偏偏牠一百年才浮上来一次。同样地,如果我们常生人间,便会有较多机会遇上佛法,但我们却并不常得人身。另一方面,如果佛法永远在同一地方弘扬,我们要遇上的机会会大一点,但佛法却只在极少时段内出现,而且不一定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中,就似小环在无边的海洋上飘来飘去,不易遇到。
总结而言,由因的角度看,要得暇满人身的各种前因极难做到,所以我们再遇暇满身命的机会不大,自知难以办成;由果的数量来说,要生为人尚且不易,要凑齐各种有暇及圆满于同一时间及同一身上,更加是不可思议的机会,要再一次凑足它们是近乎不可能的了。
宝贵的身命将极快失去
衲今天应求讲述延寿法门。照传统来说,开示延寿法门或授予延寿灌顶时,一般不谈及死亡。然而,衲认为念死是一种极为有力的修持助缘,故此亦想略提一下(注:有关念死法门之详细开示,可参考法师著作《生死自在》、《甘露心华》及《甘露法洋》等)。
如果有一样东西虽然珍贵难遇,但我们可以永远拥有,哪我们还没有甚么可担心的。宝贵的暇满身命却并非如此。它不只珍贵、具大意义及甚难遇到,而且更很易失去,我们不可能拥有它很长的时间。
这个难得再遇,能为我们带来无量利益的身命,最终必将失去。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不可一世的皇帝、智者、佛法大师乃至佛陀,但永远不死的先例却从未出现过。即使是圆满觉者(佛陀),亦示现入灭死亡的现像,何况凡夫呢!在历史上,即使最强壮的勇士、最有权势的帝君或最多财富的商贾,最终亦难逃一死。
自出娘始以来,我们其实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这个终点步近,每一呼吸间我们都向死亡迈近了又一步。即使现在我们大家静静地坐在这不动,时间却并不停顿,我们的生命当下便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一生中,扣除年幼无知期、睡觉、吃饭、劳动、如厕、闲聊及玩乐的时间,可供修善的时间有多少呢?照理来说,今生不过短短数十寒暑而已,未来生却无穷无尽,我们理应暂时放下眼前极短暂的安逸,好好为未来生修善积德,然而可供我们修行的时间却不多。
如果我们能准确判断死期,尚可以好好去计划一下,先把俗事忙完,再来精进修持。但世事却并非如此,我们无法预知死期。不少年青人在满怀壮志时已死去,还有些在襁褓时期便夭折,有谁能肯定明天仍能活呢?我们要知道,人身及人命十分脆弱,一口气喘不过来已足以致命。令我们马上丧命的因素比比皆是,能导致长寿的因素却不多。
在死时,不论你有多少财产及亲友,唯一有助的只是你曾作的善业,仅此而已!我们穷一生对自己的肉体百般照顾呵护,到头来它能救助我们吗?在死时,即使这身体亦帮不上忙。
我们的暇满身命珍贵难得而意义很大,却最终会失去,而且我们无法得知何时将失去它。
失去人身后前景并不乐观
刚才已多次提到,要得到暇满人身极不容易,必须有清净的戒德及广大的布施,配合纯正而猛利的发愿,才能感得一次具足暇满的身命。我们想一想,由出生起至现在这一刻,有哪一条戒我们肯声称曾圆满无瑕地守持的呢?以五戒、菩萨戒或密戒的任何一条来算,我们都不敢说完全未曾违犯,何况说守持全部大小粗细的各种戒律呢?有一位大师曾感叹地说:「具戒时不知如何持戒,到知道如何持戒时却早已破失了戒!」,这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又由布施来说,有多少人曾作广大布施呢?在作布施时又是否发心清净地舍施呢?这些大家心中有数,不需衲多讲了。
再从发愿来说,世俗的人本已少作善因,即使偶尔作少许善行,却又回向愿自己今生多财多福,何曾回向于未来生再得暇满身命呢?
所以,由上述三点可知,我们一旦失去今生的身命后,再得一次同样的机会是不大的。
反过来说,我们对积聚恶因却乐此不疲,从不厌倦,堪称「精进」!我们在处事待人时,心中因贪念、瞋恨及愚痴而由身体及语言作各种恶因。即使在独处时,我们也擅于在心中造作恶因。这些恶因,最终必定成熟结果,所以我们绝不愁缺乏生于三道中的因缘,单只今天一天中我们就已积聚了不少这些恶因了!
佛经中云:「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尘!」。我们能否再次得到人身,只要细细思维一下,不难知道其机会甚微,而在下一生中生于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的机会则极为肯定。
结论
如果暇满身命利益不大,我们尽管可以把它浪费。
如果暇满身命容易再得,我们也尽可把它浪费。
但透过以上所说,大家可以知道暇满身命极难求得,其意义极大,要再得一次是近乎不可能的,但偏偏它却随时可以失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