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
沉饲扒迥┠曛钡叫轮泄闪⒅笳庖欢问逼诘睦贰泳擅裰髦饕甯锩缴缁嶂饕甯锩睦罚绻扑肥胰衔敲逼涫档摹!绷亲拥氖渎苛业母锩で椤H纭兜跫锱俊匪氖祝匏塘饲镨品宄持嗡龅亩氛犊场A芄ㄗ哉溆跋欤睾睿怯舯埂?br /> 此外,还有黄节、马君武、苏曼殊、宁调元、潘飞声等,也是“南社”
著名作家。
第二节小说狭邪小说与侠义小说晚清狭邪小说和侠义小说流行,影响较大的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三侠五义》等。《品花宝鉴》60 回,作者陈森,字逸少,常州人。长期以来以作幕僚为生。道光中居北京,尝出入于伶人当中。该书于咸丰二年(1852)刊印,内容写乾隆以来北京优伶生活。《花月痕》,又名《花月姻缘》,16 卷52 回,是写妓女才子的作品。作者魏子安,名学仁,一字子毅,福建侯官人。曾在太原知府家坐馆。书序写于咸丰八年(1858),光绪中作品始流行。《青楼梦》64 回,作者署名为慕真山人,真名为俞达(?—1884),字吟香,江苏常州人。著有《醉红轩笔话》、《花间棒》、《闲鸥集》等。《青楼梦》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书中人物皆为妓女。作品写苏州人金挹香,工文辞,过去所结识的36 妓,原皆为散花苑主座下司花的仙女,后尘缘尽满,并入仙班,仍不脱佳人才子小说的旧套。《海上花列传》64 回,也是写妓女生活的作品。作者韩邦实(1856—1894),字子云,别署花也怜侬,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长期在上海居住,任报馆编辑,对妓女生活十分熟悉,书中故事大都以事实为依据。该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出版。全书结构亦为《儒林外史》式,无一定之主人翁,但叙写逼真,颇能吸引读者,又全用吴语,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作品,在方言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荡寇志》又名《续水浒传》,70 回,俞万春著。作品写陈希真父女等在张叔夜率领下,消灭梁山起义英雄的故事。其目的是想借以宣扬“俾世之敢于跳梁,借水浒为词者,知忠义之不可伪托,而盗贱之终不可为”(《丰月老人续序》)。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儿女英雄传》,原本53 回,现存40 回,题“燕北间人著”,作者为文康(约于1868 年前后在世)。他是满洲镶红旗人,费麦莫氏、字铁仙,大学士勒保的次孙,曾为郡守,擢观察,丁忧旋里。该书初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最后才题为《儿女英雄传评话》。作品写侠女何玉凤,出身名门,智慧骁勇,其父为人所害,因奉母命避居山东,决心为父报仇,变姓名为十三妹,往来市井间,偶然在途中遇书生安骥困危,十三妹救了安骥。后来,何玉凤以及被何搭救的张金凤都嫁与安骥,二人和睦如姐妹。作者目的在于描写一个五伦全备的家庭,借以宣传封建思想。作品全用北京口语写成,很有特色。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出现于光绪五年(1879),120 回,作者石玉崑。该书在社会上影响极大。《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是“三侠”(展昭、欧阳春、丁兆兰和丁兆蕙)及“五鼠”(卢方、韩彰、徐庆、蒋平、白玉堂)。该书以明人《龙图公案》为蓝本,作许多加工创作。如“五鼠闹东京”,原为一个神怪故事,在《三侠五义》中却都变成武侠的游戏故事。后来俞樾(1821—1907)将该书开篇“狸猫换太子”一回改写,又因作品里已有南侠、北侠、双侠,已为数有四,又有小侠艾虎,艾虎之师智化及小诸葛沈仲元,皆为侠士,改名《七侠五义》,通行本《七侠五义》100 回。又有《忠烈小侠五义传》及《续小五义传》相继出现于京师,皆120 回,每回前都有“入话”,与宋人话本相似。
《施公案》一名《施公清烈传》,又名《百断奇观》,97 回,出于《三侠五义》之先(道光中),未知作者姓名,叙康熙时施世伦断案事,文辞拙直。此后又有续集、三集、四集等,叙写诸侠客行义故事。《彭公案》23 卷100 回,为贪梦道人作,写于《三侠五义》之后,叙彭朋于康熙中微行访案。亦有续集、三集、四集,每集80 回。它们虽然在社会上极为流行,但是其中的绿林好汉,多为统治阶级的驯顺奴仆,且故事千篇一律,人物性格也不统一,思想与艺术都不甚佳。总之,这些作品都没有反映时代面貌。从文学史的发展趋势看,反映出传统古典小说的衰落。
谴责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光绪二十六年(190)左右,资产阶级改良派非常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
康有为说:“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①梁启超于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极力强调小说改良政治、社会的作用:“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时许多小说杂志也相继产生,如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冷红生主编的《新新小说》,吴趼人与周桂笙合编的《月月小说》,黄摩西主编的《小说林》等,并发表了很多小说作品。这时期发表的小说,据统计约有1500 余种。其中最受群众欢迎、最有成就的小说作品,当推谴责小说。鲁迅说:“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又说:“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①著名的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少时擅制艺及诗赋,以第一名入学,后累应举不第。到上海办《指南报》,旋中止,又办《游戏报》,专作俳谐嘲骂文字;又办《海上繁华报》,专记优伶、娼妓消息,兼载诗词小说,盛极一时;后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等。作品除《官场现形记》外,尚有《庚子国变弹词》、《海天鸿雪记》、《活地狱》、《文明小史》等。
《官场现形记》是李伯元的代表作,最初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凡60回,近80 万字。作品揭露和抨击了清政府官僚机构的黑暗与腐败,是清末官僚统治集团的真实写照。所涉及的官僚十分广泛,外官:从不入流的佐杂到州府官吏,直到督抚方面大员;内官:从小京官到部司郎曹,直至位居中枢的军机、大学士。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胥吏,为了升官发财,无不蝇营狗苟,极为腐败。作品还突出地描写了清统治者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见到洋人就面容失色,手足无措。总之,《官场现形记》对晚清官僚集团作了比①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引文。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年版,第239 页。较全面的揭露,对黑暗腐败现象给以尽情的嘲笑和讽刺。其写作手法略似《儒林外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沃尧(1867—1910),又名宝震,字趼人,广东南海人。生于北京,长于佛山镇,故又自称“我佛山人”。光绪八年(1882),他到上海谋生。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起,先后主笔《字林沪报》副刊及《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汉口日报》之聘赴鄂。次年回上海,受梁启超影响开始创作小说,并投寄《新小说》发表,还曾一度客山东,赴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任汉口《楚报》中文版编辑。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兴起,他主动辞去这家美国人办的报社职务,并积极参加创办《月月小说》,任总撰述。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立两广同乡会,并开办和主持同乡会所属的广志小学。吴沃尧是个多产作家,从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二年去世止,在短短的7 年里写下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电术奇谈》、《九命奇冤》、《劫余灰》、《新石头记》、《恨海》等。又有《趼诗删剩》,《趼廛笔记》、《趼人十三种》、《我佛山人笔记四种》、《我佛山人滑稽谈》、《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作者毕生“渗淡经营”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新小说》杂志。作者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始写作,历时7 年,至宣统元年(1909)最后完成,共108 回。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者为线索,叙述了他在20 年中的所见所闻。作者把他的笔伸向腐朽的清末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以暴露官场的怪现状为中心内容。全书记载了189 件“怪现状”, 大多数都与官场有关,淋漓尽致地暴露了清末官场的黑幕。作品还写了许多风流名士、洋场才子,揭露了他们胸无点墨,冒充文人雅士的种种丑态,写得很成功。
《老残游记》20 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至13回中止,后又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鸿都百炼生即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精算学,后又行医,又弃而为商。光绪十四年(1888)后,曾先后在河南巡抚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助治理黄河,获得声誉。在北京时(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书直隶总督王文韶,请筑津镇铁路,又主张和外人订约合开煤矿。既成,世俗交谪,责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贱价购买太仓粮设平粜局,以赈北京居民饥困。后以私售太仓粟罪,流放新疆。其文学创作,抒发了他内心的抑郁。他在《老残游记》初编自序中说:“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所见闻的某些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主张。作品暴露了清朝末年社会的黑暗,他所刻画的那些自命清廉而实际上却给老百姓制造冤狱的官员,如玉贤、刚弼等,有一定认识意义。《老残游记》的艺术性较高,它的情节虽不曲折复杂,但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由于作品在刻画人物、叙事写景方面都很成功。《孽海花》,原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东亚病夫”即曾朴(1871—1935),字小木,别署太朴、东亚病夫、病夫国之病夫,江苏常熟人。早年在同文馆学法文,翻译过雨果等人作品,曾结识谭嗣同、林旭、唐才常、杨深秀等人,并参加维新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与丁芝孙、徐念慈等创办“小说林书社”。光绪三十三年,受聘为两江总督端方的幕宾,后得端方保举,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任宁波清理绿营官地局会办。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江苏省议员、官产处处长。北洋军阀时期,任财政厅厅长、政务厅厅长等职。后又曾到上海,创办《真善美》杂志。“爱自由者”即金天翮,字松岑,编译书籍《自由血》,写俄国虚无党史。《孽海花》的前10 回是光绪三十一年发表的,翌年续出10 回。光绪三十三年又发表21至25 回。1927 年作者再赓续11 回,又修改全书,于1928 年出版了34 回本。《孽海花》是以清末状元金雯青和妓女傅彩云(即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反映了晚清30 年间政治、外交和社会的变革。作者在他的《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里说:“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看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他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联系的一些细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地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作品在暴露清末黑暗的政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方面有一定意义。作品描写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混乱,以及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