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
光绪十九年(1893),薛福成建议各省在大江大河沿线架设专用电话线,将有线通讯用于江河防汛。稍后,永定河设置了报汛专用电话线。山东河防局于光绪二十八年开始设置了电讯机构,架设电话线路,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岸已架线长700 多公里。报汛电话的使用,改变了历史上“飞边报情”,人与水抢速度的状态,大大提高了报汛速度。光绪十四年,黄河河南长垣、山东东明堤防段施工中始用小铁路运输土料。同年郑州堵口、次年山东章邱堵口,都采用了小铁路运输材料,工效提高好多倍。此后,黄河岁修和堵口抢险都普遍采用小铁路。电灯照明也在黄河河工中使用,大大改善了施工条件。
(四)水力发电1912 年(一说1913 年),在我国云南滇池地区的螳螂川建成我国第一座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于1908 年酝酿筹建。当时滇越铁路自越南修至云南,法国以铁路沿途用电为理由,要求在滇池出口处之螳螂川上设水电站,云南恐利权外溢,决定集官商股份自办,定名为商办跃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电站即由跃龙公司主持兴建。电站设计者是德国人,电机也是从德国进口的,1912 年建成发电。民国早期还在四川金堂、泸县、康定等地修建了5 座小电站,总发电量300 千瓦。这一时期是我国水电事业的初创和起步时期。
此外,在张謇的倡导下,1915 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校长由李仪祉担任,完全采用西方教学方法办校。它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校。
第二节能源电力十九世纪末叶,电力工业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生产和使用电能的年代,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较并不晚,但由于长期政局动荡,战争迭起,电力的发展曲折缓慢,大大落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从1882 到1911 年,英、法、德、日、俄等国商人,在各国政府支持下,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北京、大连、青岛、汉口等二十余个城市,相继兴建了约30 座电灯厂(公司)。与此同时,中国官僚、民族资本工商业者,在上海、宁波、杭州、福州、汕头、苏州、镇江、芜湖、武昌、重庆、成都、昆明、开封、长沙、济南、烟台、太原、吉林、满洲里、齐齐哈尔以及台湾台北等30 余城市也相继开办了40 多座电灯厂(公司)。这一时期建成的近80 座电厂的发电设备总容量约有37000 千瓦。据其中30 座电厂统计,发电容量22767 千瓦,外资和民族资本经营的各占50。9%和49。1%。
1919 年2 月出版的《电界》第39 期,内有全国电灯公司统计表,其中经清邮传部立案的电厂有11 座;经民国交通部立案的电厂有62 座;未经交通部核准立案的电厂有42 座。全国共有115 座电厂,其中88 座电厂总容量为21589 千瓦(另27 座电厂统计表中未填容量,也未列入外商所建电厂)。另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 辑中第904 页:“1903—1947 年历年华商发电容量、发电度数”记载,其中1903 年全国电厂总容量为300 千瓦,到1919 年增加到28615 千瓦。
以上资料表明,中国电业发展初期的27 年(1882—1919)中,民族资本办电已有一定规模,除通商口岸城市外,各省城以及商业兴盛城市几乎都创办了小型电灯厂(公司)。以下简述中国电力工业萌芽时期最早办电的几个事例。
1。中国最早的电厂。
中国最早出现电灯和兴办电业,发生在上海租界。清光绪五年(1879)4月11 日①,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甫(J。D。Bishop),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幢外商仓库里,以一台10 马力(7。46 千瓦)蒸汽引擎带动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点燃了炭极电弧灯。这是电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应用。中国兴办公用电业始自光绪八年(1882)。英国商人李德(R。W。Little)等招股筹集白银5 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Shanghai Electric pany),在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角31 号A(原为老同孚洋行住房后的仓库,今南京东路190 号)建设发电厂,安装一台购自美国的16 马力蒸汽机以皮带拖动的发电机。同时在南京东路、江西中路的转角围墙内竖起了第一根电杆,再沿外滩至虹口招商局码头的街道旁立杆架线,串接15 盏电弧灯,于7 月26 日下午7 时正式供电。翌年,发电机组迁装到乍浦路41 号,另建新厂,扩建了从英国购进的2 台蒸汽发电机组,可供40 盏电弧灯用电。6 月,上海电气公司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签约,在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今大名路)3 条街道旁① 引自1992 年6 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第638 页。1994 年12 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电力工业》第2 页则为5 月28 日。
安装电弧灯,淘汰了煤气灯。
上海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公用电业之一,与1875 年在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成的世界首座火电厂相距仅7 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888 年,上海电气公司破产,后由董事长魏特摩(W。S。Wetmore)等另招股集资,在乍浦路41 号原址成立新申电气公司(New Shanghai Electric pany)。1890年,从英国购进1 台25 千瓦单相交流发电机(频率为100 赫兹),配以双缸凝汽式蒸汽机;并引进新型户内交流白炽灯,电压100 伏,亮度采用8—500 烛光,由用户自由选用,比电弧灯使用方便多了。缴纳电费由过去按灯头计价,改为按电能实耗收费,因而深受市民欢迎。1891 年,上海市民家中陆续装用白炽灯。翌年,外滩一带的155 盏煤气灯都改用白炽灯。不到两年时间,装用白炽灯总数达2895 盏,公司的经营效益迅速提高。
1893 年8 月31 日,工部局以白银6。61 万两收买了上海新申电气公司,成立工部局电气处。
1893 年9 月1 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武昌路、乍浦路东南角租地建设中央电站,装机总容量197 千瓦。工部局又增加投资2 万两购置设备,选新址于虹口斐伦路(今九尤路)原屠宰场,兴建新中央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98。5 千瓦。厂房设计和机器设备的布置安装,均参照英国曼彻斯特市电厂。1901 年,英国人奥特里奇担任电气处总工程师,用银7 万两和5 年时间,更换全部直流发电机为交流发电机,总容量达600 千瓦,由原来只供夜间照明改为昼夜连续供电。为了提高电能质量和降低线路损失,从1903 年起,发电机频率从100 赫兹降至50 赫兹;供电电压从100 伏上升到200 伏、220 伏;通向市中心的5 条高压线路相继建成投入运行。1904 年,开始向工厂提供动力用电,全市白炽灯增加到88201 盏。1905 年,电厂改造完成,发电设备容量增加到1600 千瓦,最高负荷达1090 千瓦。1907 年,该厂安装了中国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容量800 千瓦,由英国派生公司制造;同时安装1 台当时远东最大最先进的自动链条炉排锅炉,蒸发容量为每小时2。4 万磅(10。9 吨),由英国拔柏葛公司(B&W)制造。翌年,直流供电电压提高到400 伏,有2 台直流发电机专供电车公司,容量600 千瓦。从此上海街道出现有轨电车。是年斐伦路电厂容量4400 千瓦,最高负荷2500 千瓦。1911年,电厂容量增至6400 千瓦。
1908 年,工部局以银7。5 万两购置杨树浦沈家滩黄浦江边39 亩土地,1911 年11 月动工兴建江边电厂(后改名为杨树浦电厂),1913 年4 月12日建成发电,装有2 台德国制造的2000 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4 台英国制造的2。2 万磅(9。98 吨)/小时链条炉排锅炉。1923 年,杨树浦电厂容量增至12。1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2 台,锅炉26 台),成为远东最大的火电厂。
2。最早的官办和民办电业。
中国最早于1882 年在上海创建电厂后,1888 年,广州、台湾、天津、北京相继出现电灯厂,发展迅速。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张之洞(1837—1909)在两广总督任内,派人在国外购买一台直流发电机,随带电灯100 盏,于1888年7 月18 日运到广州,在总督衙门(今广州越华路广东省民政厅)旁建厂,安装发电机,架设线路,23 日开始发电,整个衙门亮起了电灯。这是中国官府建厂用电的开端。
1890 年,美国旧金山的华侨商人黄秉常,禀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开办电灯厂。他在美国华侨中集资40 万元,筹办广州电灯公司。2 台100 马力发动机和2 台100 马力交流发电机(每台可供电灯750 盏)购自美国威斯汀豪斯(西屋)电气公司。1891 年,广州沿街、店铺和公共场所共装电灯700盏。这是民族资本经营电业之始。
3。中国最早的水电站。
1888 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北市东门创立兴市公司,建设电灯厂,从国外购进蒸汽发电机组,建成发电。随后,刘氏曾计划在台北市附近的淡水河支流新店溪,开发建设龟山水电站,甫见端倪,却因于1891 年离任而搁浅。该水电站直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日本侵占台湾后,才于1905 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500 千瓦。它是中国国土上最早的一座水电站。
4。宫廷里的第一盏电灯。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了慈禧太后还政光绪帝载湉后退居休养,修葺西苑(今中南海),北洋大臣李鸿章(1823—1901)派机器局总办恩佑,用白银6 千两,向丹麦祁罗弗洋行购买发电设备。当年农历三月由海军衙门付定银4 千两,将发电机组运到北京,安装在中南海(今国务院)西门外盔头作北侧饽饽房,称西苑电灯公所,隶属于清宫廷内的奉宸苑。发电机容量15千瓦,供宫内照明用电。北京第一盏电灯安装在西苑慈禧寝宫仪銮殿,当年12 月14 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前已供电亮灯了①。
5。中国大陆最早的水电站。
1908 年,云南劝业道刘岭舫与云南总商会商定,由民间集资,招募商股,成立商办耀龙电灯公司,聘请德国工程师在螳螂川上兴建石龙坝水电站。1910年,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进2 台240 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电站设计、施工、安装承包给德商利和洋行。同年7 月开工,1912 年4 月建成发电。同时,中国当时输电电压最高的石龙坝至昆明市区的23 千伏线路架设完工,全长34 公里,把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小西门万钟街水塘子变电所,降压为3300 伏,分送市区各配电变压器,再降压至110/190 伏,供用户用电。石龙坝水电站是1919 年以前中国大陆仅有的一座水电站。
(二)电器工业的发展中国在1919 年前的电器制造工厂寥寥无几,而且均集中在上海,都是规模很小的从事修配业务或生产零部件、低压电器的工厂。
由于外商在中国享有殖民主义者的特权,在资本与技术方面都占有优势,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而外国资本最早在中国兴办电器制造工厂。1911年,美国慎昌洋行在上海开办电器修造工场,它的主要业务是修理该行经营的进口电器设备,同时生产一些简单的小型电器。
1913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上海成立子公司,称安迪生灯泡厂,主要生产白炽灯泡,并生产低压线路电瓷配件、电风扇以及家用电灯开关,资本约为白银100 万两,职工有近千人。在当时称得上是一座产品较先进、质量较好、颇具规模的大厂。
国人兴办电器事业始自1914 年。是年,钱镛森在上海创办钱镛记电业机械厂。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南洋电机厂,就是以该厂为主的几家工厂合并组①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宫案卷中,有清朝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主管官员)盛显,于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1888 年12 月14 日)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奏折,内称:“闻近日北洋大臣有呈进电灯之事”,“太监等人未经娴习。。或有差失,不可不虑”,“可否即饬停止”。这说明1888 年12 月14 日前,西苑内已亮起了电灯。
成的。
1916 年开办的上海华生电器厂,是由洋行职员叶有才和布店帐房杨济川、木行跑外袁宗耀三人合资经营的,主要生产电风扇、电流表和电气开关等产品,并制造电力变压器和电机。1917 年,该厂自行设计、制造成中国第一台电力变压器。1922 年,该厂制造的8 千瓦直流发电机和60 安电镀用直流发电机,曾在上海总商会的展览会上获金奖。1926 年,该厂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同步三相发电机,容量150 千瓦。进入三十年代,华生电器厂在制造电机和输变电电器方面有了更快发展,取得较大成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