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教法集成
念诵皈依文时,要维持注意力在三宝的殊胜特质,和对皈依的个别承诺。
法王达赖喇嘛:
考虑皈依三宝,首先应该想到三宝个别的特质与能力。广义的皈依佛,意味我们应该思考佛陀身语意的特质、智慧和能力。皈依法,表示我们想到通往中止痛苦的所有真理道路、修行或超俗的清静。皈依僧,代表我们愿意了解僧伽的二十种善行轨范。
皈依牵涉到所有的证悟方向和阶段,以及不同对象、所以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方法。印度最好的经文之一,是弥勒的《现观庄严论》,他用深入而且完整的观点,说明证悟方向、阶段和人类心识的类型。如果对这种伟大的论述有所了解,再以此为基础来经历皈依的修行,那么,我们的皈依将是正确而且有效的。
我们应该先了解皈依三宝的自性与功能,再寻求皈依。皈依佛是给予心识指引、皈依法是修行、皈依僧是心识的支持。有这三项援助,我们就拥有通过各修行之道,获得高等重生状态、超脱证悟所需要的力量。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八章善恶业轮回定律
达赖喇嘛三世:
我们可能怀疑:接受和遵守皈依三宝的戒律,真的可以保护我们免除转生到三恶趣?话说回来,试问你要如何转世到三善趣呢?
我们必须思考轮迥定律的四个方向:善业和恶业种下的因,将各自承受不同的果。也就是说,慈悲会为未来带来快乐,而邪恶导致未来的悲苦,就好比一颗种子会结出许多果实,而每颗果实又有许多不同种子,任何一种行为,都不可能没有结果。我们表现的身语意活动都会留下轮迥种子,而且生生不息:除非经由心识修行将之去除。我们学会思考轮迥定律的面向时,按照教义,摒弃恶业、培养善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仅靠理性逻辑推理来证明轮迥定律,是极困难和冗长的过程,只有逻辑推埋造诣深厚的人,才能够比别人早一步证悟。因此,《大集经》写道:
星月可能会陨落地面,
山谷也许会崩塌,甚至
天空都会消失无踪。
但是你,佛陀,所言绝无虚假。
将以上这段话牢记在心,就能思考如下的佛陀教诲:
恶业制造痛苦,因此
我们应日以继夜地
反覆思考
如何永远脱离悲苦。
所有慈悲之根
都存在于感谢慈悲的泥土中。
不断思考要如何成熟,果实
就会从那里结蒂。
法王达赖喇嘛:
皈依的教诲,是推动轮迥定律的力量。我们必须先对轮迥理论和进程有所了解,再努力逐步修行。
据说,我们具有超人的洞察力时,就能领会轮迥运作的生起次第,而接受完全证悟的人,则能看到每项事件最深层的轮迥原因。常人的轮迥定律知识,是从佛经得来的,虽然有许多论述按照逻辑建立轮迥理论,但是必须多方面研究才能够深入了解。达赖喇嘛三世引述说:“但是,佛经所言绝无虚假。”
凡人在仰赖佛经之前,必须先学会尊敬己证悟者,然后才能进入教义当中。这种敬意对某些人言,是靠着深思佛法僧的待质而获得。有个更好妁方法,是先研究两项现实层次的教义:根本的和形式的,并着眼于空性的主题。
空性教义既广且深,了解空性,能让我们对一般教义产生很大信心。
宗喀巴大师说:“对相关教义的认知,可以增加对佛经的了解。”
转生三善趣和根本慈悲,是雨项基本的心识目标。后者指极乐世界的解脱,或全知的证悟;根本慈悲比转世三善趣更崇高。佛陀教义都是以理性逻辑为基础,轮迥定律、转世三善趣的认知与修行,只能以佛经为基础,传授给芸芸众生。我们要学习根本慈悲的高深教义,而且靠仔细推理分析、深入思考,去发现如何与自身生活经验吻合。有所领悟,就会对教义产生信心,而且是建立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这使我们放开心识,接受已证悟者的教诲。这时开始察觉到,既然给我们这么深奥、理性的教导,说明自性和更深层真理,那么其他教诲当然也是正确的。学习佛经所提及的空性,益处不仅能够断除利己贪婪的心思,更加强我们对教义的开放态度,包括轮迥教义在内。佛教所有学派的基础,都离不开四圣谛。陷入不完美事实的痛苦,就要寻找一条心识之路以超越所有痛苦。修行就是要中止痛苦,我们必须按部就班地了解痛苦原因,再找出痛苦的事实。四圣谛的前二谛,描述轮迥及我们的迷惘,后二谛说明如何获得平静。最基本的教义是如何避免落入三恶趣、如何获得人或佛的境地,这大致与前二谛互相关联,都是强调如何摒弃轮迥的痛苦、获得轮迥的快乐。
“菩提道次第”传承的三士道,是依修行者的能力和心识特质来教授。大部份下士道的修行,以轮迥为主轴,主要课题环绕在轮迥教义。就如之前所说的,除非有睿智或全知,否则就必须依赖佛法,归纳出轮迥定律。为了遵循传承的修行,我们需要很坚强的信心,因为某些与佛陀教义矛盾的理论,总是在理性的基础下被提出来。做为“菩提道次第”修行的起步,我们应该研读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月称的《入中论》。这些作品是深入空性智慧的根本教诲,在《菩提道次第》修行的上士道被教授。学习空性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何以万物都有天生本能去掌握“我”,当“我”出现时,又似有若无。出现在面前的“我”是虚有的,就像错把绳子当成蛇一样。我们知道的一切物体,如桌椅和固有的“我”都是空的。于是,智慧的教义描述出:错误的“我”如何妨碍我们对万物的认知,并引起一大堆困惑和恶业。
研读这些论述,我们被鼓励去做整体探索和思考。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持续修行,可以了解虚有的“我”并不存在,进而抚平扭曲的心识、减少困惑、增进精神上的平静、中止痛苦和获得中止的方法。这样的信心有助于接纳前两项崇高真理,以及和轮迥有关的教义。在信心的基础下,我们接受四圣谛并从事修行。达赖喇嘛三世:我们应该放弃所有恶业,特别应该深思身语意之十恶业的三身恶业的杀生、偷盗和邪淫(例如在寺院或是上师住处附近交媾、在新月或圆月时交媾、一夜有五次以上交媾高潮等);四语恶业的妄语、离间语(两舌、搬弄是非)、粗恶语或是绮语;三意恶业的贪欲、嗔恶(嗔心)和邪见。
我们以杀人的结果为例,来说明轮迥的三身恶业。
一、最大的影响是转世三恶趣。
二、来生将会被杀害,或看到很多心爱的人被杀害。
三、来生仍然有杀人倾向,因而使恶业倍增。
四、即使得到好的转世,周遭环境会充满暴戾之气。
这些还要分为低、中、高三种程度——依照业力而定。例如,杀人的结果是转世到地狱、杀动物转世为饿鬼、杀昆虫则转世为动物。《劝戒宝行王颂》说:
哦!国王,别杀生,
因为众生都珍惜生命。
若你期望长命百岁,就要
尊重生命,甚至
不要有杀生念头。
法王达赖喇嘛:
痛苦的根源是恶业和困惑。在此,恶业意指按照心识意向做出负面行为。负面行为可以简单定义为“必须承受苦果的行为”,相反地,正面行为就是有快乐结局的行为。正面和负面行为,都会在心识留下种子,蛰伏在我们生命中,直到有适合条件出现就会萌芽。如果成熟的条件是正面的,就会感受到快乐,若为负面则会感受痛苦。轮迥有几项特性:第一是加倍作用:慈悲传达更多慈悲、邪恶带来更多邪恶。第二是很明确:慈悲制造喜乐,恶业总是制造痛苦。第三是,我们不会毫无缘由地经历喜悦或悲苦。最后,业力发生的时,驻足心识的轮迥种籽,即使经过亿万世也不会丧失效力,它会继续隐藏在内心,直到有适当条件那天再显现出报应。
在这样的观点下,下土道修行者首先要学习认知:什么行为是正面行为(善业),什么是负面行为(恶业)?什么是应该培养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
达赖喇嘛三世:
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不要怀抱任何恶念,例如杀生和其他十恶业的作为。所有形式的邪恶都应该摒弃,并尽最大努力来完成慈悲。
宗喀巴大师说:
死后不必等待就
堕入三恶道,并非必然。
可以确定的是,皈依三宝即有能力保护你免于转世三恶道。
要以皈依为本,别让皈依的戒律堕落。
另外,想想善业和恶业的果报,你最大的责任是正确修行。
法王达赖喇嘛:
必须放弃的恶业,其中三项是三身恶业:杀生、偷盗和邪淫。四项语恶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最后三项是精神上的三意恶业:贪欲、嗔恶和邪见。懂得远离十恶业的话,就等于学习到了十善业。
十恶业的影响是什么?以杀生为冽,使用暴力缩短众生在这一世的生命,会种下来世被杀的轮迥之因。这一世习于杀生,意味来世的心识有杀生倾向,今生乐于杀生,转世之后也会以杀生为乐。我们可以看看反映在小孩子身上的行为,有的小孩似乎沉醉于杀生的乐趣。任何时候只要看到昆虫,都会跑上前去践踏它,并开心地大笑。有时候,会将捉到的动物凌虐至死。这类的行为,显示出自前世杀生行为的业力。
另外一方面,有的小孩表现出慈悲心,无法看到庄何生命受到丝毫伤害。这反映出善业种籽可以从出生起,就影响我们的生命与作为。身为佛教徒,要努力避免十恶业,或至少要慢慢地减少。
要求常人立刻完全免除十恶业相当困难。例如,看到害虫时,该怎么办?如杲说不要杀它,我怀疑有多少人会接受这项建议?就连我自己,也很不乐意睡在爬满臭虫的床上。在这样的情形下,“预防”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卫生、清洁、简朴、谨慎都能防止害虫孳生,也不会发生被叮的烦恼。
杀生和吃肉是互相关联,那么,我们必须放弃食用肉品吗?我曾经试着放弃,但是健康方面却出现问题。两年之后,医生建议我在控制饮食的条件下,恢后以肉类为食物之一。无论如何,至少我们应该做到降低肉类的摄取量,而且不要吃稀有动物,因为我们的这项需求,会导致大量无辜生命被宰杀。
由于气候和环境的缘故,西藏人被迫成为肉食民族,但是,大乘的慈悲心教义产生缓和影响,使西藏人笃信“一切众生,悉为我的前世母亲”。从事畜牧的游牧民族,穿着长毛裘外套,胸怀慈悲心,赶去拉萨朝圣。严冬时,将衣摆卷至腰部,一大捆祈福绳悬垂于裸露的胸膛。
虽然他们看起来像一群强盗或小偷,事实上是信仰大乘的超凡信徒,只不过,他们是除了动物的骨肉之外,没有其他食物能赖以维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耳朵里,袅绕着慈悲的祈请声音,手底下总会尽可能慈悲地宰杀牲畜。拉萨人有项很普遍、值得称赞的做法,是将原本预定要宰杀的动物买来畜养。等它死了的时候!用圣水喷洒到身上,并且为它祈福。在西藏,除了狼和啮齿动物之外,杀害其他野生动物都不合佛陀教法。因为狼是游牧民族的敌人,而农家最怕啮齿类动物。
第二种恶业是偷盗。偷盗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非常很明显。我们在街上走到任何人面前说他是小偷,相信没有人会高兴。纵然在十万人口的城市里才有一个小偷,这项比率都算太高。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永远断绝偷盗念头,也须防止他人做这种事情。发现有人要偷盗,就应该劝阻他,若不接受劝告.应该抱着慈悲的责任感来威吓他。有纪律的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来维护和平与和谐。所以,纵容人们偷盗,就是间接促成他们累积恶业,而且让我们及子孙生活的社会,继续堕落下去。
给予贫穷和困苦的人有生活目标,是取代偷盗的好方法。这对我们的心识和自行建构的轮迥转世,会带来益处。
第三种恶业是邪淫,主要指不贞,这是家庭问题的因素。在古代,邪淫甚至会引起大战争。邪淫不但扰乱皇室,也扰乱卑微家庭的生活,使支离破碎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甚至从没见过父亲的面。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慈父般的温暖,这份遗憾,终其一生在心识留下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