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修行品





恰似如梦如幻之显现一样,诸法实无来去、无生灭。贪执显现、从不善加观察之凡夫、愚者皆认为生灭等万法真实不虚,就如眼中有翳之人千方百计妄图驱除虚空中之毛发一样,无始劫来,被无明眼翳所遮蔽之人,彼等完全不知万法究竟实相。而真正证悟实相之大士,并非否认万法之显现,他们早已深刻体会到正当显现之时,万法其实毫无成实性可言。证悟者皆明此理:万法本自无生,尽属空性。正如《无热请问经》中所言:“缘生皆不生,彼生皆无性,佛说缘生空,知空即智者。
  《般若经》中又云:“诸法如幻如梦,涅槃如幻如梦,若有超胜涅槃之法,亦如幻如梦。”《三摩地王经》则云:“如梦亦如幻,阳焰乾闼婆,夜灯本性空,诸法如是观。”《中观根本慧论》云:“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佛说生寂灭,其相亦如是。”因此,佛之身相在心间显现时,根本无有本体可言,我们应了知万法均无有本体,我也无自性,所谓我之自性实乃如来自性,也即如来自性是一切诸法自性。《智显庄严经》中云:“恒无生法即如来,一切诸法似如来,执相凡夫愚痴众,世间无法反执实。”《摄集经》中又说道:“如我本性即众生,众生本性即诸法,无生与生皆不念,此即智度之胜行。”
  《中观根本慧论》对此亦阐释道:“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在究竟实相义中,一切诸法远离生与不生等所有戏论之网,成为本来平等法界。《慧海请问经》中说道:“此法无垢净善性光明,如同平等虚空本无生,不来不生不住亦不灭,此乃如来手印净无动。”《华严经》中有云:“细微难证如来道,无念无思极难见,自性寂静无生灭,通达教理方明此。本性为空寂无苦,解脱相续同涅槃,无边无中无言说,三世解脱如虚空。”
  圣者罗睺罗说过:“无可言思智慧到彼岸,无生无灭虚空之本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三世如来之佛母。”龙猛菩萨亦曾揭示道:“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如是抉择远离言说、戏论、所缘对境的真如之瑜伽士(修行人),首先以了达诸法如幻之等持,专注于梦幻般如来身相,以观看如来画像、听闻法要等方式修学如梦如幻之各种行为。接下来应于无可言说、平等、各别自证对境之空性中入定,依此方式,当能获取相应法忍。再继续修学,于不久之将来,必能无疑获得见道之智慧。
  上述道理,也即以窍诀方式宣说现今如来住世等持、一缘等持之实修方法。






 
115 日常观修佛陀法要






对上文所宣讲之止观修法不能直接进行修持之人,应时刻随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可念诵《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加持宝藏》(见于上册正文前)。观想佛陀后,以定解心发坚定誓言,然后念诵三遍皈依偈:乃至菩提之间永皈依,一切殊胜佛法及僧众,以我修行念诵之福德,为利众生愿成就佛果。
  在修完四无量心后,可入于缘起性空之幻化般境界,并念诵“啊,无生空性以及缘起性”至“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摄”等内容,再按仪轨要求观想释迦牟尼佛真实处于自己面前。如能以清净心、坚固信心依善巧方便法修持,一刹那间也能圆满多劫之资粮。故而对能令人积累资粮、忏清罪障、增上善根之七支供,务必要尽心念诵。
  为圆满所求、所发诸愿,应按仪轨教言诚心祈祷,并依猛厉信心将自身躯体幻化成微尘数身躯,一一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供养种种供品。此时应如是思维:从今乃至菩提间,我与众生尽皈依。在此种心念中应不忘念诵佛号:顶礼供养皈依本师出有坏善逝真实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然后,通过祈请、念咒语:达雅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梭哈,观想如来身体发出遍满虚空之光芒。光芒接触我与众生后,所有障碍皆得以清净,痛苦得以清除;众生各个皆具安乐;自相续中生起信心、等持、总持、辩才、智慧等大乘道之功德;最终皆获不退转果位。
  再尽力念诵心咒,此时所观想之如来光芒已达无量无边之多。正如《宝积经·光照品》中云:“以此不可思,善业之因缘,远离愚痴故,现出种种光。”又云:“如是具因缘,显现无量光,众生诸意乐,各满其所愿。”也即是说,释迦牟尼佛可于一光中现出二、三等乃至无数光芒。
  诸种光有众多类别:净云现光;净眼光、净耳光、净鼻光、净舌光、净身光、净意光;净色光、净声光、净香光、净味光、净触光、净法光;净地光、净水光、净火光、净风光、净空光;净蕴光;净谛光;净辩才光;净白黄等光;净胜德光;净龙严光、净象严光、净狮严光、净胜龙光、净调龙光、净调夜叉光;净金刚力光;净空性光;能生起前世善根之净全净光;能令千万如来刹土震动之净法性光;降伏魔怪之净降魔光;能令持名号者遣除危害之净福幢光;能令持名号者远离怨敌之净利幢光;能令持名号者断除贪心之净寂幢光……等等。
  凡持诵光之名称即可遣除邪行、破戒等一切过患,仅称诵一光名称亦能令受持者具足清净戒律、圆满等持、灭尽愚痴等烦恼而获安乐,又能具足灭除痛苦、超离戏论、了知三世生起等众多功德。如此众多之光芒中,仅无愁光等一光即具八万支分光。
  总而言之,如来所具不同光芒数量远远超越如来世界中微尘数数目,并以此类光芒利益一切有情、度化所有众生、满足众生各种愿望。《菩萨契经》中云:“诸佛光无边,光网不可思,佛刹如大海,遍于十方界。”此外,我们还应忆念《华严经》、《宝多罗经·吉祥贤品》中相关内容。
  此处应尽量修持上面所宣示之止观瑜伽,同时亦应修持较相应之寂止、胜观。待最后收坐时,应供上曼茶,并做赞颂、祈祷、回向、发愿等应为之事。至于祈送(其它修法中至最终圆满时,应将所修本尊恭送回刹土,并念诵祈祷文。)、摄次(其它修法中至收坐时,应将修生起次第时所观想之本尊摄收、融入自己本性中等法。)则无需进行,因无论于何处观想如来身体,如来之身躯即安住于何处。与虚空等同之如来身相本无来去,亦无增减,不管何人何时何地忆念佛陀,佛陀都会住于其前。
  行者于座间时当念诵各种经典,并以顶礼、供养、转绕等行为尽量广造善根。若不能如此行事,就应随念佛陀,并再三内观无常、苦、空、无我等正念,并及涅槃即寂静等正理。
  至于临入眠时之前行善法,则应在近入睡时观佛陀圣光遍于一切处之光明想。正如《解意法门经》所云:“诸比丘,若勤修等持,如何方能获得智慧?诸比丘,比丘应善观光明想。诸比丘,譬如春日无云虚空中高挂皎月、湛湛晴空中朗日普照,日月光明能遣除一切黑暗。诸比丘,比丘亦应如是善加守持光明想,善加作意、修持并了达。犹如白昼观修光明想一般,一切时处均应如是修持。日如何修,夜则如是修;夜如何修,日亦如是修。以前如何修,未来亦如是修;未来如何修,以前亦如是修。下如何修,上则如是修,上如何修,下亦如是修。”
  行者理应如是分析,并以无贪执之心安住于白昼之观想而修光明,此为一切等持之依处,若数数修习,必生智慧。我们应如是按仪轨时刻精进随念佛陀,并为一切众生皆获圆满佛果而诚心实意将此善根回向。若能经常于幻化般世俗谛中入定,再于离一切戏论之胜义谛中入定,最后成就止观时,必能获得现见如来、听闻正法等殊胜圣道功德。即便未真正修成止观,以上述方式仅作相似修行也能获得相应之如来加持与悉地,并可出现于梦中现见如来等众多瑞相。
  如何辨析梦之吉凶,《圣四修经》中对此有详述。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具贤天子道:“障碍同类因之四梦相为:眼见有垢染之水池所现月影、眼见不净湖泊中所现月影、云雾弥漫之空中所成月相、微尘飞扬之空中所出月轮;业障同类因之四梦相为:从一悬崖上堕至极深深渊中、行进于凹凸不平之道、走上狭窄道路、迷失方向并出现恐怖;烦恼障同类因之四梦相为:受严重毒害后心烦意乱、听闻猛兽恐怖酥鸾小⒆约捍τ谠熳鞫褚抵普┲谏褐小⒆陨砑耙挛锞乖辔刍啵换裢勇弈嵬嘁蛑拿蜗辔耗慷米奥浔χΣ亍⑶准ㄋ鲜沃础⒆约夯竦靡簧戆滓隆⒆约憾ド嫌刑熳鸪稚“沧。换竦瘸滞嘁蛑拿蜗辔呵锥妹琅┭约合驶ā⒖罩星郴疑於烊悍⒊雒烂蠲舳上琛⒐饷⑺纳渲缋匆允种复ッ约和范ァ⑷缋凑诹ㄉ献幌旨缋赐嘁蛑拿蜗辔杭皆铝辽稹⑻羯稹⒘拧㈣筇熘啪残形黄腥韵嗤嘁蛑拿蜗辔杭Ψ币睹笕魃纤豆劾邸⑼髦惺⒙平稹⒖罩斜槁ι〖笆ご庇敕舍Α⒛慷么笞滞酰唤的嘁蛑拿蜗辔鹤约盒凶哂谘狗≈诖笫屏χ淮笫屏ι砩稀⒋笥率靠椤⒐跣屑用岽蟮洹⒆约夯衿刑岷蠼捣е冢换癫煌俗嘤型嘁蛑拿蜗啵阂园淄方聿谕飞稀⑿形拊抵瞎┫率⒆约鹤诜ㄗ稀⑷缋吹闷刑崆倚菊ǎ坏闷刑嵬嘁蛑拿蜗辔杭奖ζ俊⒃研つ瘢ㄒ恢帜衩┪谱约骸⒉菽镜戎参镂蘼圩约荷硇泻未Χ脊Ь炊ダ癫灰选⒔鹕饷⒈椴际健!?br />   依此经宣说之理即可了知梦兆吉凶,并应精进行持断除过失、积累功德等方便法。其它佛经(藏文原文为《王妃经》,是否确凿无疑尚有待查考。)中描述了罪障清净之梦相:“梦见如来降临且触摸自己头顶;光芒遍照十方;目睹鲜花盛开等。”另有些经则云:若梦见莲花,即可成办一切事业。《解脱经》则说:“清净罪障之梦相为:依桥梁渡过大江大河、别人为自己沐浴、身体被雨水淋湿;若梦到自己前往僧众行列中、自己进入佛塔或佛殿中瞻仰诸佛菩萨像,则为自己获诸佛菩萨加持之相;如梦见自己得到水果且食用,则为即生得果之象征。”出现一次梦相则表明已清净一个无间罪;若连续出现五次梦相,则表明已全部清除五无间罪。另外,对《宝积经·梦境品》等经论中所阐述之道理亦应了知。
  一旦面临死亡,虽有佛经中所宣示之十一种观修法等菩萨所应修习之死亡法门,若归纳而言,《圣涅槃智慧大乘经》中已将此类修法全部涵盖。也即是说,一菩萨(修行人)临近死亡之时,应了达、修证《圣涅槃智慧大乘经》之奥义。无论身处何地,当自己确已步入死亡境地时,应观想自己顶上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安住,要做到这点,必须以猛厉信心专注观想。接下来应如是思维:不独自己一人,所有众生都难逃死亡规律。无尽轮回中,我与其他众生虽历经无数生死流转,但除感受死亡痛苦外,从未曾赋予死亡任何意义。如今,我应力争使死亡富有价值与意义。
  还应继续思维:此等内外所摄一切未来、过去、现在诸法,全为刹那生灭之无常本性。所有有为法中,有些相续马上灭尽,如闪电、水泡等般迅疾;有些则如此世界一样,相对而言相续持续时间稍长一些。不过无论相续多短多长,不灭尽之法无有丝毫存在可能,所有器情世间最终全部灭尽无遗。如来最终都示现涅槃,我一芥凡夫更勿需多言。佛陀因此晓谕我等:一切有为法尽皆无常。
  然而可怜众生却不知有为法之规律,他们不喜分离、死亡,对聚会、产生倒欢欣鼓舞,正因贪执轮回,故而反复旋转于轮回中。此次我应将即将到来之死亡作为自己难得之善知识,从中了知并抉择一切有为法尽属无常之理。
  我自己临死时需如此作意:生生世世中都愿我了知万法无常之真谛,并不贪执一切有为法,愿我此愿必能实现。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我!
  如是思维后,当按《圣涅槃智慧大乘经》所云继续思索、修习。此经有云:“诸法性净故,当观无实想,具菩提心者,当观大悲想。性空光明者,当观离贪法,心乃智慧因,别勿寻正觉。”此段文字是指:首先应观想,于无边无际之世界中,以自己为主之众多众生都将有为无常法执为常有,将轮回、痛苦执为快乐。故而应对于生死流转之轮回中感受无边无际痛苦之众生心生强烈悲心,并发愿为令此等众生远离生老病死之危害、且将其全部安置于无上菩提之果位,自己一定要成就三界怙主如来正等觉之果位。为度化一切众生超离痛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