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后来嗣子史直只好设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南明隆武时赠太师,谥忠靖。清乾隆时,追谥忠正。
  史可法壮烈的抗清义举,鼓舞着人们的抗清斗争,他虽死犹生,成为抗清民族英雄的楷模。顺治五年(1648),含山王正“假故明史阁部名,聚众数千破巢,并陷无为军”①。次年,“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冯弘图起兵,假可法名号,旬日间下英、霍、六安诸县,天下欣然望之,以为可法实未死云”②。
  史可法的遗著零落不全,他的裔孙收拾断简残篇,其中有的已被改窜,辑为《史忠正公集》四卷行世。史可法擅长行草书,兼工花鸟画,后人钦慕他的人品,奉若珍宝。
  ① 安致远:《安静子集》,《纪城文稿》卷三《朱文悫公墓志并铭》。
  ②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五《列传》第一《史可法》,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44 页。第五十四章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明代的农民起义,在永乐年间,唐赛儿以妇女领袖的身份,首举义旗。
  其后,正德年间有河北刘六、刘七的起义。崇祯年间,农民起义波澜壮阔,著名的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最后摧毁了明朝的腐朽统治。
  第一节李自成李自成,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二十一日酉时。乳名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常W姹彩来衽8该钍刂遥卸樱ぷ永詈杳杌巫樱刃中《辍:杳凶用牒杌晟?br />   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到了崇祯初年,朝廷一面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一面又要对付后金兵的骚扰。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发生了兵变。愤怒的兵士杀死了参将,准备星散。李自成为人敦厚朴实,办事又干练,且有谋略,深受兵士们的尊重。当时他就说服大家,组织起来,投奔农民义军。这样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他们先加入王左掛和张存孟(不沾泥)领导的队伍,后因王、张投降了官府,他就带着李过和弟兄们投奔义军闯王高迎祥。
  李自成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在起义军里,他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处事果断,又有谋略,得到闯王高迎祥的信任,成了一名闯将。从此,这支起义军的实力大增,军威大振,成了当时起义军的主力。在各路义军中,李自成的军事才能最为突出。
  崇祯七年(1634),朝廷为镇压义军,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的五省总督,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专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对义军加紧围剿。高迎祥的队伍转战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屡遭挫折。一次,他们误入汉南兴安(今陕西安康)车箱峡,被官军包围,这是个四面山壁的狭长地带,义军既乏粮草,又遇阴雨连绵,人马死伤过半,差点全军覆没。在危急关头,李自成机警果敢,据说用顾君恩的“诈降”之计,贿赂陈奇瑜的部将,伪装投降,走出栈道,摆脱了包围圈,并使队伍很快重新发展起来。陈奇瑜后悔莫及,被人以受贿罪弹劾,“坐削籍,而自成名始著矣”①。
  崇祯八年(1635)正月,义军被明朝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官军围困在河南。为了打破官军的包围,各路义军在荥阳举行军事联席会议,商讨对策。参加大会的有: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等共十三家、七十二营。会上讨论如何对付官军,各家意见分歧,难成决议。这时,高迎祥的部下李自成发言,他剖析形势利害,并激励大家说:“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同时提出了互相策应,协同作战,①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分兵突围和避实捣虚的反包围方针,得到各家的一致赞同。
  会后,起义军主力,在高迎祥指挥下,兵分三路,向东猛打,进军异常迅速。在十多天里,他们转战千里,连破固始、霍丘等州县,直趋安徽凤阳。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明朝的中都,驻守的官兵有六千多人,防守相当严密。起义军以步骑协同作战的方法,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崇祯八年(1635)正月十五日,义军一举攻克凤阳,越过紫金城,烧毁皇陵和享殿,歼灭官兵四千多人。义军克中都一仗,从军事上显示了农民军的攻坚能力,和严密的作战方法。在政治上对朱明皇朝的封建统治是有力打击。义军在凤阳休整三日后,高迎祥、李自成领兵向西,经河南归德、睢州,同罗汝才部会师,转战于南阳、汝宁等府州县。接着南入湖广。起义军北进河南和南下江北诸州县,说明李自成的战略,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打得官军统帅洪承畴首尾难顾,狼狈不堪。从此,李自成亦名声大振。
  崇祯九年(1636)秋,闯王高迎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陕西盩厔(今周至)黑水峪伏击俘获,后押至北京,英勇就义。此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他接过绣着“闯”字的战旗,率领部下七万多名战士,继续进行战斗。但是,在义军之间,由于首领互不团结,各家不能协同作战,所以多被官军各个击破,一时形势十分严重。从崇祯九年至十一年间,在义军首领中,有投降的,有迫于形势而被招抚的,在李自成的队伍里也有投降变节分子。李自成接连苦战,损失惨重,在陕西潼关一战,队伍战败失散,李自成仅带刘宗敏、田见秀、李过、顾君恩等十八骑杀出重围,转移到陕西的商雒山中。这一年,张献忠也投降了,形势对李自成极为不利。在商雒山区,李自成一面聚集残部,一面利用隐伏休整的机会,总结战斗失败的教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时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去职,李自成稍得安。熊文灿方主抚,谍者或报李自成已死,故也较平静。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重举义旗,罗汝才、马守应(老回回)等部也在郧阳响应。翌年夏,李自成认为时机已到,即在商雒重新举起闯王大旗,号召群众,东出河南。当时正值河南荒旱,“斛谷万钱”,李自成振臂一呼,饥民蜂起响应,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几万人。义军攻城略地,开仓济贫,铲除豪绅恶霸,在河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时参加义军的两位河南文士牛金星和李岩,向李自成献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个口号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广大农民像潮水般地涌进了起义队伍,民间到处传说:“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①由于有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李自成的队伍在几十天里,就增加了几十万。
  从此,李自成以新的姿态,率领义军转战河南各地。他严肃部队纪律,宣布“除暴恤民”、“秋毫无犯”、“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不占民房、与商人公平交易等政策。与腐败的官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因而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拥护。李自成还重视对官军的宣传瓦解工作。当时的明朝官军非常腐败,将领贪赃枉法,士兵困苦不堪,每当与义军对阵的时候,李自成便叫部下呼喊:别给官府卖命啦,瞧你们衣不遮体,半年无粮,还能打仗吗?快过来吧,保证不杀,钱粮补发。从而使大批的明军士兵常常在阵前倒戈。由于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正确的政策,再加上李自成的指挥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很快在河南取得了“五覆官军”的辉煌胜利。
  ① 《明季北略》卷二三。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指挥大军围宜阳,破偃师,西攻洛阳。洛阳是明神宗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的王府所在地,十八日一夕被攻破,福王缒城逃往东郊迎恩寺,也被活捉。李自成处死这个罪大恶极的藩王。他对民众说:“王侯贵人,剥穷民视其冻馁,吾故杀之,以为若曹”②,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接着,又以王府的数万石米、数千万钱赈济灾民。“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③。李自成的义军很快就发展成一支百万人的队伍。
  同年二月,李自成以主力部队进围开封。这时,张献忠、罗汝才部也攻克了重镇襄阳,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将王府积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缴获了官府储存在襄阳的大量饷银和军用装备。兵部尚书杨嗣昌得知洛阳和襄阳失守,吓得魂不附体,他策划的“四正”“六偶”的“十面网”战略也宣告破产,最后在湖北沙市忧惧而死。
  义军攻占洛阳与襄阳两城,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重大的胜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连统治者也承认,从此“闯、献不可复制矣”。五月,朝廷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为陕西总督,专门对付河南李自成。傅宗龙经过数月的紧急筹措,九月初,督领川、陕兵马进至河南新蔡,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虎大威部会师。初五日渡过洪河,到达项城。这时,李自成已率军到汝河上游,赶造浮桥,准备攻打汝宁。得到官军将到的消息,佯装渡河避锋西走,而将主力埋伏在官军必经的孟家庄树林之中,以待来敌。傅宗龙误以为李自成的部队已经西去,遂尾追跟进,妄图伺机攻击。初六日,当官军进抵孟家庄时,因连日行军,人饥马疲,驻兵休息。李自成的伏兵乘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官军贺人龙、虎大威部惊惶失措,不战而逃,李国奇部也随即逃窜。傅宗龙部和杨文岳部势孤力单,被李自成的部队逼到项城及南郊火烧店,准备挖堑固守。在义军的猛烈攻击下,杨文岳部趁夜仓皇溃奔,逃往陈州。傅宗龙龟缩在项城,十八日夜里率领残兵败将突围奔命,义军奋勇追击,傅宗龙被活捉,其部被歼灭。
  接着,义军分兵陷商水、扶沟,下叶县,处死守将、原义军的叛徒刘国能。十一月,义军攻克南阳,处死唐王朱聿镆和总兵猛如虎。十二月,李自成挥军北上,攻占禹州、许州、陈留、鄢陵、新郑、偃师、新蔡、南阳、邓州等十余个县城。时,汪乔年代傅宗龙为陕西总督,“出关,次襄城”,李自成“尽锐攻之”,汪乔年与副将李万庆皆战死。二十四日,李自成率部进围开封。明廷檄保定总督杨文岳、督师丁启睿和左良玉分头从杞县、汝南、南阳等地领兵增援开封。丁启睿部刚到开封城外,就被义军一举击溃,其中三千士兵投降了义军。左良玉部龟缩在杞县,不敢前进。
  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由于开封城坚固难攻,义军撤围,转而南下进击左良玉部于郾城。左良玉部溃败而逃。落魄丧胆的左良玉、杨文岳、丁启睿部分别逃往襄阳、汝宁和陈州等处。三月,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再次兵围开封。明廷得知开封危急,慌忙从各地调拨兵马驰援。同时,又起用孙传庭为总督,命原尚书侯恂为督师。五月中,左良玉、杨文岳和丁启睿等部,号称四十五万大军,会师于朱仙镇东之水波集,企图从南向北解开封之围。李自成吸取前两次围攻开封的经验,结合官军外援兵力的情况,采取了围城② 《绥寇纪略》卷八。
  ③ 《豫变纪略》卷四。
  打援的战略,以少量兵力围困开封,作出佯攻的态势,而将大部分兵力南下朱仙镇,以待来援之敌。
  五月下旬,朱仙镇会战双方激战五日。在炮声轰隆中,杨文岳部仍在驱兵顽抗,而左良玉的十万大军却在义军的重点攻击下全线崩溃,残部朝襄阳方向逃窜。李自成为了截击溃逃之敌,早已在敌后方必经之处,派兵挖掘深广各八尺的壕沟长堑。左良玉在前有沟堑拦截,后有追兵赶杀的困境中,再次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到了第七日拂晓,杨文岳闻风丧胆,仓皇逃往归德。丁启睿知各军溃逃,也慌忙经许州,南逃光山、固始,连印信敕书也丢失了。农民军在这一会战中,先后歼敌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