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胶谙芤郧霸繁廖蕹尚АU獯嗡亮似菁坦獾慕ㄒ楹螅」苄闹胁辉茫嘈牌菁坦獾淖吭侥芰Γ故敲闱客饬恕U憬哺铒稍蚨源舜蠹釉奚汀U饽甓荆恿聿坎α巳苄耸勘槠菁坦庋盗贰2怀鲆辉拢凵揭淮粱即笥屑跚帷?br /> 防守台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戚继光奉命率军由舟山渡海防守台州,多次取得小规模的胜利。当时,倭酋汪直被胡宗宪诱杀后,余部占据岑港。明军在胡宗宪领导下,分几路强攻。戚继光率左路兵马猛攻,但岑港是倭寇经营多年的老巢,明军一时难以攻破,相持达半年之久。明世宗见岑港久攻不下,听信谗言,以为是将官作战不力,竟下诏剥夺了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的职务,限期一月荡平岑港。戚继光因奉命置身于岑港,无暇顾及台州的② 陈子龙等编:《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六六;叶春及:《大将军戚公请告归登州序》。①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倭患,当时竟有人弹劾他“无功,且通番”①,明朝廷准备拘捕戚继光加以审讯。幸而正在这时,岑港被攻破,戚继光奋勇冲杀是有目共睹的,“通番”更是无稽之谈,戚继光也就恢复了原来的官职,驰援倭患最烈的台州地区。戚继光悉心剿杀倭寇,先后在桃渚(今属临海)、海门等地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充分显露了他的军事天才,他每战“技能独擅,勇敢先登”,“御台、温数千之贼,擒剿无遗;功屡建于浙东,名亦闻于海外”②。
组建“戚家军”
然而,戚继光始终没有放弃练兵的计划。以前拨给他的三千军士,经过训练,转战各地,取得了不少战果。但由于选兵这一关并非戚继光亲自把握,士兵多是市井的油滑之徒,在作战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如军纪不严,甚至滥杀无辜冒功;一遇到短兵相接的情况,就怯懦不前,或者临阵脱逃。于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戚继光第三次提出练兵建议,指出:“无兵而议战,亦犹无臂而格干将。乃今乌合者不张,征调者不戢,吾不知其可也。”①当时,义乌百姓为争夺开矿权,与永康矿夫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都十分勇猛,戚继光就请募兵义乌。这一主张得到谭纶的积极支持,并为总督胡宗宪所采纳。恰好义乌县令赵大河此时也上书胡宗宪,建议募当地矿夫当兵,以减弱械斗势力。胡宗宪于是命赵大河协助戚继光招募义乌矿夫。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前往义乌募兵,一时应募者云集。其中有个名为王如龙的矿夫首领,“闻檄而率子弟出山”②,后来成为戚家军的中坚,王如龙也成为屡立战功的虎将。戚继光认为士兵“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③。他综合体态丰伟、武艺精熟、聪明伶俐、力大如牛四方面对应募者进行严格挑选,认为“四者不可废,而但不可必耳”。他强调选的士兵要胆大,只有胆大,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敌制胜。戚继光在选编士兵时还有“三不用”,即“凡城居者不用,尝败于敌者不用,服从官府者不用”④。由于赵大河的密切配合,戚继光在很短时间内即招募到四千经过严格挑选的士兵,前往绍兴进行训练。
由于以前曾训练过三千绍兴兵士,再加上有了对倭作战的经验教训,戚继光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
首先,用卫国保家的思想教育士兵,一再教导士兵要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他指出:“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你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又指出:“你们本为立功名报效而集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杀贼的?”①他的教育是言之有物,浅显易懂的。
①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①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③ 《纪效新书》卷一《束伍篇第一》。
④ 《纪效新书》卷一《束伍篇第一》。
① 《纪效新书》卷四《谕兵篇第四》。
其次,加强军纪,严明赏罚。他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精神要求士兵。将各种紧要号令编印成册,发给士兵,视掌握程度加以赏罚。对军官要求也相当严。“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而次技艺岂可独使士卒该习,主将不屑习乎?”②戚继光本人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军官。他还强调要赏罚分明,“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有患难也是扶持看顾。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却不干预恩仇”③。因而,尽管赏罚名目很多,却都得以切实执行。
第三,十分重视武艺的练习。戚继光指出,学习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他决杀了你。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④。
另外,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短长,戚继光创立了“鸳鸯阵”。这种阵法以十二人为一队,队长居前,次随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再次两人执狼筅,后继四人持长枪,再后两人用短兵器,最后一名是专事樵炊的火夫,长短迭用,使一队成为坚不可摧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鸳鸯阵还可演生出许多阵形来,如“两仪阵”、“三才阵”等。总之,鸳鸯阵机动严密、变化多端、调动便捷,在对倭作战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在鸳鸯阵外,再配上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就组成了步军大营,同样能机动、变化。四千新军经过戚继光两个月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①,成为打击倭寇的有生力量,被称作“戚家军”,故“戚家军名闻天下”②。
台州大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戚继光率军奔赴台州抗倭前线。次年三月,他改任分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参将,一面训练步军,充备水师,一面整饬当地卫所武备,使浙东防务有很大的增强。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各地,倭船不下数百艘,人数达一二万。五月初,大批倭寇由象山海口侵入奉化、宁海之间,企图牵制明军主力,乘虚直攻台州。戚继光识破倭寇的真实意图,先在台州部署了必要的兵力,亲率大军赶往宁海剿倭。倭寇以为得计,派兵直犯台州城。戚继光得报后,挥师南下,先敌一步来至台州城下,以鸳鸯阵猛攻来犯之敌,大败倭寇,追出四十余里,俘斩敌人数百,其余倭寇全部淹死在江中,五千多被掳百姓也得到解救。不久,倭寇后续部队窜至台州东北大田一带,谋袭处州(今丽水),戚继光侦知敌讯后,在通往处州的必经之地上峰岭设下埋伏,以少胜多,以一千五百人全歼倭寇二千五百人,充分显示了他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此后,他又在② 《纪效新书》卷首《纪效或问》。
③ 《纪效新书》卷四《谕兵篇第四》。
④ 《纪效新书》卷四《谕兵篇第四》。
①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②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台州一带取得陆战七捷、水战五捷的战果。台州之战历时一个多月,共斩杀倭寇一千四百余人,焚溺而死的达四千多人,这是戚家军抗击倭寇的首次大捷。与此同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①,斩倭寇一千多人。这样,浙江的倭寇基本上肃清了。这年九月,戚继光因在台州之战中“旌麾之所指,即捷报之连闻;台民共倚为长城,浙东实资其保障”②,晋升为都指挥使。两浙人民修生祠纪念戚继光的功绩。不久,戚继光再次募兵义乌,使戚家军的总数增加到六千多人。十月,戚继光奉命率军前往江西镇压了反抗明朝廷的义军,并于十一月班师。
《纪效新书》在台州大捷的前后,即嘉靖三十九年春至四十年秋,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中,总结了自己练兵及与倭寇作战的经验,编写成《纪效新书》。“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③表明戚继光编写此书的精神是不尚空言而讲求实效,不拘泥古法而有所创新。此书初编十四卷,台州之捷后,又补入了新内容,扩充至十八卷。卷首有两篇《公移》作总叙,并用问答体裁写了《纪效或问》,用以解除士兵疑问,“历述所急与可办者”①。正文有礼、乐、射、御、书、数六帙,共十八篇,“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一一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②。此书通俗易懂,“其词率如口语,不复润饰”③,实用性强,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名著。
率师援闽浙江倭患终告解除,福建的倭寇活动却愈来愈猖獗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戚继光率领六千精兵,由温州渡海至平阳,再由平阳抄小道抵达福建。福建人民饱受倭寇的蹂躏和官兵的劫掠,见戚家军来援,十分不安。后来,戚家军“号令金石,秋毫无犯,民乃以手加额曰:‘今日始见仁者之师矣。’所至箪食壶浆,争相馈饷”④。当时,福建倭寇主力集中在横屿和牛田两地,加上其他小股倭寇,东南互为声援。戚继光分析了敌情后,决定先破横屿。横屿位于宁德城外的海中,四面都是水路险隘,岛边又是一片泥淖浅滩,既不利于步军跋涉推进,又不利于水师舟船泊岸。倭寇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已占据横屿达三年之久。戚继光首先攻破了与横屿相呼应的张湾,随即于八月初八日直攻横屿,强行登岸,仅半日就收复横屿,歼敌数百,救出被掳男女八百多。这是戚继光率军援闽后第一个胜①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②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二。
③ 《纪效新书》原叙。
① 《纪效新书》卷首《纪效或问》。
② 《纪效新书》原叙。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纪效新书》。
④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四。
仗。
略作休息后,在中秋节的次日,戚继光率军开往牛田。牛田在福清城东,是倭寇在福建的最大巢穴,周围小据点星罗棋布。戚继光在到达福清城的当晚,就带军悄悄地扑向牛田。他让士兵各持柴草一束填平堑壕,突然杀入。倭寇因戚家军新到,不加防备,在受到袭击后乱作一团,全部被歼。接着,在九月中旬的一个夜里戚继光又智歼逃往林墩(今莆田境内)的残敌,倭寇仅落水淹死的就达一千余人。兴化城(今莆田)的市民直到戚家军凯旋才得知喜讯,于是“牛酒劳不绝”①。戚继光在兴化的平远台上镌碑纪念这次大捷。戚家军入闽不到两个月,转战千里,荡平横屿、牛田、林墩的大倭巢,名声大噪。各地许多将官纷纷仿效戚继光,练起兵来。“于是,东南诸省俱征义乌兵,而自直隶以至闽、广、川、贵及腹里,一时大将、偏裨,下至部曲多练。”②戚家军因在福建作战时略有伤亡,须作补充休整,于是戚继光在十一月回到浙江。十二月,戚继光因功绩卓著,升任为分守台州、温州、兴化、福宁中路等处的副总兵官。
可是,倭寇得知戚继光班师后,“私庆曰:‘戚老虎去,吾又何惧?’”③不到一月,又卷土重来,用计赚开了兴化城,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四野一空,八闽俱震”④。直到次年二月才自动退出,攻陷了附近的平海卫。明廷感到福建局势又严重起来,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派遣戚继光再度率师援闽,又任命谭纶为福建巡抚,协调各部行动。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月,第三次前往义乌募兵后,戚继光率兵到福建,四月抵达福清。谭纶会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研究作战计划,决定由戚家军担任中路主攻,俞、刘军为左右两翼。四月二十日,在火铳猛烈轰击下以及左右两翼配合下,戚家军突破平海卫,擒斩敌人二千二百名,救还被掳男女三千余人。随后又在倭患各地登陆,在一个月内奏捷十二次,斩敌三千余。六月,横屿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