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讲演录
经云; 女转男身方成佛; 言人性情; 必由阴而转阳; 由曲而转直也; 直心道场。直者; 不污染之空心也; 非关男女; 故经云佛法非男非女; 非不男女。
十三、对于奇突事时之印证
经云不惊不怖不畏; 或云信心不逆; 或一念生净信者等语; 皆可考证行者情见之深浅。众生无始执我; 外取粗分之境; 由我相妄起分别; 逐有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内证细分之意境; 由我见妄起遍计; 遂有我人众生寿者之见。境不分顺逆; 凡超过于我见之所期者; 始生疑怖; 至其极; 乃有颠倒狂乱之果。推其始; 则有狐疑不信之因; 其实皆我相中之情见; 幻化虚妄; 辗转养成; 《圆觉经》所谓养此无明; 不自觉其养成长大也。夫情为我爱; 见为我执; 病固由此起; 病亦由此除; 凡对奇怪事而认为可怪者; 必其人之少所见而不能转耳; 若视为平常; 或明为不二; 其疑自破; 然破此疑者; 仍藉我见; 前见为识; 后见转智; 先以智破识; 更以智破智; 以幻灭幻; 得无所灭; 乃名无智无得之第一义; 更进而义亦不立; 第一亦假名; 我不着我; 怪不见怪; 非大定不惑而能如是乎? 兹将对事惊怖之缘起心; 抉其隐以相告示。
( 此处省略一图表)
总之破此比量法; 亦不外乎见; 一曰不理; 以觉在前; 知其本幻; 出于自然不理而现量之有力者也。二曰以见破见; 如以剑斩物; 更以剑斩剑; 此藉功用为方便而善巧处之也; 姑举二事以为参究:
一、风俗 此谓俗见; 最不易破之事; 以寡不敌众也。彼改革风俗者; 必强欲破之; 此不名破; 但名易俗; 以同一俗也。惟先以智慧破彼迷闷; 勿与之逆; 于无可究竟中; 假立多数为安者方便以存之; 即是究竟; 在自己则未尝不了了觉知; 不随俗以浮沉; 见一切境认为法尔如是; 原无奇特之可言; 则入于清净觉地矣。
二、意外事 凡遇意外之事; 非关事之大小如何; 乃我不识无常; 执为实有; 不辨虚伪; 遂被动摇; 又事非预料者; 骤聆之; 每生惊怖; 有智慧者; 不待其事之成果; 先于因地彻了; 决为毕竟无常; 皆属生灭。如生子女; 明知为可爱; 为父母者; 自望其成人长寿; 但各有因缘; 各有寿数; 于汤饼会亲友道贺时; 此未来一幕之病死丧葬; 早于此时定局; 抑又何伤; 人既如是; 物亦如是; 时时存此慧观; 入不二门; 则未来诸苦; 悉皆布施舍弃; 佛法之妙; 譬如打防疫针; 先除未来恐怖; 使早有准备; 故骤聆之; 即无怖畏; 此救于因地; 自较世法之救果者为圆。
众生习气无量; 多则为八万四千相; 《大日经》简之为六十; 谓有六十心; 具有六十相。行者由此参问自己; 我于何种心为最坚固; 即我病相之最深者; 以何对治; 则习气自除而根本智日益坚强矣。兹简明释之如下:
一、贪心 谓见境即取; 染污净心; 然必有相彰于外者; 如观烟即知有火性; 贪根在内; 为一切入道之障; 于财宝名利; 乃至贪法味; 皆病也。以空一切为对治。
二、无贪心 谓与前心相违; 此无慧不贪之行也; 如正用功修持时; 乃亦消极偏空而不贪; 不发大心; 但求少足; 或不精进; 或入断灭; 前为过取; 此为过舍; 皆病也。以不取不舍; 发大心承当为对治。
三、嗔心 由贪求不得而嗔恨也。以慈心为对治。
四、慈心 此与嗔相违; 但属妇人之仁; 妨入大道。当以明因果; 求究竟; 大处落墨为对治。
五、痴心 凡遇所为事; 不能以慧心甄别; 诸多迷惑。此以开般若为对治。
六、智心 此世间小智; 曲意分别; 此胜此劣; 自以为是; 不知个人所知所见; 极为有限; 荧火之光; 不能燃须弥山也。当以虚心勿自大为对治。
七、疑心 此由自身之利害得失太分明; 丝毫不肯吃亏; 处事犹豫不决; 进退失据。当以牺牲、勇猛心为对治。
八、决定心 此言决定太速; 不辨斜正; 因而误事。当以慧观考察; 勿重人情为对治。
九、暗心 言此事可以不疑; 乃亦疑虑不决; 此与第七心略同; 前为细; 此为粗; 前为过分; 此为不及。亦以慧照为对治。
十、明心 言一切明了; 然察察则过矣。不知世事本属无常; 难期圆满。当以不可求全为对治。
十一、积聚心 谓得一胜法; 积聚于此; 余法皆不取; 如喜密法者; 自谓离此更无余法; 修净土者亦然; 遂开门户纷诤之渐。当以平等广大心为对治。
十二、斗心 谓好辩论是非; 曲亦辩之使直; 不知论即非义。当以无诤为对治。
十三、诤心 此内自讼也; 如自思维; 已得一义; 则亦可矣; 辄复自设异议; 辗转生心。当味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之为对治。
十四、无诤心 谓是非俱舍; 反至了无主张; 善恶不分。此以明断速决为对治。
十五、天心 谓有自然习气; 一切随愿需求; 如天道中之果报乐事; 不加功力; 自然而致; 今则修行亦随之自然; 不下苦功; 能障菩提; 若明一切非可自然; 亦必种因而果。勿贪省力以为对治。
十六、阿修罗心 谓其人虽知解脱之利; 乃习于生死果报; 沉沦而不进趋。当以观世无常苦空为对治。
十七、龙心 贪财贪货贪色如龙也。以知足为对治。
十八、人心 恩怨极分明; 报施极不苟; 处处立人我。当趋大道为对治。
十九、女心 多欲心也。当以不净观为对治。
二十、自在心 自求一切如意满愿。当观法无自性; 因缘而会; 岂能尽如我意以对治。
二十一、商人心 谓分析过细; 筹虑太周; 势必拖泥带水; 即成大病。当修疾智以为对治。
二十二、农夫心 如农夫耕耘; 一一求知; 方下功力; 学法者; 亦先欲广闻而后求法; 今之研究法相宗者; 但闻理解; 疏于事修; 劳而无功。当思毒箭入体; 急宜速治; 不应广问而后拔箭; 故修利智; 为所对治。
二十三、河心 谓如河水依靠两边; 或漂流不定; 心不专一。当专心一境以为对治。
二十四、陂池心 谓人贪得名利无厌足; 如水之聚集; 无所不收; 学法亦尔; 贪多则不精一。以少欲为对治。
二十五、井心 谓如是思维; 深复甚深; 皆欲令人不测。当以平直显了易知为对治。
二十六、守护心 世人护己财物身命; 如龟藏头; 此声闻习气; 不堪大受。当以广大慈悲; 普利人众为对治。
二十七、悭心 谓一切所作; 无不为己; 乃至善法亦好秘惜; 不以惠人。当以念一切无常; 利他即以利己为对治。
二十八、猫狸心 谓伺捕禽兽; 屏息待机; 不务速进; 乘便再取; 于法亦持而不修; 冀待良缘; 又受惠而不念报德; 亦猫心也。以闻法速修; 常念恩德; 为对治。
二十九、狗心 得少为喜足; 以薄福因缘; 所期下劣; 如得少分善法; 以为行不可尽; 不求胜上; 亦声闻习也。当以心大如海为对治。
三十、迦楼罗心 此鸟常恃两翅以成其势; 其人好羽党; 植势力; 以为依赖; 遂少独进心。当以独立性; 如狮子王; 不赖助伴; 为所对治。
三十一、鼠心 其人好小破环; 行非理无益事; 见有成事; 好为间隙而沮败之。当以广大光明心为对治。
三十二、歌咏心 好以文词丽句以为法施; 不能内证自然之慧; 徒习皮毛; 不得实益。当以求实务为对治。
三十三、舞心 喜神通变幻; 现种种未曾有事; 能障净心; 说名为病。当以勿贪世间小验以对治。
三十四、击鼓心 发心警诫众生; 热心太急; 务小利而妨大事因缘; 亦病也。当以求究竟法度众生为对治。
三十五、室宅心 谓如室防身; 远离诸恶也; 此与守护心相同。当以利众为对治。
三十六、狮子心 修行一切; 无稍怯弱; 如狮子王; 观天下无难事。当以无有优劣; 一切平等; 愿一切众生遍胜为对治。
三十七、鸺鹠心 鸟也; 利于夜暗。凡好处静、闭门暗修者近之。当念明暗不二; 静闹非异; 不起二见以为对治。
三十八、鸟心 谓常惊怖思念; 虽对友善; 亦怀疑惧猜阻。当修安定无畏心以对治。
三十九、罗刹心 于善中忽起不善; 如造佛塔庙; 是大功德; 忽恐损害小虫; 烦扰施主而止。当以权衡利益; 分别轻重为对治。
四十、刺心 谓一切处发起恶作为性; 多所损妨; 令近者不安; 又如布施; 作已又生追悔。当速忏除以为对治。
四十一、窟心 谓求长寿神仙不老之术; 待见未来诸佛; 如诸龙阿修罗; 深藏海底深窟中。当以此生速得闻法明道; 不应无益稽留; 以为对治。
四十二、风心 谓无法不求; 遍种善根; 如风之无不周及; 岂知石田不毛; 虚费种子。当以善择; 勿贪多为对治。
四十三、水心 如水之洗物; 务欲发露其秽而去之; 修行偏执于净; 反障净心。当观实相; 从本无垢; 二见由我起; 见即是秽为对治。
四十四、火心 性躁急如火; 猛暴过甚; 求法欲须臾即成; 多所败伤。当以柔和慈善之水为对治。
四十五、泥心 一向无明如泥也; 其性又如泥泞。以求善知识; 令方便开发为对治。
四十六、显色心 如素丝; 见色即染; 随染显色; 或红或紫; 自无主宰; 见恶事亦随顺而入。当以自主; 不由他转为对治。
四十七、板心 如板在水中; 随其分量; 受载诸物; 过限即不胜; 终亦倾弃之; 行人专修一法; 不知其他; 更不慕余善; 从此不进。当发广大心; 学菩提行为对治。
四十八、迷心 颠倒错乱也; 如欲西反东; 由心散乱故。当专一其心; 审谛安祥为对治。
四十九、服毒心 如中毒而死; 既不生善心; 亦不生恶心; 麻木不仁; 任境流转。当发大悲众善; 离断灭见以为对治。
五十、绢索心 堕于断见; 心不活泼; 如为绢索所缚; 此最是重障。当起正慧; 断此邪见; 以为对治。
五十一、械心 二足被抽械; 不能前进; 凡好寂坐修死定; 于法则又为法所拘。当于一切处; 常活泼泼地; 使静乱无间为对治。
五十二、云心 常多忧思; 杞人忧天之类。当行舍心; 远离世间忧喜以为对治。
五十三、田心 如良田耘除荒秽; 务求净尽; 其人好修饰其身; 务令光洁严好。当思此无益事; 以种心地福田为对治。
五十四、盐心 如盐之性咸; 深入更咸; 其人所思; 辗转深入。当知推求无穷期; 非臆度可了; 宜速决以为对治。
五十五、剃刀心 自谓剃除须发; 即名出家; 更何所求。此心最恶; 以善根亦剃除不再生发矣。近世出家人; 自命已具戒相威仪; 即是僧宝; 更不求心戒; 作福田僧; 在家人亦不辨真伪; 敬僧而不敬宝; 助其贡高而误之。当令剃去无明之毒; 行真出家为对治。
五十六、弥卢心 此心高傲自大; 并师僧父母亦不敬。当孝顺谦卑以为对治。
五十七、海心 如海之无所不包; 凡一切胜事; 皆归于我; 无人可与此者; 弥卢务高; 此心务广。当谦下为对治。
五十八、穴心 如器之有穴; 成为漏器; 不堪用也。其人初发心受戒; 具足无缺; 不久渐生漏法; 同于败器; 法水不留。当以有终始为对治。
五十九、受生心 此心未详其义; 盖人所修; 皆欲回向未来受生; 求得其果; 而不分善恶黑白。当纯修白法以为对治。
六十、猿猴心 此心为六十心之总相; 极言种种攀缘; 不定如猿猴也; 梵本缺此一心。当以明心见性; 求定开慧以为对治。
以上六十心; 皆为习气上事; 足以障道; 故又名盖障。欲除此障; 先应明心; 明心后则种种浊见; 方有下手处; 惟明心后; 习气仍在; 正当着手消除; 行者切勿偏执; 自谓明心后; 即算了事; 尚有一个如丧考妣在也。在他人; 亦切勿偏执; 谓其人习气未除; 即断为未明心也; 此惟自己证知; 或同见同行者; 方识其究竟耳。
六十种心; 即如上述矣; 行者可用以自证。兹再说除病简捷法如下:
一、云何而能无我
心量本无大小; 但一有我; 即有限量; 执我愈坚; 范围愈小; 当发广大心以救之。譬如二人; 一穷一富; 富者见闻较广; 手段局面; 亦较开展; 穷人见闻既陋; 心量即小; 稍吃小亏; 或得骤富; 又若不胜; 故无我之空力越大; 其福德亦越大。观世间一切皆平等无冤亲; 则人我之执松矣。观世间一切皆无常不实; 则得失之念淡矣。观一切法均如幻如影; 不可执实; 亦不偏废; 则法见消矣。我之为我; 有大我; 有小我; 取不生不灭如来藏性为大我; 则我毕竟无有半点亏损; 亦无半点可使增益。视世间一切皆无用处; 所谓名利等等; 只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