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明史
与东林有联系的官员极难使他们的意见为朝廷所接受。1638 年夏,忠于东林
的黄道周(1585—1646 年)②和他的几个支持者直言不讳地反对皇帝当时宠
信的兵部尚书杨嗣昌(1588—1641 年),③就受到贬谪。
杨嗣昌是杨鹤的儿子,杨鹤在 1631 年因未能平息陕西的叛乱而被罢去总
督之职。杨嗣昌在父亲失宠后,胜任地担任过西北的几个重要军事职务;到
1634 年,他成了京师西北一个关键地区的最高统帅,管辖宣府、大同和山西
北部。1635 年他的父亲去世,他以丁忧去职。但 1636 年末,在规定的 27 个
月的守丧期满期之前,他被召到北京任兵部尚书。在守丧期做官,在明朝始
终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杨嗣昌也不例外。尽管皇帝坚持认为,当时国家
所面临的军事危机需要杨嗣昌的经验和专长,黄道周等人却不同意,认为由
此引起的道德标准下降,其恶果远过于可能得到的利益。但皇帝不为所动;
杨嗣昌的任命继续有效。
1637 年春杨嗣昌担任新职务时,他面临的是个令人沮丧的局面。1636
年,皇太极称帝,国号清,明确地表示要推翻明朝。在 17 世纪 30 年代中期,
满族人继续对中国领土进行不时的袭击,并通过征服内蒙古最强悍的部族和
派遣远征军深入黑龙江地区巩固了他们在长城外的势力。1636 年夏,皇太极
派异母兄弟阿济格(1605—1651 年)④和其他人率军进入北直隶,在北京附
近成功地作战一个多月才撤退。12 月下旬,皇太极亲自领导对朝鲜的入侵,
朝鲜长期以来是明朝最重要的盟国。不出两月,朝鲜军队投降,满族人在两
翼和后方的安全得到保证之后,现在把全部注意力转向中国。
杨嗣昌对这个威胁的对策是讲和,目标是订一个条约,像 1571 年和蒙古
人所订的那样。⑤他想赢得一些时间,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北的叛乱问题。杨嗣
昌的讲和计划毫无结果,因为它在朝中遭到强烈的反对,而皇太极正在抢占
大量领土,也看不出讲和对他有什么好处。1638 年下半年,皇太极的军队在
他们初期得手之后,紧接着在北直隶和山东进行了五个月的毁灭性战役,有
60 多座中国城市——其中包括济南和天津——受到进攻。满族军队回到沈阳
时“带着无数战利品和许多俘虏”。⑥在这次战役中,宣府和大同地区的总督
卢象昇战死。卢象昇在 1636 年造反军入侵南直隶时显示出他的才能,后来他
是杨嗣昌与满族人讲和计划的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
17 世纪 30 年代末和 40 年代初满洲人在东北取得的成功,影响了政府在
① 洪承畴传见《清代名人传略》,'271',第 358—360 页。
② 卢象昇传见《明史》'41',261,第 6759—6765 页。
③ 见地图 26。
④ 关于这次秘密会议,见帕森斯:《农民起义》'418',第 38—40 页。
⑤ 曹文诏传见《明史》'41',268,第 6893—6898 页。
⑥ 吴睹魇贰罚?1',252,第 6521—6525 页,和《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1494—1495 页。
西北同造反军的作战。①杨嗣昌特别沮丧;在 1637—1638 年间,气氛本来很
乐观,以为叛乱问题会很快解决。1637 年,张献忠(1605—1647 年)②和其
他造反领袖在南直隶北部与官军的几个月战斗中,取得不大的胜利,但到秋
天,大多数造反者回到河南南部或湖广北部,这里已经成了他们主要的中间
集结地。不久以后,张献忠在河南西南受到官军的攻击。在以后几个月中他
在汉水流域被赶来赶去,直到他终于在湖广西北的古城站住脚。
1638 年初,张献忠同新上任的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谈判,熊文灿由于 10
年前说服海盗头领郑芝龙投降并为明朝所用而著名于时。他不顾部下的强烈
反对,深信这样做有助于平息叛乱。1638 年 5 月,熊文灿接受张献忠的投降,
并将他安置在谷城任军事指挥。①这个安排持续了将近一年,在这期间,官军
给活动在陕西、河南和湖广的各造反军特别是给李自成以很大压力。1638 年
末,李自成在陕西和河南边界遭受了一次严重失败,不得不在以后两年中用
大部分时间重建他溃散了的队伍。
1638 年,正当平叛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时,满洲军队又入侵了。由于北
直隶和山东的城市一座接着一座落入侵略者手中,政府被迫从西北抽调人力
物力。不出数月,它在西北的平叛努力便前功尽弃。1639 年 6 月,张献忠复
叛,不到三个月,就在湖广的最西北部大败官军。这个灾难注定了熊文灿的
命运。他被削官、逮捕,最后送到北京受审。他在官僚机构中有势力的朋友
都撒手不管,他于 1639 年 11 月被处死。
在战场上代替熊文灿的是他从前的庇护人杨嗣昌,他受到强大的压力要
兑现他的军事胜利的诺言。1639 年秋,他到达湖广北部,立即受到他的两个
最重要的将领的敌视,他们不仅反对他的平叛战略,而且不喜欢他本人。尽
管他在 1640 年初对造反者取得了某些胜利,但不能给他们以最后的打击;而
到 1640 年夏,张献忠和其他几个造反领袖突破了杨嗣昌的长江防线,进入四
川东部。那年和 1641 年,他们在四川造成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张献忠。
1641 年,李自成在河南西部重新开始活动,杨嗣昌面临的问题恶化了。
河南省的严重饥荒,为李自成的事业提供了志愿战士,1641 年的头三个月,
李自成占领了许多城市,包括在 3 月初攻克的洛阳。在洛阳抓到的俘虏中,
有一个臭名昭彰的放荡王子,他被处死、肢解,并被象征性地吃掉,以表示
造反者对那些生活穷奢极侈、不顾百姓死活的人的憎恨。当河南北部发生这
些事情时,张献忠突然从四川攻入湖广,在信阳俘虏并处死了另一个王子。
张献忠的大胆行动,对杨嗣昌是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他无法对抗造反
者,遂自杀。
经济危机,约 1639—1644 年
1639 年,日本和菲律宾所发生的事情对明朝经济的关键部门造成严重困
难。1639 年夏,德川幕府不允许澳门来的商人在长崎贸易。这样,这种近一
个世纪以来有利可图的贸易就突然结束了,它曾从日本给广州和中国其他市
① 英文著作中关于这次起义的最新讨论,见彼得森:《匏瓜》'425',第 36—37 页:和希拉里?J。贝蒂:《中
国的土地与门第:明清两代的安徽桐城县研究》'6'(剑桥,1979 年),第 43—45 页。
② 彼得森引方以智的话,《匏瓜》'425',第 36 页。
① 关于这些弊病和试图改革它们的详细讨论,见登纳林:《财政改革与地方控制》'143'。
场带来大量白银;尽管在整个 17 世纪 40 年代,荷兰和中国的商人继续从日
本输入白银,但比起这个世纪初期中日贸易的全盛时期来,数量大为减少。②
葡萄牙人从日本被赶走后几个月,中国和西班牙在菲律宾已经大为减少的贸
易,实际上停止了。在马尼拉,西班牙人和中国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爆发为暴
力冲突,有两万多中国人死亡。结果,在随后几年中,只有很少的美洲白银
流入中国。③
由于国内的银锭生产不敷需要,这些事态发展对已经问题成堆的经济具
有强大的紧缩通货的影响。17 世纪 40 年代初,东南先进地区的银价猛涨,
同时许多商品作物和制造品的价格直线下降,低到无法想象。这就导致货币
收藏的增加,大量白银从流通中消失,人们把它存起来准备应付更坏的日子。
1639 年夏,危机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崇祯皇帝同意再次增加税收,以实行杨
嗣昌宏大的平叛计划。④无论这次增税可能征收多少额外收入(许多人无法找
到足够的白银付旧税,更不用说交新税了),政府为了应付军事需要从民间
榨取更多的白银,使货币供应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紧接 1639 年增税之后,是一个坏天气时期,这种天气给这个国家的许多
地区带来可怕的灾难,这些地区在 17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自然灾害中未
受到或只受到轻微的影响。1639—1640 年浙江北部洪水成灾,1641 年干旱和
蝗虫成灾,1642—1643 年既有水灾又有旱灾。据目击者的记述,这个地区在
17 世纪 40 年代初饿死许多人,到处是乞丐,杀害婴孩,甚至人相食。①在这
个时期,类似的描述也见之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其余地区,②在许多地区,
紧接饥荒之后发生了时疫。③由于普遍的粮食囤积和投机,食物价格上涨,而
流通的白银量急剧紧缩,情况更加恶化。在 17 世纪 40 年代,尽管水、旱、
虫灾很严重,但在许多“饥馑”地区,显然仍可买到大米,问题是价钱太贵,
许多人买不起。
这些自然灾害也给政府财政带来重大损失。江南、福建沿海和其他从前
的富庶地区,纳税人拖欠税款,或抛弃他们的财产;佃户攻击地主和收租人;
奴仆反对主人;城区工人闹事;盗匪活动增加;饥饿的农民在乡村到处流浪
觅食。到 1642 年,大城市苏州明显衰落,许多住家“人去屋坍”,④而曾经
是富裕的乡村,土地没有了主人,只有武装的人才敢去。
政治和军事上的崩溃,约 1641—1644 年
② 黄仁宇:《明代财政管理》'250',第 121—122 页。
③ 同上,第 119 页。
④ 这时中国许多地方的情况似乎与法国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情况相似。简?德弗里斯:《危机时代的欧洲
经济,1600—1750 年》'141'(剑桥,1978 年)第 63—64 页。
① 布莱尔和罗伯逊编:《菲律宾群岛》'8',30,第 51、69—70 页。
② 博克瑟:《从阿马康来的巨舶》'10',第 145—158 页;小叶田淳:《日本 16、17 世纪的金银生产与使用》
'288',W。D。伯顿译,《经济史评论》,第 2 辑,18,2(1965 年 8 月),第 256 页。
③ 这些问题的讨论,见杰里?登纳林:《许都和南京的教训:江南的政治一体化和地方防务,1634—1645
年》'144',见《从明至清》《476》,乔纳森?D。斯彭斯和约翰?E。威尔斯编(纽黑文和伦敦,1979 年),
第 89—132 页。
④ 《明史》'41',110,第 3386—3389 页。
在杨嗣昌于 1641 年 4 月自杀五个月后,薛国观被崇祯皇帝赐死,他是东
林的另一个重要政敌,以前的首辅。他在 1640 年因受贿罪被革职。虽然东林
跟这件事的关系不甚清楚,但薛国观临死前的话牵涉到它的一个成员。⑤10
月,刚好在一个月后,周延儒回到北京当首辅,东林集团对这个任命出了力。
由于周延儒在崇祯朝初期对钱谦益的削职起过作用,①东林支持他似乎令
人惊奇,但他的复职是朝中互相斗争的派别妥协的结果,他们试图解决他们
之间的分歧,使政府能全力以赴地应付威胁着王朝生存的军事和财政困难。②
这个妥协失败了。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某些理想主义的东林党人不能接受
用以维持妥协的实用主义的做法。1643 年初,一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企图赶
走周延儒;尽管他在以后几个月中继续受到皇帝的信任,但他的四分五裂的
政府在重重困难面前不能有所作为。
1641 年初,张献忠在成功地侵入湖广之后受到一些暂时的挫折,但到年
底他已恢复过来,能和其他造反领袖一起进攻南直隶的西部。③1642 年,他
攻下这个地区的庐州、桐城和另外几座城市。但每座城市都不能占据多久。
1643 年初,张献忠把进攻南京的计划搁置起来,引军向西进入湖广,使那里
的政府很快瓦解。一座城市接着一座城市向他投降,包括省城武昌,它是 1641
年 7 月 15 日在短时期的围攻之后陷落的。张献忠有在武昌建立政府的念头,
但官军从东边迫使他向南转移。10 月初,他夺取长沙和衡州,随后几个月,
他进入广东北部和江西中部,官军再次迫使他后退,1644 年初,他回到湖广
西北,考虑再次入川。
同时,李自成在北方取得更大的成功。到 1641 年秋,许多独立的造反领
袖归顺李自成,在这年最后三个月里,他袭击了河南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
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