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明史
却普遍地并往往是狂热地相信“假太子”是真的。
就在审问“假太子”的同时,一个自称是弘光皇帝妃子童氏的人,正从
河南被护送到南京。她一到南京就被打入冷宫,因为皇帝愤怒地一口咬定她
的故事是编造的,拒绝再听到这件事。有些记述说她是如何动人地诉说与写
出她和福王的关系以及遭受的苦难,另一些记述则说她很快承认她的配偶是
另一个藩王,她误以为他已经在南京登基。总之,从“假皇妃”在受刑时提
到的一些人名,得出了她与某些人合谋推翻朝廷的结论。这些和其他有关她
的性生活的指责,自然在政治人物中引起很大的不满;弘光皇帝让这个女人
瘐死狱中这种明显的残酷行为,在他的不得人心之外又增加上一层怀疑:他
自己才是骗子。①
供应短缺、清洗和“真伪太子案”加上逃出清军追击的李自成农民起义
军有南下长江流域之势,终于引起南京久已担心的兵变:左良玉军以“清君
侧”为名的东征。
弘光政权的结局
自从 1644 年 6 月占领没有防御和混乱的北京后,满族领袖即认识到必须
给李自成起义军和中国北方的一般亡命之徒以决定性的打击。只有到那时才
能考虑征讨南方的政权,因为当时满族人还不知道它在政治和军事上很脆
弱。于是,在 1644 年夏和初秋,他们的领袖首先集中打击陕西南部的李自成
军队,然后肃清山东北部和东部的零散起义军。清军逐渐在黄河(它从 1495
年起流向山东半岛之南)以北的平原上建立起一道薄弱的防线。到秋末,援
军已经进入山东南部和南直隶北部,以对付从南方来的进攻。在北直隶南部
和河南北部,他们肃清仍然活跃在这些地区的李自成残部。在这个时期中,
明朝前线的一些军人提议合作;他们有的真的忠于南京,有的动摇不定,有
的则真想背叛。最严重的背叛涉及驻守开封的总兵官许定国。
在后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并得知南明的情况后,清廷在 11 月中旬决定
同时发动对西安和南京的战役。这两个战役分别由多尔衮之兄阿济格王、其
② 这一段主要依据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的《1644 年的顺朝过渡时期》'527',见《从明至清》'476',乔纳
森?D。斯彭斯和约翰?E。威尔斯编(纽黑文和伦敦,1979 年),第 43—87 页。又见李文治:《晚明民变》
'334',第 135—143 页;和帕森斯:《农民起义》'418',第 123 页以下各页。
① 韦克曼:《顺朝过渡时期》'527',第 52—53 页。
弟多铎王指挥。但后来河南东北部出现的局势威胁着这两个战役的成功。于
是对战略作了修改:多铎在平定黄河以南洛阳至开封地区之后,转而进攻李
自成在潼关的最坚固的防线,同时阿济格从北边进攻西安,对李自成的根据
地形成两面夹攻。
多铎的任务执行得迅速而顺利。1645 年 1 月初,他的军队在河南西北部
渡过黄河,占领洛阳及其以东直至开封的所有据点。他们击败起义军,俘虏
或接受了几个明朝将领的投降。没有后顾之忧,多铎遂引兵向西,经过激烈
战斗,于 2 月 9 日攻破潼关。这时李自成放弃了西安。在阿济格的追击下,
他带着一支约 20 万人的军队向东南方向逃走,沿陕西、河南边界进入湖广北
部。多铎留在后面完成在陕西和河南西北部的作战计划。但 3 月 11 日后不久,
他接到进军江南的命令。
明廷的反应是把最好的军队派到前线,击退清军并沿黄河南岸标出新的
防区。但有两件事严重地削弱了朝廷应付清军进一步挑战的能力:高杰的被
害和左良玉的起义。高杰是江北四镇中最能打仗也是最骄悍强横的将领,他
受命从驻地徐州向西进军以保卫洛阳和开封之间的战略要道,同时与总兵官
许定国协同作战。
由于高杰与许定国从前有仇隙,两人素来互相忌恨。现在两人都表示友
好与宽宏。但是,1645 年 2 月 8 日夜,许定国在他的睢州驻地宴请高杰,将
他杀害。随后他渡过黄河投奔清军,在他们眼中,他的杀害高杰大大提高了
他的身价。同时这一行动使高杰的大军陷入愤怒与混乱之中。其他各镇将领
对高杰的怨恨和南京的政治阴谋,挫败了史可法重建高杰军的领导的企图。
当他们不受管束地进入南直隶向扬州溃退时,守住黄河防线的希望就破灭
了。
清军在陕西击败李自成,增加了左良玉部下的担心;他们害怕他们给养
和纪律都很差的军队将面临来自西北的起义军的猛攻。此外,关于可疑的太
子和童妃的谣言传到湖广,增加了左良玉对马-阮集团的厌恶。年老、有病、
精神不济的左良玉在部下祈求下,把一封假造的太子求援的书信当作真的接
受,并以此作为移师向东清除马士英的借口。4 月 19 日,当清军向东穿过河
南北部而李自成的溃军在阿济格追击下迫近武昌时,左良玉开始了他的“东
征”。
左良玉在九江遇到江楚总督袁继咸时,才认识到自己受了愚弄,袁继咸
拒绝支持他。他们两人的军队都不听命令,密谋劫掠九江城。左良玉因懊悔
致使病情恶化,不几天死去。他的义子担任叛军的领导,继续东下,沿途“征
集粮食”。马士英和阮大铖怕左良玉甚于怕满族人,他们以为可以通过谈判
使后者缓和下来。因此,当清军迫近徐州和凤阳时,马士英命令长江以北的
明朝将领包括史可法在内移师南京以西去阻止左良玉的军队。虽然荻港附近
的驻军足能阻止现已成了一帮散兵游勇的挺进队,但在这紧急时刻,注意力
和兵力被从淮河地区引开了。
多铎的军队于 4 月 1 日从潼关出发以后,分三路前进:一路经虎牢关;
一路经洛阳地区,沿颖水而下;一路越过兰阳,从开封东边穿过。他们在归
德汇合后,再分兵渡淮河。一支指向临淮,另一支指向盱眙。后一支在徐州
再分出一支精兵,在准塔王率领下沿黄河东北取淮安。直到清军在 5 月 13
日抵达扬州,他们沿途没有遇到抵抗。相反,许多明朝将领投降并为敌人效
力。
史可法的军队不是大量被调走就是开了小差,留下守扬州的人很少。顽
强的扬州人民回击清军的进攻,拒绝多铎反复的投降引诱。最后在 5 月 20
日,城墙被大炮攻破;也许为了做给其他可能想抵抗的城市看,满洲人下令
屠城,可怕的大屠杀持续了 10 天。史可法自杀未遂被俘,在他拒绝顺从多铎
后被杀。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义士之一。①
到 1645 年 5 月 30 日,清军主力集结在长江北岸仪真至瓜州之间。对岸,
在大运河入长江处,有大量明朝军队保卫府城镇江和那里的运输站。6 月 1
日夜,清军利用黑夜和大雾,将扎有火炬的木筏送过江,引诱明守军开炮射
击。同时,一支先头部队在西边偷渡过江。第二天早晨,当镇江守军发现清
军就在附近时大为恐慌,弃城而逃。
阿济格追击李自成,经过左良玉放弃的武昌地区,进入江西西北边境的
山区,6 月初,李自成也许在这里为村民所杀。①一部分清军继续寻找李自成,
其他的则尾随左良玉军沿江而下,计划从后面攻击它。但 5 月下旬,清军刚
到九江,这支七零八落、走入迷途的明朝军队就来投降,未经任何战斗。
镇江陷落的消息使南京陷入一片混乱。1645 年 6 月 3 日夜,弘光皇帝带
着少数人秘密出城,向西南方向芜湖附近的黄得功驻地逃去。第二天,当发
现皇帝不见了时,马士英带着一支庞大的卫队和一个据说是皇太后的女人向
南边的杭州逃去。其余大多数官员也逃的逃,走的走,有的干脆闭门等候,
老百姓则洗劫了皇宫和高官住宅。一个监生领着一伙暴民从狱中救出“太
子”,让他穿上宫中的戏装“登基”,并在武英殿建立一个小朝廷。但总督
京营圻城伯赵之龙这时站了出来,他想保持城内的平静并保护好这座城池。
他容忍“太子”的支持者,同时向多铎作出和解姿态,直到他确信能以有利
条件投降并把南京交给满族人。
6 月 7 日和 8 日,清军到达南京城外,在直接通向皇宫的主要城门外扎
营。在这里,在倾盆大雨和泥泞中,他们接受了明勋臣和文武官员头面人物
的投降。多铎在他们的忠诚得到证实,和平占领这座城市有了保证之后,于
6 月 16 日从南门进城。同时,在芜湖的弘光皇帝和留下来的少数支持者打算
去杭州,在南宋时这里曾是中国的国都。但他还没来得及动身,刘良佐就领
着一支清军到了。黄得功由于部下的背叛和受了重伤而自杀,皇帝被刘良佐
捉去。6 月 17 日和 18 日,这个原来的皇帝穿着平民的衣服,被押送回南京,
沿途受到人民的辱骂。到南京后他在一个有多铎和“太子”参加的宴会上受
到羞辱,然后被关在南京附近一个地方。
另一支 8 万人的清军,沿大运河南下取苏州,然后继续向南,以粉碎效
忠明室的人在杭州建立国都的计划。在那里,潞王起初拒绝然后同意就监国
位,①但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直到满族亲王博洛率领一支清军于 7 月 6
日突然出现在杭州城下。潞王开城门投降,这个地区的大部分明朝军队争先
① 吴三桂、多尔衮传见《清代名人传略》'271',第 215—219 页和第 877—880 页。关于吴三桂究竟在何时
投降满族人、何时与多尔衮联合将李自成赶出北直隶,仍有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见安杰拉?席:
《吴三桂在 1644 年:重新评价》'209',《亚洲研究杂志》,34,2(1975 年 2 月),第 443—453 页。
① 定王(朱慈灿)和永王(朱慈焕)。关于这些藩王的名字、头衔和身份,标准资料有混淆和错误。见孟
森:《明清史论著集刊》'374'(1961 年;台北,1965 年重印),第 61—64 页。
① 这个藩王的封号故意写作“Luh”,以别于下述在绍兴摄政的鲁(Lu)王。
恐后渡过钱塘江,向东南退去,钱塘江和杭州湾这时就成了明、清军队的主
要分界线。②
② 见本书第 10 章,《天启末年的政治动荡》、《崇祯朝》、《魏忠贤的垮台》、《温体仁和崇祯皇帝》、
《杨嗣昌的浮沉》、《政治和军事上的崩溃》、《顺朝过渡时期》。
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清活动
到目前为止,清廷采用的是军事手段,现在,在一个安定是征服者将来
的成功所系的地区,清廷转而采取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绥靖手段。清廷
相信长江三角洲地区贮藏着大量稻米,可用以缓和北直隶因长期干旱引起的
粮食短缺,首先采取步骤恢复大运河的航运,这条河实际上已有两年不用,
像黄河大堤一样需要维修。出于象征的与行政的理由,清廷派出它自己的官
员到各州县(大多数明朝官员已弃职而去),征收当地的赋税和保护税册。
明朝的南京和南直隶,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8 月中旬,清廷废除明朝
的行政体制,改南京为江宁;从此它仅是江南(原南直隶)的省城。①对南京
的官僚机构因而进行了缩减与改组,勋臣和武将则被并入清军。多铎成功地
完成了艰巨的征战后,清廷解除了他的职务,派他的侄子勒克德浑代镇江宁,
命声名狼藉但非常能干的明降将洪承畴总督军务,掌管地方上的一切行政事
宜。②
人民更关心的是将在 6 月 24 日开始实行的 38 条法令。与头年在北方颁
布的相仿,它们包括:大赦;废除明朝的一切苛捐杂税及其拖欠;严惩贪脏
枉法的官吏;豁免赋税,特别是豁免顺从清统治的地区的赋税;审慎地起用
真心归附的文武官员,并广为延请前朝其他勋臣、官员和有才干的知名人士;
恢复商业;关心穷人和家庭团聚;归还被地方豪强霸占的财产,让人民安居
乐业;重建官学和科举制度;以及其他收买人心的表示。对还不屈服的敌人,
清廷提出种种劝诱:对投降的起义军宽大处理;对愿意投降的明朝抗清领袖,
以同样的品级、头衔和俸禄任用;对向清当局自首的明朝诸王以礼相待,包
括国家给予补助。
其中一条与前此的清政策很不一样。这就是 7 月 21 日在江宁颁布的薙发
令。所有不是僧道的成年男人都要采用满族发式——剃去头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