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明史
到的脆弱均势。此外,这样的行动将增加在滨海地带与好战的欧洲人发生冲
突的可能性;许多人还记得由于水师弱小,在 1592—1598 年的朝鲜战争中日
① 清代和 20 世纪的许多记述称朱由榔为桂王。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隆武皇帝死前,他的承袭并未批准。
② 江蕃等撰:《广东通志》'71',阮元等编(1864 年;1934 年上海影印),18,第 1 叶;83,第 28 叶。
本遭受的失败。但是,最明显的是日本文献中触目的对比:一方面是对明朝
力量和爱国志士的希望的夸大描述,一方面是通过长崎、朝鲜和琉球感觉到
明朝的不团结和爱国志士的虚弱。日本人丝毫也不同情清;也不把满族人征
服中国看成必然。但他们确实看到了中国的混乱,可以理解,他们不愿卷进
这样一种不确定的局势中。
西南和东南,1652—1662 年
1652 至 1662 年间,对明朝有组织的支持主要局限于帝国的南部边陲。
清廷把镇压看作令人讨厌的杂务,但又是财政与政治稳定所必须的。
地处内陆、发展不充分的西南——贵州和云南——与广东、福建和浙江
沿海青翠的东南海岛情况十分悬殊。在 17 世纪 50 年代,明朝的文职官僚机
构在这两个地区都被军事组织所盖过,这些军事组织原来是在明朝控制之外
发展起来的。由于新的领导人员来自造反者和海盗,帝国政府就逐渐失去了
它一贯的基础。“明”愈来愈表示一种抵抗外国入侵与征服的无畏意志。
张献忠的遗产
从 1644 年夏天起,西南三省四川、贵州和云南发生了一系列次要的戏剧
性事件,影响到永历朝廷最后 10 年的进程。主要起义领袖之一的张献忠,在
崇祯时期没有被李自成消灭或吞并,1643 年在湖广中部第一个称王。1644
年,他率部入川,建立大西国,定都成都。他从这里控制了四川广大地区中
最发达的部分①,继续进行了两年的恐怖统治,使人口和资源锐减。①
尽管四川与外界相对来说是隔绝的,但张献忠并不安全。他未能完全消
灭明朝的将领,他们幸存下来,并在西部和南部重整旗鼓。在北面,他起初
受到他的老对手李自成的威胁,然后是清军的威胁。1646 年底,在四川作为
一个基地已被消耗殆尽后,张献忠开始向陕西进发,企图与清争夺西安。但
当他在四川北部一个地点扎营时,于 1647 年 1 月 2 日被一支清军所杀。
张献忠死后一个月,他的四个部下,其中最重要的是孙可望和李定国,①
试图收拾和带领残部去比较安全的贵州。他们攻克重庆,接收了大部分防军。
重新壮大了力量,1647 年初春,他们继续南行,通过遵义,占领贵阳。一路
上很少遇到明朝文武官员的抵抗。但军队没有在贵州停留多久,因为张献忠
的继承人共推的领袖孙可望不久就被一种非常情况吸引到云南去了。
有明一代,云南的治理很特殊。像西南其他省份一样,云南采用通常的
省、府和州县的民政机构与世袭的土司(非汉族居民的地方政府)和宣威司
(通常是在土著居民地区)相结合的治理办法。①与这两种体制相平行的,是
沐家的军事体制(和广大的庄园),沐家是明太祖义子沐英的后代,沐英封
于云南。实际上是沐氏家族使云南成为明朝的一个省,并使其成为汉族文明
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家族的声望一直很高,它的权势是没有争议的,历代
黔国公是明朝唯一持续掌握实际领土权力的勋臣。
但在崇祯朝,有两种情况削弱了沐家的控制。第一,现袭黔国公沐天波
让事权落入一个腐败的下属之手,此人的傲慢态度既得罪了沐天波的汉族僚
属,也惹恼了当地土司。第二,沐天波的某些僚属以及土司由于在外镇压湖
① 江蕃等撰:《广东通志》'71',173,第 17 叶。
① 朱希祖:《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100',见《文史杂志》,2,7 — 8(1942 年 8 月),第 51—54 页。
① 黎杰:《南明广东三忠史迹考》'314',见《珠海学报》,3(1970 年 6 月),第 162—173 页。
① 原名郝摇旗。隆武皇帝赐予郝摇旗和李自成残部的其他将领新的名字,以表示他们从造反者转变为国家
的忠仆。
广的汉族起义者和贵州的土著叛乱,逐渐滋长了野心。这些情况终于导致云
南东南部土司沙定洲的叛乱,他于 1646 年 1 月攻占云南府(今昆明),企图
取代沐天波为世袭的都督。沙定洲篡夺沐天波的职务,打败或合并了他的大
部分军队,胁迫明朝的民政官员服从。但他不能消灭在云南西北部坚持不走
的沐天波。这个僵局由于一个本地的将军邀请孙可望进入云南而被打破,孙
可望则由于平定沙定洲叛乱而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现在回到张献忠残部的首领的问题。1647 年春,造反军借口为沐家复仇
和恢复明朝的统治入侵云南。他们突破沙定洲的东部防线,将他赶出云南府,
赶回他的老巢。整个夏季,李定国跟沙定洲的支持者作战,并镇压了云南东
南部人民对造反者入侵的反抗,同时孙可望倾全力击败并俘虏了沐天波。沐
天波怀疑孙可望自称的忠于明朝,但同意合作,条件是停止暴行和平定沙定
洲。这一点由李定国在 1648 年秋完成了。
这时孙李之间出现不和。先前,李定国接受孙可望为领袖,因为孙是张
献忠四个继承人中年龄较长的,可是他不喜欢孙可望,因为后者想抬高自己
的权位,充当第二个张献忠。在孙可望这方面,则嫉妒李定国的将才和他在
兵士中的声望。孙可望向永历朝廷要求秦王的封号,①它将正式肯定他高于他
的“兄弟伙”。这意味着他继承张献忠的遗产,并为他将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甚至当皇帝铺平道路。当永历朝廷迟迟不给他封号,使他的计划受挫时,他
就非常愤怒。
不过,造反者中间的一次公开分裂暂时被避免了。需要安定云南,重新
占据贵州,进攻四川和湖广南部以阻止清军的推进。
1650 年 9 月,孙可望派他的军队回到贵州,从那里向北向东进攻。
尽管在四川的战役相当成功,但孙可望的人不能得到在四川和湖广交界
地区的李自成残部的合作。①四川省仍处于无政府状态。①
1652 年,李定国在湖广南部和广西东部发动了几次战役,他在这些战役
中很好地发挥了晚明流寇的长处。这就是依靠行动迅速的大部队的突然袭
击,使用地区性的资源,如这一次,使用了战象和土著战士。他们的短处是
依赖个别领导人,不愿或不能坚守领土。李定国的战役包括对桂林的一次突
然袭击。清军统帅孔有德没有料到造反者的这次突然进攻,他在李军于 8 月
7 日蜂涌进这座城市时自尽。结果,清军在广西占领的所有地点尽归明朝版
图,只有梧州还留在清军手里。此外,李定国占据衡州(今衡阳)时,他的
军队伏击并杀死了北京派来救援的敬谨亲王尼堪。尽管有这些和其他一些快
速的成功,李定国不能守住他所占领的城市。1653 年初,当代替尼堪的人到
达,李定国被迫撤到广东北部。
李定国得胜的报告,使孙可望又喜又忧,他这时已在贵阳设立第二个行
政中心,并侵入湖广南部的宝庆地区。这些行动,可以被李定国看成是对他
的支援,也可以看成是对他的威胁。事实上,据说孙可望曾几次派人去拆李
① 简友文:《南明民族女英雄张玉桥考证》'78',见《大陆杂志》,41,6(1970 年 9 月),第 1—19 页。
① 他们被公开地画成一只有五个部分的虎,五个人分别是虎头、虎牙、虎皮、虎脚、虎尾。何是非:《风
倒梧桐记》'206'(顺治时期'1644—1661 年'或康熙'1662—1722 年'初期,见《荆驼逸史》(道光时期'1821—1850
年';上海 1911 年重印),2,第 1 叶。
① 金堡:《岭海焚余》'86'(1645—1650 年;《台湾文献丛刊》,302,重印,台北,1972 年),第 51—
54 页。
定国的台。总之,李定国留在两广,可能是因为他不能再忍受孙可望的节制。
他避免公开破裂,也许是看在他从前与孙可望的亲密关系上,也许出于对孙
可望的军事力量实际上的畏惧。
1653—1654 年,李定国两次出征广东西部。第一次,他进攻肇庆,威胁
到广州。但他很快从这个试探性的袭击中撤退,去广西作某些休整,路上想
重占桂林未成。第二年春,李定国开始一次更加深思熟虑的推进,经过广西
南部和广东进入雷州半岛腹地,他在那里逗留了几个月,等到病愈。入秋,
他继续推进到新会,这是他计划取广州的关键地点。由于在三角洲地区缺乏
船只,李定国两次请求郑成功从福建给他的广东之役以支援,但由于各种原
因,没有及时得到这种帮助。②1655 年 1 月,李定国军队受到清援军的沉重
打击,遭到严重损失,被追入广西南部。当李定国的军队在南宁重新聚合时,
只剩下几千人。
与此同时,孙可望在湖广西部的战役遇到同样的结果。1652—1653 年之
间的冬天,他从沅州发动一次两路进攻。但在宝庆附近为清统帅屯齐所败,
随即回到贵阳。1655 年春,孙可望的一支军队再次深入湖广中部。但这时总
督洪承畴已掌管湖广事务,他止住了孙军的进一步侵入。战争行动暂时停止。
清廷集中注意力于加强他们对湖广、四川北部和两广的全面控制,此时永历
朝廷仅存的支持者——张献忠从前的一些部下却卷入了自相残杀的斗争。
孙可望和李定国控制下的永历朝廷
当孙可望巩固他在云南和贵州的收获时,永历皇帝一行已于 1650 年 12
月到达南宁。第二年春,孙可望派人率兵“入卫”,并建议皇帝去云南。这
些人随即杀掉反对封孙可望为秦王的大学士严起恒等人。完全慑于恐吓,皇
帝正式封孙可望为王,赐国姓和一个新的名字。
与此同时,清军在广西取得进展,1651 年 10 月,永历朝廷被迫逃离南
宁,这次走了一条经过广西西南极边的困难路线。第二年 3 月,孙可望派人
护送皇帝一行到贵州西南的安隆,此地是万山丛中一个荒僻的戍所。于是,
朝廷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被隔绝在这里达四年之久,而孙可望则以王者的派
头开府贵阳,设立六部,任命高官,并按他自己对于经书的解释开科取士,
据说还阴谋废黜永历皇帝,建立他自己的“后明”。
李定国取得胜利和他疏远孙可望的消息传到朝廷后,皇帝两次密敕李定
国救援。许封李定国为一等亲王,条件是让朝廷脱离孙可望的控制。但孙可
望发现了这个密谋。1654 年春,他派他的亲信入朝查问,企图找出每一个参
与策划与李定国联系的人。永历皇帝禀性难移,不愿承认他自己的责任,而
让“安隆十八先生”①被判处死刑。
在这个期间,李定国把全付精神放在湖广和广东战役上,不能照朝廷的
要求去做。尽管他对永历皇帝和明朝的中兴事业忠心耿耿,但直到他在两广
的战役中完全失败后,才把注意力转向安隆。到这时,李定国的运气虽然不
好,他在孙可望的同僚和部下将领中的声望却增加了。部分原因是李定国待
② 根据明朝成例,功臣封爵有公、侯、伯三等,不能封为王或郡王,只有公爵死后可以追赠为王。申时行
编:《大明会典》'465'(1587 年;台北影印,1964 年),卷 6,第 1 — 2 叶。
① 李赤心是李自成的侄子和养子,在与南明结盟之前用过两个名字:李过与李锦。
人诚恳,部分原因则是他们也厌恶孙可望的帝王派头和他对永历朝廷的无
礼。因而,当李定国 1655 年秋从广西西部撤退,前往安隆时,他得到孙可望
派去阻止他这一行动的某些人的暗中合作。
1656 年 2 月,李定国到达朝廷,几天后护送永历一行离开了安隆。随后,
他在云南府显示了一次力量,吓得那里的将领们承认了他的权威。3 月下旬,
永历皇帝被送到云南府,现在称为云南都城。为了努力显得像个政府,皇帝
开始封官进爵,对象大多是李定国的部下和伙伴。
这之后,无论是孙可望还是李定国都感到在自己的领土上不够安全,都
行动起来反对对方。双方都发生了倒戈、变节和阴谋反叛的事。李定国几次
想与孙可望和解,但他讲和的表示都被拒绝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