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明史





攀上了城墙,他们就能轻易地制服弱小的明方守军。花云被俘,但拒绝降顺,
壮烈牺牲。陈友谅很欣喜他的胜利;这种战法可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他继
续往下游航行,于 6 月 16 日命令他的舰队泊锚于采石码头;这里是明军在
1355 年过江的地方。他在这里把天完的傀儡皇帝徐寿辉打死,自己称帝,建
立汉王朝。登极的仪式是在一个为此目的征用的庙宇的庭院中举行的,但被
一场夏季暴雨所打断。新皇帝派了一个使节去见张士诚,请他从背后夹击南
京;陈友谅则准备自己率舰开往南京。
明军领袖获悉太平已于 6 月 18 日失陷。他们的士兵固然和汉军的士兵一
样多,但他们的水军只有人家的 1/10,从 1355 年以来他们的大多数扩张都
在陆上进行。汉军能够在江上随意航行,攻打像太平那样的沿江城市,其中
包括扬州(运河上的江北城市)、镇江和江阴(靠近吴的边界)。如果明军
在陆地上追击他们,明军就会冒消耗力量和遭受汉军攻击的危险。朱元璋的
将领们提出了孤注一掷的建议:有人建议陆上进军太平,另有人建议放弃南
京,坚守城东的紫金山。

朱元璋否决了这些建议而实施李善长和康茂才所拟的一个计划,其中包
括把陈友谅诱上岸来,引他进入预定地点,设伏打他。康茂才在 1356 年投降
朱元璋以前曾在陈友谅军中服过役;他有一个做两面间谍的仆人:此人一面
向陈友谅报告军情,一面又把汉军的动态带回到明营。很显然,他只忠于康
茂才。康茂才利用他带信给陈友谅说他将倒戈,并将把从长江到南京西城墙
的三叉江上的木制江东桥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
下。这仆人带回了陈友谅的口头允诺,据史料说,朱元璋为此命令李善长连
夜重造了一座石桥。这样,朱元璋就有意地破坏了他自己的计划,但是他已
经算计出了陈友谅在康茂才如果不倒戈时的应变计划,因而这就使得有可能
进行一次更具决定意义的伏击。
朱元璋预先在大胜关埋伏了杨靖,在江东桥埋伏了康茂才,在新河河口
埋伏了赵德胜:这三支人马是防止汉舰通过沿南京西面城墙流到长江的那些
狭窄的河港网络驶抵南京城墙。他们把些尖头的“莲花”桩打到岸上,防止
敌船运兵登陆。当江东桥的埋伏正在实施的时候,陈友谅的幼弟陈友仁已经
统率一万人马往下游驶来。他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袭击并俘获了驻守
在城正北方的邵荣的明军。他于是竖立了栅栏,等待大军的到来。
龙湾是比江东桥好得多的一个伏击的地方,因为龙湾和新河之间的一片
开阔地可以使大多数汉军上岸,而设伏的明军仍能借平原之北的石灰山作屏



蔽,如果进行得顺利,随时可以在后面打击汉军,还可以切断它与长江的联
系。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康茂才的倒戈没有兑现,陈友谅会在龙湾上
岸。他派了常遇春带三万人去石灰山静候伏击,让徐达兵团等在南京的南城
外面,如果必要他从这里可以驰援杨靖和康茂才,然后朱元璋自己带领预备
队驻扎在城墙西北处当时称为卢龙山(人们通常称为狮子山)的地方;他在
这里俯瞰长江和整个战区。朱元璋下令,挥动红旗表示敌军的到来,从他的
卢龙山驻地挥动黄旗时则是命令石灰山的部队出击。明军水军被派往下游,
陆军则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天亮。
6 月 23 日晨,陈友谅率舰队向下游行驶,攻打大胜关。这里的港汊因太
窄而不能用,特别是在对付杨靖的坚强抵抗时更是这样。陈友谅突然停止行
动,向江东桥驶去。他看到这桥是石头的,康茂才也没有来接应他。他怕江
东桥这里有埋伏,就向长江返航,并直驶龙湾。汉军在龙湾弃舟登陆,在平
原上整队。朱元璋在卢龙山顶上把他们看得一清二楚。他下令他的士兵吃好
喝好和休息好,准备战斗。
下午的天气闷热不堪;当一阵雷暴来时,朱元璋挥动红旗,让他的军队
向北跨过平原,直指汉军栅栏。汉军的反应是向他们开过来,离开了长江;
陈友谅正在抓住另一支貌似孤立的明军部队不放。当暴雨停止的时候,朱元
璋命令击鼓进攻,然后又命令举起黄旗。朱元璋和冯胜的军队攻进汉军后卫,
迅速打赢了这一仗;汉军阵线七零八落,它的士兵纷纷逃命。那些逃到江边
的兵卒发现已经退潮,他们的许多船只已搁浅在泥滩上。
明军因此俘获了 100 艘大舶和数百条小船,可能占汉军舰队的半数以
上。这些船只使明军在 1361 年和 1362 年的长江战争中稍稍占有优势。陈友
谅及其大多数人马挤进那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他们多数人逃到九江,
尽管有明军跟踪追击。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 20000 具尸体,7000 名俘虏;这
些俘虏中的多数人是赵普胜的部下,他们都高兴地又同朱元璋部下的老战友
们会合在一起了。陈友谅在江西的地位因他的失败和他个人部队的损失而受
动摇。主动权转到了明军手里。在龙湾战斗尚在进行的时候,胡大海从浙江
进犯江西,夺取并守住了广信府府城。这个行动打开了明军在陆路攻占江西
全境的前景。

朱元璋企图征服江西,1361—1362 年

朱元璋由于仍在全神贯注于同张士诚的长期冲突,他一直等候到了 1361
年年中才试图利用 1360 年对陈友谅的胜利。1361 年朱元璋向上游进军,胜
利地把陈友谅赶出了九江;并封锁了他在武昌的残余部队。朱元璋于是花了
1361 至 1362 年的冬天降服了江西各城池。他如果吞并全江西,这本来会使
得朱元璋在力量对比上极占优势。可是,朱元璋也很失策。他在江西完全到
手之前却离开了南昌,因此他只能调回武昌地区的部队来镇压随后出现的叛
乱。当他离开南京的时候,浙江爆发了叛乱,接着在他的最高级指挥官中发
生了叛逆事件。其结果是陈友谅得以放手重新武装,并进攻摇摇欲坠的明政
权。
陈友谅在回到九江以后,胜利地重建了他的权力,但是由于他的失败,
他的威望大不如前。朱元璋也正在这时回过头来专心应付吴军。他给江西留
下来的兵力却不足以瓦解汉政权。胡大海任命他的养子胡德济为广信府同



佥;他们父子两人击退了汉军想重新夺取此城的企图。邓俞促使江西中部的
浮梁县城叛而投明,但其他州府城池未起而效尤;它们的领袖们仍然忠于陈
友谅,虽然他们在 1360 年或 1361 年并未给他以任何支持。到了 1361 年年中,
情况已经变得很明显:除非明军主力大举进犯,这些城市是不会投降的。后
来,在 1361 年 8 月 24 日,汉军方面的将军张定边以突袭手段重占安庆。明
军巢湖将佥院赵仲中逃往南京;朱元璋杀了他,把他的职务和他的巢湖徒众
转交给了他的弟弟赵庸。以前龙湾战斗的结果之一是安庆落到了明军之手。
它再次被对方拿去则是一个严重的挫折,这件事最后使得朱元璋相信,尽管
在明军远离南京在外作战之际有吴军进攻的危险,明军也必须全力进攻汉
军。
1361 年 9 月 11 日,朱元璋率水军从南京启航上驶。他们于 19 日抵达安
庆,并摧毁或俘获停泊在那里的船只。他们没有拿下城来,但是他们绕过了
它,继续上驶,并于 23 日到达鄱阳湖的入口处——湖口。明舰到来的消息使
得本来摇摇欲坠的汉政权更加震动不已。在航程的中途,两名汉军将领丁普
郎和傅友德率他们的舰队投奔明军。汉军巡逻艇发现了在湖口外的明军舰
队,把消息及时带到了九江,使陈友谅能部署自己的水军迎战。占优势的明
水军从两侧包围汉军阵线;在损失了一百多艘大小战船后,陈友谅把舰只撤
退到九江以南湖内的天然良港中去。那天夜里,他又叫士兵们上船,再次出
航,躲过了敌舰的耳目。他上驶至武昌;在这里他的权力仍然是未受到挑战
的。
次日,明军从江面上猛攻九江城垣,利用架在船尾上的云梯。拥有这种
装备的这种船只可能本来是陈友谅的,并且是在头一年攻打太平时就已经这
样装备起来了的。朱元璋于是派徐达带领一支舰队去追赶陈友谅。徐达没有
能阻止陈友谅到达武昌,因此抛锚于汉阳城外;他攻城,但没有拿下汉阳。
可是,他利用这种形势一直封锁陈友谅到 1362 年 4 月。
朱元璋自已在九江督率主力部队,他同时发动了一场基本上是政治的攻
势,想迫使江西各州府城池投顺过来。到了 10 月 2 日,南康、饶州和建昌都
派了使节来拥戴明政权,湖北东部也有三个城市已经这样办了。朱元璋这时
不想把他自己的军队放在这些城市,因为那样就会不利于其他人投降。他继
续谈判,想让南昌这个省会和重要城市投顺。等待政策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张士诚最后有了活动的迹象,派兵围了太湖东南边的长兴,使常遇春于 12
月不得不被派前往救援。明军一方面要阻住张士诚,一方面要牵制陈友谅,
同时还要拿下江西:他们的战线确实铺得太长,太危险了。
当邓俞于 12 月 9 日攻占了抚州(今临川,距江西的南昌东南仅 60 英里)
的时候,汉军驻南昌的总指挥官、行省丞相胡美最后请求议和。他的主要要
求是这样的:他的部队参加明军,但必须保持原建制,由他自己统率。朱元
璋允许他保留他的大部分军队,条件是要他放弃南昌,在明军主力部队中服
役。胡美同意了这个条件,他后来在明朝被封了爵位,但是他没有能够说服
他所有的部下。1362 年 2 月 10 日,朱元璋把明军主力开进了南昌。在下个
月,袁州、吉安和江西的另外几个小城市也都效顺了明政权。
由于占领了九江和南昌,朱元璋实际上接过了陈友谅原先在江西的主宰
地位,也接过了它的一切包袱。其他府城的同佥都是天完叛乱以后地方军事
化过程的产物。当每一个同佥“投降”以后,他就被委以管理这个城市及其
附属之县,不然就不能再有归降者了。这种对待降者的办法确实保证了他们



能熬过任何一次危机,例如在 1361 年和 1363 年就是这样。朱元璋还不够强
大,没有多少时间来在他的主力军和各城市戍军之间强制执行军队的改组,
而这是统一明军和由中央控制府城所必需做的事。他已经离开南京太久了;
1362 年 3 月 11 日他开始返航。当他行驶于江面上的时候,他的权力正濒于
崩溃。
早在 1361 年 12 月 24 日,常遇春已经解除了吴将李伯升对长兴的包围,
并在此后已返回南京。吴军再一次蛰伏起来,浙江内陆被明将胡大海攻占后
似乎牢牢地在他手中。可是,杨完者手下的苗族非正规军变得极其不安分了,
其原因不见于史料,但它似乎影响了整个苗族的军队。在明军攻取浙江之前
这些军队就在元军中服役,他们多半戍守在金华和处州。当朱元璋远在长江
上游之时,苗军就互通消息,准备一致行动,参加叛乱。1362 年 3 月 3 日,
金华的苗军开始叛乱,并杀死了胡大海;四天以后,处州的苗军也叛变,杀
死了城防守将耿再成。叛军可能是受吴军的煽动,在四个府城有两个已落入
叛军手中的情况下,明军在浙江的整个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了。
一回到南京,朱元璋于 3 月 16 日任命他的外甥、当时任严州府城防守将
的李文忠为浙江明军大都督。李文忠马上夺回了金华,但是苗军从金华逃走,
投向了张士诚的部队。张士诚派他的兄弟张士信统大军攻打明军的外围堡垒
诸全。既要抗拒入侵,又要对付叛乱,李文忠为此用了很大心计。朱元璋已
派邵荣带兵去收复处州;李文忠不可能期待从南京得到增援了。尽管邵荣在
龙湾战斗中失利,他仍是明军最高将领,其地位甚至在徐达和常遇春之上。
李文忠于是放出风声说,号称难以对付的邵荣正来救援诸全,但实际上他派
胡德济带领他的广信军驰援。当后者开到诸全时,张士信和他的人马被一股
宣传声势扰乱了军心,致使他们容易被守军和援军的联合攻势所打败。与此
同时,邵荣收复了处州。
在浙江被逐步绥靖的时候,江西的战火却越烧越旺。朱元璋曾经给邓俞
留下不足的兵力守卫南昌,而把大部分降军带回了南京。他曾经下令胡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