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个门也进不来呀,所以你才晓得一门深入啊!一门进来之后,那两个门同时就得到了,这些个浅显的比喻,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自己选择适合于自己根性,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法门,因为喜欢修容易成就,不喜欢修就比较上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排斥,不能接受,喜欢的是乐于接受,修学起来,就方便多了。那么由此可知,三皈依,是你入佛法门,就把修学的原则,方向目标纲领,都告诉你了,佛法就是修这个,至于用什么方法,去修觉正净,那就任凭选择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喜欢修那个法门都可以,但是要记住一门深入,为什么呢?因为一门才容易得定,二门就要差一点,三门四门得定的机会愈来愈渺茫,这是诸位要知道的,只要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定,定心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所以这个心量广大无边,佛心菩萨心就是没有分别执着,所以这个心的相应,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心量很小,不能容忍,我们自己很不容易觉察到自己的过失,看别人过失很容易看出来,看自己的看不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处处这个六根往外面,他不晓得往内呀!总觉得别人的不是,没有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回光返照,这个人就是觉悟的人,别人不能接受我,不能容纳我,好像是人家都睢不起我,就贡高我慢,殊不知回光一返照,原来自己跟他没有两样,但是自己表现出来的,不觉得自己没有把别人看在眼里,反而说人家没把我看在眼里,诸位要冷静去想想,你就会知道,所以会修行的人,你像这个华严经,这个末会,末会是正,行之后就是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怎么样学习呢?拿六尘境界当一面镜子照自己,所以他一生圆满成功啊!照自己呀!看别人想自己,看外面境界想自己,所谓回光返照,他没有别的本事,本事就在此地,我们这个心往外跑,不知道回来,一部楞严经教给我们修行的秘诀,就是回头。所以佛门一般寺庙,那个山门,山门背后常常写着回头是岸,几个人肯回头呢?那一句话的用意很深啊,回头在那里回头,念念回头,眼从色尘里头回头,耳从声尘里面回头,鼻从香尘里面回头,舌从味尘里面回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知道回头呀,不可以随尘流转,那就麻烦了,那就是凡夫,圣人没有别的能力,能力就是知道回头,念念回头,这一回头,实在讲,楞严二十五圆通,虽然末后特别强调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你仔细去看看,那一位菩萨,不是用的这一个原理原则呢?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样,返闻寻根,转过来呀!转过来心就清净了,转过来就得定了。所以信心清净庄严佛土,我们常常回向偈里面讲,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香花不能庄严啊!幢幡不能庄严啊!那都是假的,清净心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如是,所以经上讲的我们能信得过,不是普通条件去的,一念清净,一念净信,只要这一念就行了,这一念在什么时侯呢?这一念在往生的时侯,非常可贵啊,就好像我们开保险柜,对号码锁一样,一下对中了就打开了,那叫相应啊!要在临命终那一刹那,一下就相应了,就往生了,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在临命终那个一念,会不会相应,会不会清净,所以平时要训练,平时念佛就是训练,训练到,于什么时侯有把握呢?平时也清净了,那这个人就有把握了,一生训练没有到心定,没有到清净,那就真的要看缘份了,临命终时,假如头脑还很清楚,有同修道友帮助你,助念,助念是什么呢?是提醒你,所以助念的功德利益最大,那是关键的时侯,提醒他,他一下觉悟过来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这一念相应,他就往生了,所以人临命终时,最好家亲眷属都隔离,不要让他看见,看见什么,亲情难舍,这一念,这个舍不得,那个我还没看见,那完了,为什么呢?心不清净就不能往生,念一辈子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临终那一念不清净,这是关键的时侯,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可以相信,从这个理上来推想呢?他不是虚妄的,但是他的清净那个纯度,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光莹如镜,这一句是形容他清净的纯度,清净像一面镜子一样,这是讲的依报,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山河大地,一切万物,当然它放光,光明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个光明照得太远了,这一句我们能够相信,在我们今天科学的领域之中,太阳的光很强,但是它确实是有距离的,就是太阳系里面到海王星,冥王星,看到太阳也像一颗比较亮的星星一样,为什么?距离太远了,极乐世界一切万物的光明都能够遍照十方世界,说老实话,科学家不信,为什么呢?找不到证据,特别是在物理学上找不到,没有依据,这大概是赞叹的吧,科学家当然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物质,你在物理上找不到,它是什么呢,心性的光明,这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探测到的,本性光明,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当然是遍法界,怎么晓得西方世界是性德之光呢,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过,依报随着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是正报,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环境,也是性德变现,这一个理论,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读到,这个是有理论,事实作根据的,所以光明遍照法界,所以法界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不但照啊!彻照啊!彻照是没有障碍,这个叫彻照,太阳光虽然照,普照不是彻照,为什么呢?我们盖了房子,在房子里面就照不到了,所以不是彻照,彻照没有障碍,这是指依报光明之德用,依报光明的德用,就是自性的德用,诸佛世界众生睹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有的众生,你只要见到,见到佛光生稀有心,稀有心简单的说就是道心,如果说的更具体一点,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羡慕之心,换句话说,就启发他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是佛用光明来接引,西方世界的光明不可思议,光中化佛,这个经上常常读的啊,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又说法,那么说这些法是不是极乐世界的光明呢,当然是的,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事事无碍的境界,像前面讲的那个行树,在这个观无量寿经讲的很详细,宝树的放光,光中现佛刹,刹中又现佛菩萨,佛菩萨说法,佛说法菩萨围绕,光中所现的,那么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这光中所现的呢,世尊给我们说的这些经典是不是光中所现的呢,不可以说不是呀!为什么呢?理上讲呢,完全能符合,所以这个光明,有缘的人就见到了,缘深的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确是光中化佛,不但在中国历代有人见到,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像这个初祖慧远大师一生就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历代念佛人,在家出家,见到这个瑞相多,今人也有不少见到的,有人见到阿弥陀佛的,有人见到宝树莲花的,这是有同修来告诉我,绝对不是妄语,见到之后信心增长,这是善根,我们没见到,这没见到不是佛光没有彻照我们的身心啊!佛光的确是彻照,可惜我们自己本身障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心不清净,心清净就见到了,感应道交啊,见到了怎么样呢,见到了你也不要喜欢,你这一喜欢就着魔了,要见如不见,知道这是事实,增长信心,努力念佛这就对了,不必到处去宣扬,到处宣扬那什么?你已经着了魔了,这是一类,第二一类呢,佛的形相就是光明,我们供养阿弥陀佛,供养观音菩萨,无论是铸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画的像,也都是光明,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这个净土五经,乃至于古德对于净宗经典,阐扬的文字,也是佛光,那么像现在这个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也不例外,这都是西方世界依正光明彻照十方,众生有缘遇到,遇到佛像,遇到经典,遇到讲席,像讲经的道场,你听了之后心里能够生欢喜,这都是佛光彻照,接触之后,生稀有心,西方净土实在讲要不读华严,很难体会,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不思议境界,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大小相容,广狭自在,一毛一尘,毛,正报最小的,譬如身上寒毛,微尘是依报最小的,一毛一尘,悉皆彻照十方,所以众生真正见到了,善恶业缘无不消除,过去灌顶法师所说,一切众生业习障重,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掉,我们相不相信,你要把这个无量寿经,弥陀经,莲池、蕅益大师这些注疏细细去念念,就相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心那里还会有业障呢?一念相应一念生,净土里面没有业障,没有染污,可是这个关键是要念得相应,那么我们就要问什么叫相应?这个也讲的很多了,最简单的与清净心相应,与清净愿相应,与清净行相应,自己的心,心就是信心,信愿行统统清净,也就是说信愿行里面都没有夹杂,都没有疑惑,这是跟大家讲的最简单,最扼要的,这样念佛,这样修行,功夫就得力了,这才是稀有之心,心里面就包括了愿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再看底下一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那么这一愿和上面的一愿,就是香光普摄十方众生,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上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庄严,你只看到香光庄严,这个人一定是念佛修净土的,香光是从这来说,也是从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上来的,前面说光摄十方众生, 这香摄,那么在佛门里面,我们供佛决定少不了香光,我们供养佛像,供养灯烛,这是光,燃香这是香,说实实在在话,这个法门确确实实古德讲的没错,无量法门殊途同归,最后统统归净土,为什么呢?香光天天在摄受你。光,浅而言之,代表心地正大光明,代表这个,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自己能够牺牲,能够叫别人得到帮助,特别在这个光当中,显示的像油灯。像蜡烛放光照别人啊!这越烧越烧到最后就烧尽了,这个就是舍己为人,他表这个意思,现在用电灯,当然电还在消耗,不不太容易看见,最容易看见,蜡烛,最容易看见啊,因为它烧的时间短就烧尽了,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学佛的人应该是如此,要能够牺牲自己,光代表慧,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五分法身香,香代表什么呢?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脱,代表解脱知见,它表这么多法,所以我们燃香或者闻到这个香,就要想到我们修行人修什么呢,修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修这个,因此你要知道,燃灯烧香不是照佛菩萨的,也不是给衪们闻的,是提醒我们自己修学,就怕忘掉,忘掉怎么样,你就中断掉了,你的功夫就不能够相续,时时刻刻用种种方法来提醒自己,因此佛门里面所有一切的设施,就是一个单纯的目标,提醒自己,不要迷,不要邪,不要染污,作用在此地,那么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因为它是性德,它还有香气,我们这个世间的珍宝,金、银、砗磲、码瑙,我们是宝物有光彩,但是光彩不是自己发的,是由光照到那里反射的光,所以不是自己发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本身放光,我们这边的宝没有香气,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放香气,这个不可思议,光是性德,香也是性德,我们再想想自己三天不洗澡,身上放臭气,臭气怎么来的,臭气是业障,所以是贪嗔痴的味道啊!你们都不晓得贪嗔痴慢疑,这是烦恼,烦恼是什么味道,你有几天不洗澡,闻闻,烦恼的味道就闻到了,所以香气是本性觉悟所放的,臭气是本性迷了以后,把那个香的变成臭气,其实香臭不二,怎么转变呢?就是迷悟转变的,那么极乐世界这个环境,我们也能够理解了,下从地际是从地层的里面,不是地面,地际是地层的里面,这个就说的很深,因为西方世界地是透明的琉璃之地,透明的,地下面都看得清清楚楚,上至虚空、宫殿,宫殿有在地面上的,有在虚空的,我们在观经里面,观经像这些讲的很详细,讲的很多,楼观、池流、七宝池、八功德水,华树那更不必说了,这是列举几种,国土所有一切万物,这一句总括所有的依报的物相,皆以无量宝香合成,这个宝香刚才说过了,是性德宝香,其香普熏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