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这个弥陀看到了也很难过啊!所以底下两句劝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的修学,不但在此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要认真用功,为什么呢?早一天圆成佛道。

  “离欲生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是戒、定、慧三学具足,‘离欲’是戒学,‘欲’是欲望,要舍弃,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掉,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也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执着就是没有离开,要统统放下。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就如同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为什么呢?如果你要不放下,这个法就是执着,纵然我执断掉了,法执犹存,你不能见性,变成了所知障。所以法也要舍,六祖大师说的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清净心中,本无一物,你还有一个佛法在,佛法就把你清净心染污了,佛法就好像清洁剂一样,是帮助你清除污秽的,那个秽垢的清除掉了,好了!清除掉之后,这个清洁剂还在,它又变成染污了,脏的东西洗掉之后,这个清洁剂也不要了,那才叫真正的干净,否则的话,又被染污了,这一点我们要记住,要知道。所以要彻底离欲,世出世间的一切欲望都没有了,心地真正清净,‘生正念’,生什么?生正定啊!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什么呢?是自性本定,不是修来的,修来的定是有得有失,那个会失掉,性定不会失掉,因为自性本来具足的,那么这个地方,他没有说定,他说正念,这个用意就很深。甚深的禅定,怎么个修法呢?念佛就对了。所以这一句佛号就是甚深的深妙禅啊!因此我们才真正觉悟到,除了念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这是正语,八正道里头的正语啊!除这一句之外都叫废话,讲经也是废话,唯独念佛是正语,密宗里面讲的真言,这真实的,唯有思惟弥陀功德,忆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叫正念,这叫正思维。不思念这一些,思念别的,全叫打妄想。换一句话说,你要想呢?想这一部经,这一部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所讲的境界、所讲的教训,常常想这个,这叫正念、正思惟,想别的统统妄想,不但想世间一切事是妄想,想佛在其他经上所讲的也叫妄想,为什么呢?比起这一部经,那些经不是圆满真实,它跟世间法比它是真实,跟这部经一比,它就不是真实了,再把它比下去了。所以这一部经是第一真经,从这里是正念、正思惟啊!‘净慧修梵行’,清净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呢?断疑生信,成就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净念相继’,那是净慧。如果没有慧,他就不会念了,他就不会‘相继’了,‘净念’你有怀疑不净,你有夹杂也不清净了。所以不怀疑、不夹杂那是净念,‘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所以‘净念相继’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老实念佛’。‘梵’是清净的意思,你身、语、意一切造作,自然就清净了。所以这个两句,不但是自己表现在生活当中的仪态,心净仪态。同时也以这个利益诸群品,佛这样做,这样教众生,我们也这样做,也这样教众生,如佛度一切啊!下面是第六首: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那么这个以下,要说教学的仪式,也就是教化众生的方法、作用。那么开头这个两句很重要,明白的告诉我们,佛法是要依据智慧,不是感情,决定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是迷、是执着,是决定错误。感情用事,你所造的是六道轮回,一定要把感情转变成智慧,也就是我们世俗所说的理智啊!待人、接物、处事,都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这个两句就是这个意思。‘十方刹’这是平等,十方无量无边刹土,我们要有理性,平等的与一切众生接触,我们把这个范围缩小了,我们在这个地球上,这个地球上有许多各种不同的人种,许许多多不同的国家民族,许许多多不同的背景,乃至于宗教、思想都不相同,这就是十方历史,我们要以理性与这一切众生接触。什么叫理性呢?前面讲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净而不染,用这种心,来跟大家接触,这就对了。所以这里学了就要用,学了会用,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生命,有目标、有方向、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有幸福,才有快乐啊!从这而来的,这个的的确确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没有这个经的开导,我们实在虽然有,迷而不觉,不知道啊!‘消除三垢冥’,‘垢’就是今天讲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于生理的污染,这个污染严重了,人那有不生病?这一部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切的污染,一切污染当中,最严重的是贪、嗔、痴,这叫三毒。无论是对于世间法或者对于佛法,都要永断贪、嗔、痴。要知道贪、嗔、痴的害处,我们无始劫来,生生世世修行都得不到一个结果,病根在那里呢?就是在贪、嗔、痴,都是被它害的了。所以要晓得,这是我们真正的病根,必须要拔除。‘冥’是无知啊!是无明。换句话说,对于事实的真相搞不清楚啊!宇宙人生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是非?这是‘冥’。冥,无知啊!迷惑颠倒。佛门常讲的业障,三垢是业,无明是障,‘冥’是障,‘消除三垢冥’就是消除业障,种种业障都消除了,然后才能够‘明济众厄难’,‘明’是明显,‘济’是济度,超越、超过去了。好像过河,我们有了船,可以济度到彼岸了,一切的苦厄、一切的灾难,都能够免除了。怎么个免除的呢?诸位要晓得,厄难是过报,果报怎么产生呢?因缘而生的,我们在过去生中,或者在这一世当中,造了种种恶业,这是缘,过去生中的习气,无明那是因,这一生当中,还是迷惑颠倒,还是三毒、无知,那么当然要受种种苦果了,受这个苦报。如果我们今天真的觉悟了,明白了,果然能够把贪、嗔、痴断掉,依照这个经典的方法,一句弥陀念到底,过去虽然有恶因,这一生不会有恶报了,这一生没有恶报,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都不受恶报了,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缘,这虽有恶因,没有缘,因此它不受果报。那么这里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在‘明’,从事上讲明显、明白;从理上讲是这个人有智慧、有觉悟、有慈悲。智、觉、慈是光明,一个人的心,真正充满了大智、大觉、大慈,他身放光啊!这个光就心光往外面透露,一切妖魔、鬼怪、邪神不敢接近。所以念佛人,有的人跟我讲,还被鬼欺负,那他这个佛怎么念的?我不晓得。念佛的人,鬼还欺负他?口里有佛,心里没有佛,心里面就没有智慧、没有觉、没有慈。所以鬼神都瞧不起你,都欺负你,心地真的光明正大、清净、慈悲,鬼神恭敬,这是我们晓得。所以消除业障,什么方法消业障最有效呢?念佛。说实在的话,任何经典、任何法门统统消不了的业障,念佛法门能消,念佛法门没有消不了的业障,那要是念佛还消不了,你念的不如法,你念的不相应,你如果真正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来念,无论什么样的业障?没有不能消除的。所以,这个无量寿经要认真去研究,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套一句外道的话说,我们就真的得救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五十二卷(二次宣讲) B2…5…52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一面,第五行,偈颂第七首看起。

  “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这个两首是一段。前面说到,弥陀给予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世尊为我们介绍,愈说愈清楚,愈讲愈具体,这一些不但使我们对西方净土生起仰慕之心,实实在在也是我们自己修学之处,我们不但心愿像阿弥陀佛,我们的德行也要效法弥陀。那么第一句是讲离苦,‘悉舍三途苦’,这是济众厄难的具体说明。那些厄难呢?三途六道,尤其是三途,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三途果报的来由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将来会不会堕三恶道?那你就冷静地想一想,我贪、嗔、痴、慢这个烦恼还起不起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心里面还会常常起贪、嗔、痴、慢,那么换一句话说,你将来就必定堕三途。贪心重的饿鬼道,愚痴重的畜生道,嗔恚重的地狱道。这是十法界构成的条件,佛在一切经里面讲的很多,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记住,常常拿佛的教训来检点自己的心行,我们心里面还有没有这些东西?如果有这些东西,自己就晓得,我们将来是要堕恶道的。这个一定要警觉,我们在往生传看到宋朝莹珂法师,他就是三毒习气太重,这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能够反省,自己知道将来一定堕地狱,自己晓得,知道地狱苦,这就恐惧、害怕,这才求同参道友,有什么方法能够救他?使他不堕地狱。诸位晓得,这不堕地狱,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第二个办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你不堕地狱的?不可能!所以同参道友就取往生传给他看,他看到这些念佛往生的人,心里面非常感动,自己下定决心,把寮房的门关起来,死心塌地的念佛求生净土,不吃不眠,念了三天,这个人心地真诚,真诚就有感应,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寿命还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后你临命终时,你再来接你’。莹珂法师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外面的刺激,一定会造罪业,再有十年,不知道造了多少的罪业?那怎么能往生呢?我十年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佛听了他的这个请求,也就答应他了:‘好吧!三天以后,我再来接引你,可不可以啊’?他说:‘行!’三天以后他真的往生了,这个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这是一个心里面充满三毒,破戒的一个出家人,他能够自救自度,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晓得将来果报的恐怖,这才坚定信心,求生净土,三天成功。‘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没错啊!不骗人哪!

  那么,我们今天念佛,念了多少年?连个消息都没有,说老实话,口是心非啊!口里面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心里面对这个世间贪恋,舍不得离开啊!人家念三天,把阿弥陀佛念来,你念了三年,阿弥陀佛也没消息。所以,这个统统在心地不虔诚,从什么地方知道不虔诚呢?这个自己也明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搞人我是非,张家长、李家短,这一种心,怎么能够与佛感应呢?那就是古德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啊!没有用!念那个佛号没用处,不相应。像莹珂法师,真正下了决心,这个世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与我不相干,统统舍弃了,这心清净了,这一向专念哪!本经里面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我今天修学,虽然大家在听经,每天也在念‘无量寿经’,一天念多少遍?相不相应呢?不相应!就是你烦恼、忧虑、分别、执着、妄想没有能够舍弃掉,你的苦离不开,离不开你将来还要苦,比现在还苦,这是值得警惕的。那么,这个经实在真的是教我们离一切苦难、消灾免难的不二法门。只要把这个理论参透,依教奉行。那个莹珂法师是好例子、好榜样啊!三天永脱苦海,永离厄难。

  底下一句:‘灭诸烦恼暗’,这一句就是代表我们常讲的业障,消业障,消灭业障啊!前面有一句我们上次念过的‘消除三垢冥’,那是讲的消业,这个地方够进一步了灭业,不但业消除了,彻底把这个业障灭掉了。凭什么呢?佛的大愿加持,就是阿弥陀佛不思议的愿力功德加持。使我们的烦恼,‘暗’就是无明。这是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暗’也就是妄想,妄想是暗哪!‘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这两句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智慧眼是五眼之一,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有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这个智慧眼就是慧眼、法眼、佛眼,五眼说一个,其他的是省略掉了,五眼统统都得到啊!那么五眼他为什么不说法眼、不说佛眼,单单说慧眼呢?因为前面一个消业,一个灭业,消业、灭业靠什么呢?要靠智慧,这就是戒、定、慧。智慧现前,不但消业而且能够灭业。‘获得光明身’,光明身是法身,身业清净,这就见性了。跟《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