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⒒邸V腔巯智埃坏刀夷芄幻鹨怠!竦霉饷魃怼饷魃硎欠ㄉ恚硪登寰唬饩图粤恕8独阊暇飞辖驳模骸患俜奖悖缘眯目峭木辰纾飧鼍褪敲餍募浴D敲矗纱丝芍诿啪褪庆冢氪锏秸飧瞿勘辏嗟辈蝗菀祝谝灰约赫嬲巧细牵拖窳娲笫υ谔尘锩娼驳纳仙细耍仙细嘶挂龅秸嬲纳浦独吹鹘蹋约夯挂旅途拍艽锏秸飧鼍辰纭N颐窃谔尘峡吹剑娲笫σ簧袒谏吣辏У娜瞬幌檬羌盖Ъ竿蛉四模≌嬲С傻模缘模挥兴氖鋈恕U庠谥泄谑防锩妫涨熬螅魏我桓鲮υ谒掠姓饷炊嗫虻娜耍郧懊挥泄嬉院笠裁挥屑焦W钍馐さ囊仓凰氖鋈四模∪吣甑慕萄О。】杉梅浅7浅D选D敲淳蛔谀兀烤褪且痪涿牛飧鋈菀装。〔槐厣细牵较孪赂耍薹颉⒂薷径寄艹删汀K删褪裁囱木辰缒兀扛钗凰担材艽锏秸飧鼍辰纾駛勑槔戏ㄊΩ颐墙玻黑邢蟹ㄊυ缒昴歉鐾降埽蝗鲜蹲郑钦娴氖歉鲇奕四模∈裁炊疾换岚。≌庖痪涿滞用拍盍巳辏尤徽咀磐ぶ敝粒叩氖焙蛘咀抛叩模吡艘院蠡拐玖巳欤人氖Ω咐刺嫠旌笫拢颐且饰剩飧鋈耸鞘簿辰纾烤龆ㄊ巧仙掀吠陌。∷臼裁矗烤褪且痪涿牛痪涿拍芄坏缴仙掀罚殴Φ虏豢伤家榘。】上У氖窍嘈诺娜颂倭耍嬲芟嘈牛蔷褪谴笾腔郏蟾5隆P诺娜耸侵腔郏夏罘鸬娜苏馐谴蟾5掳。∧敲茨悴幌嘈拧⒉豢夏罘穑惶斓酵砗悸蚁耄墙性煲担蔷兔痪攘恕?br />
  底下这两句是得乐,离苦就得乐了。明心见性,见了性有什么好处呢?这两句就把这个好处给我们说出来了。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这个好处就是佛教常常标榜的‘离苦得乐’,永远离开恶道了。此地讲的恶道,并不是讲的三途,你要把它看做三途,那就错了,这个恶道是指什么呢?指阿罗汉以下的,不但这个人天是恶道,阿罗汉、辟支佛也是恶道。为什么说恶道呢?没有见性嘛!所以此地这个恶道意思非常之广,权教菩萨、二乘、六道统统包在其中。因为这些人比起菩萨,那他是恶道,菩萨才是真正善道,明心见性,永远不会做错事情。没有见性还会做错事情,像阿罗汉以上的,会做错事情,他虽然没有罪,他有过;他有过失,起心动念,造罪的那是罪业,没有心,无意当中的这个过失造的罪业,那是过。所以过就轻了,罪就重了。罪是有意造的,过是无意所造的,这个里头有轻重差别啊!见性的人,永远没有过失了,为什么呢?他处事、待人、接物,他用的是真心,真心没有过失,真心是什么心呢?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嘛!他怎么会有过失?这才真正‘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这个善趣是指什么呢?是指成佛之道。不是指三善道,三善道还是恶道,这个道是成佛之道。所以这才叫做真正的善趣了,那么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儒家‘止于至善’,究竟那个‘至善’是什么境界?没说出来。佛法里头才真正把这个至善的标准给我们说出来了,‘至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至善’就是究竟圆满的见性。所以分证位的不能算是至善,他上面还有,一定是圆教的佛果,那才叫做真正的至善。如果在一切环境里面来讲,西方极乐世界是至善,为什么这个环境至善呢?这个环境里面,没有退堕之缘。所以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一生决定成佛。这环境的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所以这个两句它的境界,我们要把它认识经楚。那么这是指的自己得的利益,自己得利益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所谓是辗转教化,这才能真正报佛恩。本经的经文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孝于佛,怎样对佛尽孝道呢?怎样才能报答老师的恩德呢?只有一个方法,弘法利生,佛与祖师的心意就是要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究竟得度。这是佛祖的本怀啊!我们能把这一桩事情尽心尽力做圆满了,这就是孝于佛、念师恩哪!背师叛道,戒经上有,果报都在阿鼻地狱。背师是背叛老师,不肯接受佛的教训,这叫叛道。依着自己意思去做,不依佛的教训,这叛道,果报都在阿鼻地狱。因此为了报佛恩、为了报师恩,那一定要: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这个两句了不起了。这个不是把普通的东西布施给众生,是无上的法宝。世出世间所有珍宝跟这个相比都比不上。为什么呢?这个法宝能教你一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决定不是假的。所以这个宝就非常非常殊胜了。‘开’是开示开演,‘开’是启发的意思,有众生不知道,你要为他开示;‘示’是指示的意思。你要把这一个大事因缘告诉他,指陈给他。这是什么呢?法藏。法藏一般来说,‘法’是法性,‘藏’是含藏,法性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所以称为‘法藏’。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什么?法性就是我们的自性。那么这是佛在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但在此地呢?不是这个意思,比这个意思还要精彩,我们讲法性含藏一切万法,这法性究竟是什么呢?是我们自性,我们自性在那里呢?怎么说也不说不清楚,讲的太抽象了。本经的精彩就是落实了,这个法藏就是这一本‘无量寿经’,你能够把这一本‘无量寿经’,为一切众生讲解清楚,讲解明白,介绍给他,推荐给他,这就是‘为众开法藏’。所以这个经,比其他的经好啊!就好在此地,其他的经讲的是抽象,这个经讲的是踏实,就是指这一本经。‘广施功德宝’,我们就晓得‘功德宝’是什么呢?‘功德宝’就是这一句名号啊!这是功德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啊!你只要老实的执持名号,像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也就是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我刚才说过,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徒弟,三年念成功了,他凭什么?说实在话,就是这三句话他做到了,他不怀疑、他不夹杂、他不间断。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念了三年,他就成功了。

  所以你们念佛,今天下午有些同修来,我们要搞一个念佛会,没用处啊!念佛会不能往生,为什么呢?一定有间断、有夹杂。谛闲法师那个徒弟是一个人,一个人自己修行,跟一切人都不往来,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所以三年他能成功,你们如果是有几个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标不是真正相同,真心了生死的,一定杂心闲话,杂心闲话就夹杂,夹杂当然就间断,这一定的道理。既夹杂是又间断,你的功夫不纯,很难有感应。所以说,纵然有道场,道场人数,说实在话,是愈少愈好,不要搞热闹,搞热闹那是三途六道,还是搞的三途六道很热闹,果报不堪设想,学佛最重要是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所以要牢牢记住,一个人要怕懈怠,所以说,大众在一块依众靠众。是的,现在众生烦恼、习气太重了,靠不住,那从前那个大众是可以靠,依众靠众,现在的众,不能靠啊!一靠就靠坏了啊!那自己业障又重,那怎么办呢?有方法!这念佛的录音带,台湾现在造的这个念佛机,是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识,这个东西帮助我们太好了,为什么呢?它不会打闲岔,它不会讲是非,它只教我们念佛,耳机挂在身上又不妨碍别人,自己烦恼、妄念多了,声音开大一点,声音一大了,把烦恼都压掉了,就没有了。心地清净,就开小一点,一句一句跟着它念,那这个就跟大众就是依众靠众,这就真正靠得住,这现在人靠不住了啊!人烦恼习气很重,确实对我们都是障碍,都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是恶知识,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还是一个人老实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念佛,除了我们的工作,工作的时候呢?用头脑的工作,就是要思考的,我们把念佛放下,我们办事,事情办完了,马上就念佛,不用思考用体力的,那个一点妨碍都没有,一面念佛,一面可以做工作,并不妨碍,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烦恼念掉了,把无明念掉了,这就宝啊!我们自己得到法藏,得到功德宝,我们马上转施给别人。所以诸位同修,这最近我看大家很发心印经布施,做这个录音带布施,好!但是你们要晓得,经典跟讲经、读颂的录音带,他的效果只帮助你起信、发愿,真正讲到修行呢?就是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能间断,那你就知道布施念佛机的功德,比前面那个还要大啦!那么这个两句,你想想看,确确实实很踏实,我们知道该怎么样去做。‘广施’用平等心布施、清净心布施,没有一切分别、执着。

  这个下面,第九首、第十首,就是我们常讲的,我们的心愿、德行要向佛看齐;要学佛,要学得跟佛完全一样。

  “如佛无碍智”。

  这是愿自己跟佛的智慧相同。‘如’就是一样,希望我的智慧跟佛没有两样,佛有无碍智,我也有无碍智。我今天为什么样样都有障碍呢?障碍是来自妄想、执着。你有妄想、执着你就有障碍,你离开妄想、执着,你障碍就没有了,这是智同佛。

  “所行慈愍行。”

  这是慈悲同佛,佛是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怨亲平等,这叫大慈悲,世间的人慈悲不是大慈悲,喜欢的人就对他慈悲,不喜欢的人就不慈悲了、不平等了,所以他的心就不清净。清净、平等的慈悲才叫做大慈大悲。希望我们自己的慈悲也跟佛一样,永离妄想、执着,清净、平等的慈悲。


  “常作天人师”。

  这一句是讲行同佛,行是行业,我们现在称为行业,你在这个世间,是干那一行的?佛是干教师这一行的,佛是老师,教师,教化众生的。所以我们也学佛,我们行同佛,实在就是教化同佛。佛示现在世间,他是生在帝王之家。那么换一句话说,命中注定他要做国王的,他把国王舍弃掉,去当老师去,当一个教师,这个教师,他是个纯粹义务的教师,只尽教学的义务,不讲报酬的,没有报酬的。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应当学习,希望跟佛相同,这一点说起来也实在是很不容易。一切众生遇到佛的这个机缘很难,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啊!遇到佛有什么好处呢?决定得度。佛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的善巧方便。我们众生,佛见到了,佛知道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是干些什么的?佛都知道,不是一世、两世、三世啊!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佛都晓得,你在那一道受什么样的身?做些什么业?统统晓得。因此佛给你说法就契机了,换句话说,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那有不得度的?所以这是见佛得到的大利益,大利益当中最殊胜的利益就是成佛。我们是凡夫,遇到佛,我们也成佛了,跟他一样了,这个利益是第一殊胜,这个利益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所以我们称佛才称大师,天人师啊!一般人当不起啊!不但是凡夫当不起,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当不起。我们今天自己是什么料嘛?怎么敢跟佛看齐?诸位同修知不知道这个事实呢?我们今天自己虽然是不成材料,但是承蒙阿弥陀佛宏愿功德加持,这一加持把我们的身份就提高了,也跟佛差不多啦!佛教一切众生一生成佛,教他什么法门?信、愿、持名。我们今天也把这个法门教给一切众生,如佛度一切嘛!没有什么两样嘛!佛教的是信、愿、持名,我教你也信、愿、持名。我跟佛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嘛!所以自古以来净宗的祖师,后人都尊称为大师,就跟佛没有两样。所以毗卢遮那如来教文殊、普贤等觉菩萨,教他成佛用什么方法呢?信、愿、持名,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方法。换句话说,也就这么三个条件。谛闲法师教他那个徒弟,也这三个条件,那跟佛没有两样,完全相同。

  这才“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这个三界雄是讲德行,德同佛。‘三界’是讲的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雄’是英雄,英雄的定义是什么呢?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办,这种人我们就称做英雄。所以佛是三界的大英雄,佛讲经说法的讲堂,称为‘大雄宝殿’,这个‘大雄’就是大英雄,这大英雄在那里布施功德啊!‘殿’是个场所,布施功德宝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