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再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修行,这叫功德,功德是指这个。人要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愚痴,这是无明啊!这个人没救啊!佛来也救不了他,在佛法里面叫‘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没有善根的人。所以没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过错,都是以为自己是对的,没有过错。诸位要晓得,没有过错在这个法界里面只有一个人,成佛。圆教的佛没有过错,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等觉菩萨还有过错啊!他天天还要思惟他的过失,改过自新。我们距等觉相去远之远矣!居然觉得自己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两种人,一种成佛,一种是一阐提。那么他不是佛就是一阐提,一种是真的没有过失,一种是有过失死不承认。这是地狱种子啊!造作一切罪业,自己不晓得,三业里面先口业,这有道理,为什么呢?口过失最容易犯,口过犯得最多。所以这个经文的顺序都有很深的很深的意思。其次是身业: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律是戒律,仪是威仪,戒律在佛法里面归纳起来: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同修不邪淫,身业的三条重戒,如果把这个戒律的意思,持戒的意思扩大,就是守法,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统统要遵守,这是属于身业。仪是威仪,威仪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礼貌、礼节。不失礼,这一点现在也相当困难,困难在那里呢?这社会几乎大家都不讲礼了,我跟谁讲礼呢?我要跟别人讲礼,人家还觉得怪怪的。可是不能不懂礼,我们俗话也常说:‘礼多人不怪’。这也是真话,对人要有礼貌,最低限度,这个李老师给我们编的小册子:‘常礼居要’,要多多看看,要多宣扬,这个小册子,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经典来看,当作经典来宣扬。我好像看到有同修用这个图画,彩色的图画把它画出来,而且还有注音,不但这个书我们大量的要印,更希望能够把它做成幻灯片,做成录影带,普遍流通,国内、国外都要大量流通,以补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不足,及学校教育之不足。这个功德绝对不亚于流通《无量寿经》。为什么呢?没有这个基础,《无量寿经》没有用处啊!《无量寿经》大家能够天天念,念了为什么做不到?没有这个根基,这是属于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教育的最基础的教育,我们要能够觉悟,要能够体会到这一个层次的重要性。我们开始来做,我们一做,就有很多人跟着我们做,这就能把它带动。像《无量寿经》,我们这几年大力的提倡,现在有很地方,他们自己印,到处有很多人都在讲,好事情啊!我们听到非常非常欢喜,他们有讲经的地方,没有经书,我们都提供,我们赠送经书去,希望讲的人愈多愈好。所以这个礼节很重要,这个失礼自己不知道,自己不会觉察,别的人看到你恶心,讨厌哪!使人家对你是敬而远之,不愿意跟你接近,见面虽然不得罪你,,不愿意亲近你,尤其是佛弟子,佛弟子的责任,要把这个佛法介绍给大众,那么叫大众看到自己敬而远之,你还有什么能力把佛教介绍给他呢?所以佛法四悉檀第一个,世界悉檀,意思是什么呢?令一切众生对你生欢喜心,喜欢亲近你,你才有能力把佛法介绍给他,这个道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们从小念书,那个老师我喜欢他的,特别听他的话。同样讲的话,不喜欢老师讲的就是不理,就是不肯接受,他就不一样嘛!可见得世界悉檀很也道理啊!首先要叫大家欢喜,尊重你才能够与一切众生结法缘,如何使人家对我欢喜尊重呢?真诚!前面这一段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真正明了、真正能做到,你在这个世界走遍任何地方必然得到大家的欢喜、爱载,这个就是我们常讲法缘殊胜,那个法缘从那里来的?从这儿来的啊!你对待别人心里想的是一套,嘴巴里讲的另外一套,没有拆穿之前大家还对你不错,一拆穿之后大家对你,马上就远离了,你以后再说什么好话,人家也不听了,为什么呢?你有前科的纪录在,你有一个不诚实的纪录在,那要再建立信心,很不容易,相当不容易,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在中国社会因为大家都说谎话,好像是无所谓,成了习惯了。可是你到国外就麻烦了,美国对于这个诚实,在德行里面,他列为第一,凡是发现你有一次欺骗的行为,他以后永远不相信,那么你办事情就非常非常的困难。我们在美国,有些人拜托我们这个机构,希望我们给他作一个证明,使他们能够在美国拿到身份,我们不敢出,为什么呢?如果有一次被查到,以后我们这个机构再向美国办什么东西,他统统不相信了。所以对美国这个政府往来是绝对诚实,决定不可以作舞弊。这个是得到他们的尊敬,他们欢喜,他们能够信任,尤其我们想将来在那边弘扬佛法,凭借什么?就是凭借真诚,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外国人。所以礼节非常非常重要。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一句非常的明显,佛弟子要常常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修学的根本。那么经文到这个地方,这一段是庄严自性,也就是属于自行,末后再讲化他。自己德行没有成就,没有办法教别人,你要教别人,自己先要作一个榜样,要作一个样子,才能教人。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发愿,发愿就是世间法所讲的立志。学佛就是立志作一个好的老师,佛是天人师,既然是老师了,那一定要作到‘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这样才像一个老师,为一切众生作一个良好的榜样,来化导这个社会,达到每一个众生自身的幸福、快乐,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才是一个真正佛弟子,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以这个为我们修学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要实践《无量寿经》。所以这个经的好处,就是在经文不长,容易受持,依照这一本经去做,这一个目标决定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是花报,果报决定往生不退成佛。那是无比的殊胜哪!所以我们认识清楚了,脚踏实地努力去做,不好高骛远,别人给我们说,他有大经大论,无上法门,我们恭恭敬敬,礼敬赞叹:‘我不如你,你程度高,上上根,我是下下根,我学我这个法门’。我们捧他,他很快乐,我不如他嘛!我们很清楚,高是高,做不到啊!我这个不太高,句句我做得到,句句踏实,现在人讲的:‘句句落实’。它不是谈玄说妙啊!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五十六卷(二次宣讲) B2…5…56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三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前面所说的是庄严自得,那么今天读的这一段文呢?这是成就众生的德行,菩萨行,总离不开自行化他。前面佛曾经跟我们说过:‘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着色身香味触法’。那么这个地方就落实了,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从什么地方做起?平常我们所说的,看破放下,实在啦!看破是智慧是学问,放下是功夫、是受用。此地教给我们放下,放下那些呢?‘国城。聚落。眷属。珍宝’。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身外之物啊!
‘国城。聚落’。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的财产,财产里面的不动产,而且包括这个地位、威势。‘国’是说国主,就是从前皇帝,现在讲的总统、院长、部长就是指的这些,这些要能够放得下。‘聚落’呢?是都市、村镇,像我们现在讲的乡镇,从国家的领袖,到地方上这个小的主管,都要能够放下,不要去争取这一些。那么放下,诸位要知道,并不是指事上的放下,是指你心里面不要执着,要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这些职位,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得到这个职位,要尽心尽力为国家、为地方、为大众造福,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你应该的,这个要知道。如果在职位上,没有尽心尽力去做,这就有罪过啊!你说:我事情是没尽心,我人是好人啊!好人也不行,也有罪过。为什么呢?那个职位啊!职责你没有尽到,你个人品德再好也没有用处。因为你的职责没有到,职就是职位。所以古时候,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看到这个职位,都害怕啦!那里敢争取?像现在去竞选,这个太勇敢了,古人看起来,这真是了不起啊!他要去争取这个职位,这个很了不起,古人就是即使有这个学问、这种有能力,人家邀请把职位给他,他还不敢承当,还回避啊!为什么呢?责任太重啊!做得不好,这个就是罪过,惹一身罪过,将来要堕落的,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决定不会去竞选,不会去争取,在我们中国,古代著名的许由,这是个大贤人,好像尧王时代,寻找这个人,找来时候希望把王位让他,请他继承,他听到这个消息,赶紧逃啊!逃到深山里面去,使人找不到他,什么原因呢?就是责任太大,怕自己不能够尽职,将来造一身的罪业。那么大家看小说,晓得诸葛亮,你看诸葛亮,刘备三兄弟,去请了三次,才把他请出来,他没有去托人拜托!拜托!没有去竞争这个职位啊!为什么呢?唯恐自己做不好。所以得到职位的,没有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古人的形容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谨慎,希望把本份的职责做好啊。所以相当不容易,那么此地讲的,叫你都无所著,这个着是没有私心,这个着是私心,欲望啊!那么就是名闻利养的欲望,决定不可以贪图,这是一类。
第二一类呢?眷属;家亲眷属,对待家亲眷属,我们要不要尽责任呢?要尽!这是天经地义,没有办法回避的,前面那个‘国城。聚落’,是有办法回避的,尤其是现代,现代我不竞选,人家不会选我吧!现在容易,不像从前,从前帝王征召,有的时候,还不太容易回避,现在容易回避,这个家亲眷属,不行啊!不能说父母不要了,学了佛了,妻子儿女不要了,这个不可以,这是讲不通的,佛在净宗法门,《观无量寿经》是(三经之一),第一句就教给我们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伦理啊!决定不能够避免,我们那个眷属,怎么都无所著呢?都无所著就是心地清净,事上你要把责任做到,要做到,五伦十义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定要做到,佛法不离世间法,心清净,心里面没有染浊,为什么不染浊呢?因为他知道,这个关系事实的真相,关系的真相是什么呢?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份啊!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个关系他要清楚了,我们关系很密切,搞成了一家人了,疏远一点,就变成亲戚,再疏远就变成朋友了,总而言之,你这个一生当中,在马路上,有个人跟你点个头,笑一笑,前生都有因缘的,看到你不顺眼,瞪你一眼,也是前生有因缘。所以这个关系你清楚。
第二个真相清楚。真相是缘聚缘散啊!没有生灭。因此,他处理在这个社会上与人相处,处事、接物,他心清净,这个都无所著,就是心地清净,不是说都不要啦!那不像话,那佛教,佛法,还有谁敢学啊!都不敢学了。所以心里面不执着,心里头就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那什么都没有了,那变成什么样子了?我想大家都很关心啊!这些拉拉杂杂东西统统没有了,这个心里面充满了光明智慧,这就跟诸佛菩萨差不多了,这样才相应。
‘珍宝’就是物质的享受,代表所有一切的财富,财富你有,命中所有的,我们今生得的这个财富,一半是前生所修的,前世所修的,一半是这一生所修的。前世修的很多,这一世虽然造孽了,他也用不完。所以我们看了很多恶人、坏人,无恶不做的,哎呀!他发大财,他那个财源不断,滚滚而来,原因在那儿?前生修的太多了,虽然是个败家子,还败不完,他太多了,就这么个道理。前世修的少的,或者没有修的,这一生能够积功累德,好好的修,他慢慢就富裕起来了,这一桩事情,诸位可以多多去念了凡四训,你就知道了。袁了凡的福德是很有限的,并不多,可是他学佛之后,得到云谷禅师的真传,他依教奉行,他整个命运改转过来了,本来是短命,他长寿了,命里面没有儿子,他有两个好儿子,命里面财富有限,到以后财富很多啊!的确是有求必应。怎么求法呢?要像了凡居士那个求法,就对了。有理论、有方法,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