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br />
  阿难这个问题是代我们问的,我们凡夫听了世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总免不了有疑惑,因为十方诸佛刹土都有六道,都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单位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都是这样组合的,只不过范围大小不相同,也就是一个大的星系里面星球多少不相等,但是总不出这么一个型态。唯独西方世界很特别,它跟任何一个星系组成都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佛在此地的答覆有些地方是方便说,有些地方是真实说,我们都要能够理解,佛说法总不出二谛;二谛就是随俗谛是随众生;真谛是佛亲证的境界。

  因此阿难听了佛这么一说,实在讲,我们大家听佛说,很可能也有这个疑问,这就向世尊请教了:‘若彼国土’,这是假设,假设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这没有须弥山,那个四天王天在那里?四天王住在须弥山的山腰,它没有须弥山,四天王没地方住了,忉利天住在西弥山山顶,忉利天也没地方住,这个问题严重了。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依何而住’?那么佛没有正面答覆他,佛的答覆是给他一个启示,让他自己去体悟,佛就问了,反过来问他,叫着:‘阿难。夜摩兜率’,夜摩天以上叫空居天,就不是住在地面上的,夜摩上去是兜率,那么到最高,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诸天依何而住?并不依靠地面,不依靠须弥山。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实在讲,他们这个一问一答,这一句才是个主题,西方世界,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在经上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免,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要造业,虽然久远因缘,相遇的时候,业报必定会现前,你没有办法逃避。那么西方世界造的这个业,这是不可思议之业。那么世间人造的善业、恶业,那有不可思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方造的这个业是净业,这个不可思议。

  那么我们想空居天以上的天人,他们所修的是定力,修的定力也叫做不思议业,愈往上面去,定力愈深,但是定力不是一得永得,不是的,它有时候有的,换一句话说,他到一定的时候,他这个定力会退转,会退失,这一退失,他又堕落下来了。所以佛跟我们讲,世间禅定最高的是四禅八定,到第八定生到什么地方?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这个定力能够支持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在我们看起来很长,这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诸位要知道,他要跟无量的时空来比较,这个八万劫的时间很短暂,到八万劫了,他这个定功支持不住了,又要往下堕落,要到什么时候这个定功才可以不会失掉呢?佛讲八定,再要往上进一级,到第九定,第九定呢?超越三界了,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就不会再退转到三界来了,阿罗汉到三界来就是乘愿再来,是示现而来的,那是来度众生的,除了度众生之外,阿罗汉来这个世间干什么?没有必要!所以那是示现,必须到第九定才不会退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这个西方世界,这就称不思议业力,这不思议是指什么?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思议业力,谁知道呢?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超过阿罗汉、超过辟支佛,超过权教菩萨了,再跟诸位讲,真的超过法身大士,你看经后面,不是说行超普贤?普贤是什么人?等觉菩萨。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此地讲的,不可思议业力。我们再往底下看。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你晓不晓得?不思议业包括的范围很多,前面这个不思议,指名号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果报不可思议,指这个。那么佛把这个这一句意思引伸来再问他,这一问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这就是给我们讲,为什么会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六道三途?这里面的因缘果报,都含在这一句之中。宝积经上说:阎罗王告诉这个罪人,凡是见了阎罗王的,那都不是好事,做好事的人,不会见到阎罗王,见了阎罗王,都不是好结果。阎罗王也很慈悲,告诉那些受罪的,他说:我没有能力加一点,加重一点罪我没有这个能力,同样的,我也没有能力把你那个罪业减少一点。阎罗王是执法的人,要加一点罪,灭一点罪,他自己就犯罪。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受罪的人,是他自作自受,自己造作罪业,今天自己见阎罗王,业报自己招感,没有人能够代替。这一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不能够不警惕。那么下面讲: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这个经文到此地,这是这一段最主要的重点。要不是佛为我们说出,前面很容易懂,这一段很难懂,法华经上有一个公案,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出家,舍利佛、目犍连这些都是大阿罗汉,有神通的,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大家看了之后,都摇头,没有善根!没有善根不能出家,阿罗汉的能力只能看到五百世,五百世当中没有修积一点善根,那能出家呢?结果佛看到了,佛就把他收到做徒弟,没多久,这个人证阿罗汉果了,大家非常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佛就说,你们的能力有限,这个人在无量劫前,那他的能力只能看到五百世,那能看到无量劫前呢?无量劫前这个人是个樵夫,山上打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急得没法子,爬到树顶上叫了一句‘南无佛’。就这一句‘南无佛’,经过无量劫之后,到今天遇到我,他这个善根成熟了,一称‘南无佛’必定成佛道,何况是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这经上讲,‘阿弥陀佛’是什么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这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有机会念一声,不管他有心无心?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念了一声‘无量寿佛’,将来必成佛道。‘善根不可思议’,那么我想我们在座同修,不止念一声,不但今生不止念一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晓得念了多少声?怎么晓得?如果过去生中,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我们在这里讲无量寿经,这一个半钟点,你坐不住啊!何况讲这部经从头到尾,你们每天晚上都来听?这就证明过去生中善根不可思议,至少也像阿阇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才喜欢听这个经,天天来听这个经,这是善根不可思议。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此地讲诸佛圣力,专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佛,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很详细,讲得很明白。‘弥陀圣力’是什么呢?是令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一生当中圆满,这个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极乐就是密严世界,这个密严世界是密宗里面所讲的,华藏是显宗所说的,名称不同,是一个处所。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华藏密严之精华。密宗的祖师,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密宗称为金刚手菩萨,在显宗称为普贤菩萨,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一个境界,不是两个境界,是在二种法门里头,二种修学不同的方法,所达到的目标是一个,方向也是一致的,普贤在华严里面显示的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跟文殊、普贤这二大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诸佛世界。不可思议’。我们在普贤行愿品里面,菩萨自念,普贤菩萨自己说: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造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是菩萨回忆过去在因地之中,在没有学佛之前,和我们这个境界一样,与我们境界相同。证果之后,十大愿王从礼敬,称赞称叹,供养,忏悔,等觉菩萨还要修忏悔法门,何况我们呢?等觉菩萨还要请佛住世,还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是请别人讲经说法,请人很难请,请人人家不答应,那不如请自己,如诸菩萨自己劝自己发心,弘法利生,只要真正发心,必定得三宝加持,不要怕自己没有智慧,不要怕自己没有能力,实在讲,能力、智慧是三宝加持的,问题呢?你肯不肯发心?那么这些都是不思议的能力,我们要知道。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这一句是正答阿难尊者的问题,正式答覆他,西方极乐世界那一些众生,这些众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助双修的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他们的‘功德善力。住行业地’,这一句话怎么说呢?见佛得平等身业,什么时候见佛?一往生就见佛了,为什么呢?佛来接引。所以一见阿弥陀佛就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我们现前就得到了,现前得到,你自己不觉得,你没有感觉到,实际上,真得到了。为什么呢?十方世界上至等觉菩萨,我们要问,他怎么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们今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我念的佛号跟他念的佛号一样,平等,可是诸位要知道,除了这句佛号之外,没有一样能够跟菩萨罗汉平等的,没有!只有这一句佛号是平等的。所以大势至菩萨劝我们‘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修平等口业。身、语、意三业,我们从这里下手,那么我再告诉诸位,如果你能够读诵这部无量寿经,念得很熟,经义很清楚,常常念经的意思,常常想经中的境界,你就会得平等意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凡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想念弥陀本愿功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我们也想这个、也念这个,得平等意业。那么身业呢?见了佛就得到了,三业当中先修这两个,这两个都非常重要,为什么呢?那个平等意业离不开口业,口不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绝对不是想弥陀本愿功德依正庄严,不是的。所以口与心相应,决定得平等的行业地了。那么这个就是入如来家,就是住弥陀行业地了,这个住行业地就是住阿弥陀佛的行业地,我们的心行跟阿弥陀佛相同。业是造作,我们的造作跟阿弥陀佛也相同。‘及佛神力’。那么同时你跟弥陀心愿行业都相同,阿弥陀佛的威神加持你,你统统能够得到。因为这个缘故,故能自然安住尔耳,他不须要须弥山,不须要这些东西,这一句是正答。我们再看下面经文,阿难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透露出来了,阿难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

  他明了,他是明知故问,为什么明知故问呢?代我们问的。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他这个问是代我们问的,不是他不知道,他是真正明了。所以这一章经,显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所以然,依正庄严这个经上说得很多很多,这一章经里面把这些理论透露,是不可思议业力,不思议业力非常非常之广泛。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光明□照第十二”。这一章以及底下一章,第十三章‘寿众无量’,两章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也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人事环境的美好,我们这个世间,自古以来人就感叹,这个处事难,处人更难,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非常不容易;古人,人与人当中相处,比我们今天还要好的多。原因在那里呢?有教育,虽然教育没有现在的普遍,没有现在的普及,但是古时候的教育踏实,我们现在虽然是普遍,仔细去观察教育内容,里面的毛病太大太大。古人虽然教育不发达,但是他依然有许许多多补救的方法,因此,能够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那么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机会教育。像我们中国的歌舞、戏剧,早年的元曲,昆曲,演变到明、清的平剧,乃至于地方戏曲,都负有社会教育的使命。所以你看戏剧所演的内容,它有个重点,也就是它精神之所在,忠、孝、节、义,它演这个。里面的内容必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念过书的,常常看看戏,听听唱歌,无形当中统统接受到道德的教育。所以他为人处事,起心动念,他都有个分寸,那读书的人更不必说了。所以中国教育,自古以来这个教育的内涵,就是教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一个家庭,父子的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分得清清楚楚,自己对人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五伦十义,义就是义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就是讲你什么身分?要尽什么义务?你要把你本分事情做好,那个社会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