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慢,绝对不会退转。‘神通自在’是讲往他方世界,他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你每天去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诸佛世界,诸位要晓得,我们在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每一尊佛的世界,我们都曾经住过,你曾经在那里住过,当然就有故旧,亲朋好友现在不认识了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认识,你所遇到的这些亲朋好友,过去世或是冤亲债主,遇到总有缘份,有缘份你跟他说法,他就能接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方世界供佛,应化都是自己化身去的,他有能力、有神通自在,可以变化无量无边的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是化身,诸位要晓得,他的本身法身毗卢遮那佛在华藏世界,报身在实报庄严土,卢舍那如来,都在华藏世界,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是千百亿化身之一,化身来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能力,有能力化身百千亿。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这个两句是讲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丰是丰富,足是满足,没有一丝毫欠缺,想什么就有什么,随心所欲。底下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宫殿”。居住的。
“服饰”。服是衣服,饰是装饰品。
“香花。幡盖。”这个盖就是宝盖,宝盖的用途有二种;一个是防尘,一个是遮阴凉。
“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心里动一个念头,想要什么?东西都现在你面前,自在受用,有许多状况之下是我们过去生中,在他方世界养成的习气,譬如说,现在是夏天,白天太阳很大,我们一出门就想打个伞,刚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念头都还在,一出去,看到外面很亮,打个伞,那个伞盖就现在前面,也不要你用手去拿,习气啊!其实西方世界一片光明,那个光明是清凉的,不像这么热。所以有很多都是过去生中的习气,你这一动念它就会现前,像底下讲的,饮食也是如此,西方世界那还有饮食?不需要了,不需要什么呢?我们初去的人,你看生生世世每一天吃三餐饭,到时候他就会想吃,虽然不要,到时候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起来,餐具、饮食就摆在面前。都摆在面前,想到现在不需要,不需要就没有啦!统统是习气。
“若欲食时”。
心里动了念头。
“七宝□器”。
□器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餐具,餐具是七宝的。
“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这是讲这个人间富贵,在古时候帝王吃饭,那个菜是一百道,不管他吃与不吃,每一餐一定要摆一百道菜,到西方极乐世界动一个念头,这个受用都跟人间帝王一样,百味饮食,这是他的丰满,我们现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想吃好一点的菜肴,实在讲,也很不容易,尤其是现代对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已经不太讲求了,在从前很重视,非常重视,那么虽然不重视,可是千万不能够疏忽,这一点,我在此地奉劝各位同修,你做家庭主妇,不能烧一手漂亮的菜,你的家庭就很难幸福,如果能烧一手票亮的菜,你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为什么呢?他先生不会到外面吃饭,到吃饭他就要回家。所以中国古时候,女孩子个个都会烧饭,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社会问题发生,有道理的啊!所以饮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力量。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念头一动嘛!饮食统统摆在面前,摆在面前之后想起来,现在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从前在娑婆世界,现在饮食不需要了。
“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
一看到这个饮食,他自然就不需要了。
“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这一段都是叙说刚刚生到极乐世界不久,这个习气都还在,还没忘,没忘掉没关系,只一动念,马上这个事就现前,见到事物之后,想起来不需要,这东西都没有了,就化掉了,一切都是变化所作,这些事情在从前我们读起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现在我们逐渐逐渐明了,这是可能的,现代科学里头发现,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虽然科学家发现这个理论,但是究竟怎么样一个转变?不知道!原子弹的理论,是根据这个道理来发明的,可以把物质解放成能量,怎么样将能量再变成物质?就不知道了,就没有法子,如果要有方法把能量变成物质的话,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都不缺乏了,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要用现代科学来讲,它这个科学发展到极处,能与质的转变随心所欲,你们诸位同修听了我说这些话,有没有开悟啊?你们晓不晓得是怎么转变法的?应该知道,一心不乱,你们看到这个世间共产党讲,特异功能,像这个茶杯能从这个,不要动手能把这个茶杯从这里搬到那个桌子上去,什么力量呢?精神力量,什么精神力量呢?一心不乱,从心想,我这个杯子放在那个地方,它就过去,只是心里没有杂念,比起西方世界众生,那个清净的纯度完全不相同。所以能与质的任意转变,什么力量转变它的?不需要机械,清净心,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个我们世间讲,神通啊!所以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都告诉我们修禅定,定能发神通,只要你得到禅定,你就有超过一般人的能力,一般人眼睛看不到,你能看得到,听不到的,你能听得到,作不到的,你统统可以作到,禅定能发神通,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修的是什么禅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三昧就是禅定,他修的是禅定当中最上乘的禅定,最极清净心。所以这个能力现前了,那么由此可知,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奇怪,科学家发现还不知道怎么个转变法?我们读佛经的人都知道怎么转变法?决定不要依赖机械仪器,不需要,完全是清净心,心性的本能,自然转换。这一个道理事实总得要晓得,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庄严的超胜,我们才不致于怀疑,才知道这些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前面讲的食自在,下面再说衣自在。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
冠是帽子。
“璎珞”。
璎珞是我们常讲的装饰品,璎珞主要是讲胸前佩戴的,这些,包括帽子上的,头上所带的,手上所带的,甚至于脚上都有。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
因为这些都是众宝所成。
“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西方世界确实如此,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需要经营,不需要制造。
“所居舍宅”。
下面是讲住自在。
“称其形色”。
你居住的房屋,你心里喜欢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喜欢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这叫自在,随心所欲,不是一样不变的,一样不变就不自在了,你喜欢住钢筋水泥的房子,我喜欢住那个柱子草蓬搭的,那很有味道,各人有各人喜好不相同,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西方世界所不相同的,统统是无量珍宝所造的,这一点不相同,确实一尘不染,清净无比。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居住的环境,宫殿楼阁,上面都有罗网,罗网皆系宝铃。
“奇妙珍异。周□校饰。”
周□校饰,室内室外的装璜,我们今天讲装璜大家好懂,室内有室内的装璜,室外有室外的装璜,奇妙珍异。
“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严是庄严,丽是华丽,庄严华丽至极。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这一段经文都是讲居住的环境,居住环境也是应念现前。再看底下一段,这些经文好懂,统统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环境,我们在这世间所向往的,虽然想啊!想不到,求不得苦啊!想到了,想到了未必能保得住,又有爱别离苦,确实是如此,现在我们试想一想,诸位如果冷静去想一想,我们这个世间,有许多富贵人家,住的处所非常的华丽豪华,仔细一观察,它跟旅馆没有两样,为什么呢?早晨他出去了,夜晚很晚才回来,跟住旅馆有什么两样?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稍微有假期,出去旅行去了,他这豪华的宅舍不能随身,不能够带着走,西方世界不一样,可以带着走,那完全不相同。所以现在这个居住环境确确实实跟旅馆没有两样,你要是真想通了,何必花那么多精神,花那么多冤枉钱呢?算一算,一天在这个居住上能有几个小时?种种经营实实在在得不偿失。所以那个真正有智慧的人,跟一般人看法、想法、作法不一样。
底下一章:“德风华雨第二十”。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
这个‘每于食时’也是个比喻,比喻什么呢?是一定的时候,譬如我们这个世间,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早晨、中午、晚上有一定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吃饭的时候,这个是比喻在一定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夜晚,我们这里有年、月、日、时,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没有,它那个世界是一片光明,没有夜晚,没有夜晚那里有什么?一天、两天没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也没有时辰,这是那个世界很特别的地方,这经上都给我们讲到,前面我们都曾经念过,没有年、月、日、时,这个‘德风华雨’,它每隔一段时期,它就会有一次,这个当然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在一定的时候,佛来给你说法,提醒你,这个统统是六尘说法,在这一章当中具足了六尘说法,这个实在是无比的奇妙,也是佛陀大慈大悲,警策大众,精进不懈。所以在一定的时候,他是自自然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微风吹动,罗网上面系的有宝铃,宝树枝叶花果都是七宝所成,风一吹啊!就像那个风铃一样,发出的音声那是最美妙的交响乐曲,这音声就好听。
“出微妙音。”
不但这个音声美妙啊!它还能说法,说什么法呢?你想听什么法,就给你说什么法。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
这三句是讲小乘法,小乘根性的人,听到他喜欢听到的法门。
“诸波罗密。”
是大乘菩萨法,你是什么样的根性?喜欢修学那一个法门?这个乐声之中就给你演说了。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宝树罗网,不但有光、有色、有音声,不可思议的它还有香,这个香,宝香啊!使你闻了之后心开意解,断烦恼,破无明,除习气,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世间的香,好香,可以避邪,可以除疾病,特别是像种种传染病,瘟疫传染病,好香能治,但是不能说法,不能帮助我们断烦恼,除习气,没有这个能力。西方世界这种宝香是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是称性功德,能帮助人明心见性。
“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这一小段是说明风之妙触,身体接触到这个风,吹在身上非常舒适,安和调适,在我们这个世间,微风吹动的时候,我们接触有安和,这个利益有,调适没有,调适是什么?是能够调伏我们的烦恼,能够调伏我们的习气,西方极乐世界的风触,有这样的不可思议功德,它所达到的境界,就像比丘得灭尽定,比丘得灭尽定就是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此地是取比喻,比丘是出家人,出家人修行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那种快乐,我们没有,也想像不到,我们没有入那种境界,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但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色界天人禅悦为食,在这个禅定当中得的快乐,不是欲界能想像得到的,我们欲界五欲之乐,比不上禅定的快乐,那个禅定不快乐,他修学干什么?人家不会修学的。为什么不去享受五欲之乐呢?那个乐超过五欲之乐,不能为比的,那么到第九定,见思烦恼断尽,这种禅定之乐,绝不是四禅八定可以相比的。所以这个是说九次第定所得的快乐。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这一段讲的是花雨功德,西方世界这些宝树,宝树上的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人无量寿,一切万物也是无量寿,这些花是从那里来的?这些花是天花,所以极乐世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