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夥鹪诖说厝拔颐堑模阂桓龇较颉⒁桓瞿勘辏悦挥械诙睿扌芯妥罴止粒止猎谀抢锬兀烤褪钦庖徊烤U庖徊烤褪亲沤参鞣郊止恋模馐墙形颐亲睿畹绞炝耍飧龇鸷啪拖嘤ΑN裁茨兀恳痪浞鸷啪褪窃苍猜囊徊课蘖渴倬钜簧鸷牛蘖渴倬鼍木逋惩尘咦懔耍猜咦恪>皇欤宀幻鳎钫庖痪浒⒚滞臃鹁筒幌嘤Α?br />
  ‘积集善根。应持回向’。专念是正行,修善是助行,特别要注意‘善根’这两个字,世间法的善根是于一切法不贪、不嗔、不痴。佛法的善根是勇猛精进。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是菩萨善根,不间断、不夹杂,这叫积集善根。‘回向’是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求生净土。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由此是指前面的因缘,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你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见佛。见到阿弥陀佛当然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一生决定成佛。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到的,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给诸位说,所有的一切经论统统没有,找不到的,我们今天遇到,如果当面错过,那就是罪过。再看底下一段,中辈往生的。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中辈往生的有业障,不像前面上辈的把业障都丢掉了,抛弃了。这中辈的还舍不得,不能把业障舍的干净。‘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这就是说明他的心愿行持不及上辈,可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他做到了。这一句非常非常要紧,千万不能够疏忽,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再看底下经文。

  “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经文到这个地方都是说的修因,中辈人所修的,这个修行实在讲也不简单。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经文里面的意思一定要明白,否则的话,你依文解义,那就错了。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一定要懂他的意思,随自己的力量,随分随力积功累德,这就是‘随己修行,诸善功德’,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这个功德就是圆满的。做的自己心安理得,决定不许可超越你自己心力之外的,我想做功德,没有钱我去借钱,这个不可以的,我去搞会,也不可以。那个都是大错特错了,我到处去化缘也不可以。这个佛门里头募化是很晚,佛时候没有,佛法传到中国也没有,为什么呢?心不清净。随分随力是清净的,我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这个功德圆满。超过自己力量勉强做的,功德不圆满,那都是有欠缺的,说的不好听都叫造业,这个要知道。

  佛法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我的心不平等,心不清净这就错了,完全不相应。变的什么?变的人天福报,这世间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里面很麻烦,里面有恩怨债务,将来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麻烦透了,搞这些事情。这个事情佛弟子不可以做,要随分随力。‘奉持斋戒’。所以大家看到这一句了,知道我要过午不食了,我要去持戒了,佛要听到这个,摇头,为什么呢?依文解义,持午、持戒小乘法。这是什么法门?圆中之圆,顿中之顿。所以此地讲的斋与戒,比小乘的斋与戒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斋是什么?斋是清净心。戒是什么?戒是没有过失。那里是小乘斋戒能比得上的呢?清净心是斋;身、口、意没有过失是戒。怎么能做得到呢?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做到了,圆满了。我心里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看这心多清净,斋具足了。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身、口、意三业没有过失,戒具足了。第一等的斋戒。不在形式上,不在事相之中,这个诸位要晓得。往往世间人只看到小乘那个装模作样,唉阿!这个很佩服,看到大乘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斋也不持,戒也不持,还在旁边说风凉话,讽刺他、诽谤他,不知道他持的那个斋戒比那个形式高的太多太多了。

  斋戒的功德从一个人的身体上就见到,为什么呢?心清净,身、口、意清净,这个人身体决定健康,决定长寿,决定不生病,决定是容光焕发,这是斋戒的功德,眼前的功德,如果是他这个戒很严,斋很清净,一天吃一餐很清净,过午决定不食,可是药一大包一大包的吃,你们去想一想他那个斋戒功德在那里?

  今天下午,八一七的沈大夫到这儿来皈依,这是个很不错的医生,我就跟他讲一切疾病的根源就是忘想、烦恼,他是一个医生,我说你给那个看病的人,那些病号,那一个病号心清净没有烦恼?你可以去调查调查,假如这个病人心地很清净,没有什么烦恼的,很快身体就复原。心理健康。医药治标不治本,这个斋戒是标本兼治、通治,一定要把这两个字的真实义要看清楚,要理解。

  心净则土净,这是摆在第一条:‘奉持斋戒,起立塔像’。这个下面是利他。奉持斋戒是自利,起立塔像这一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道场。塔是塔寺,道场。像是佛像,道场供养佛像。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科技发达,大众传播事业发达,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精神、工作的压力很大。谁有时间到寺庙里面来听经拜佛?你们在台湾很悠闲,到外国就不行了,就没有这环境了,今天的塔寺跟从前的不一样,今天的塔寺,最好的塔寺是什么呢?广播电台,电视台,想想看,假如我们台湾,我们佛教建一个电台,每一天二十四小时里,电视台里面都是讲经念佛,每一个人家庭电视机打开,就进了佛堂了,佛法才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众生,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这是起立塔像,不是叫你三个五个人弄个小庙,到处在搞道场,道场搞了之后,过不了几天就变质了,信徒多了供养多了,问题都来了。

  古人常说,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建道场的时候大家热心,出钱出力都是菩萨了,道场一建立之后,这菩萨都变成罗刹了,在里面争名夺利,天天吵架、打架,这变成罗刹了。这起立塔像我们晓得那是应该怎么个做法?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道场需要多吗?不需要。确实不需要多,今天环绕地球一周最快速的飞机不到二十个小时,这地球这么小,你要那么多道场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电视、是广播,我们需要的经典是录音带、录影带,有声、有色的这种经本,现在无量寿经我们在开始做,我们做一个录影带,你在家里打开电视就可以跟着电视萤幕,这个全部的经文用字幕打进去,现在配音是配黄居士,黄永仁居士念的无量寿经配进去,有这样的一个录影带,将来配台语都可以,配客家语的、配广东语的都可以配,配音进去希望这个录影带能够大量流通,对年老的人最有利益。年老的人看这个字,经本的字太小,萤幕上的字这么大一个,不要戴眼镜看得清清楚楚。跟到这个念,特别是在海外,海外退休的老年人,这一种无量寿经是他们最需要的,年轻人没有时间看电视,年轻人有工作,每天开车,一天至少开四、五个小时的车,录音带是他们最理想的,他一面开车一面听经。所以这个起立塔像我们从这一个方向来发展,就是现代化的作法。道场一个就够了,我们在美国建一个道场就行了,为什么?那是美州集散的地点,我们这边的经书、录音带、录影带、佛像送到那里去,由那边他们的工作就是散给全美,他们那里去分发,像一个码头一样,一个就够了,要那么多干什么?这就是知道什么时代有怎样的作法,这个要晓得。

  ‘饭食沙门’,此地沙门是讲出家人,对于真正发心修道的人,我们要供养他,使他生活上没有忧虑,所谓是: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他生活有忧虑不能够安定,就决定不能够安心办道,你要让他安心办道,先要叫他物质生活不要缺乏,生活清苦不怕,不会缺乏,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忧虑,身安道隆,这才能专心办道,这个就是一定要供养。饭食沙门里面含有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个四桩是我们生活不能缺少的,我们统统照顾他,那么现在医药有保险的制度,这参加保险就是医药的供养。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这个两句它真正的意思是宣传佛法,诸位要明白这个,‘缯’是什么呢?就是幢幡,现在没有了,从前寺庙前面都有旗杆,旗杆就是悬这个幢幡的,作法会就悬幡,让外面一看到,哦!今天这个寺庙期杆上挂幡了,晓得今天他们作法会。那么喜欢参加法会的人他就来了,这就是通知大家,没有个别通知的,是你自己知道这个消息你自动来参加的,如果挂幢,幢是圆形的,今天这个地方讲经、说法,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所以它是属于宣传的,那么现在我们用电话通知亲戚朋友,那个地方有讲经,有法会,告诉他,就是悬缯这个意思。那么还有在报纸上登广告也是这个意思,甚至我们去印通知发通知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用这些东西代替了,乃至于大规模的在电视上作广告,广播电台上作广告,都是属于悬缯的意思。

  ‘然灯’,灯是佛前所供养的,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什么意思呢?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为佛法、为众生尽自己的心力,这是燃灯的意思,你要听了这句话,每天在佛前点了油灯,点二枝蜡烛,一点用也没有,佛看到会气死,完全把他的意思错解了,你真正明白这个意思,我尽心尽力去宣扬佛法,舍己为人,你灯也不燃油也不点,佛欢喜,你真做到了。所以那个是形式,形式是表法的,是提醒你的,你真正有这个觉悟,燃与不燃,无所谓,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

  ‘散华’也是宣传,也是宣传的意思。‘烧香’也是这个意思,香是代表性香,代表戒、定、慧真香,这是把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能够想得到,作得到的提出几个例子,这里都不能细说,细说就太多了,细说诸位要去看华严经,华严经上讲的详细得多,这个经限于经文,只提出几桩,提醒你,告诉你,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个做法。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像这样的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是中辈修行的方法。底下一段这是讲果报。既修因,必定有果。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卷(二次宣讲) B2…5…70

  请掀开经本五十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那么,这一段是说中辈往生,中辈的修因前面跟诸位报告过,那么经上所说的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定要明白佛的意思,就像开经偈上所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要解义,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然后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知道怎样作才如法。

  那么有修因当然就有果报,这一段所说的跟前面一段是相仿佛的,这个人在临终之时,临终的情形跟上辈也相仿佛,一个是这个寿命到了,就是报尽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修行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可以自在往生,虽然他还有寿命他可以不必要了,这样也行。那么佛与观音、势至以及海会诸菩萨都来接引,经上虽然讲的化佛,实在讲,来接引的统统都是佛的化身,我们要知道佛要没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怎么能够同时接引十方无量无边去往生的众生?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所以是报身、应身、化身,实在讲是一身,那么与佛同来的这些大众,一定跟我们自己有很深厚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不可能跟随一道来,这个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了。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也是一生当中决定证得无上菩提,这果报殊胜实在是不可思议。那么这一类的人,他的功德智慧比上辈要差一点,这是事实。功是修行的功夫,功夫不及上辈。所以这个功德智慧比前面一类的要差一等。但是,福德没有说次如上辈。所以他的福报,那个福报、神通、道力差不多是平等的,这个要知道。

  那么功德智慧怎么个区别法?功德是讲断惑,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惑业可以分为三大类: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由于断惑的程度不同,譬如我们念佛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