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祝啻幽抢锢吹哪兀靠啻用岳吹摹6杂谟钪嫒松恼嫦嗖荒艹沟酌髁耍馐且磺锌嗤吹母础@执幽抢锢吹模坷质嵌杂谟钪嫒松恼嫦喑旱酌髁耍髁宋颐堑乃枷搿⒀杂铩⒃熳鳎筒换嵊泄АF刑嵝木褪蔷跷虻男模敲矗热皇蔷跷颍氡拘杂惺裁垂叵担恐钗灰溃颐墙裉旖裁浴⒔参颍氩豢孕裕卜蛎裕允Я俗孕裕歉詹沤驳挠钪嫒松嫦啵钪嫒松嫦嗑褪亲孕裕孕跃褪怯钪嫒松恼嫦唷T诜鹧Ю锩妫式凶鲋罘ㄊ迪啵恢罘ㄊ迪嗑褪钦嫒绫拘裕飧鲆欢ㄒ闱宄D敲从纱丝芍飧鼍跣院苤匾浅V匾?梢运担嬲⒘似刑嵝模谝簧敝械男扪Ь龆ㄓ薪峁峁淙挥写笮〔煌畹偷慕峁膊皇松恚焕瓷鼓艿萌松恚皇松怼>团旅裕粤艘院螅蘼坌扪且桓龇牛庖簧敝型惩巢荒艹删汀N颐谴诱飧龅胤骄湍芄焕斫猓环⑵刑嵝模Φ檬е螅纱丝杉裁茨兀考词挂宰钍馐さ哪罘鸱爬此担飧龇牛罘鹑缋炊妓底钊菀仔扪В罴虻ァ⒆钊菀住⒆钗鹊薄⒆羁焖伲飧龇挪环⑵刑嵝亩加姓习庖簧敝芯龆ú荒芡N颐且欢ㄒ鲜肚宄挥衅刑嵝牡娜司褪敲曰蟮叩埂D钫庖痪浞鸷牛皇腔骋删褪羌性印⒕褪羌涠希馐敲曰蟮叩沟娜税。≌嬲跷虻娜耍⑵刑嵝牡娜耍欢ɑ嶙龅讲换骋伞⒉患涠稀⒉患性樱厝弧N裁茨兀克嬲跷虻铰只乜膳拢朗麓螅庖簧敝校恍囊灰饩褪窍肓松溃鋈纭A松莱鋈纾ㄓ姓庖惶跏亲羁煽康牡缆罚溃趺纯戏牌吭趺纯霞涠希空嬲窍执怂档模飧瞿罘鸸Ψ颍置氡卣豢戏牌Ψ虿荒芄幌嘈褂型搿⒎直稹⒅醋牛飧鋈嗣挥蟹⑵刑嵝模痪浠八担谰墒敲曰蟮叩梗牧空。鹦亩疃枷氲阶约旱拿爬氲阶约旱牡檬ЮΓ胝飧觥O氲锰耆胝庖皇溃挥邢氲嚼瓷飧鼍褪敲挥衅刑嵝摹K哉庖痪浞⑵刑嵝模谖颐钦庖徊烤希油返轿玻雷鸬娜房嗫谄判模啻沃馗蔡嵝盐颐牵褪且蛭匾恕7⑿闹笠纸洌种罱洹<崾夭环浮怀纸渚筒荒艿枚ǎ痪浠八担木筒荒芮寰弧R欢ㄊ且蚪渖ǎ蚨邸P〕私涫前镏颐嵌贤搿⒍戏衬铡⒍舷捌淮蟪私涫前镏颐峭乜牧浚鄣隆R虼耍渎杀匦胍袷亍=渎刹⒉蛔ㄖ刚飧鼋渚锩娴囊恍┨跷模绻颜庑┙涮蹩醋鹘渎桑飧龇段×恕7鹗俏治颐谴斫饬怂囊馑迹愿颐撬等劬唤洹>凵纤械恼飧鼋涮踅新梢墙洌飧鋈劬唤渌阋恢帧3庖恢种猓鹈挥兴档幕褂辛街帧5谝恢质巧闶苤谏洌簿褪抢嬗星榈慕洹7鹚淙幻挥兴担飧鍪虑榫龆ㄓ谝磺兄谏欣娴摹D潜匦胍袷兀荒芩嫡飧鼋涮趵锩婷挥校挥形揖涂梢圆槐刈袷亓耍挥幸惨袷亍N裁茨兀恳盟辖渎傻木瘢渎傻木袷牵骸疃衲鳎谏品钚小R虼私渎傻木裢乒悖业姆桑缁岬牡赖拢酥劣谝恍┓缢紫肮撸彩巧屏嫉耐惩扯家袷兀荒芩嫡飧霾皇欠鸬慕渎桑悄憔痛斫夥鸬囊馑肌7鸬木瘛⒁迦た梢运凳俏匏话颐且欢ㄒ谩Q杂锸怯芯〉摹⒂蟹段У模行矶嘌杂锎锊坏降模奔湟灿邢拗疲湾饶材岱鸬蹦曜∈澜簿捣ǎ凰氖拍辏奔洳怀ぁP硇矶喽嗍虑椋飧鱿附诘氖虑椋鹈凰档剑鹬皇墙苍颉⒔苍恚颜庑┰碓颍迷谖颐侨粘K鏊榈氖挛裆希獠拍芄徽嬲玫椒鸱ǖ睦妗U飧隹世锩嫠担骸附馊缋凑媸狄濉荒馨逊鸬囊馑冀獯砹恕D敲凑馐浅纸洌孟执幕袄唇材兀褪鞘胤ǎХ鸬娜说谝灰胤ǎ鸶颐堑囊恍┙谭ǎ颐且袷兀兰渲种址ǘ家袷亍=裉煺飧鍪澜缬捎谧恃兜姆⒋铮煌ǖ谋憬荩颐浅35焦馊ヂ糜危桓稣嬲胤ǖ娜耍蘼墼谀且桓龉遥磕且桓龅厍磕歉鋈嗣褚欢ǘ蓟断病D闶胤ǎ悴环阜ǎ蓟队飧鍪兰涠寄艿玫秸庋馐さ男Ч慰鲇诔鍪兰洹QХ鹨邮胤ㄗ銎稹!〉紫乱痪洌?br />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实在讲,这个四句是众善奉行的发扬光大,这个是菩萨心,诸佛菩萨念念之中,就希望能够饶益有情,一是利益,希望一切众生(这个有情包括九法界,从上面讲:菩萨、缘觉、声闻,下面是六道众生统统叫有情众生),希望一切有情众生都得利益,不但叫他得利益,而且叫他得最丰饶的利益,这个叫‘饶’就是最丰富的,最多的,最好的利益。菩萨常常存这样的心,时时有这个念头。因此,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为什么呢?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希望一切众生能得到真正的安乐。我们今天发心学佛,这有没有做到?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要做到,做不到,念了没有用处,每一天念,发菩提心,我的菩提心发了没有?天天念,天天还是没发,天天念持戒,戒还是没持,天天念饶益有情,还是自私自利,这怎么行呢?观无量寿经,这是大乘经,与本经跟阿弥陀经合称净土三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修净土的人,最初方便从三福修起。你对于三福真正认识了,真正理解了,发愿认真的修学,可以说你的心觉悟了,那是菩提心。三福里面几乎全是戒律,前面四条第一个,叫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是不是禁戒?确实是的,一定要把它做到,对于父母不能孝养,对于老师不能尊重,尊师实在是为重道,孝亲尊师,给诸位说就是绕益有情。有些人说,这是我自己个人修的,与一切有情众生有什么关系呢?殊不知关系很大啦!你真正能够做到,你是教你一家人;你的一家人,教你一族人;你这一族人,教你的邻里乡党。这样辗转扩大,你想想看,是不是饶益一切有情众生?诸佛菩萨全是这样修行成就的,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今天这个世界是乱世,有史以来没有现在局势这么样的混乱,如果我们要找这个混乱的根源,就是大家把诸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训舍弃了,我们不要,今天这个社会是普遍的不孝父母,不敬老师,世间所提倡的杀、盗、淫、妄,提倡这些,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要是光想着佛菩萨来救,那个没用处的,必须要把自己变成佛菩萨,来拯救这个社会。从哪里救起呢?从孝亲尊师做起,做一个带头的作用,做一个模范的作用,做给别人看,这叫身教啊!这就是弘法利生,这就是劝导一切有情,给他最丰饶的利益。
三福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台湾学佛的人很多,为什么大陆上黄念祖居士说台湾没有修行人?这个话我们听起来,会不会觉得他太过份啦!如果用观经三福一对照,我们就会觉得人家说这个话不过份。三福头一条,世间法啦!,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第二福才叫佛法,佛法从那里学呢?从三归学起。那么我们今天问一问,我们有没有修觉、正、净?如果这三个字统统没有,那人家讲的就没错,台湾没有修行人,台湾没有佛法啦!真正修行人,念念当中就是修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觉是指心,心地清净光明,觉而不迷;正是讲思想见解,思想见解正确,没有错误。第三讲清净,身心都清净,净而不染,不但心清净,身也清净。这佛法修的是这个,这个是三归,从这里学起。没有三自归,决定没有五戒,五戒十善是建立在三归的基础上。一些学佛的同修,专门见别人过失,这个心怎么能清净?思想见解怎么不邪?既染又邪,那当然是迷惑颠倒,他学什么佛?他修什么行呢?他修的是迷、邪、染哪!已经迷、邪、染得够深,还唯恐不够,天天加速度地的修迷、修邪、修染,他修这个。这是我们真正要觉悟,不能不觉悟。佛法在中国十个宗派,无量法门修什么?都是修的觉、正、净,都修这个。觉、正、净圆满就成佛了,你只要真正在修,那你就真正的佛弟子,的确是认真在修学,天天有进步,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凡事搞迷、邪、染,自称佛弟子,这个罪过就更重,还冒充,冒充佛弟子,心口相违,心里面迷、邪、染,嘴巴里头还说觉、正、净,还搞这一套,自欺欺人,心与口不相应是自欺,还以佛法来欺骗一切众生。真正有智慧,真正明白人看得清楚。瞒不过他们,一般愚痴的众生可以欺骗他,明白人不能欺骗他。第三福是大乘人所修的,净宗是属于大乘,不但是大乘,古德都推崇这个法门乃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究竟圆满的法门,那当然要依第三福。第三福又是以第二福为基础,可见得没有前面的基础,这个第三福是决定得不到的。第三福里头第一句发菩提心,第二句是深信因果,这一句我也跟同修们讲得很多。实在说,今天我们世间人,一般人不说他,说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信不信因果呢?不信!口里面信,心里面却是不相信,为什么呢?心里面如果真正相信因果,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一定很谨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然破戒,依然造一切罪业,他怎么会相信因果?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说啦!第三福里面讲的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是成佛的因果,是说的这‘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说这个因果。这个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知道,这是指的本经,实在讲就是指我们这个法门。因此,此地讲饶益有情,真正做到饶益有情,就是把这个法门,这部经典,以善巧方便介绍给一切众生,劝导一切众生依教奉行,这个饶益有情,你就做到了一个满分,百分之百的做到了。其他法门介绍给一切有情,虽然饶益有情,并不圆满。为什么呢?他这一生当中,未必能修得成功,纵然修成功啦!一生当中没有办法成佛,没有办法不退,没有办法成佛,唯独这个法门,往生不退成佛,一生当中就办完了。所以这个才是名符其实的饶益有情,我们对这个因果深信不疑。那么忆佛念佛才真正做到了不间断、不夹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论与什么人相处,善人也好,恶人也好,这一念求生的愿望决定不间断,心里面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决定不受影响。口里面可以不念,我心里头在念。有一些遇到逆缘,你念佛号他诽谤你,他听了不顺眼,我心里念口里不念,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这个法门殊胜之处,读诵大乘,实实在在的讲,那个大乘就是指的本经—大乘无量寿经,就是指这个。这一部经如古德所说,‘如来正说,称性极谈’,善导大师讲的两句话非常正确。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他跟我们讲,‘如来所以兴出世’,这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呢?‘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这么一桩事情,就是要把无量寿经念佛往生不退的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为大家宣说这个法门,他出现在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那既然如此,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四十九年,天天讲无量寿经就好了,何必讲其他一切经典呢?讲得那么多呢?这个真是佛的慈悲之处。这个法门他不欢喜,他不愿意接受,他欢喜另一个法门,佛遇到这样的众生,那只好因机说法,虽然说无量寿法门,佛的真实义还是从一切法门那个地方,慢慢地把他诱导这个法门来。所以净宗这个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古人常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个就是佛的善巧方便,诱导你入这个法门。那么,可见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如来正说,我们果然明白了,果然觉悟了,那这个读诵大乘,我们就晓得的指此经,这个一点都不假。末后教给我们说,劝进行者。行者不是指普通人,是指一切学佛的人,所有学佛的人,我们都要拿这个法门来劝他,他能听很好,他也能接受了,那恭喜他,他一生成就。他不能接受也没有关系,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弥陀的种子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种下去了,这都是真实的利益。观经三福,佛说这是三种净业正因,经上讲得很明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非常重要,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他们修学从那里学起呢?从这个三福学起,那么我们这个有没有做到呢?这没有做到,那叫什么修行呢?这不叫修行啊!一定要把它真正做到,真正做到,我们把这个善根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自己有福不要自己一个人享,法界众生同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