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酵饷妫趺椿崽锩婺兀空庾虑橄晗晗赶傅脑诶阊暇诹恚阊暇易芑嵴乙桓鍪奔洌一挂匦吕唇惨槐椋忧敖材歉霾凰悖歉鼋驳牟煌赋梗嬲囊馑级济唤渤隼矗皇俏伊叻ǎ俏业某潭炔还唬从惺奔湮抑匦陆惨槐椤?br />
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做到都摄六根?观音菩萨这个法门是相辅相成,能够返闻闻自性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返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特别强调的一个就是净念相继,如果没有净念相继,只有前面都摄六根,跟禅没有两样。换一句话说,上根人得利益,中下根人得不到利益,净念相继连下下根人都得利益。所以净宗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啊!不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只能够度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没份啊!你叫他返闻,他不晓得怎么个返法,他就胡思乱想去了。
由此可知,我们效法这两位菩萨;效法他们的智慧,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是要度自己,度我的家亲眷属,我们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然后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菩萨一样,‘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所以这两位菩萨实在讲是修学净宗的模范啊!榜样啊!我们每天供养西方三圣,用什么供养呢?香花、水果,用这些东西供养,这些东西人家不要呀!香花、水果是表我们的一点情意,真正的供养就是心意,见到观音我发慈悲一切,这一念慈悲就是供养观音菩萨。我处世、待人、接物,我理智,我没有用感情,理智就是供养大势至菩萨,这叫真实的供养啊!菩萨像挂在这里,看着这个像,我对一切人要慈悲,我对一切人要理智,对人、对事、对物、要理智。这一尊像供养在那里,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教导自己,这叫做真实的供养。你家里供养了西方三圣,如果连这一点心生不起来,佛菩萨不在你家里啊!你家里没有佛、没有菩萨,虽然供的只是佛菩萨像,佛菩萨不在你家里啊!如果你真正依教修行,他常常能提醒自己的慈悲、提醒自己的理性,佛就在你家里,菩萨时时刻刻没离开你,这叫真实的供养。下面世尊告诉我们: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此界是我们娑婆世界,此界指的是我们地球。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典、法门。观音菩萨在那里?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广度这个世界的众生,也许有人问啦!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那其他的世界有没有呢?前面说得很清楚啊!‘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学佛、亲近佛、供养佛,要以清净心、虔诚的心、恭敬的心、平等的心,你就能够见到佛了,就能够见到菩萨了。如果在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我,我的对面就有他,这里面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就有妄想,一有分别、执着、妄想,诸佛菩萨去我们是远之远矣!就不在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啊!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我起了一念分别,心就不清净了,有一念执着,也不清净了,有一念自他不清净了,不清净就是夹杂,夹杂了妄想、执着,夹杂了邪见、烦恼,就夹杂了这个东西了,这就不叫净念了。所以这个净字就是我们平常常常提示同修们的:不怀疑、根本就没有疑惑,不夹杂,以清净心来持佛菩萨名号,这叫净念,一心称念,二心就不清净了,二心就夹杂了,一心称念。相继就是一句接一句,这个念佛不中断,像黄念祖老居士;这是现代人,现在在北京,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天念十六万声,黄老居士在那里表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表演给我们看哪!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啊!教给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不离手。念珠,两种作用:一种是计数的,一种是提醒自己。不必计数没有关系,提醒自己,拿到念珠就想到要念佛。
所以菩萨无处不在,世尊特别这样说,特别这么强调,主要的用意,是让我们以这二位菩萨为我们修学的榜样,只要你修学与菩萨的法门相应,必定得到菩萨威神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菩萨保佑我们,威神加持,下面佛告诉我们: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
注意这个经文,这上有个善字,这个善的标准不高,为什么呢?它上面加了个世间,要不加世间,说善男子善女人,那个标准是高,那是什么?因为这个是大乘经,那就是大乘标准的善。它加上个世间,三福里头第一福,只要第一福四句做到就行了。这个读经文真的不能够疏忽啊!我们要得观音菩萨保佑,如果说三福统统都修,不容易呀!现在只要修一福就行了,观音菩萨就保佑你了,你就有求必应了,这就简单多了。第一福里面四句:孝养父母,诸位要知道,不孝之人决定佛菩萨不会保佑你,不可能的事情,不孝的人,如果说是有人来保佑你,是什么?邪鬼、邪神,他来保佑你,他也不孝顺父母,你也不孝顺父母,这很好呀!志同道合,他来保佑你,那不是正神、不是菩萨。第二是奉事师长,孝亲尊师呀!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只要你做到这个四句。这一段佛就是对这些人讲的,这四句都做不到呢?那没有办法啦!那你在急难恐怖你念观音菩萨也不灵、也没有办法。
急难当中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人很多,过去我们看观音菩萨灵感录;看过去许多名山的传记,记载这些感应事情很多,还有历代许多名人的笔记、小说里面,记载都很多。像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就有很多,聊斋是蒲松龄的笔记,记载也很多,最近我们图书馆翻印的曲园笔记,是清朝俞樾所写的,那个笔记里面也很多,这都不是假设的、不是虚妄。在我们一生当中,我们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亲耳所听到的,周边些朋友这些眷属,有在急难时候念观音菩萨得感应的,也很多,然而,毕竟不是每一个人念都得感应,为什么菩萨有偏心呢?对这个人有感应、对那个没有感应呢?实在讲菩萨不偏心,再告诉诸位,菩萨没有心,有心就会偏,没心他就不偏了嘛!有心就不能感应、无心才能感应,这个一定的道理。像我们这个打磬,里面是空的,无心哪!所以你敲它它就会响啊!敲就是感,响就是应,你把里面东西塞得满满地,敲它就不响了,有心就不响了,菩萨没有心哪!菩萨没有念哪!有感则应。可是一定这感应要俱备条件,世间善的条件,这事一定要记住。
所以佛法从那里修起呢?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教育,现代的教育怎么不谈呢?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儒家孔孟的教育,跟佛菩萨的教育,它们在理论、方法,都非常接近,都是从孝道教起,现在人实在讲,许许多多不当的行为,我们能不能责怪他呢?不能责怪!为什么不能责怪呢?没受过教育啊!你怎么可以责怪他们呢?儒家正式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诸位去念礼记,礼记是古时候的杂记,就像现在的杂志一样,我们能够在这里面看出古时候的教育,他们教学的宗旨、教学的方法;宗旨就是教孝、教敬,是教你们做人哪!人与人的关系要搞清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知道孝、知道敬,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总不好意思要求子女,你要孝顺我,那个子女问他: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说不出来的呀!这个话要第三者教呀!所以老师的责任是教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家庭才能和睦,这是老师的责任。父母的责任是要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叫学生要尊敬我这个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教育的根基是从这里奠定的。然后给你说:无论再高深的教育、再广大的学问、都是孝敬的拓展。所以孝敬一展开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离开孝敬哪!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两个字包尽了,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佛法从初学到成佛,成佛是是什么?孝敬两个字圆满了。所以我常说什么人能把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呢?成佛。等觉菩萨还不圆满,为什么呢?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不孝、那就是不敬,父母你希望能成为一位圆满的人,你还有一点欠缺,这对不起父母。老师也希望你成为一个完人,你没有做到,你对不起老师,所以什么是教育呀!孝敬而已!这为什么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是根本法啦!无量寿经是圆满,一个开头、一个到顶点,无量寿是到顶点哪!圆满啦!地藏是基石、是根基、是开始,这是教育。所以此地要求不高,但是并不是没有条件,是有条件的,世间善,这个三福里头第一福四句,这样的人在有急难、恐怖的时候,只要诚心诚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帮助你。
“无不得解脱者。”
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求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必定能够消灾免难。如果诸位仔细去观察,看看传记,看看左右的人,急难的时候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你看看他是不是符合这四个条件?这个三福里面第一福是不是俱备?必定有这个条件。然后再证明这个经典,经典说的没错,我们要在急难当中得到菩萨的救助,你就要老老实实记住这个三福第一福是非修不可。如果第一福没有,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想保佑你,没办法。你本身有障碍,你本身有业障,这个不孝、不敬就是大业障啊!所以学佛从这里学起。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八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79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八面第四行。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这一章经文要给我们介绍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这个地方所讲的菩萨,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由此可以体会得到西方世界的菩萨们,虽然品位有差别,愿力没有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我们要学习。
如果我们的心愿能够与弥陀与诸菩萨相同,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非常的重要。菩萨愿力深广,决定一生成佛,但是其中不少的菩萨,虽然在极乐世界,对于他方苦难的众生并没有忘记,不但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经文看到:菩萨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啊!十方世界的众生,那一个人动了一个真正的念头,要求生西方世界,佛菩萨必定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叫大慈大悲、这叫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一章经里面看到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现在可以看经文了。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一段经文就是世尊为菩萨受成佛之记。但是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到的,他说所有现在,这个所有现在就是刚才讲了: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所有一个都不漏。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这未来是谁呢?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这个未来,未来是还没去,现在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就是未来的。你现在真正发心、发愿、一心执持名号,你是决定这一生往生。可是你现在还没有往生,所以你就是属于未来这一句所包括的了。可见得我们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已经报名了、已经注册了,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极乐世界菩萨的一份子,问题就在乎我们这个心愿是不是真的?口里念佛,心不相应,那不在这一句话包括之内。为什么呢?你这一生不能往生、你去不了,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知道。这一部经已经讲过很多遍,过去常常跟诸位同修报告的;这个真正往生的条件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就是把经典里面的教训要做到,认真的去做,只靠每一天念几部经、每一天念多少声佛号,那个不管用,还是去不了,到底要做到几成才能往生呢?如果真正有把握的话,最好能做到一半,那是决定能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如果一半都做不到,往生说实在的话,没有把握,这是真的。我在过去跟诸位同修讲九品,我是依照经训来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部无量寿经百分之百的做到了,那你生西方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打了折扣了,做了九十,那就上品中生;如果再折扣再大一点,打个八折,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