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钫庖痪浒⒚滞臃鹗悄钭约旱男缘拢材钅且蛔鸱鸷牛运欢獠琶髁恕W运橇交厥虑椋坏遣痪烤梗髁肆礁鲎忠沧霾坏健K运亲约盒缘碌拿牛钫庖痪涿牛褪悄钭孕浴5紫滤木洌撬邓切扌姓媸档墓Ψ颉?br />
  “调伏诸根。”

  这个地方讲调伏诸根,楞严经上讲都摄六根。你们想想,都摄六根跟调伏诸根,这两句话的意思相不相同呢?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在四书里头孟夫子也说了一句话,跟这个意思很接近。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你看与这个意思一样不一样?什么是学问呢?把妄想伏住就是学问,妄心就是胡思乱想,我们叫妄心,他叫放心。心放在外头,放在五欲六尘上。你把这个心收回来,这个就是学问,就是金刚经上讲的‘降伏其心’。孟夫子在世的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人家说明什么叫学问,现在懂得的人很少啊!以为多念一点书就有学问,错了!学问不是多念点书,学问是调伏诸根,学问是都摄六根,那是学问,这个就是金刚经上说的‘降伏其心’。心得清净了、妄想断掉了、烦恼断掉了,这个‘调伏诸根’,如果用佛法的名词就是破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破了。

  “身心柔软。”

  二障破了,当然得到了身心柔软,一定的道理。‘身心柔软’也就是我常常在道场跟诸位同修说的:不老、不病、不死,就是这个意思,我这样说你就很好懂了。否则再给你说身心怎么柔软,怎么柔软法嘛?确确实实人不老啊!从前李老师在台中讲学,常常告诉我们,他对于中医造诣很深,我知道他有这一门学问,所以我到台中去的时候,就很想跟他学,我刚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大概是三十二岁;他就告诉我,他说:你年龄太大了,如果你是二十岁跟我,我一定教你,你三十岁来不及了。他告诉我,他说:中国的医学,从医学的理论来说,人正常的寿命应当是二百岁。好像机器一样,如果保养得很好,使用正常,一定有这么长的寿命。人为什么活不到两百岁呢?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这个机器你不会保养、你不会运用,你把他糟蹋掉了。中国的医学是讲如何不生病,是讲防止疾病的,不是治病的。病了再去治病,那是中国医学附带的作用,不是它主要的宗旨;主要的宗旨是如何能够保护自己身心不生病、不衰老,这是中国医学的宗旨。它不是治病的,像这样的理论,今天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李老师讲:现在中医治病,给人把脉看病,这个医生是三等三的医生。第一等的医生用望,不要问,看到你的气色、听你说话的声音、看你行动的态度,就知道你那一年会生什么病,高明的医生至少可以看出到十年,你三十年之后会得什么病?你应该要怎么样去预防?这是一等的医生。二等的医生,就是问一问,看了之后还得要问问,那是二等的医生。把脉是三等的医生。‘身心柔软’在从医学理论来讲,这是第一等的。今天社会上有一个很时髦的术语,叫改变体质,用什么东西呢?用药物来改变体质,能改得了吗?给诸位说:决定改不了。要用什么方法改变体质呢?要用心理;清净心。佛菩萨心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你身体里面的细胞组织,方程式的排列,就顺乎自然,就很正常,正常你就不老、不生病。你起个妄念,里面的细胞组织部分就改变了。这个佛法里头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一动念头,体质就起变化。换一句话说,就不正常了,佛菩萨正常,因为他没有念头啊!所以,禅定还有一个别名,叫‘正受’,梵语叫‘三昧’,翻成中国语叫正受,正常的享受。
  正常的享受,心是清净的,没有欲念,这个心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满了智慧,与一切万法是一念不生,他清净,这就正常了。我们起心动念,想东、想西、想前、想后,糟啦!把一个正常身体变成不正常了,这就坏了,自己糟蹋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修定的人,有定功的人,你看不出他衰老,不但没有病、看不出他衰老,他有定。净宗就直接修清净心,经题上明白的表示出来;无量寿庄严是我们所求的目标。我在讲经题的时候,跟大家讲得很清楚,无量寿;不单单是寿命无量,无量的禅定、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一切都无量。今天大家要想发财,无量的财宝,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寿是所有一切无量里面的一个代表而已,一切无量,寿是第一,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等于落空了,你一样都得不到。所以寿命是所有一切无量里面最重要的一种,用它来作代表。

  无量就是性德。六祖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是无量具体的说明。所以,无量寿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能够得到呢?题上教给我们清净、平等、觉,你就能得到了,你需要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就是慧,就是底下一句:

  “深入正慧。”

  是觉而不迷,万事万法,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虽然清楚虽然明了,如如不动,绝对不会起一念分别、执着,所以,他的受叫正受,正受就正常啦!

  “无复余习。”

  习是习气,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统统没有了。习气尚且没有,那里还会造业呢?不会造业了,习气都没有了,这说的是那些人呢?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菩萨。所以,你读了这个经文,你对这些经文意思都能够明了,你说你不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佛菩萨都不相信啊!决定求往生啊!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到那里去找呢?一切大乘法门里头,找不到啊!上面所讲的都是西方世界菩萨的圆满成就,我们念了之后,真的生起无限仰慕之心,非常羡慕啊!但是,我们没有法子学习,没有法子学习,念了也是空羡慕而已!好在佛是真慈悲。下面要给我们讲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说圆满的智慧、德能如何运用在生活上?那这个经我们就有学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了。

  “依佛所行。”

  这一句是总纲。这一句叫真正学佛,佛怎么对人?我要学他;佛怎么处世?佛如何对待万事万物?我们从那里学起呢?经典上所讲的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展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无非解释弥陀所行。弥陀之所行,就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行。所以,不要搞得太多、不要搞得太杂,够了!一生已经学不尽了,再贪多就错了。我在讲堂里,中国、外国不只说一遍,说过很多遍啊!你一生依这一本无量寿经来修行,上上根人;说这一样不够,恐怕不行,多学几样,那你好!学五经一论就多了,六样东西了,你学六样东西是中等人,就不是上等人了。看到五经一论,六样恐怕太少了,还不行,还要多加一点,那再加蕅益大师有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有全集、莲池大师有法汇,这些东西加起来,已经可观了,下等人。还不够,我还要学些大乘法,华严、法华还有好些大经、大论没有学,你再学没指望了,西方极乐世界往生靠不住了。愈是最上乘的法愈是专、愈简单愈容易,要你专一,这才行。莲池大师晚年是真正觉悟了,真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了。莲池大师晚年,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他就成为一代祖师。人到这个时候,这真叫彻底觉悟了,专一,统统放下了。也许有人问:莲池大师晚年才放下啊!他年轻的时候,他还不是什么都学!没错!你说的话没错!如果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他不就成佛了,他不是祖师了,他成佛了。你还要学他吗?晚年的时候真正觉悟,换句话说:中年以前错啦!迷惑颠倒没觉悟啊!到晚年才觉悟啊!这才专一啊!道理在此地。一定要专修,依佛所行,这一句是总纲。下面就列出科目了。

  “七觉圣道。”

  这一句就包括了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总共有七个科目,这里说了个科目;七觉支、八圣道,说了两个科目。说这两个一定包括前面,从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都包括在这里,像弥陀经上所说的,弥陀经上前面三个省掉了,比这里讲的多了两样,从五根,五力讲起,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个七觉就是七菩提分,这两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是修行的纲目。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还修,还依照这个纲目来修,因此,三十七道品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看作小乘,这是不究竟。天台智者大师所著的四念处,我们过去曾经印过,他老人家注的四念处一共四卷,四念处是四句话十六个字。他写的注解写了四卷,怎么解释呢?藏、通、别、圆,有藏教的四念处、通教的四念处、别教的四念处、圆教的四念处。我们才晓得,原来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西方世界这些菩萨们,他们所修的三十七道品,是圆教的三十七道品,决定不是别教的三十七道品,这是我们要重视的。

  我在前面曾经告诉大家,佛法修学的根基,大根大本是佛在观经上讲的三福。所有一切法都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就是连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也不例外。换一句话说,不能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佛是我们的老师,佛教给我们的要修学,我们没有去做,这就是不敬老师啊!不敬老师就是不孝父母,父母希望我们尊师重道啊!你看是不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

  “修行五眼。”

  眼睛要亮,看外面境界要看得清楚,不要被外头境界迷惑了。佛是五眼圆明,这里是教给我们要学佛的五眼、要学佛的圆满三十七道品。

  “照真达俗。”

  真’是心性,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是真。‘俗’是讲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达’是通达,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不通达,如何通达呢?一定要五眼圆明。佛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金刚经上就讲得很详细,这是叫我们要学习的。下面可以说是很具体的教给我们怎样去选择。

  “肉眼简择。”

  ‘简’是简别,‘择’是选择。换句话说,如果你认识不清楚,你从那里选择起呢?不要说五眼,肉眼就迷了,这是迷到底谷了,有什么法子?今天下午,有几个技术学院的学生来问我,学佛从那里学起?我给他讲了,他也做不到、他也不能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他从来没有看到有一个人是这种说法的,这就是没有法子选择啊!学佛,首先你要认识佛教;佛教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佛所讲的这么多经典,大藏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也不晓得!那还学什么?你怎么选择法呢?一定要认识清楚,你要想认识清楚,那你得找明白人哪!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那个人从那里走过的,我问他,他告诉我,我才明了这个路啊!你要想学佛,你在佛法里遇不到一个明白人来指引你路,那就糟了!这个路走不通呀!愈迷愈深,那不是佛法啦!这就相当相当困难。

  所以说,一定要有好老师,真正的好老师,说实在话,是可遇不可求啊!到那里去找去?找不到啊!就看你有没有运气?运气好就碰上了;运气不好,找一辈子也找不到啊!到那儿去找?纵然找到了,他给你讲的你相不相信呢?你要不相信,那是枉然啊!遇到等于没遇到。所以,善知识是缘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真心想学道,遇不到善知识,这怎么办呢?常常有人来问我,要我给他介绍,现代人那个是善知识?我也不认识,但是,我们想想古人总是可靠啊!距离我们最近的印光大师是善知识,这个几乎是现代人大家都公认的,我们依他作老师,大概没错吧!印光大师又不在了,已往生了,我到那里去找他?印光大师全集在,我们台湾印的很多,你只要老老实实依这个全集去修行,就是接受印光大师的教导,那就没错了!我依他老人家作老师。可是要记住,以他为老师,决定不能听别人讲经说法,你要再听别人的,那你就不是尊师重道了!你违背老师了!只可以跟一个人学,不能跟两个人学,跟两个人学,两条路啊!跟三个人学,就三岔路啊!跟四个人学,就十字街头,就无所适从,你就决定不成功。所以只能跟一个人学,一直学到你自己成就,什么成就呢?有能力心清净了,智慧开了!不被外面迷惑了、不被外境动摇了,心里面自己有主宰,智慧现前,这个时候可以听,什么人讲经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对你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一听你的,就知道那个地方讲的对?那个地方讲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