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行牡模忝鞘呛眯模眯淖隽嘶凳掳。∷运担约壕跣牟还唬黾胰耸蔷跣母还唬苋菀拙蜕系保苋菀拙投槁洌浅7浅?膳隆N腋撬盗损б乐螅揖透峡炫芰耍裁茨兀亢笸芬淮蠖讶艘┭遗艿袅耍┭坏搅恕U飧鲆谰瑁诺陆萄刀际钦媸档模骸┲饕涣C祝笕缧朊稚剑裆涣说溃鹘腔埂U飧鍪焦Ь垂┭醋龊檬碌模阋荒苋险娓涸鹑危镏亲龅剑飧鱿涣税。⊙矍昂孟竦靡坏惚阋耍蛔郏靠啾ň兔煌昝涣恕2恢勒飧鍪虑榈目膳拢以谡庖坏闾嵝阎钗煌蓿飧鍪澜缛啡肥凳挡讲蕉际窍葳濉⒉讲蕉际腔鹂影。∧阋笔笨炭烫岣呔酢?br />
警觉性的高广,像须弥山一样,用这个来形容菩萨警觉性高。所以,菩萨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不会被欺骗、他不会受害,原因在那里呢?警觉性高。这是说这个意思,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三个比喻:
“自身威光。超于日月。”
日月是光明,这个地方讲的是自己要修持,要有威德,这个‘光’,当然是指佛菩萨会放光,我们放不了光,在我们凡夫只好讲光彩、风度,现在人讲气色,气色就是光的意思。‘威’是威德,一个人有德行,真正能够修养自己的道德,有风度,气色自然就好了,走出去人家对你敬仰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对你很尊重、很尊敬。佛弟子一定要培养,佛弟子走出去拖拖拉拉地,叫人家瞧不起,这是侮辱佛菩萨啊!你看!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种样子,不要跟他学,你要让释迦牟尼佛的脸上都含羞啊!羞辱佛菩萨,那就是我们的罪业啊!
你看地藏经里面全经都是讲孝道,都是教给我们孝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样去实践?去做到!第一个例子,举长者子见到佛,相好光明,生起恭敬心,问佛:这个相好光明是怎么修来的呢?这个是地藏菩萨讲修因第一个例子。婆罗门女还在后面,第一个示范最重要,他就是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叫众生看到之后,生仰慕之心,这就是自行化他。人家生仰慕来向你请教、向你学习,这就是化他。所以,佛弟子对于威仪不能不讲究,对于风度不能不注意。我们看菩萨的造像,无论是中国亦或外国,菩萨的相貌多圆满!衣着多整齐!都很华丽。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大乘是开放的,是叫人生欢喜心的,小乘那是小学生,保守,要穿制服,穿得整整齐齐地。大乘不是如此,大乘要入众,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团体,你进去之后,都能叫大家生欢喜心、都能叫大家对你尊重。所以,小乘袈裟是染色的、杂色的。大乘的海青是黄色的,袈裟是红色的,更庄严的金色的袈裟,是不一样。所以,这是着重于我们外表的形象。
‘自身威光’就是要着重外表的形象,要能叫一般初学的人、未学佛的人,对你生起恭敬之心、仰慕之心,想学你,看到你这么庄严、这样自在、这样幸福、这样快乐,他就想学佛。他问你:你怎么这么好啊!我是学佛的、我是念佛的,他自然就来了。所以,我们的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这招牌不能不漂亮!不漂亮就不能够接引大众、不能把佛法宣扬给一切众生,所以,要注意形象。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这个地方的雪山是指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高,终年积雪,那个雪不会化的,所以山是纯白色的,没有一点杂色。这是用它来比喻我们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不被六尘所染、也不被六识所染,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我们这个经里面讲到修行的纲领,第一个就是清净,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今天的社会,处处都是染缘,你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是严重的污染。一个学佛的人,如何能够防范?能够保持心地清净,只有一个方法,多看佛菩萨的像;我不看别的,我看佛菩萨的像;多听佛号(现在我们录音带有念佛的带子),听读经、听念佛,口里面多念佛,少说废话,什么叫废话呢?不是阿弥陀佛一律都是废话,我们要多去想一想,唯有这个方法,才能真正保持心地的清净,心清净了,身当然清净。这两句‘自身威光’跟‘其心洁白’,内外都有影响,一个人能够注重自己外表形象,他的心自然收敛,不敢放逸,心地清净了,威德、光明自然流露。所谓诚于中,一定形于外,绝对不是装模作样出来的,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第五句: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前面讲清净,这讲平等,不平等是很难做到清净,你要想做到清净,一定要修平等心。佛在此地用大地来做比喻,大地真的平等;你用最好的香水滴在地上,它接受,最肮脏、污秽、臭秽的东西放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没有排斥。换一句话说,我们的心,对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平等地接纳,不要去分别,分别就错了,不是别人错,是自己错了,为什么呢?又起分别、执着了,又打妄想了。但是善、恶、好、丑不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是愚痴!你没有智慧,善、恶、好、丑是清清楚楚,绝对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为什么不要分别、执着呢?各有因果啊!诸佛菩萨都不能代替。这是前面菩提高广上叫我们要提高警觉,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家心平等。我们为什么不学佛菩萨呢?我们看得也很清楚,也应当像佛菩萨一样的平等;平等心,保持着真实的智慧,你智慧不会失掉,稍稍不平就落在意识里面。意识就是分别、执着,妄想,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要能忍,我们世间法里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大的计划、一个大的事业,如果小事不能够忍耐,那都是空想,不会成就的。何况出世间的大法?不能忍耐,怎么能成就呢?小成就是小的忍耐,大的成就需要大的忍耐,你忍辱功夫之大小,决定你自己修学之成就,这个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所以,菩萨行里面,虽然归纳成六度,六个大纲领,最重要的无过于布施,忍辱。布施,忍辱还是有关连的;布施是放下、是舍,那个不肯放下、不肯舍,他就不能忍,真正能放下、真正能舍,自然他就能忍了。能忍的人,必定能放下,能放下的人,一定能忍耐,它是相辅相成的。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前面其心洁白是从性体上来说,要保持。这个地方是讲修功。前面讲性德,这一句是讲修德。心不错,本来是很清净的,现在不清净了,现在有染污了嘛!染污怎么办呢?染污要把它洗干净,用什么方法洗呢?用佛法洗,佛法好比净水啊!能把你心地的污染洗得干干净净的,你只要依照佛法修学就行。佛法这么多,我们依那一个法呢?给诸位说:你就依这一本无量寿经就够了。怎么知道依这一部无量寿经就够呢?因为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依一句佛号就够了。你看楞严经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就是一句佛号啊!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把心地一切污秽洗得干干净净,何况这一部无量寿经呢?
所以,你要把事实真相明了,这才不至于怀疑,怀疑就会产生障碍了。你不怀疑,功夫一直用下去,你的心地一定一天比一天清净。换句话说,污染一天比一天减少,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勘验自己,这个功夫才用得得力。譬如说:我们看一些人,好人、坏人,尤其看到坏人,一看心里就不高兴,这就不行了,又被污染了;看到一桩事情,做得不对,心里也不痛快,又被污染了,很容易发觉的。一天到晚,如果这样子提高警觉的话,在这上下功夫,逐渐逐渐地,看不惯的也看得惯了,看不平的也若无其事了,这是你功夫进展了、你心地清净了、你忍辱成就了,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增长了,我们的修行功夫从这个地方去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年年有进步?很好啊!值得庆幸的,月月有进步,那大概往生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了,那是功夫相当得力了,月月都有进步。一定要认真,认真去检点、认真去反省。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炽盛如火是比喻智慧。心清净了就生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唯有智慧能断烦恼,这是比喻;把烦恼比作柴火,把智慧比喻作火,火把柴火烧尽了。所以,智慧一现前,烦恼、无明统统都断了,用这个来作比喻。
“不着如风。无诸障碍。”
我们在这个世间,障碍重重;不自由、不自在,障碍从那里来的呢?再看看佛在经上讲的,想一想,真的不错啊!所有障碍都是你执着来的,你要不执着,那来的障碍呢?本来没有障碍的,障碍是你自己找的。佛在金刚经上教给须菩提尊者,弘法利生,要遵守他两句话的教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此就没有障碍了嘛!你真能做到这两句话,那就入了华严境界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呢?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还有什么障碍呢?所以,这里比喻不着如风,你看风通过任何人,它不执着,它就没有障碍了,你只要一执着,障碍就来了,无论是自己生活、无论是帮助别人,都不执着,你才真正得大自在啊!以上所说的都是自己的性德与修德。从第一句到‘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前面四句,偏重在性德;从第五句‘忍辱如地’到‘不着如风’,偏重在修德;性修不二,但是它有偏重。下面是讲自利利他,利他之德。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法音是为众生讲经说法,雷震是比喻。响雷的音声能够引起人的警觉,震动人心,使没有觉悟的人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他今天真的明白了、真的觉悟了,得到佛法真实利益。如果佛菩萨不为我们说法,我们不晓得六道轮回的真相、不知道十法界的真相,我们永远不会觉悟、永远不会起个念头;我要了生死出三界,不可能知道的,也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出离,那是不觉。佛菩萨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就是说法,使我们听了真正觉悟。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这两句‘法音’‘甘露’都是比喻佛说法利生。两句合在一起,如果意思相同的,这个文章就可以把它删掉一句,多余的嘛!两句连在一起意思就有点不相同,前面的法音,是以音声为佛事。这个地方的雨甘露法,就不是音声了。告诉你:六尘都说法;口能说法、身能表法,身是色相,色相也能表法。因此,佛的佛法里面,要用现代话来讲:完全用艺术的教学。十法界的众生,不单单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众生没有不爱美的,大家既然爱美,佛就利用美来教学。你看佛的讲堂—道场(道场就是讲堂),所有一切设施美轮美奂啊!这个很吸引人啊!造像美,达到高度的艺术;佛像、菩萨像、龙天护法像,没有一尊不美啊!所有一切的陈设也美,幢幡宝盖,香华供养,真的做到尽善尽美,以这个来教学、以这些来表法,知道美里面所含的真义。你从美里面就得到了真—真实利益;理明白了—得到了善;善是行持,你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做到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就是善啊!不过份也不及,做到恰到好处。过份了不善、没有到也不善,恰恰做到好处,那叫善。
所以,佛法的教学实在是不可思议,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像得到的。就是佛菩萨的像,佛像也是完全一样的,佛佛道同,他表这个意思。现在人造佛像,造的佛像都不一样,佛佛道同,奈何人心不同!人造的佛像,造的就不一样了,如果佛造的像,决定是一样的。像我们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两个相貌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大众,相貌都相同,何况是诸佛如来呢?相貌相同,对于凡夫来讲要辨别那一个是佛?那一个是菩萨?那一个是观音?那一个是势至?怎么个辨别法呢?只有从他的姿态、手印(佛法叫手印,我们现在人叫手语)从这些地方看出,能辨别,哦!这是观音菩萨、那是大势至菩萨,罗汉相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罗汉没有破无明,所以相貌跟心,心不一样,相貌就不一样,相随心转啊!破了无明,证得法身,心是一样的,相一样,菩萨跟菩萨的相一样,佛跟佛的相一样,阿罗汉没有破无明还是用八识心,所以,心不一样,每个人面貌不一样,阿罗汉相,有些很古怪的,稀奇古怪的,但是你仔细看,都很善良,那就是他心善良,他现的相貌也善良,纵然长得很古怪,也很善良,不是一个恶相。这是除了音声说法之外,六尘都说法、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