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你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身体不要有意去糟蹋,也不要着重什么保养,用不着。心地清净,这个身体自然就正常了。那么这个地方一句话很重要,‘离一切虚妄相’,虚妄就是一切差别的现象,你能够把一切虚妄差别的相,统统舍弃掉,恢复自性清净心。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是无相,所以无相不是说外面现象没有了,不是,是你心里面不执着一切,一切相。所以无相不是无外面的相,是无心里面的一切妄想、执着。
你看我们中国,中国字,文字是世界第一,那个国家都不能比的,中国文字是有智慧的,你看那个想,想是心里有一个相,什么叫无相呢?就是把心里那个相拿掉了,我这样讲就好懂了,那个思是什么呢?思就是心里头有个界线了,有了执着了,所以心上划了好多格子,有了执着了,那就思了,把那个执着拿掉了,把执着拿掉,把那个相拿掉,恢复你的本心,本心无相,这就是无相的实相。那么在一切虚妄差别,一切现象之中,它确实有一个清净平等的本体,本体是什么呢?真心,你心有那个相,那是妄心。心上有了格子了,那就更是妄心。我们那一个人,在什么时候这个心里头没有相?没有那些格子?我们从早到晚,仔细去检点一下,几时心是清净的?这是要紧的事情。所以只有真心,真心是清净平等,是宇宙人生的本体。那么这个清净平等,也是相啊!这个相,就是实相,这个相是真相,不是虚妄相。为什么呢?去不掉的嘛!你看心上这个相,可以去掉,那个思,那个格子,也可以去掉,心,去不掉,去不掉的时候,去不掉的东西啊!是真相,是实相,这就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所以佛教给我们,当相离相,相而无相啊!这个实相,你才能体会得到,在一切现象里面,也就是在生活之中,在处世、待人、接物里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当相啊!当相里面,要学无相,就是离一切相,接触一切境界相的时候,心里头不染一切相,不着一切相,这就是无相,还能够保持你的真心,用你的真心来生活,用你的真心处世、待人、接物,那你就是诸佛菩萨啦!这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大菩萨。所以佛菩萨用真心啊!用真心实相啊!权教以下的声闻、缘觉、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什么是妄心呢?就是用思想,他有思,有想,思与想都是妄心,在佛法里面讲,心意识,他用这么个东西,用这个东西就是凡夫啊!不用这东西就是用的真心,用真心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大士。
诸位要把这个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人与人之间,不要当真啊!他对我好,假的啊!不是真的啊!为什么呢?虚情假意啊!过几天他又恼了,为什么?他那个思想常常在变嘛!一下变得,唉呀!我跟你好,又,这个人很讨厌,是不是啊!他在变化嘛!那个佛菩萨的心,他没有思,没有想,他没有变化。所以唯有佛菩萨的心才是真心啊!那个才叫做慈悲啊!永远不变的啊!慈悲,我们实在讲,慈悲就是爱啊!他那个爱是真的,是永远不变的,我们世间人啊!迷了慈悲,叫做爱。爱是啊!朝三暮四啊!刹那刹那在变啊!所以你要晓得,人与人之间它要是什么,嫉妒、嗔恨,不要计较,为什么呢?假的。他要怎么爱你、喜欢你,也是假的,没有一样当真。所以你对他们啊!逢场作戏,笑笑而已。为什么呢?没有一个是真的,你看这个多自在呢?样样不要认真,你就没有烦恼了,你也不会喜欢,也不会生气,心里常常保持到平静,保持到平等清净,这个就接近实相了。
念佛人,特别要用这样的心来念佛,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够往生西方,我们的目标才能达到啊!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九卷(二次宣讲) B2…5…9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最后一行。
‘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一句上次讲了一半,说明实相无相这是从体上说的,无不相就是有相,有相是从作用说上的,有体有用。
所以实相离相,离相就是无相。因为无相,才能够无不相,这是真理。这个意义很深,我们今天错在那里呢?错在着了相了,这个心里执著有相,所以不能在境界里面,随心所欲的变化,佛与大菩萨对于事实的真相他清楚,他理解。所以在一切相里面,他不执着,离一切虚妄相。因此,一切境界相他能够自在受用,华严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人家是生活在无障碍的法界里,那么我们呢?做不到!我们是执着一切虚妄相,在一切虚妄相里面,还生起妄想,于是乎就变成处处都有障碍,处处成障,障碍重重,这个日子就很难过了,很苦了。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迷、执,这个才六道轮回。
所以佛在大经里头常常教给我们,我们修学下手要从无相下手,从无念下手,从无知下手,都是一个意思,讲无相、无念、无知都是一个意思。从这个地方才能入得了门啊!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学佛,的确是搞颠倒了。我们从有相有念,这那能入得了门?错就错在这里。所以有知、有念、有相,是入不了门的。这个门是什么门呢?如果就即相上说呢,那是佛门,入不了佛门。如果跟你讲真的话呢?入不了自性之门。佛门是讲自性啊!自性佛,才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大家要记住,着相是见不到性,那一定要离相,要无相,要无念,要无知,从这个地方下手,那就很快,我们看古人,学个三年五载,他就开悟了,就见性了,怎么那么快呢?就是人家下手方法很正确,不管是宗门,教下都是这样子,宗门从无住、无相、无念下手;教下从无知下手,这教下宗派很多,这一些说穿了统统都修的是清净心。有相心不清净,有念心也不清净,有知心也不清净,必须把这些东西统统去掉,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起用这才能见性,才能够开悟,才能证果。你看这多重要啊!
所以般若经里给我们讲:‘无相故能无不相,正是无知故能无所不知,无念故能无所不念’。一个意思,真如本性,本来具足一切万法,一样都不缺啊!所以六祖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能生万法’。那个诀窍就是在无相。所以你才晓得离一切虚妄相,为什么诸佛仆菩萨这么重视?一切大乘经里面,特别的强调,不从这里不能入门。所以相好庄严,就是法性,这个相好庄严不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山河大地统统都包括在其中,这些就是法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己的法身,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无不相,在无不相里,见到无相了,无不相是境界是外境,无相是心性的本体。从相上见到本体,从本体变现出现象,这就叫法身。所以说‘真智无知’,真正的智慧是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所以才能够无所不知,这一个事实也是我们凡夫不能理解的,不知道。所以一昧拼命去求知,这就坏了,所求得是什么呢?叫做所知障,求这个是障碍,增长所知障,增长邪见而已,不是正知,不是真正的智慧。因此一切种智就是真实的智慧,一切种智是从那里来呢?从无知来的。
永明大师说得很好,他说:‘至理一言,点凡成圣’。最圆满最究竟的道理,这一句话了,一句话就能点凡成圣,不须要多。诸位如果看看大般若经纲要,我们过去印过这个书,香港也印过,香港比我们印得好,大般若经纲要,大般若经六百卷,香港的本子精装,二十四册,这么厚的本子精装二十四册,古人看份量太多了,恐怕初学的人困难,再把精要的部份摘录来,编成一个纲要,纲要还是多,编成一本,编成二十四分之一,还是嫌多,整个再归纳起来,实在说是两句话,这个两句话就是‘无知’,‘般若无知,’。六百卷归纳起来之后,就是个无知,由无知才变现出六百卷出来,这是归纳到极处了,两个字就说尽了,或者讲无念、无相都是一个意思,这是真实的智慧。那么在净宗里面实在讲呢?比般若要来的方便,般若说老实话,前面我们讲过了,无念、无住八地以上的境界,我们凡夫只能够说,听说而已,做不到。无相,离一切虚妄相,我们能离得了吗?很想离,这很想,这一念即是妄念。因为妄念怎么离得了妄念,没法子,妄念离不了妄念的,执着没有办法破执着,凡夫难!难在这个地方,净宗妙!就妙在就用这个妄心,还它成功,其他宗,其他法门里面不行,没听说这个说法,这净土宗用的什么方法呢?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所以永嘉大师讲:‘至理一言,点凡成圣’。用在净土宗的至理一言,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教你超凡入圣。所以大家要仔细比较比较,净土比禅,实在是方便,禅不一定能成就,净是决定可以成就,稳稳当当地成就。这个是不可思议。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把这个意思总起来说一说。先讲诸法,诸法是相分,我们六根接触得到的,眼看得见;耳听得到的;六根六尘,这是一切诸法,这个法从那里来的?佛再大经里给我们讲,这是唯心所现。一切法就是十法界,连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下至阿鼻地狱,是我们心变现之物,心变现的。所以十法界,没有两样。为什么呢?全是心变现的,那有两样呢?所以说不异,不异就是没有两样。古人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拿黄金做一个佛像,代表佛法界,做一个小猫、小狗,那就是畜生界,做一个鬼王,这就代表饿鬼地狱界,但是质料统统是黄金,价钱一样,成分一样,做的工也一样。所以给你说,没有两样,从质料上去看是一样,统统都是成金,从体上看没两样。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平等平等,他是平等的,我们这个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从体上讲,实在是清净平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相呢?所以说,那是唯识所变,各不一,他就不是一样的,形形色色他不相同,不相同是因为你的念头不相同,我们每一人的念头不一样。所以相貌不相同,那看相算命都会说啊!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所以佛的相为什么都相同呢?因为佛的心相同,佛心都没念,什么念头都没有。所以佛面貌都一样,菩萨呢?不完全相同,大同小异。因为什么呢?他那个妄念少,但是他还有,妄念少。所以大致上相同,他还有念,细细看,还有不同,只有佛跟佛相貌是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的相貌自己要负责任啊!你的相貌好与不好,你的心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相貌很好,可以修啊!相随心转,你的心好,相就好了,相貌就变好,修个三年五年就看得出来了,就看得出来,不要很长时间,三年五年相貌就变了,十年八年变得就更多了。所以这个相好光明是可以修的。光明,现在有些学气功的人,他就能看得到,能够看见每一个人身上的光,光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相同,这个与自己的心念有关系。所以讲唯识所变,各不一,是从现象上看;唯心所现呢?各不异,是从本性上看。本性是相同的,现相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是说了一个体,一切诸法的本体现相。它既然有现相,他一定就有作用,相就会起作用,比如我们讲水,水的本体,是氢气氧气的化合物,氢氧是它的本体,那么它的现相呢?它有三种不同的现相;液体、气体、固体。它结成冰就变成固体,冰溶化了就是液体,加热了它就变成蒸气,那么三种不同的形状,作用就不一样,作用就不相同,这个就不必细说了。所以它那个样子改变了,用处就不一样了。
那么,我们讲从原则上来讲,不要从一桩一桩从细节上来说,那说不尽的,它的作用简单地说呢?‘精一中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精一’,精是不杂,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不夹杂,不夹杂才精啊!夹杂就不精。精一我们讲纯一,在佛法里面讲呢?就是定,定就是中国人讲的精一,这是自受用,自己的受用。对大众呢?对大众讲中、讲和;中庸之道啊!不偏不倚。讲和,那么佛法里面讲戒,佛法讲戒、定、慧,他的作用是戒、定、慧。我们儒家讲精一中和,精一中和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定、讲的戒。
那么,佛法又讲,在佛学里面讲呢?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慧,佛知佛见,这个慧的力用。那么说到戒、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