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耍乇鹗窍不渡裢ā⑾不陡杏Γ姓庑┩睿苋菀鬃拍АU飧鍪俏颐遣豢梢圆恢赖模坏貌惶岱赖摹?br />
‘尊重奉事诸佛’,这一句话在极乐菩萨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每天去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承事供养。我们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读无量寿经,对于极乐菩萨的生活状况,也无限地向往,我们看了要怎么做呢?我们只要真正能够尊重、奉事阿弥陀佛就行了。阿弥陀佛又不在我们面前,我们怎样尊重、奉事他呢?这一本经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告我们,世尊的转告,就跟弥陀亲自教导没有两样,我们要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就是尊重、奉事诸佛,因为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不尊重阿弥陀佛的。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这‘世’是世间。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平常生活的空间非常广大,并不限于极乐世界,我想这是我们同修们都知道的。他们每一天都往来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天天往来,你就晓得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居无定所,没有一定的住处,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们无所住处,住无所处,生什么心呢?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所以说‘为世明灯。最胜福田’。灯是破暗的,暗是代表众生愚痴,对于宇宙的真相不明白,真假、是非、善恶,往往颠而倒之,这就是无明。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苦口婆心地为我们讲解,指引,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搞清楚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善恶?什么叫利害?就好比是明灯破暗。
‘福田’怎么讲法呢?众生要种福,众生不能没有福,没福就很苦。我们台湾在这一个时代,只能说这个时代,不能说过去,过去很苦,也不能讲未来,未来不一定。眼前,眼前算不错啦!这个不错是表面上的不错,古圣先贤常常教训我们:‘祸福是循环的’,一定要认识清楚。今天我们在表面上看,是有财富,是不错!仔细去观察,财富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那个财富是真实的。所以,福底下有个德,我们今天有福,下头没有德,这个不得了啊!这个福报不能长久。福报要长久,一定要积德,德要厚啊!所以佛法,福跟德是连到讲的,‘福德’,不可以只求福,没有德。因此,种福就非常重要了。真正的福田是佛法,佛法给诸位说:不是形式的佛法,台湾到处寺庙林立,那是形式,真实的佛法是觉悟人心、觉悟人性,这是真实的佛法。如何能叫广大的群众真正觉悟呢?福田要从这个地方去种,然后你才晓得最胜的福田是宣扬佛法、是传播佛法,是弘法利生的工作,我们要参与这一个工作。今天科技发达,对于佛法弘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像录影带跟录音带大量地传播,产生了很大的效果,这是最殊胜的福田,最殊胜的福田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可以种。
‘殊胜吉祥’,吉祥是消灾免难啊!
‘堪受供养’,这些菩萨们应当接受十法界一切众生的供养,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从事于觉悟大众的工作。真实功德里面最真实的就是这几句。下面说: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这是菩萨在教化众生的态度,欢喜,‘赫奕’是形容词,形容火烧得非常猛、非常炽盛,这是形容他的法喜充满。喜从何来呢?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到许许多多众生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佛菩萨欢喜啦!喜的是这个事情,喜的是一切众生真正肯接受佛菩萨善意的劝导、教诲。‘雄猛无畏’这一句里面含著有无限的善巧方便,不是一昧这种雄猛、威猛的态度,那不能够摄受一切众生的,摄受一切众生千变万化,这个样子才能够契机契理。这个雄猛无畏就是说:无论是那一类的众生?善良、凶恶的、残忍的,他都有方法教导、都有善巧去接引,这是形容他的无畏。
‘身色相好’,‘色相’也是摄受众生的方便,不但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喜爱相好,十方世界大致都相同的。因此,诸佛菩萨有些时候刻意地去求福报,为什么呢?相好是福报,是修来的,修来的佛菩萨不是自受用,而是他受用。希望以相好来接引众生、来摄受众生,所以,虽然是百劫修福,目的还是为度众生,不是为自己,这是跟我们凡夫心态完全不相同;凡夫是为自己,菩萨是为别人。
‘功德辩才’,此地的‘功’是讲他修行的功夫。功夫简单的讲就是三学六度,这是功夫。你修行有功夫,当然你就有收获,收获就是德。所以功德底下的‘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所以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修戒,你就得定;你修定,你就得慧;你修慧,你就得方便、得辩才。它这个是你有功,后面就有德,这个功德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得辩才,是功德圆满成就之相,圆满成就之相是戒、定、慧,从慧里面产生的四无碍辩才。
‘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两句是总赞叹。他的美好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我们中国人称为完人。诸佛菩萨确确实实称得上一个非常完美之人,找不到有缺陷。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已经很难得了,世尊为我们说出西方世界菩萨们的真实功德。下面是诸佛来赞叹作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前面讲的话完全正确。你看,这样的经典到那里去找去?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密。”
‘常’是时常,几乎是每天。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于西方世界的菩萨是特别地赞叹,诸位要晓得,赞叹西方世界的菩萨就是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呢?这些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赞叹学生就是赞叹老师,老师功德成就的,老师教学有方啊!这一点我们要多想想,不能够轻易看过去。
诸佛的赞叹,话虽然不多,意思圆满到极处了,称他是究竟菩萨诸波罗密。究竟是圆满,菩萨行之中,他们没有一样不达到究竟圆满,这是真正难得。诸波罗密,大乘经里面常说的;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行是行门,万是形容词,不是数字,就像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万就是无量的法门。菩萨所修无量法门把它归纳起来,不出六大类,就是我们讲的六波罗密,六大类,每一类里面所包括的都是无量无边。波罗密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门门都修到究竟圆满。这一句话,诸位听了我不晓得你们作何感想?如果你真正懂得这一句话的意思,你一定下定决心,极乐世界我非去不可。你要晓得,究竟菩萨诸波罗密,这是什么人才能做得到的啊!佛在一切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云地菩萨、等觉菩萨才能做得到啊!恶道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境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许多菩萨听到摇头不相信,菩萨要修到法云地、修到等觉,三个阿僧祇劫,那是佛的方便语。华严经上讲的真实语,要修无量劫啊!才能到这个地步,你怎么只念几天佛往生就得到了呢?这菩萨怎么能服气呢?人家修无量劫才修到,你念几年佛往生就得到了,这话是佛说的,还有十方诸佛证明的,这没有办法啊!
难怪夏莲居老居士在他这本会集完成之后,他的一首偈子,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三偈。你看他第三首末后;‘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啊!确确实实万亿人中一二知啊!
李老师当年讲经,劝人,就是不依带业往生的是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狂妄就是神精都不正常!正常的人那有不求往生的道理?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这一句话的意义非常之深、非常之真实、非常之难得。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
这一句话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生灭是两边,不生不灭也是两边,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菩萨到底在那里呢?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菩萨就现身,菩萨长得什么样子呢?菩萨没有一定的样子,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喜欢他是什么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随众生心现相,他自己没有一念,自己有念头,那就有一定的相,就不能千变万化了,他自己没有念头了,所以他的相能随众生心转变。
“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行遍道场’,道场是指一切诸佛刹土,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行遍道场。远二乘境’,永远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是自利而不利他的。菩萨是完全利益一切众生的,能够舍己为人。上面这几句是诸佛赞叹证明,给释迦牟尼佛做个证明。下面是总结:
“阿难。我今略说。”
本经前一半阿难尊者是当机,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经是阿难代我们启请的。教给阿难也就是教给我们大家,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一个代表人,佛说:‘我今略说’,这是简简单单地介绍一点。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证明我刚才所说的没错。从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悉皆如是。所以这一句话要紧得很啊!所生菩萨是指十方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些人。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纯一菩萨法界,他那里面没有人天,也没有声闻,经上有的时候说人天、有的时候说声闻,那是比喻说,这个经都讲得很清楚、交代得很清楚。不但那个世界是纯一菩萨,而且是纯一普贤菩萨,这个是无比的殊胜。因为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是修普贤行的,所以那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果要细说,说不尽,这是给我们略说而已。略说了几句就值得我们非常地向往,就下定决心是非去不可。这个真实的利益,对我们讲是真实的利益、真正的好处,这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其他法门里面也找不到的。纵然其他法门里有说,难修!我们一生当中未必能够修得成功,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只怕你不肯学,你肯学决定成就。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这一章,世尊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人的寿量、快乐,都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更非言语能够形容得出来。经文首先显示极乐世界大众的殊胜,佛说这个意思就是劝勉我们要发心、要求生净土,亲近这些诸上善人。后半段讲依报的环境,生活环境的庄严。
从这一章起是弥勒菩萨当机,所以一开头是佛告弥勒菩萨,这个用意也非常之深,因为弥勒菩萨与我们这个世间缘分很深,我们中国人可以说,从小孩到老人没有不喜欢弥勒菩萨的,许许多多人家不相信佛教的,他家里也供一个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笑咪咪的,一堆小孩围绕他身上,世间人不知道,称他做欢喜佛,很多小朋友欢欢喜喜地叫他做欢喜佛,也可以啦!他这是有表法的,弥勒菩萨在中国从南宋以后,造形都是造的是布袋和尚的相,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的南宋,跟岳飞同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我听说我们老总统的家谱里头有记载:他们祖先曾经迎请布袋和尚在家住了两个月,供养两个月,所以以后他们家出了两个总统。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宣布的,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了之后,他就走了。我们塑造他的相,特征是欢喜,满面笑容,肚皮很大,表示能够包容,肚量很大,表这个意思。塑造小孩;小孩有五个、有六个,五个代表五欲,财、色、名、食、睡。六个是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天天围绕着他,包围着他,他如如不动,他也能够容纳得下,他也不排斥,取这个意思,取在五欲六尘里面清净不染,笑咪咪迎人。
我们中国寺院都把他塑造在山门口,山门天王殿的正当中,这个含著有很深教学的意义,什么人有资格入佛门?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学佛?学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肚量要大,要能够包容。第二个,要能够笑脸迎人,无论对冤亲债主都一团和睦,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学佛、才有资格入佛门。他摆在山门代表这个意义,所以这个含义很深。因为跟中国人关系很深,而且弥勒又是当来下生佛,现在还没有出现在世间,根据佛经上说:他现在在兜率内院,在兜率天。兜率天人的寿命,用我们人间计算的方法,人间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弥勒菩萨现在住的地方,他们那里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现在讲时差,这个时差很大,也假定一年是三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