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ǘ荚谌俊K裕氯攵竦馈N抻谐銎凇U馐墙踩竦蓝槁浜苋菀祝隼捶浅7浅5乩选?br />
  “若曹当熟思计。”

  底下这是佛劝勉我们的话。‘若曹’就是你们大家,这个术语是汉朝时候的,汉朝时候讲大家就是若曹,你们大家应当熟思熟计,就是认真地多思考、多比较比较,这个善恶的果报,多做做比较,然后你才有所选择,你才真正会觉悟。要:


  “远离众恶。”

  这个众恶归纳起来就是十恶业,十恶一定要远离,十恶是: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是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恶口(是说话粗鲁很难听)。意—是贪、嗔、痴,就是意三恶。这是一切恶业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十大类,佛教给我们要远离啊!远离众恶。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身三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口四善,不贪、不嗔、不痴,是意三善,佛教给我们要认真去修十善业道,认真去修。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世间人所贪图的,所争取的就是爱欲荣华,能不能得到呢?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他所得到的实在讲那叫昙花一现,转眼就成空了,我相信如果我们头脑清楚一点、冷静一点,看看我们这个世间、看看我们这些熟悉的这些人、这一生几十年当中,他的兴衰,你就看清楚了、就明了了,不能常保啊!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的生活,物质的享受,水平愈低愈好,不造业啊!不给人去比赛,心安理得,你这一生会过得很平安。现在是乱世,乱世之中,平安就是福,真正的福报啊!

  所以要晓得,这是皆当别离,只看这个别离的早晚,无可乐者,得到的时候,好像是乐,离别的时候苦就来了,我不得的时候,我没有这个乐,我也不会有苦,苦乐都没有啊!这一个事实真相要看清楚。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这是佛在此地认真在劝勉我们,我们应当要勤奋、要精进求生西方净土。‘安乐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真正得到安稳,真正得到快乐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之外,没有安乐处啊!我们要晓得。

  “智慧明达。功德殊胜。”

  这两句是赞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一些大众们,生到西方世界,智慧明达啦!‘明’是明显,‘达’是通达无碍,换一句话说,这个智慧不是小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通达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事不通达、无有一事不明了,这样殊胜的智慧。功德包括你生活之种种,殊胜无比啊!在这里不必一桩一桩说,前面已经说的太多太多了。这是佛劝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这是提出警诫,教导我们,不要随着现在这个妄想的心贪图五欲六尘这些享受。你把佛给你讲的经,许许多多这些教诫,你把它舍弃掉了,不能认真地修学,那你落在别人后面啦!虽然我们这一生当中,也种下了善根,这一生不能往生,将来多生多劫之后,再遇到缘,还能继续不断去努力,纵然那个时候往生了,跟现前我们这个同修往生,那是落后太多太多了,可能人家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大菩萨了,已经到他方世界去做佛了,哎啊!我们这才去,这就是在人后也。佛在此地是极力的勉励我们,往生要把握这个机缘,这一生就要成就,决定不落在别人的后面,人家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人家为什么能去?人家能专精行道,我们为什么落在人后?我们没有能力做到专经行道这一句,这是我们自己要记住的,不要辜负世尊跟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期望。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八十八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88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六页第六行。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这一章是弥勒菩萨代表我们,接受世尊的开示之后,用现代的话来讲呢?,就是他提出听经的心得,确实经上所说的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真实状况,如果不经佛为我们说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迷惑颠倒,很难觉察这些事实的真相,弥勒听了心开意解。

  ‘明’是明白、明了,我们自己想一想,能不能像弥勒菩萨一样?真的明白了,真的能够改过自新,依教奉行。我们看经文。

  第一段是佛教给我们离苦的方法,我们要能够体会到佛教诲的深义。请看经文: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个是第一段,那么从弥勒菩萨这一段感受里面,我们就很明白地看出佛的教诫,这个诫的范围非常广大,我们常讲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接受佛的教戒,全都可以包括在戒学之中,不一定是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不限定这些律仪戒,所有一切的教诲都是戒,这是我们要明了的,我们要遵守的,尤其后来的祖师们常常勉励我们,持戒念佛,亦常常警惕我们严持戒律,这个严持戒律这个戒律包括佛所有的教诫,我们都应当要严格地去遵守,这个范围就大了,不限于这几条戒律。

  ‘甚深甚善’,这个‘深’是讲的理,‘善’是讲的方法。理非常之深,方法很善巧,特别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要想这一句佛号念的得力,真实可靠,诸位一定要记住,观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种净业,那非常重要,那是佛法真实的基础。无论你修学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都要从这个基础上来建立,你所修学的才得力、才靠得住。


  所以,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就提出五个科目,五个科目不多,大家很容易记住。第一个科目就是三福,三福细说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我跟大家讲地藏经,实际上就是详细说明三福而已。这是真正的地基,修行的基础。再就是六和,六和敬非常重要,由这一个基础才谈得上三学六度。三学是二乘主修的,六度是菩萨主修的,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共修的,我们提出这五个科目。

  今年过年,我深深有感,同修们佛是念得不错,但业也是照造不误。因此,佛这个号念得不得力,我就想到日本东照宫的三个猴子。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像这三只猴子学习,我们的功夫一定会得力。那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少看、少听,不要乱说话,这样功夫一定会得力,这里方法非常之善,简单容易记,也容易做。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这一句里面所含的的境界是非常非常的深广,不但佛以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六道的众生、声闻、缘觉、诸佛菩萨,也统统在这一个法门教导之内。也许诸位会怀疑,菩萨可以包括,那诸佛怎么可以包括呢?诸位要知道,这个诸佛,假如大家去读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讲的诸佛是圆教初住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称为诸佛。何以故?圆教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他那个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讲的分证佛。所以他说诸佛是指的这些,如果以天台教义来讲,天台讲四教,有藏教佛、有通教佛、有别教佛、有圆教佛。除圆教佛之外,那些诸佛见性都没有圆满,还是要接受释迦牟尼佛无量寿经的教导。所以,皆蒙慈恩,解脱忧苦。所以他这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之深广,广到尽虚空,遍法界。可见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

  ‘佛为法王’,这是弥勒菩萨尊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尊超群圣’,此地讲的圣是讲的十地菩萨,通常我们讲的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叫三贤。十地菩萨称为十圣,加上等觉就是十一地,都称为大圣。佛是超过了十地菩萨。

  ‘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的智、德、能,是究竟圆满的,六根的能力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虚空法界,大是法界,小是微尘,没有一样他见不到的、没有他听不到的,没有他能力达不到的。这两句话是这个意思。

  在此地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有这样殊胜圆满的德能,实在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也有这样殊胜圆满的德能,佛这些德能都能现前了,都起作用了,我们这些能力虽然有,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呢?这上有障碍,佛在经上常我们讲二障,二障是两种障碍,烦恼障、所知障,有时候又给我们讲三障,实在讲三障不比二障多,而只是二障的一半,二障比三障多,为什么呢?三障统统讲的是烦恼障,烦恼障里面讲的惑障,迷惑,业障,造业,报障受果报。所以,这个惑、业、报,都是属于烦恼障。这是二障跟三障的意思,要搞清楚。我们常常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烦恼障。所以,二障比三障范围要广,它还有所知障,假如把这个障碍去掉了,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这个二障之去除,总是先断烦恼,后破所知,这个是没有法子把顺序颠倒过来的,好像我们穿衣服一样,穿衣服我们一定是先穿里面再穿外面的,脱衣服一定是先脱外面后脱里面的,是同样的道理的。它有顺序、有次第,因此佛在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先断烦恼后学法门,这也是破二障而已啊!二障从那里来的呢?佛给我们讲的是妄想、执着。华严经上说的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所知障,执着就变成烦恼障,这是说明障碍的来源。我们要想破除二障,自性的智慧功德,自然就现前了。不要求的,你要求,这又错了!不是落到所知障就是落到执着去了,不必求啊!只要破障就好了,这是这两句经文所含的深义。唯有佛能力完全恢复,所以他才能够作一切天人之师,才有能力教导这些天人。这个一切天人包括了三界之外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我们称这些人为第一义天,天人当中最高、最殊胜的。所以,他这个地方天人,不仅仅是说六道里面的天道与人道。所以,这个范围都是很广大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赞叹,赞佛也是赞叹我们自己的性德。下面是自己庆幸:

  ‘今得值佛’,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人身难得,很容易失掉;得人身难,失人身容易。因此,佛教给我们珍惜人身。为什么呢?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觉悟。所以,人身就可贵了,贵在他容易觉悟,这是第一个难,我们已经得到了。第二,佛法难闻,今得值佛,这是遇到佛啦!闻法难,这个难关也破了,佛法难闻,今已闻,这听到了,多难得、多么幸运啊!佛法当中第一殊胜的一切法,你闻了,你认真去修学了,未必能在一生当中成就,这是真的,是实话。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把见思烦恼破掉,你的修学就不能算成就,换一句话说;来世还是要在六道轮回。不过你修得好,你到三善道去享福,这个福一享多了人就迷惑了,就造业了。所以,福享完了那个罪业就果报现前了,又要堕恶道了。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叫三世怨。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享福,第三是堕落。福享尽了就堕落了,很冤枉啊!叫三世怨。

  因此,在所有法门当中,唯独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能够叫你一生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就非常殊胜,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修学的,这是在佛法当中最难闻的了,也许在台湾的同修不觉得,净宗法门那一个不晓得?一句阿弥陀佛个个都会念,在我们台湾到处电线竿、墙壁上都看到贴的有阿弥陀佛,谁不知道一个阿弥陀佛呢?这个知道的是你眼睛知道了、耳朵知道了、嘴巴知道了,心里糊涂啊!不知道啊!所以,虽然会念,念的不得力,这就是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没有把念佛看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疏忽掉了,这就可惜了。

  弥勒菩萨讲:复闻无量寿声。这是第三重难啊!这个闻是真正觉悟,晓得唯独这一个法门才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佛,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啊!所以,这一句名号功德,我常说:名号知道的人很多,这一句名号真实的功德,知道的就不多了。夏莲居老居士所讲的,亿万人中一、二知啊!那个知就是知道名号功德,也就是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的功德太少太少了。这三大难,弥勒菩萨跟与会的这些大众们都突破了,都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