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牡胤焦倘挥校惶唷R芽⒌墓遥诳⒌牡厍嗣竦奈镏噬疃寄芄萌ァU庑┑厍颐钦嬲胍蛔鲆坏愫檬拢薏际筒际┓鸱ǎ哉飧鑫鳎黄渌模恍枰耍貌蛔盼颐侨ゲ际┝恕K狈Φ氖侵腔郏曰蟮叩埂N颐且际ú际└牵盟乔逍压矗泼钥颍飧龉Φ麓罅恕K裕忝窍胂肜飞希桌戏蜃右簧薜氖欠ú际桌戏蜃用挥星裁挥惺啤K俪∩纤淙挥腥鲜兜娜耍挥惺裁赐矗还俪≌庑┤艘膊惶砘崴辉敢飧蚪坏馈K逃薹ú际D憧此飧龆鞯拢恢钡浇裉欤崞鹄矗褪峭夤硕佳瞿健⒍甲鹁础V泄送纺陨晕逍岩坏愕模苑蜃用挥胁谎瞿降摹T倏纯从《龋湾饶材岱鹨簧桌戏蜃右谎彩切薹ú际J湾饶材岱鹚淙挥械匚唬崞耍跷簧崞耍蛔隽耍聘灰采崞恕C刻焱胁В磺兄谏簿捣ǎ镏磺兄谏泼钥颉U饬礁龆际谴邮掠诮逃ぷ鳎薹ú际N颐强吹秸饬礁鋈说睦樱氲交暇瞎阈薰┭障推腥颐撬担磺泄┭校ü┭睿飧龌熬退档煤芮宄耍颐强吹绞湾取⒖鬃痈颐亲髁酥っ鳌C挥锌⒌牡厍浜蟮牡厍俏颐且啤⒎街植际┒家咦恪2撇际┠芄话镏忠桓鲎畹偷纳睿悦饧⒑啵环ú际┠芄话镏跷颍芄桓纳扑纳罨肪场K裕际┦怯兄腔鄣模幻挥兄腔郏薜哪歉霾际孟衲阒种参镆谎阏也坏椒饰值耐恋兀惆阉衷谏笆锩妫柑炜菟赖袅恕K砸滥亩钦媸道妫飧隼媸嵌灾谏睦妗D歉鍪窍嗨频睦妫孟袷嵌灾谏欣导噬喜皇悄敲椿厥隆N颐且阉辞宄鲜肚宄朴谘≡瘛V挥惺兰溆奕耍屏哓牟豢喜际!L爸亍前ВJ潜;ぃ;に约旱睦妫炎约旱睦婵吹锰亓恕U庋峁恰睦蜕砜唷獾愀詹沤驳男睦锩媲9液芏啵锹呛芏啵檬暮苤亍2傩模睦蜕砜啵刖》椒ū3炙牟聘唬植聘皇У袅恕J獠恢萑皇切睦蜕砜嗟搅思Γ参幢啬鼙5米 ?br />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这个至竟就是你一直心劳身苦到老死,还是一样带不去,真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生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这个罪业你带去了,除罪业之外,一样也带不走。‘善恶祸福。追命所生。’你所得的结果,就是这样。你修的善,善业你带去;你造的恶,恶业带去。恶,将来就是祸害,修的善,将来就是福德。那么由此可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祸福在哪里?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别人加给你的,自作自受。‘或在乐处’,乐处是讲人天善道。‘或入苦毒’,苦毒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都是给我们叙述人间世的真相。我们读了之后,深深反省我们自己是不是像佛在此地所说的,这才重要。如果自己是佛所讲的这一类人,那就从今天起痛改前非,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要努力把它断除。佛给我们讲要放下,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我们对于事实真相没有看破,不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状况,真相不知道。不知道将来,来生的这个六道轮回的实况。眼前明了,将来也明了,那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应该怎么做法,你自然就明白了,心里面就有分寸。这一段讲盗恶,底下这个文才真正讲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九十三卷(二次宣讲) 档名:B2…5…93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前面说出了许许多多的因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复杂的心理,不正常的心思,于是乎这才影响到身口的造业。那么,这个也就是显著的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当然盗恶范围是无量无边,要是细说,说之不尽。这儿举一个例子,见善憎谤。善包括善人,善事,见到别人,无论是德行上比自己好的,或者学术上比自己好的,地位比自己高的,财富比自己多的,他都放不下,都起憎恨之心,这有毁谤的行为。憎谤,一个是讲心,一个是讲毁谤,这就造业。不思慕及,他不知道对别人的善好生起仰慕之心,效法之心,这就对了。别人有好处,我们应当要学他;如果他的善行、善心,能利益社会,那我们更应当尽心尽力帮助他,成人之美,造福一方。他那个善行有多大,我们也跟着沾光,也一样大,这是正确的。可是这些人这种念头,善念他生不起来。他嫉妒、憎恨,常怀盗心。这就是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这就是盗心,这就是盗行。手段、方式说不尽,这个盗不一定是说去偷盗,那是盗,那是许许多多盗的方法之一种而已。以威势用其他的方式逼迫着你,你不能不向他效忠,不能不向他贡献,这全都是盗取。虽然人家恭恭敬敬的,他不是心甘情愿,是逼不得已的。像我们现在一般社会所讲的贿赂,那个送礼的人是甘心情愿的吗?不是,被逼不得已,不能不这样做,要求他帮助,这盗行。这在佛法里就犯盗戒,不要说是我没有要他的,是他自己送来的。那是盗心,不是本意。凡是在世间,以不正当手段,占人家一点点小便宜都是盗。占国家一点小便宜,也是盗,那个犯罪结罪就更麻烦、更大了。你盗一个人的,你将来还债,只还一个人。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是真正了解三世因果的真相,欠命的一定要还命,欠钱的一定要还钱。所以三世因果明了了,才晓得这个世界没有占人便宜的事情,也没有吃亏的事情。冤冤相报啊!生生世世互相酬偿,报来报去,六道里头真相就是这回事情。你说这是多么凄惨,多么悲痛的一桩事情,这是果报。那么明了了,我们这一生纵然吃亏上当,作还债想,我都还清了。别人欠我的,我布施舍掉,我也不要了,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开智慧,这样修行必定能证果。凡是修行还不能开悟,不能证果,这都有障碍。这个障碍总名叫业障,何谓业障呢?你过去、现前所造的业,这个业障碍了你清净心,障碍你智慧。障碍智慧,你不能开悟,障碍清净心,你不能证果。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宁肯自己吃亏,不要占人小便宜,万万不可啊!这个地方是写的世间现象,这个现象确实存在。看到这段经文,那就是世间哪一种人呢?贪而无厌。这种人把别人的利益,自己占为据为己有,自己来享受,享受完了,再取,再用方法来取别人的。那么我们要问,他是不是真的把别人的利益拿来自己用呢?如果真的是事实,释迦牟尼佛也要拜他作老师了。佛没办法,佛做不到。常言说得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能够把别人的据为己有的话,这因果律不推翻了吗?你要晓得,你强夺别人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不夺别人的,自己也有那么多,那个别人被人家损害,他命里没有的,他要不被这个人拿去,也被消耗,被别人拿去,他没有,这才符合因果的定律,真的是如此。所以,古人常讲:君子乐得作个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就是作小偷,你今天偷来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你说这不叫冤枉吗?不知道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用一种巧诈的方法还是命里有的,冤枉在造业啊!所以,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才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处事,在自求多福。不了解事实真相,胡作妄为,造下了深重的罪业。下面这句讲果报。
“神明克识。”
这个‘识’要念破音字,不能念是,念志。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记住。人家记录下去了。神明是鬼神,你造作的罪业,天上人间跟幽冥界都有鬼神,鬼神把把你的行持已经登记下去了。克是必定的意思,必定把你记载下去,把你列入档案了,这个事情麻烦了。这是一个讲法,另外一个讲法,神明就是神识,阿赖耶识里面,种子落下去了,这个讲法是非常非常真实的。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些神呢?有。有天神、有鬼神。天神、鬼神不是人的主宰,他主宰不了我们。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你犯了法了,你被审判过了,这个审判的案子列入档案。你不犯过的时候,不犯罪,他不敢侵犯你,他没有权侵犯你,鬼神也是如此。你犯了过,他就跟警察,跟司法机关一样,他把你登记起来。你不犯过的时候,他对你不敢轻举妄动。鬼神之能事也只如此而已。
“终入恶道。”
你后来到哪里去呢?后来一定堕三恶道。
“自有三途。无量苦恼。”
这个‘自’是自自然然的有。三途从哪里来的呢?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自性里头有恶业,恶业变现三恶道,你到里面去受罪。那么我们修善业,念念是善,心行是善,那就‘自有三善道’,这个三善道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就是六祖所说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道是自性变现的,生就是变现的意思。不但六道是自性变现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自性变现的。换句话说,你存的是什么心?你处事、待人、接物是什么样的行持,这是造作,在造因。后面就变现什么样的境界,这境界随心所变。唯识经论里面讲‘唯识所变’,楞严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是果报,应现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如此,那么我们何必要去造恶业?为什么叫自性现三途苦报呢?一入其中,必定是越迷越深,深在什么呢?他不服气。那一个去受恶报的人,甘心情愿,‘唉呀!我造的罪业,我自作自受,我没有话说。’那一个受罪业是这种想法呢?如果这么一想,他那个罪很快就完了,他就有出头的日子了。他不服气,总认为我是个好人,我做这么多好事,我真被冤枉。这个越冤枉,罪越重,冤枉越深,这个事就麻烦了。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一段是讲盗恶,第三段是讲淫恶,这是讲邪淫。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这一小段的意思也非常的清楚,要细说的就是前面这两句,前面这两句觉悟的人很少。这是佛给我们讲,人间世的真相。世间人民,这在六道里专讲人道。佛在我们人间讲经说法,对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众生,这要弄清楚。相因寄生,这句话怎么讲呢?用现代的话来说,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不能离开人群,独立的生活,这相因是彼此互相依靠。所以,在这个社会上是各行各业,少一行都不行;少一行,我们的生活就不方便,就困难了。农夫种稻,我们才有米吃;纺织业织布,我们才有衣穿。大家统统种种田,没人去作纺织,我们吃是有得吃,穿就没得穿了。你才晓得这个社会上每一个行业,都是便利我们的生活之美满,互相依靠,互相依赖,不能独立啊!我们回向偈里面讲‘上报四重恩’,这个四重恩第四个就是众生恩,一切众生于我都有恩;无论他是学什么的,无论他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都要依赖,都不能缺少。所以说,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德,这个四种恩要知道。第一个是父母之恩,我生命得自于父母,要报父母之恩。第二个是佛恩,是老师之恩,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的智慧,我们能够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老师教的。没有老师教,我们怎么知道?第二是师恩。第三是国家之恩,在从前是皇帝之恩。一个好的皇帝,保护老百姓,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今天是从君主发展到民主,这民主就是政府,政府一定要照顾老百姓,他才能尽到他的职责。老百姓依靠政府的保护,才能安居,才能发展自己的事业。第四种是众生之恩,今天我们的回向偈,大家都会念,可能不少人有口无心,念是念了,有没有意念呢?没有。那么这个回向偈,念也是白念。那怎么念才相应呢?你学佛修行认真,就相应。我不认真,我拿什么去报恩?相应是我以我修行的功德来报恩,真正有功夫的,真正有德了。德是什么呢?德是清净心,德是断烦恼,开智慧,这个是德。要以戒定慧三学来讲,这个功德就非常明显。持戒是功,禅定是德,因戒生定;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开智慧是功,生活圆满是德。不开智慧,生活无法圆满,生活很苦恼;智慧开了,生活就快乐。所以,修功而后就有德,以这个功德来报恩。人在这个社会上,彼此互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