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这是说明三恶道真可怕。不是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搞清楚的,警觉性提不起来。起心动念还是被妄念,还是被习气所主宰,这就是经典里头常讲︱可怜悯者。真可怜啊!可怜不是世间孤苦伶仃的人,是指世间不知道事实真相,起心动念都在造恶业的这些人,真正是可怜悯者。那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真正要回头,从哪里回头呢?就从这些地方回头。我决定不造口业,我要认真修五戒十善。这是佛法里面的修学,最低的标准。五戒十善只得人身,来生得人身,认真的修五戒十善。绝对不嫉妒人,绝对不破坏人的好事,这个好事,是指什么呢?是指对社会有意义,对大众有好处的事情;不但不破坏,我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希望他成就,希望他更圆满。我们尽一份心力,这就随喜功德。要孝顺父母,要奉事师长,与人往来要有信用,存心要真诚,这就叫修行。把所有的这些毛病修正过来,这个人,他就得救了。如果这个人回头了,不知道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至少他来生得人身,得人身之后,能不能保证他不迷惑呢?很难。难在哪里呢?其中第一个,自己有恶习气,这是里面有烦恼。第二个,外面有恶友,有恶缘;有恶友挑唆你,恶的环境让你起恶念,让你造恶业。换句话说,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好。所以,自己要想保住清白,绝对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尊贵自大。”

  这就是常讲的贡高我慢。

  “谓己有道。”

  都认为自己很能干,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狂妄到了极处。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侵是侵犯,此地讲的这个‘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诈术,欺骗人,伪善欺诈。那么在现代的社会,无论在国内、国外,这些事、这些人,不难看见。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是不是这一类的人。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惭惧的惭,是惭愧的意思。欲是希望,希望别人对他恭敬,希望别人怕他。所作所为都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不知道惭愧。惭是良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制裁。自己造作恶业,没有良心的责备,我们常讲的天良丧尽,这样的人,在佛法里面,叫一阐提。一阐提没有善根,佛来了也度不了他。为什么呢?他自以为是,他自以为聪明,佛也不如他,那菩萨更不用说了。不会接受教化,必堕三途。舆论制裁,他置之不理,根本就无所谓,还是我行我素。我们在经上看到一阐提,这就是一阐提的诠释。什么叫一阐提?这种人叫一阐提。

  “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这种无恶不作的人,他在社会上可能是大富大贵。为什么没有报应呢?为什么不折损他的寿缘呢?其实真的是折损。他本来可以活到一百岁,他现在七十岁死了,已经折损了三十年。这种富贵是他前生修积的多,虽然他浪费,还浪费得很慢,他太多了嘛!前世的福德,前世是修福积德。这一生纵然作大恶,还用不完,还在慢慢的用,没有那么快消掉。如果前生福德少的话,造大恶,那立刻报应就现前了。为什么呢?福报享尽了。底下这一段是讲果报。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这就是现前的果报。虽然过去世,积德修福,但是这一生当中,作恶太多,所以他的福德,逐渐逐渐统统消耗尽了。这就看他过去生中里面积的善德之多少。积的多,他还要好多年才能够消耗得尽。这一消耗尽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那些冤家债主统统都来了,这个时候,讨命的讨命,讨债的也来讨债,冤家债主统统都来了。这个现象,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点,不难发现;特别是在医院里面,看那个病重垂危的人。你听听他讲的话,他看到这个人来了,那个人来了。所说的都是些过去的人,这个时候他都看到了。换句话说,他看到很多鬼魂来了,这鬼魂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是真的。是不是他的亲人呢?不是的。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冤家债主变化你的家亲眷属来诱惑你;如果他现他本人的面貌,你一看到他,你不会跟他走,冤家债主嘛!决定不是干好事的,他戴上一副假面具来骗你,你很容易跟他走,走了之后,面孔一转变,就要跟你讨债,这就要报复了。家亲眷属不会再见面了,经上讲得很清楚。死了以后,各奔前程,各人造的行业不相同,纵然再见面,也不认识了。再见面,已经改头换面了,怎么会认识,何况还有隔阴之迷,这是冤亲债主来报复。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

  这跟前面意思是一样的,阿赖耶识里面,落下恶的种子,天地鬼神没有不知道的。太上感应篇讲得很好,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为自己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那你就错了。确确实实有天地鬼神,统统看到。天地鬼神的神通还小,你念无量寿经,你看无量寿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天眼洞彻,洞视,天耳彻听。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没有一个人不看见,你骗谁嘛!骗这些愚痴的众生可以,骗诸佛菩萨,骗不到,是骗自己啊!所以,这个经你真正念多了,真正明了了,我们起心动念自自然然是正大光明。我们可以跟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相比,你清净,我也不输给你。你正真,我也不跟你差多少,这样的人才能往生。相差悬殊太大,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那就是古德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呢?你心里还有恶念,你身口还造恶业,你不能往生。

  “殃咎牵引。”

  殃咎的殃是灾,灾殃。咎是你的罪过,你这些罪业在那里引导你,就是我们讲的业力,业力引导你。引到哪里去呢?引到恶道去。

  “无从舍离。”

  六道凡夫是恶业在牵引着,念佛的人是愿力在引导着我们。有愿力,这个业力一定是伏住了,不可能业力跟愿力是同时起来的,不可能!没有这个道理,就好像明与暗。我们这个房间里面不可能一半明一半暗,没有这个道理;有明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明,这是一定的道理。愿力是光明的,业力是黑暗的,所以教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深切的愿力就可以把业力伏住,愿力起了作用,才能往生。如其不然,还是恶业在前面引导,那就底下这个果报了了。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

  火镬就是油鼎,下油锅。

  “身心摧碎。神形苦极。”

  神是神识,我们中国俗话讲‘灵魂’。形,饿鬼道也有饿鬼道的形状,地狱道也有地狱道的形状。虽然是化身,他还是有个身形。化身的身形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作梦,梦中那个身就是化身。他不是胎生的,也不是卵生的,他是化生。所以,在地狱道那个身,就跟作梦一样。作梦的身在梦中要有人打你,要有人来伤害你,你害怕不害怕?恐怖不恐怖?痛苦不痛苦呢?一样的感受。地狱里面的身形感受就像梦中一样,因为地狱是化身。饿鬼道里面,胎、卵、湿、化都有。

  “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堕到地狱受这个苦难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所以,要觉悟就在现前。你的一念觉悟,这是真的。你要想到果报现前的时候,来不及了,那个没有办法了。所以,佛度地狱众生,这一句话真正的含意,是造作地狱的恶业,如果不得往生,必堕地狱是指这一类众生,他现在果报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觉悟回头来得及。那么,我们遇到这个缘,这是非常非常的庆幸。我们有这么一个好的缘分,遇到这个法门,纵然造极恶的罪业,只要回头还有救,不回头那就没有办法,所贵的是真正的回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九十四卷(二次宣讲) 档名:B2…5…94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这个第五段,那么要依前面例子来看,前面跟我们讲,杀、盗、淫、妄四种恶,第五是饮酒。这是依五戒的讲法,但是经文里面有很明显的给我们说出,意三恶就是贪嗔痴。所以,合起来看,这一品经里面,圆满的包括了五戒十善,也是观经三福,第一福的具体开示;因此,我们对他特别要注意。我们常讲修行,要从哪里下手?如果依照本经来讲,真正讲修行就在这些着手。行是我们生活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那么行为的邪正是非标准在哪里呢?这一章经就是最好的标准,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看到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真实的弊病。句句开示,都与我们切身有很大的关系。刚才我们念的这一小段,这是讲因。此地说的世间人民,实在讲,就是指我们眼前这个时代。作恶到了极处,这个现象普遍的存在。也许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徙倚懈怠’,什么叫‘徙倚’?徙倚就是不定,不但心不定,身也不定。心里面有忧虑,特别是在这个乱世,无所适从,哪里好呢?身不定,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这里不安全,移民到别的地方去。那个地方是不是真的安全呢?全世界到底哪个地方是安全地方?所以,这句话在今天,我们来读,这个意思就太丰富了。身心不安,忧虑怀疑,这样一来,当然就障碍了精进,精进的反面就是懈怠。有些人很用功,很努力,学的法门很多。要依照这个地方的标准来看,他还算是懈怠。为什么呢?他功夫不得力,盲修瞎练。他那个不叫精进,叫乱进、杂进。一乱一杂,就是懈怠。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所说的无量法门,是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哪个法门都好,门门都第一,门门都殊胜;但是,修学的人一定要一门深入。同时学几个法门,是有障碍。眼前的例子,眼前的证明,我们要时刻记在心里。民国以来,在大陆、在台湾、在南洋,多少就是依一句佛号,预知时至。是站着往生的、坐着往生的,不生病的,这是最好的证明。一句佛号就能成功,凭什么?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这个临命终时,有两个情况,一个是临终的时候,才遇到佛法。我从新加坡回来,跟诸位报告过,新加坡有一位老居士,他生病。一生没有遇到佛法,临终三天前,有人劝他念佛号,他居然就肯念。念到第三天,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三年前,我们在美国华盛顿DC看到周广大居士,三天往生,没想到新加坡又遇到一个三天往生。一生没有遇到过佛法的,证明经典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还有一个老太太,那是没有生病,预知时至往生,她只念了半年。遇到佛法之后,天天老实念佛,念了半年之后,她预知时至往生,这个都是最近在新加坡的事情。那么,我们听到倓虚老法师讲的谛闲法师那个徒弟,这个录音带在我们此地,这个录音带应当大量拷贝流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站着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三天,等他师父替他办后事。这个自古以来没有见到过,往生之后还站三天。我们知道有站着往生的,但是往生之后站三天,还没听说过。这些人表演的是真经,我们看了之后,再要不觉悟,那就没法子了。所以这个一念十念往生,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早晚十念。这就是所谓定课,这是最简单的早晚课,而且是最有力量的早晚课。有人早课做一两个钟点,他这个虽然是十念,十念的功夫,绝不亚于一两个小时。人家如果十念真诚清净,十念当中,一个妄念都没有;你念两个钟点,念了好多夹杂妄念,反而不如他。虽然十念少,人家心地清净,这个心只记挂着西方世界,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见阿弥陀佛。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心法,不是口法;口里头念,心里头没有,心还在打妄想,还在分别执着,这个不行。心净则土净,要以清净心念佛,念到清净心现前,那就决定往生,心净则土净。于世间一切法,有牵挂、有疑虑,这个心不清净。于佛法有分别、有执着,心还是不清净,这个是真正障碍。自古以来,弘经的这些法师,乃至于祖师大德都不例外。如果没有到真正的清净,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到这个程度,心里面是真正清净,就是我刚才讲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所有一切世出世间的分别、执着、疑虑,统统没有了。六祖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