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保哺咝郏材且桓龀恰⒛且桓稣颉⒛且桓鱿纭⒛且桓隼铩⒛且桓鼋值溃际遣糠荩皇侨澹⒚滞臃鹗欠ń缛濉K苑鹩霉狻⑹倮幢硎荆馐谴砜占洌饷鞅檎沾砜占洌岜槭剑檎帐健N蘖渴倌兀渴偈墙彩倜补ァ⑾衷凇⑽蠢矗ノ奘迹蠢次拗眨钊纾缡枪ァ⑾衷凇⑽蠢矗飧龊崾唤怀鼓兀烤褪俏颐墙裉旖彩笨眨馐钦龇ń绲娜濉?br />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阿弥陀佛是谁呢?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全体,弥陀的身就是法界全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也是法界全体,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大家在课诵本里面念到的时候,八十八佛后面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的身份显示出来,他是法界藏身啊!不是普通身,明白这个事实,才晓得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面,说明这个念佛求生功德利益那么大,我们才没有怀疑了。所以说是什么样的业障,如果念佛消不掉的,那就没有别的方法能消掉,如果还有别的方法能消掉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一部经的功德,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发愿,到最后一切经效果都失掉了,最后这部经还能留一百年,来度一切众生,你就想到这部经典的功德利益,不是任何经典能够比的,任何经典、任何法门都失去效果了,没有办法利益众生了,这个法门,这部经典,这个名号还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这上面想一想?从这个地方冷静想一想,我们才晓得,千经万论,那一部经第一?这不是很明显的就知道了吗?那个法门是第一?不取第一法门,取第二法门,第三第四法门,那是愚痴,那是迷惑颠倒。所以今天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第一啊!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阿弥陀佛之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就是法界的全体。所以你念这一个,一切都念到了,念这一部经,也一切经都念到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所讲的经,你也统统都念到了,为什么呢?没有一部经超越法界的,没有一部经超越本经,本经是法界全体,一切经都是这部经的一部份,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咒语都是阿弥陀佛的部份,阿弥陀佛是全体。所以阿弥陀佛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过去讲心经,讲到后面咒的时候,我就统统知道是阿弥陀佛。你们晓得什么叫无上咒?什么叫无等等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啊!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这个就是说得更好了,前面都看到阿弥陀佛十法界,没说到我自己,原来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法身理体,是一不是二啊!法界是自己,弥陀身是自己,弥陀土也是自己。我们现在是一身的毛病,用这付灵丹,把我们所有的毛病彻底都治好了。所以你看,最近这一、二年来,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的,真的,确实那个消业障,消业障、灭罪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每一个念的人都自己感觉到。那么你现在说老实话,你还没有做到一向专念,你要做到一向专念,那效果比现在又不知道要超越多少?现在虽然一边念,还有妄想,还有掺杂,没有真正做到一向专念,虽然发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还杂著有世间法在里面,不纯啊!如果要纯的话,那个功德利益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本觉理体。前面不是说吗?弥陀名号即是众生本觉理性,弥陀名号就是法界本体。所以这本觉,我们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要念佛,这一念是始觉,这一念就是觉。动一个念头,想别的就是迷。我再告诉诸位,起心动念,念头不是阿弥陀佛,统统叫迷惑颠倒。这一念头是阿弥陀佛了,这是大彻大悟,这是觉而不迷,念这个阿弥陀佛就是始觉合本觉。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始本不二是一个,就是始觉跟本觉当中没有界线,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所以当你真正一心念佛的时候,心地很清净,没有一个妄念,没有夹杂,没有间断,你这个时候是什么人?你这个时候就是佛。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你跟法界相应,心地真正清净,一个妄念没有,这个叫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这个境界。如果你能够始终保持着,那很好了,你真的成佛了。所以当你一念相应的时候,那一刹那你是佛,第二刹那,你又变成凡夫了。你不能把这个佛永远保持住,那个其他成了佛的人,他永远保持,他不会变啊!我们偶而变一下成佛,第二念又变回凡夫了。换一句话说,我们不定啊!那佛菩萨他定,他不会再变,我们会再变,这个再变是什么,再变就是烦恼、习气、妄想、执着才叫变。这个东西没去掉,现在用什么方法把妄想、习气、执着把它去掉呢?就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念掉。所以这个道理你清楚了,你明白了,你没有疑惑了,我们才真正肯定这个法门,死心塌地的来修,不须要费很长的时间,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你才晓得,为什么人家往生的时候不生病?往生的时候晓得什么时候走,往生的时候站着走也行,坐着走也行,为什么?道理就在此地;就是他一念相应,相应就作佛了,他根本就是佛的境界。所以这个法门再跟各位说清楚,前面已说过,他不是从修因证果,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因证果,这个法门因上就是果,他没有因,这个法门是果因同时,是从果上修,一切如来亲证的境界,如来的果地,一下手就从如来果地上修的,没有因的。因在那里?因在果中,这个不可思议啊!所以他一念,一下就相应了,跟其余的法门完全不相同,真正能彻底明了认识,这是智慧啊!这就是在本经里面讲‘住真实慧’。住真实慧,他这个念头不会改动的,信心不会动摇的,信心清净。清净的信心就是实相,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有很多人轻视了这一句名号啊!认为这个阿弥陀佛,三岁小孩都会念,这有什么了不起啊!轻视了这句佛号,不知道这句佛号功德利益之大,世出世间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跟它比。

  “起心念佛,是为始觉”。

  起个心不晓得念佛是名始迷,就迷失了,就始迷了,你要问,什么时候开始迷的?没想到念佛就迷了,你要问的时候,我几时迷的?在这里你就得到消息了,把阿弥陀佛忘掉了就迷了,你几时忘掉就几时迷了,你几时想起阿弥陀佛,几时就觉悟,净宗实在是简单容易,你看迷悟多清楚!多明白!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就是你一念有阿弥陀佛就是悟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是迷。所以希望你常常觉悟,不要常常迷,心里面一天到晚念念有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佛像,在家里应该到处都要有,为什么呢?提醒自己,要没有这个佛像提醒,你会常常迷,希望常常能看到佛像。没有佛像呢?写阿弥陀佛的名号,贴在目标显著的地方,时时能看得见,一看到阿弥陀佛就觉悟了。所以我们现在印的佛像很多,印的阿弥陀佛名号贴纸也很多,希望供养大家,时时刻刻提醒你,觉而不迷。现在这东西做得很多,希望将来更进一步做成徽章带到身上,人家看到你阿弥陀佛,你看到别人也阿弥陀佛,觉而不迷。‘起心念佛,是为始觉’。

  “所念之佛,正我本觉”。这一句名号就是本觉。

  “正显持名功得不可思议也”。

  所以念佛的好处,念佛功德利益之大,几个人知道道啊!在本省念佛的人很多,那真正功德利益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为什么说不出来?他不晓得,只听说念阿弥陀佛好,他也就跟着念几声,真正好在那里?他不知道。这个不行,总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可行”。这就是说这个法门容易简单。

  “名召万德,妙感难思”。这是这句名号功德很少人知道,感应奇妙不可思议。

  “从有念巧入无念”。

  这是真的,要怎么样?这个有念就是有妄想,我现在念佛有妄想,念了几年之后,妄想没有了,就入了无念了,你说我念了几十年了,还在打妄想,那是你不如法,怎么不如法呢?你没有发菩提心,你不是一向专念,假如你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告诉诸位,自古以来,那些念佛人的经验,三、五年成就,大概在一半以上,三年到五年,念成的时候至少可以占六成。你就晓得这个法门快速,确实可以念到把妄想念掉,把妄想念掉了业障就消除了。什么叫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业障怎么消掉?你自己知道,妄念少了,天天佛号多了,不念佛号也现前了,业障消除了,你的善根福德现前,因为常常心里有佛号现前,就是善根福德现前。所以要晓得业障是什么?怎么消法?这从有念巧入无念,方法的确巧妙。

  “即凡心顿显果德”。

  我们现在烦恼并没断,确实是凡夫,可是以念佛这个法门念到相应的时候,自己的智慧德能就跟阿弥陀佛相似了,当然不能相等,有点差不多,有点样子了,有点相似了。这果德,顿显果德,这个果是佛果,不是菩萨果。

  “如疏钞云:‘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

  齐是等齐,跟他等齐,诸圣是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一些诸圣跟他们等齐。用什么?一句佛号阿弥陀佛片言就能跟他们平等,越三祇,通常讲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这只要一念,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

  “极圆极顿”。

  说圆满,说老实话,世出世间法,这是究竟圆满。就是华严、法华都有欠缺,没有这个法门这么圆满。所以这个法门是极圆,华严圆、法华圆没有圆到极点,这是极圆。华严顿、法华顿、禅宗顿,没有这个,这个是极顿。这个是一点都不过份,而且为什么讲到极处呢?就底下这:

  “至简至易”。所以他到极处,华严、法华是圆是顿,不容易、不简单。这个他没到极处,这个就到了极处,他简单又容易,人人能修。华严、法华、禅宗还讲条件的,不够条件还不能修,这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修。所以他是圆顿到极处,简单容易也到了极处。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这是真的,整个一大藏教,整个一大藏经,在那儿大藏经,大藏经要归到那里?归到本经,本经归到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法界体,是法界名号,一切经,一切法门,都在这里面,没有超过的啊!我们今天是把总体抓到了,这是真正值得庆幸的。那么讲到此地,我们把明宗这一段介绍完了。下面是明趣,宗趣,分为二段来介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四卷(二次宣讲) B2…5…14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页,倒数第二行,看第四个小段。

  四、明趣。

  前面讲本经之宗介绍完了,这个地方要讲‘趣’。‘趣’是趣向。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于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那么,这个一小节是总说,前面宗旨里面提示修学的方法,什么叫菩提心?怎样发菩提心?前面都详细的报告过。一向专念是行法,心发了之后要怎么修?这是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十方诸佛赞叹,确确实实如经所说的,它是究竟方便了义一乘。像华严、法华究竟它是具足了,但是方便并不具足,他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的人没有份,这个就是不方便,方便不具足。那么像小乘方等,有很多方便具足,但是它不究竟,不圆满。那么什么叫究竟呢?究究一定是圆成佛道,这个法门叫我们证阿罗汉、证辟支佛果,证菩萨果都没有到究竟,一定要叫我们能真真实实证到圆教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才叫究竟。那么什么叫方便呢?方便一定要像我们这样的人也可以做到,这才叫方便,我们做不到这不能叫方便,甚至于比我们程度还差的,业障还重的人他也行,像这个经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