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徽媸的兀渴恫徽媸担对谀嵌浠岜渚筒徽媸盗耍恼媸担氖浅<牛氖遣簧幻穑换岣谋洹K孕南殖隼吹氖钦媸档模饨惺当ㄍ痢J当ㄍ链幽抢锢吹哪兀课ㄐ乃帧G懊娑滞潦俏ㄊ端洌驼饷蠢吹摹U飧龅览砣绻陨阅芄惶寤幔颐嵌杂谡飧鼍辰缇筒换骋闪恕N鞣绞澜缢道鲜祷埃耐寥诤显谝惶澹簧磺猩K晕颐且黄坊竺挥卸系姆卜颍轿鞣郊质澜缫采搅耸当ㄗ贤粒飧霾豢伤家榘。∥颐强吹紫碌淖⒔猓?br />

  “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嗔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

  这个一段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讲事一心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个地方再补充这一段就说得更明白了,什么叫事一心?前面跟各位说过,事一心有三辈九品,上品不太容易证得,但是下品呢?可以说是人人都有份,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去念?怎么个念法?一定要清楚。‘忆佛念佛’是心里面有佛,心里面要常常想佛,不要想别的,心总是有念头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就想这个,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禅宗里面常讲:‘不怕念起’,那个念是妄念、妄想,妄想不怕,为什么呢?那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那个人没有呢?人人都有。所以一天到晚会起心动念,会胡思乱想,那个修行人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就是他转得快,第一个念头是妄想,他马上就觉察了,我又在起妄念了,这第二个念头他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了,换得快,一换成阿弥陀佛就叫做觉啊!妄念起来是迷啊!迷立刻就转成觉,破迷开悟啊!悟就是觉。破迷开悟怎么讲法,就是这个讲法,一定要觉得快,心里面只有佛没有其他的妄念,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念佛念这一个字,念字是今心,口里有佛,心里也得有佛,口里有佛,心里面没有佛,不行,心里面有佛,口里没有佛照样往生,要紧是心啊!心里面真正有佛,历历分明,清清楚楚这句佛号,佛号不要间断,这一间断就迷了,一念间断就一念迷,念念间断就念念都迷,这事情麻烦!所以佛号要一句接一句,不要让它间断,不间断就不会夹杂,夹杂底下还会详细跟诸位说明,一间断它就有妄念起来,妄念就是夹杂,一面念佛一面还有妄念,夹杂妄念这个不行,这样功夫不会得力。所以佛号要清清楚处,明明白白,我们想佛也要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佛像平常要多看,那么我常常也在讲席当中劝同修们,佛像最好供养一尊,你喜欢那一尊佛像?你就供养那一尊,为什么呢?常常看,常常想,你供养的佛像太多了,不晓得想那一尊好?我们这个当中是阿弥陀佛,这边的这个也是阿弥陀佛,那你到底想那一个好呢?所以你供养多了的时候,你就想乱了,那也不行,那也叫夹杂。所以供养最好是一尊,天天看这一尊,天天想这一尊,遇到给我们不相同的,我们闭起眼睛的时候还是想我们供养的那一尊,这就对了,就没有妨碍。心专一,专一这个心就清净了,行、住、坐、卧;行是在动作的时候,身体在动的时候叫行,住是不动的时候,坐是坐下来的时候,卧是躺下来的时候,行、住、坐、卧统统都要有佛,心里面都要有佛,决定不能离开,晚上睡觉作梦还是梦跟佛在一起,这才行啊!晚上作梦又梦到别的去了,这又断了,功夫又断了、又夹杂了,心不专一了,我们古人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把阿弥陀佛喜欢到极处,你晚上天天就梦到他了,这样才行。可是诸位也不要着意,着意就是故意攀缘,唉!我昨天晚上又没有梦到阿弥陀佛,那你要去着意的话,那天天梦到就会着魔了,那也是麻烦事情,完全是自自然然,心地清净,这个念佛是修清净心。用佛号、用观想把我们的妄念去掉,恢复自性清净,目的在此地。

  ‘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一句话就是专修,就是ㄧ向专念,我们只这一念,除这一念没有第二念。‘不为贪嗔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这个杂乱就是掺杂乱想,胡思乱想,念佛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心里头杂乱,胡思乱想,这个最忌讳的,这样念佛念得再多,这叫功夫不得力,这个是要注意的。真正功夫得力了从那里看呢?就是妄想杂念少了,妄想杂念少,这个念佛的利益就得到了。眼前的利益是身体健康,这个病,我常说病从那里来的?病从妄想上来的,你看那个生病的人不胡思乱想?他不胡思乱想的人,他就不会害病,道理在此地。现在这个医学里头讲的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健康,没有胡思乱想,这个心就很健康,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心不健康,他决定要生病,对治的方法就是认真去念佛,把妄念念掉,把杂念念掉,把杂念念掉这个就是事一心,这是浅的事一心,深的事一心呢?这见思烦恼就断掉了,浅的是念佛功夫控制住妄想烦恼,虽有它不起作用,这一句佛号有力量把他压住,这是下品的事一心。上品事一心那就断掉了,见思烦恼没有了,事上即得,理上未彻,这个事一心念就是佛三昧,三昧也翻作禅定,也翻作禅定是属于念佛三昧,所以它是属于定门,虽有定,智慧没有开,智慧没开这就叫事一心,智慧开了就是理一心,诸位要知道,定可以伏烦恼,可以伏烦恼,不能破无明,破无明要智慧,就是要断尘沙惑,要断无明惑,一定要智慧,智慧不开,全凭定功,定功达到了极处,也只能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定是没法子。所以阿罗汉、辟支佛只有九次第定,断见思,三界之内的见思烦恼,尘沙无明都没有破,这是阿罗汉与辟支佛的境界。

  “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如疏钞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这是从定里面开智慧,定里面开智慧,不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也分分破除了,这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绝对不是勉强着意可以修得来的,为什么呢?这一动念头,不是妄想就是无明,妄想不能除妄想,无明不能破无明。所以只有一个方法,不断努力去修定,定到相当一个程度,他自自然然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了。所以他这里好,这个字好啊!忽然契合,他不是有意啊!在那里着意的修的啊!这个有意,意就不是个好东西,意是什么呢?意是执着;是妄想、执着,这个东西正是障碍自性。所以你看看这个永嘉大师跟六祖对答的时候,他这个永嘉说:‘分别亦非意’,六祖问他:‘你还有分别吗’?这分别亦非意,不是意,这个高明啊!我们今天分别是意,是意识,人家分别不是意识,那不是意识是什么呢?不是意识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头那有分别呢?没有分别,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不是他自己有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没有执着。所以说,分别亦非意,你说他那个心多清净,真正清净。在一切境界里面他不失清净心,虽然跟众生和光同尘,也有分别、也有执着,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那么由此可知,这个意,我们无始劫以来就被这个害惨了,起心动念我的意识是什么?我的意识就完了,我的意识就是六道轮回啊!我的意识就是三恶道,天天搞这个东西。所以不用意识了就会有一天忽然契合,这契合就是佛法里常讲的明心见性啊!明心是心放光明,从前心都没有放光明,忽然契合的时候,定功深到一定的程度,他一下就放光了,这放光,心就明了,这心一明了就见了性了,我们现在凡夫的心叫无明,实在说,孔老夫子也知道这回事情,你看他讲的明明德,明明德怎么讲法?明德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光明的,现在不明了,不明再想办法让它再明。所以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是名词,夫子也晓得啊!明明德就是佛门所讲的明心见性,明德以后才能起作用,才能教化众生,才能亲民,亲民就是接触大众,就是度化众生,止于至善,无论是自己的行持、处世、待人、接物都达到最善,最善就是没有过失,有过失就不善了,完全没有过失,这是至善啊!儒佛目标都相同,在这个方法、原理、原则上也相同,但微细的做法那不一样,可是大的方向、大的目标都相同。‘忽然契合’这二个字用的好啊!自自然然一点勉强都不造,无有一丝毫造作之意,这才行。

  我们今天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就,求好心切,那说得再不好听一点,急功好利,这说得难听啊!希望赶快成就,那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世间法尚且有耐心才能够有收获,何况这是明心见性的第一大法,没有耐心怎么行。所以自古以来学佛,老师教学生,首先教你什么?就是教你忍耐,你能够忍耐才能得定,你不能忍耐,不会得定,没有定,决定不能开慧。所以诸位要是仔细去看看历史上,像高僧传、居士传、禅林宝训,这是台湾都常常见到的,你去看看古人怎么学的?怎么教的?那个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六祖能大师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崇敬的,是中国佛学了不起一位有成就的人,大家所敬仰的,他在黄梅见了五祖之后住了八个月,他八个月学什么?五祖教给他什么?他学什么?五祖叫他到碓房去舂米、去破柴,他就老老实实舂了八个月的米,破了八个月的柴,他就这功课,其实他去的时候已经彻悟了,彻悟之人还得去做苦工,要现在的人,有那一点你这样对待我的时候,马上掉头而去,你有什么了不起?现代人确实如此,他自己以为了不起,五祖教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那就是叫他去参禅,就是叫他去修行,训练他的耐心,看看他,他的态度、他的心行,就在这里观察,确实有耐心,一点怨言没有,一个妄念也没动,一天比一天真诚,一天比一天清净,处世待人一天比一天恭敬,一天比一天礼让,这成功了。所以五祖赶快把衣钵传给他了,传给他之后,还要叫他在猎人队里面去藏十五年,十五年修忍辱波罗密,修禅定波罗密,修般若波罗密,这才能成功啊!如果有一念不平,前功尽弃,为什么?心不清净,心不清净定就失掉了,三昧就失掉了,想明心见性就难了啊!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要老实,就是要真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境缘之中,境就物质环境,缘就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人事环境里面去修什么呢?修清净心,修一个如如不动。金刚经上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修这个。那么我们念佛人,念佛还是修这个,禅宗用参究的方法修不着相,不动心,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不着相,不动心,还是修这个,听到别人说几句话了,心就动摇了,这不行啊!这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啊!佛门里面常讲‘八风吹不动’,八方吹不动是什么功夫?跟诸位说,是最起码的功夫,不是很深的功夫,八方吹不动的时候是功夫刚刚得力,从这个时候可以开始修行了,外面境界一动,内里就起烦恼了,这不行啊!这个自己要觉悟了。业习烦恼太重了,业障、习气、烦恼太重了,这个要忏悔啊!心地放光的现象就是下面所讲的:‘了知’。‘了’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能念的是我自己,所念的是阿弥陀佛,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一句,这一句是大圆满,这一句是最究竟,能念所念唯是一心,我们要再问,此界他方呢?我们娑婆跟极乐世界呢?还是唯是一心,依报正报唯是一心,众生诸佛唯是一心,诸位想想,你入到什么境界了?这叫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真是什么心?到这个时候,你把佛经上讲的这二句,完全证实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全都看清楚了,明白了,这真相摆在面前,这就是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就摆在眼前啊!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自己跟整个法界融合成一体,法界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法界,净土宗里面所讲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做这样讲的,晓得自己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住就是着相,不执著有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如果一个是有念,一个是无念,这二法,二法,六祖大师讲,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诸位要晓得,佛法是不二法,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啊!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权教以下菩萨都是二法,有能有所,都是二法啊!这个时候心里面那个结,真是解开?